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骨折手法复位固定联合中药辨证施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o_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桡骨骨折患者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8周后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73例患者中治愈者45例,有效者23例,无效者5例,总有效率93.15%,无一例发生筋膜室综合征。结论 中药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药小夹板桡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42-01我院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73例桡骨骨折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整理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桡骨骨折患者73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39.1±21.3)岁。其中男性51例,女性22例。73例患者共有93处骨折,其中横形骨折32处,斜形骨折29处,螺旋形骨折18处,粉碎形骨折14处。患者从受伤到就诊时间为2~48h。
  1.2治疗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前臂小夹板固定伤处。骨折断端处掌侧、背侧各放1个分骨垫,捆扎牢固。前臂背侧使用宽夹板,尺桡侧使用窄夹板,远端达腕远横纹处,包扎松紧度以绷带上下可移动1cm为准。石膏托放在夹板外面,固定肘关节屈曲,石膏上至前臂中段,下至掌指关节,腕关节置中立位悬吊于胸前固定。固定后即开始进行积极的手指屈伸活动,7d后开始肘、肩关节活动。
  小夹板固定后配合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早期治疗重点在活血化瘀止痛,多用当归、川芎、川断、桃仁、红花、丹参、延胡索、炙地鳖、赤芍、制没药、制乳香、酸枣仁、柏子仁、茯苓等;后期治疗重点在补肝肾强筋骨,多用当归、怀牛膝、川断、党参、何首乌、熟地黄、桑寄生、五味子、白芍、赤芍、骨碎补、生黄芪、丹参等。口服,2次/d。
  小夹板固定3~4周后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熏洗,多用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秦艽、桂枝、卷柏、红花、艾叶、丝瓜络、樟脑、玄明粉等。外洗,5次/d。
  患肢固定后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预防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以促进功能恢复。定期复查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1.3疗效标准
  治愈:肘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前臂旋转活动正常或受限小于5°,X线片示骨折处达到解剖复位,愈合良好,无疼痛,恢复正常工作。
  有效: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小于15°,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小于30°,X线片示骨折处复位大于80%,愈合,无明显骨质疏松,活动后偶有肘关节酸痛,基本恢复正常工作。
  无效: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大于30°,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大于30°,患肢轻度萎缩,X线片显示骨折处对位欠佳,有明显骨质疏松,不能恢复正常工作。
  2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73例患者中治愈者45例,有效者23例,无效者5例,总有效率93.15%,无一例发生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多数患者对患肢功能恢复表示满意,5例无效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
  3讨论
  桡骨骨折骨折属于不稳定性骨折,易发生骨折移位,加重疼痛,不利于康复,故临床上多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疗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现有治疗手段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辨证论治的疗效。
  清代医家陈士铎在《辨证录》中指出: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意即骨折后应当首先考虑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故小夹板固定后早期中药治疗多采用当归、红花、丹参、桃仁、骨碎补、川断等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液循环。同时配伍川芎、延胡索行气止痛;酸枣仁、柏子仁、茯苓镇静安神;赤芍、白芍、丹参、当归濡润筋脉、缓急止痛。
  骨折引起的局部出血、水肿,加之固定过紧,易造成患肢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中医认为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为肢体经脉受损,瘀血阻滞,筋失所养,故骨折愈合后期的治疗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多用当归、怀牛膝、川断、熟地黄、五味子、白芍、赤芍、骨碎补、党参、何首乌、黄芪、丹参、泽兰等。同时配伍活血化瘀药外用熏洗,多用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秦艽、桂枝、卷柏、红花、艾叶、丝瓜络、樟脑、玄明粉等。内服外用,共达活血行滞、养血荣筋之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骨的生长与机体激素水平、微循环、血清锌含量等因素有关。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善患肢微循环、增强细胞活动。补益肝肾药可以增加胶原合成,加快钙磷沉积,调节激素分泌,促进骨折端愈合。本研究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骨折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朱先龙,陶杰,等.安神养肝中药口服治疗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1):47
  [2]吴琼华.尺桡骨骨折小夹板外固定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876~877
  [3]邸秀梅.前臂旋后位夹板固定辅以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内蒙古中医药.2005,2:10~11
其他文献
【摘要】 分析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3 年1月1日到2014年1月1日收治的144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治疗组71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73例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两组间对比(P<0.01)。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通过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宫外受孕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抽取于2012年3月-2013年9月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宫外受孕妇女68例,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通过传统开腹方式救治对照组患者,应用微创腹腔镜手术救治观察组患者,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手术后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接受不同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肛门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长、手术时流血量等数据,两组患者各
期刊
【摘要】 葡萄球菌脑膜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率低于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所致的脑膜炎。在各种化脓性脑膜炎中仅占1%-2%,较多见于新生儿,常于产后2周以后发病。糖尿病等患者当免疫力低下时亦易发生。主要由金蓑龟葡萄球菌引起,偶见为表皮葡萄球菌。脑脓肿穿破引起者,除葡萄球菌外,常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各季节均有发病,但以7、8、9月比较多见。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
期刊
【摘要】 目的:对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5月份到2013年5月份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对象。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梗阻性结肠癌在临床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梗阻性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相应的身体素质及结肠癌变状况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并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对其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 该研究组中治愈患者的为32例,病情转好的患者为25例,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在手术并发症方面,出现切口感染患者5例,吻合口瘘患者共1例。结论 对
期刊
【摘要】 目的:针对农村高血压患者开展强化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62例农村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强化式健康教育,而参照组患者单纯的进行治疗,没有实施强化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掌握情况要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总了解率为100%,参照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当前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异常情况,并分析足部保护知识及保护行为对足部压力的影响意义。方法:针对社区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足底压力检测,并调查患者对足底保护知识的掌握及日常保护行为的开展情况,分析两者存在的关联作用。结果:经检测调查发现,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异常情况较为严重,且与足底保护知识及保护行为的开展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足部保护知识教育,指导患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平衡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下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差异,探讨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12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麻醉组和静脉麻醉组,每组60例。平衡麻醉组患者采用平衡麻醉,静脉麻醉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及外周血管阻力(SVR)。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均出现了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
期刊
【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发病率高、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临床症候群。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年 1 月 -2013年 3 月接受治疗的 76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患者采用药物和心理进行综合性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潘立酮、西沙必利、抗抑郁药、镇静剂及中药的治疗等;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心理指导和生活指导。方法为药物和心理治疗。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方法,76 例患者中显效 55 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