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础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然而当前中学师生关系存在许多问题,如师生关系以教学关系为主导、师生缺乏深度对话、师生积极情感体验不足等,本文通过指出当前中学师生关系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帮助中学师生更好地建立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对话;理解
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中一对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和谐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对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背景与意义
教师和学生关系如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师生关系易被学科知识影响。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受到老师器重,而成绩较薄弱的则容易受到忽视。如此差别对待会导致一些成绩较差或者行为表现不佳的学生产生抵触和消极情绪,他们已有的优势和存在的潜能也很难被利用和激发出来。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相互理解。在此基础上,师生在交往过程中才能发挥个体的优势力量,促进潜能的激发,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师生间将会建构起一种稳定的、长久的相互支持的积极关系。
2中学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师生关系以教学关系为主导
当前中学师生交往主要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教授和学习展开,知识成为了师生间沟通的媒介。到了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升学压力过大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基本是围绕如何提高升学率展开的,师生交往基本是以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为主要途径,至于以民主平等为原则和以情感为基础的师生交往则显得相对薄弱。
当前教育教学中,按成绩划分学生的现象一直存在,面对成绩不一的学生,老师的区别对待让学生感到沮丧和失落。在学生看来,教师的对其学习的关心是为了教师自己的“业绩”,而不是真正关心他们个人。
2.2师生缺乏深度对话
新课程提出要建立对话的教育方式,强调师生间的沟通、感悟和融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习生活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关键部分[1]。当前师生交往中,主要还存在以下对话认知偏差:
2.2.1对话等于谈话
将“对话”当作“谈话”来看待是当前很多教师一直存在的认知偏差。许多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谈话”把自己的观点“谈”给学生,单向得将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学生,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应该是通过互动的、开放的交流与共享。师生对“谈话”本身的简单理解,造成了对话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异化,课堂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说” [2]。
2.2.2对话等于讨论
讨论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是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因而,这样的讨论往往仍由教师主导,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讨论成为了一种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的手段。如果讨论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想必学生会有所收获;但如果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那么讨论的意义只限于表面。而对话的目的不是这样,是通过对话,在思想、情感方面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以达到共享。
2.3师生积极情感体验不足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尔曾针对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做过调查,发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四种类型的人际距离:公众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而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亲密感最主要体现在心理上的距离[3]。
当前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较大,学生从教师难以获得情感共鸣。而在当前的教育中,成绩较差的学生被区别对待,导致其学习体验更加消极。而接受访谈的教师大多认为自己能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在学习上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但不否认,对学生其它方面的关注比较少,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说,学生需要教师的尽心教导,但如果因为过于注重教学而忽视对学生的关注和爱护,学生则容易感到无助和失望。
3和谐师生关系内涵
在以上种种师生矛盾的存在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达到相互融洽、完美配合的最佳状态。具体而言,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应有如下几个方面。
3.1师生之间民主平等
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积极反映,还是时代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要正确全面地理解和贯彻师生关系中的民主与平等,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师生之间应是民主与严格要求的相统一。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另一方面,民主不是放任自流,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第二,师生之间的平等是相对的。一方面,从伦理学和法律上讲,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和在法律面前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要彼此尊重。但另一方面,从在教育教学上所起的作用上讲,教师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学生是被指引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又不能把教师与学生绝对地等同看待。
3.2真挚的情感交融
“与认知和意愿相比较,性情更堪称作为精神生物的人的核心”[4]。师生关系作为一种人与人的关系,更多地是一种情感关系。只有师生情感交融,才谈得上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才能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也才谈得上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师生情感交融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和重要表现。这种以情感交融为前提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创造性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人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真、善、美的统一体”[5]。
3.3良好的社会引导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的人,不可能超脫社会而存在。在古代,受“师道尊严”的思想影响,教师在师生关系中起主导地位。与此相反的一个极端是,“文革”十年,教师被视为“臭老九”,教师地位极其低下。而且,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如家庭等,也是影响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外部条件。据研究,师生关系的质量与儿童早期的亲子关系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亲子关系良好的儿童自信、自尊,对师生交往抱有积极、乐观的期望,更容易与教师建立信任、合作的关系,而亲子关系不良的儿童可能对人际交往有更多的消极知觉和期望,因而可能形成消极的师生关系” [6]。因此,社会各界对师生关系相关问题的正确认识、恰当处理和合理的引导,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98.
