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全球化与数字主权——以德国和欧盟为视角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well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正在经历反思性变形.无论是区域化还是数字化,全球化在当下的两种变形都关系到主权问题.在有关主权与全球化的争论中,转型论者切实地看到,主权国家并未过时,但全球化对国家功能的影响也不容低估.德国所主张的欧盟数字主权战略,试图在中美之间走出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一方面强调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分工,另一方面以个体主权为价值诉求强化数据保护.当个体数据成为全球平台的开发对象,为真正人性的生命提供庇护便成为主权者的正当性来源.
其他文献
邓力群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宣传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在邓小平和胡乔木的领导下,邓力群积极推动决议的酝酿准备,直接参与组织起草工作.决议通过后,他出色地完成了传达贯彻决议精神的工作,并且受中央委托,以决议精神为指导,组织编纂《当代中国》丛书,创建当代中国研究所,编纂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开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的基础上,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深刻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其中之一就是"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回首百年辉煌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迈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必须继续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期刊
20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及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长江中下游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从80年代起,长江中下游地区从重大污染源、重点江段和重点城市的水污染等方面入手,以控制重大污染源为主要手段,开始对水污染进行重点治理.进入21世纪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理念指导下,以水功能区划为单元,全面展开水污染治理,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中共十八大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时代治江理念,水污染治理取得了突出成效.
长江在历史上频繁出现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做出了兴建荆江分洪工程的战略决策.人民政府通过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加强统一领导、妥善处理分洪区移民安置工作、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劳动竞赛运动、加强思想政治动员和宣传教育、动员人民解放军发挥主力军作用、吸收苏联专家先进技术和苏联经验等措施,克服了巨大困难使分洪工程提前竣工,保卫了湖北、湖南平原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极大地降低了1954年长江特大洪水的破坏力,充分彰显出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增强了荆江两岸人民对中国共产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遵照国家关于"便利侨汇、服务侨胞"的八字方针,出台并实施了多项侨汇管理措施:指定银行专门吸纳侨汇,将大部分侨汇划归银行经营;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实行侨汇优待牌价;做好华侨回国观光团的接待工作,以吸引大额侨资落户上海.其间,上海侨汇管理政策的执行曾一度出现偏差,但在中央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上海有关部门及时调整政策,积极争取和服务华侨回国投资.上海侨汇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是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性侨汇.上海侨汇管理政策是国家侨务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中国侨汇业和
乌鲁木齐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在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民主建政的首个试点.首届会议以建设新政权为主题,启发和教育各族人民民主参政议政,携手共建新的政权体制;第二届至第四届会议以发展生产为主题,发动和组织群众肃清匪特、发展生产,逐步扩大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第五届会议以巩固政权为主题,引导人民选举人民政府,树立人民的优势地位,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乌鲁木齐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循序渐进地培育了人民的民主自觉,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实现了向人民代表大会的演进,最终完成了乌鲁木齐市的民主建政,为提高党在新疆的执政能力积累
随着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国际体系加速转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动荡变革、逆全球化泛起、大国战略博弈加剧、单边主义逆流横行、周边环境复杂多变和美国全面遏制打压等诸多风险挑战.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必须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国内与国际统筹、尽力与量力兼顾、有效与增量结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基本原则,通过优化全球治理战略设计、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走向、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加强全球治理能力建设、完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举措,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推进新中国史研究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以下简称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于2021年7月3—4日在上海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建党百年与新中国史研究"的第二十一届国史学术年会.
期刊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研究在政治制度、人物、事件以及主题等方面继续稳步推进,既延续传统研究领域,又紧密结合时事热点话题,每一领域的研究均有新进展,同时呈现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是政治史与政治学的学科交叉趋势明显;二是国家安全、退役军人事务等成为新的研究领域;三是历史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为政治史研究提供了借鉴.但是,政治史的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从宏观视野切入较多、微观切入较少,关注高层较多、重视基层较少,着眼文本较多、挖掘实践较少等方面的不足,今后的研究应力争做到跨度、深度与温度的有机统一,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核心,为世界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路径.围绕这一理念的思想理据、作用影响和实践路径等,海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研究,其研究总体上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正不断提升.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要坚定自信与增强定力,注重统筹两个大局,增强对外交往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建设国际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