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段的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小学毕业直升初中,原有的差异随着学科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加深、学时的延长而进一步扩大,形成教无信心,学无兴趣,学无所得的不良局面。如果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就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依据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前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类指导、分层施教是贯彻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途径。分层教学的依据就是承认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几个尺度并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分层施教把“面”的教学划分成了“片”,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师最大限度地实施个别教学,使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得到了有机统一,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从而在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结合上找到了契合点。
二、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1.学生分层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时有针对性就行了。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对A层的学生,侧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求知欲,重视培养思维品质。B层的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新题,能模仿课本例题,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重视夯实基础,培养学习兴趣。其次,对A层同学,要求注重公式的推导、来源及深化。对B层同学,要求掌握基本原理、概念及运算。对C层同学,要求熟记公式,并进行简单运算。对D层同学,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3.教学方法分层
(1)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究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2)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层次,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和D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如何将各章节的练习和作业分层次则视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增加一些。(基础题一般是教材中练习,习题中较浅的题目和老师编的单或双知识点题.而提高题则是练习和习题中较深的题目,开放性数学题和新型数学应用题。)
(3)分层辅导。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发展,开展好第二课堂对推动后进生转化,搞好优生优培会起到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抓“课堂补偿”,强化C类教学,开发非智力因素,转化后进生。抓“额外供应”,强化A、B类教学,鼓励学生拓宽学习内容,超时度自学,参加各种竞赛。抓“重点加工”,强化特长培养。另外,还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小组,优等生和后进生人数比例为1∶1或2∶1,中等生自愿参加。这样既达到了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每次辅导活动都要有计划,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学生、定辅导效果。
此外对于学困生,评价应该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即使某位同学考了低分,只要他确实尽力了,我觉得也应该给予鼓励与肯定;对于中等生,也需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的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做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调整心态,继续努力。不同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三、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1.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兼顾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2.分层教学是以给学生成功的回报来正向激励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有所区别,对于C组同学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而对于A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努力奋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分层教学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分层教学的发展方向首先就是课堂教学中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
4.分层教学能融洽师生关系。由于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其实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增强数学的教学效果。
只要我们改变观念,以学生为本,恰当运用分层教学法,就一定能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依据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前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类指导、分层施教是贯彻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途径。分层教学的依据就是承认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几个尺度并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分层施教把“面”的教学划分成了“片”,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师最大限度地实施个别教学,使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得到了有机统一,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从而在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结合上找到了契合点。
二、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1.学生分层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时有针对性就行了。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对A层的学生,侧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求知欲,重视培养思维品质。B层的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新题,能模仿课本例题,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重视夯实基础,培养学习兴趣。其次,对A层同学,要求注重公式的推导、来源及深化。对B层同学,要求掌握基本原理、概念及运算。对C层同学,要求熟记公式,并进行简单运算。对D层同学,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3.教学方法分层
(1)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究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2)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层次,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和D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如何将各章节的练习和作业分层次则视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增加一些。(基础题一般是教材中练习,习题中较浅的题目和老师编的单或双知识点题.而提高题则是练习和习题中较深的题目,开放性数学题和新型数学应用题。)
(3)分层辅导。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发展,开展好第二课堂对推动后进生转化,搞好优生优培会起到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抓“课堂补偿”,强化C类教学,开发非智力因素,转化后进生。抓“额外供应”,强化A、B类教学,鼓励学生拓宽学习内容,超时度自学,参加各种竞赛。抓“重点加工”,强化特长培养。另外,还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小组,优等生和后进生人数比例为1∶1或2∶1,中等生自愿参加。这样既达到了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每次辅导活动都要有计划,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学生、定辅导效果。
此外对于学困生,评价应该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即使某位同学考了低分,只要他确实尽力了,我觉得也应该给予鼓励与肯定;对于中等生,也需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的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做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调整心态,继续努力。不同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三、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1.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兼顾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2.分层教学是以给学生成功的回报来正向激励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有所区别,对于C组同学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而对于A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努力奋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分层教学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分层教学的发展方向首先就是课堂教学中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
4.分层教学能融洽师生关系。由于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其实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增强数学的教学效果。
只要我们改变观念,以学生为本,恰当运用分层教学法,就一定能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