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桡骨骨折患者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8周后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73例患者中治愈者45例,有效者23例,无效者5例,总有效率93.15%,无一例发生筋膜室综合征。结论 中药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药小夹板桡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42-01我院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73例桡骨骨折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整理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桡骨骨折患者73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39.1±21.3)岁。其中男性51例,女性22例。73例患者共有93处骨折,其中横形骨折32处,斜形骨折29处,螺旋形骨折18处,粉碎形骨折14处。患者从受伤到就诊时间为2~48h。
1.2治疗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前臂小夹板固定伤处。骨折断端处掌侧、背侧各放1个分骨垫,捆扎牢固。前臂背侧使用宽夹板,尺桡侧使用窄夹板,远端达腕远横纹处,包扎松紧度以绷带上下可移动1cm为准。石膏托放在夹板外面,固定肘关节屈曲,石膏上至前臂中段,下至掌指关节,腕关节置中立位悬吊于胸前固定。固定后即开始进行积极的手指屈伸活动,7d后开始肘、肩关节活动。
小夹板固定后配合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早期治疗重点在活血化瘀止痛,多用当归、川芎、川断、桃仁、红花、丹参、延胡索、炙地鳖、赤芍、制没药、制乳香、酸枣仁、柏子仁、茯苓等;后期治疗重点在补肝肾强筋骨,多用当归、怀牛膝、川断、党参、何首乌、熟地黄、桑寄生、五味子、白芍、赤芍、骨碎补、生黄芪、丹参等。口服,2次/d。
小夹板固定3~4周后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熏洗,多用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秦艽、桂枝、卷柏、红花、艾叶、丝瓜络、樟脑、玄明粉等。外洗,5次/d。
患肢固定后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预防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以促进功能恢复。定期复查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1.3疗效标准
治愈:肘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前臂旋转活动正常或受限小于5°,X线片示骨折处达到解剖复位,愈合良好,无疼痛,恢复正常工作。
有效: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小于15°,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小于30°,X线片示骨折处复位大于80%,愈合,无明显骨质疏松,活动后偶有肘关节酸痛,基本恢复正常工作。
无效: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大于30°,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大于30°,患肢轻度萎缩,X线片显示骨折处对位欠佳,有明显骨质疏松,不能恢复正常工作。
2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73例患者中治愈者45例,有效者23例,无效者5例,总有效率93.15%,无一例发生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多数患者对患肢功能恢复表示满意,5例无效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
3讨论
桡骨骨折骨折属于不稳定性骨折,易发生骨折移位,加重疼痛,不利于康复,故临床上多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疗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现有治疗手段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辨证论治的疗效。
清代医家陈士铎在《辨证录》中指出: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意即骨折后应当首先考虑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故小夹板固定后早期中药治疗多采用当归、红花、丹参、桃仁、骨碎补、川断等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液循环。同时配伍川芎、延胡索行气止痛;酸枣仁、柏子仁、茯苓镇静安神;赤芍、白芍、丹参、当归濡润筋脉、缓急止痛。
骨折引起的局部出血、水肿,加之固定过紧,易造成患肢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中医认为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为肢体经脉受损,瘀血阻滞,筋失所养,故骨折愈合后期的治疗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多用当归、怀牛膝、川断、熟地黄、五味子、白芍、赤芍、骨碎补、党参、何首乌、黄芪、丹参、泽兰等。同时配伍活血化瘀药外用熏洗,多用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秦艽、桂枝、卷柏、红花、艾叶、丝瓜络、樟脑、玄明粉等。内服外用,共达活血行滞、养血荣筋之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骨的生长与机体激素水平、微循环、血清锌含量等因素有关。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善患肢微循环、增强细胞活动。补益肝肾药可以增加胶原合成,加快钙磷沉积,调节激素分泌,促进骨折端愈合。本研究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骨折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朱先龙,陶杰,等.安神养肝中药口服治疗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1):47
[2]吴琼华.尺桡骨骨折小夹板外固定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876~877