[2] 余从.对话理论背景下的中学师生关系建构探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3] 祝帼豪,陈俊,张积家.情感因素影响人们对心理距离的感知[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4] 舍勒.舍勒选集[C].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9:7401
[5] 王本陆.关于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 (5):47-501
[6] 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1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对话;理解
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中一对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和谐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对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背景与意义
教师和学生关系如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师生关系易被学科知识影响。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受到老师器重,而成绩较薄弱的则容易受到忽视。如此差别对待会导致一些成绩较差或者行为表现不佳的学生产生抵触和消极情绪,他们已有的优势和存在的潜能也很难被利用和激发出来。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相互理解。在此基础上,师生在交往过程中才能发挥个体的优势力量,促进潜能的激发,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师生间将会建构起一种稳定的、长久的相互支持的积极关系。
2中学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师生关系以教学关系为主导
当前中学师生交往主要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教授和学习展开,知识成为了师生间沟通的媒介。到了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升学压力过大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基本是围绕如何提高升学率展开的,师生交往基本是以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为主要途径,至于以民主平等为原则和以情感为基础的师生交往则显得相对薄弱。
当前教育教学中,按成绩划分学生的现象一直存在,面对成绩不一的学生,老师的区别对待让学生感到沮丧和失落。在学生看来,教师的对其学习的关心是为了教师自己的“业绩”,而不是真正关心他们个人。
2.2师生缺乏深度对话
新课程提出要建立对话的教育方式,强调师生间的沟通、感悟和融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习生活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关键部分[1]。当前师生交往中,主要还存在以下对话认知偏差:
2.2.1对话等于谈话
将“对话”当作“谈话”来看待是当前很多教师一直存在的认知偏差。许多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谈话”把自己的观点“谈”给学生,单向得将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学生,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应该是通过互动的、开放的交流与共享。师生对“谈话”本身的简单理解,造成了对话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异化,课堂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说” [2]。
2.2.2对话等于讨论
讨论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是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因而,这样的讨论往往仍由教师主导,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讨论成为了一种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的手段。如果讨论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想必学生会有所收获;但如果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那么讨论的意义只限于表面。而对话的目的不是这样,是通过对话,在思想、情感方面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以达到共享。
2.3师生积极情感体验不足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尔曾针对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做过调查,发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四种类型的人际距离:公众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而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亲密感最主要体现在心理上的距离[3]。
当前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较大,学生从教师难以获得情感共鸣。而在当前的教育中,成绩较差的学生被区别对待,导致其学习体验更加消极。而接受访谈的教师大多认为自己能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在学习上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但不否认,对学生其它方面的关注比较少,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说,学生需要教师的尽心教导,但如果因为过于注重教学而忽视对学生的关注和爱护,学生则容易感到无助和失望。
3和谐师生关系内涵
在以上种种师生矛盾的存在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达到相互融洽、完美配合的最佳状态。具体而言,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应有如下几个方面。
3.1师生之间民主平等
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积极反映,还是时代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要正确全面地理解和贯彻师生关系中的民主与平等,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师生之间应是民主与严格要求的相统一。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另一方面,民主不是放任自流,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第二,师生之间的平等是相对的。一方面,从伦理学和法律上讲,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和在法律面前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要彼此尊重。但另一方面,从在教育教学上所起的作用上讲,教师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学生是被指引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又不能把教师与学生绝对地等同看待。
3.2真挚的情感交融
“与认知和意愿相比较,性情更堪称作为精神生物的人的核心”[4]。师生关系作为一种人与人的关系,更多地是一种情感关系。只有师生情感交融,才谈得上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才能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也才谈得上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师生情感交融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和重要表现。这种以情感交融为前提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创造性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人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真、善、美的统一体”[5]。
3.3良好的社会引导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的人,不可能超脫社会而存在。在古代,受“师道尊严”的思想影响,教师在师生关系中起主导地位。与此相反的一个极端是,“文革”十年,教师被视为“臭老九”,教师地位极其低下。而且,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如家庭等,也是影响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外部条件。据研究,师生关系的质量与儿童早期的亲子关系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亲子关系良好的儿童自信、自尊,对师生交往抱有积极、乐观的期望,更容易与教师建立信任、合作的关系,而亲子关系不良的儿童可能对人际交往有更多的消极知觉和期望,因而可能形成消极的师生关系” [6]。因此,社会各界对师生关系相关问题的正确认识、恰当处理和合理的引导,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98.
[2] 余从.对话理论背景下的中学师生关系建构探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3] 祝帼豪,陈俊,张积家.情感因素影响人们对心理距离的感知[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4] 舍勒.舍勒选集[C].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9:7401
[5] 王本陆.关于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 (5):47-501
[6] 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1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