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1)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要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
(2)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
(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农村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优越条件。农村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秧苗青青的田野,野花遍地的山坡,明澈清凉的溪流,香飘万里的金秋硕果……这些美好的事物,丰富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上树捉鸟,下河捞鱼,放牛放羊,喂鸡养鸭……无穷的趣事,多样的劳作,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大自然亲近,使他们增长了见识,充实了生活,为发挥农村孩子的这些优势,我恰当地把学生作文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空间。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事物,感受生活,把头脑中丰富多彩的表象加工成写作素材,一旦作文需要,便会“文思泉涌”。
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味道。这样的描写,实在感人。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1)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2)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文中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著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要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
(3)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1)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作文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
(通渭县榜罗小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1)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要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
(2)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
(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农村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优越条件。农村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秧苗青青的田野,野花遍地的山坡,明澈清凉的溪流,香飘万里的金秋硕果……这些美好的事物,丰富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上树捉鸟,下河捞鱼,放牛放羊,喂鸡养鸭……无穷的趣事,多样的劳作,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大自然亲近,使他们增长了见识,充实了生活,为发挥农村孩子的这些优势,我恰当地把学生作文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空间。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事物,感受生活,把头脑中丰富多彩的表象加工成写作素材,一旦作文需要,便会“文思泉涌”。
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味道。这样的描写,实在感人。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1)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2)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文中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著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要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
(3)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1)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作文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
(通渭县榜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