[3]邸秀梅.前臂旋后位夹板固定辅以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内蒙古中医药.2005,2:10~11
【关键词】 中药小夹板桡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42-01我院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73例桡骨骨折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整理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桡骨骨折患者73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39.1±21.3)岁。其中男性51例,女性22例。73例患者共有93处骨折,其中横形骨折32处,斜形骨折29处,螺旋形骨折18处,粉碎形骨折14处。患者从受伤到就诊时间为2~48h。
1.2治疗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前臂小夹板固定伤处。骨折断端处掌侧、背侧各放1个分骨垫,捆扎牢固。前臂背侧使用宽夹板,尺桡侧使用窄夹板,远端达腕远横纹处,包扎松紧度以绷带上下可移动1cm为准。石膏托放在夹板外面,固定肘关节屈曲,石膏上至前臂中段,下至掌指关节,腕关节置中立位悬吊于胸前固定。固定后即开始进行积极的手指屈伸活动,7d后开始肘、肩关节活动。
小夹板固定后配合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早期治疗重点在活血化瘀止痛,多用当归、川芎、川断、桃仁、红花、丹参、延胡索、炙地鳖、赤芍、制没药、制乳香、酸枣仁、柏子仁、茯苓等;后期治疗重点在补肝肾强筋骨,多用当归、怀牛膝、川断、党参、何首乌、熟地黄、桑寄生、五味子、白芍、赤芍、骨碎补、生黄芪、丹参等。口服,2次/d。
小夹板固定3~4周后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熏洗,多用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秦艽、桂枝、卷柏、红花、艾叶、丝瓜络、樟脑、玄明粉等。外洗,5次/d。
患肢固定后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预防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以促进功能恢复。定期复查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1.3疗效标准
治愈:肘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前臂旋转活动正常或受限小于5°,X线片示骨折处达到解剖复位,愈合良好,无疼痛,恢复正常工作。
有效: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小于15°,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小于30°,X线片示骨折处复位大于80%,愈合,无明显骨质疏松,活动后偶有肘关节酸痛,基本恢复正常工作。
无效: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大于30°,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大于30°,患肢轻度萎缩,X线片显示骨折处对位欠佳,有明显骨质疏松,不能恢复正常工作。
2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73例患者中治愈者45例,有效者23例,无效者5例,总有效率93.15%,无一例发生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多数患者对患肢功能恢复表示满意,5例无效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
3讨论
桡骨骨折骨折属于不稳定性骨折,易发生骨折移位,加重疼痛,不利于康复,故临床上多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疗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现有治疗手段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辨证论治的疗效。
清代医家陈士铎在《辨证录》中指出: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意即骨折后应当首先考虑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故小夹板固定后早期中药治疗多采用当归、红花、丹参、桃仁、骨碎补、川断等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液循环。同时配伍川芎、延胡索行气止痛;酸枣仁、柏子仁、茯苓镇静安神;赤芍、白芍、丹参、当归濡润筋脉、缓急止痛。
骨折引起的局部出血、水肿,加之固定过紧,易造成患肢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中医认为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为肢体经脉受损,瘀血阻滞,筋失所养,故骨折愈合后期的治疗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多用当归、怀牛膝、川断、熟地黄、五味子、白芍、赤芍、骨碎补、党参、何首乌、黄芪、丹参、泽兰等。同时配伍活血化瘀药外用熏洗,多用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秦艽、桂枝、卷柏、红花、艾叶、丝瓜络、樟脑、玄明粉等。内服外用,共达活血行滞、养血荣筋之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骨的生长与机体激素水平、微循环、血清锌含量等因素有关。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善患肢微循环、增强细胞活动。补益肝肾药可以增加胶原合成,加快钙磷沉积,调节激素分泌,促进骨折端愈合。本研究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骨折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朱先龙,陶杰,等.安神养肝中药口服治疗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1):47
[2]吴琼华.尺桡骨骨折小夹板外固定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876~877
[3]邸秀梅.前臂旋后位夹板固定辅以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内蒙古中医药.2005,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