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文中的那些“星”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i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课本中有很多吟诵月亮的诗文,涉及“星”的却很少。其实,星星也是文人抒情的载体,他们常常借星来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悲壮之情,以及美好的生活情趣,等等。本文对高中诗文中出现的“星”进行梳理。
  关键词: 古诗文 “星” 意象 含义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星是人类童年的伙伴,星的闪耀引发人类无穷的遐思,星与月一样寄托了文人墨客丰富的情怀。但翻开语文课本,会发现古诗文中写“星”的并不多。课文中的那些“星”,都有着什么样的意味呢?“星”作为一种意象,都传达出哪些深刻的含义呢?
  在古代,星与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先人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也对上天进行着种种探索。在古人眼里,世间的万物与天上的星是一一对应的,他们给星空分野,把天上的星宿分别与地面上的州县相对应。比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两句说的是南昌府的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地面上它与“衡庐”接壤,那么,在天空中,南昌府就属于翼轸二宿所对应的地面区域。又如李白在《蜀道难》中形容蜀道高险:“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其中参宿和井宿分别对应着地面上的蜀国和秦国,故而以对应蜀秦两地的星宿代指满天繁星。蜀道到底有多高?“手可摘星辰。”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身处黄州赤壁的苏子,看到月亮升起在东南方吴越之地的上空。更有意思的是,古人喜欢夜观天象,占卜吉凶,雷焕看到天上的斗宿和牛宿之间有一股紫气,便断定豫章地界上有宝剑,挖开来看,还果真有,这便是“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典故。
  由于古人对上天的特殊崇拜,星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古代统治者宣扬“奉天承运”思想,来确立自己统治的合法性。皇帝就是紫微星下凡,代表上天来统治万民。《论语》有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北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北极星,象征着人间的帝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国君如果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同样,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时,就发出了“天柱高而北辰远”的感慨,意思是自己离皇帝很远,得不到赏识。
  后来,人们根据星的一些特点,又赋予了星以新的含义。比如说,流星划过苍穹的速度非常快,古人便以“星火”二字代表“急迫”。有李密的《陈情表》中的“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为证。
  怀想星空,古人会编织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好奇和向往。“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古人依据天象所创造的传说。民间还有乞巧节。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搭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引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以它作为素材进行创作,这些诗作多是为这对仙侣的爱情生活遭到王母的无理干涉,致使他们不得不长期分居而感到悲哀。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就是很典型的一首。银河对岸的织女星,“纤纤素手”只能“札札弄机杼”,相望却不能相守,唯有“泣涕零如雨”。这不正是现实生活中的男女相爱却不能厮守的真实写照吗?“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贵妃娘娘“宛转蛾眉马前死”,李杨二人从此天人永隔,再也不能在长生殿里恩恩爱爱了。李隆基的世界是“黄埃散漫风萧索”“旌旗无光日色薄”,经历颠簸之苦,辗转回到长安城的他睹物思人,寤寐无为,“孤灯挑尽”。“耿耿星河(银河)欲曙天”,相思之苦彻夜撕咬着他,“翡翠衾寒谁与共?”谁不羡慕长相守的爱情,怎能忍受这终年的分离?“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此三句,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且看织女指出美丽的云锦,流星飞动,传递着两人的离别之恨,七夕之时、银河这边,这对忠于爱情的情侣终于跨越宽阔的银河有了短暂的相逢,以解长久的相思之苦。如果诗歌到此戛然而止,便没有什么新意了,此词可贵之处在于,作者能够意识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相思之苦固然难以咀嚼,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故而作者意欲借牛郎织女这对仙侣虽分隔两地,但能忠贞不渝,来表达真正的爱情不在乎庸俗的厮守,是可以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的。
  人们仰望星空,常常感觉到天空的寥廓、自身的渺小。所以文人常常会通过描写瑰丽的星空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壮之情。杜甫的两首诗《旅夜书怀》和《阁夜》中对星空的描写,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流寓西南的杜甫,时值国家战乱不定,孤独无依。夜晚,孤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辽阔的天地,浩荡的大江,璀璨的星月,美不胜收的景致瞬间充满心间,但随即被无边无际的苍茫所替代,心中马上被一股难以遏制的孤独之感填满,自己就似天地间那一只无所依存的沙鸥,身世飘零,有志难伸。这是何等的悲怆。又一个寒冬的夜晚,客居夔州的诗人辗转难眠,目及“三峡星河影动摇”,看到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壮美的,境界是够雄浑的,而作者内心却是极不平静的,孤苦无依,这动摇的“星河”,既有对国事的感怀,又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寂寞悲苦,真是可用“人事音书漫寂寥”来形容了。
  闲暇时,人们观星,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情趣的体现。例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身居乡间的作者,或许暂时忘却了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只是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那闲适的田园生活给他以往无奈的生活带来一股清新之气。在那样一个静谧的夜晚,先是朗月,静听“蛙声一片”,任凭农人“稻花香里说丰年”,生活恬淡、惬意。继而,山前“两三点雨”,月亮隐去,依稀只剩下几颗星星,调皮地在天幕中眨着眼睛,仿佛在与作者倾诉衷肠,此时此刻,定会有一种甜蜜涌满心田,这或许就是作者想要的生活。
  大多数中国现代诗人是喝着传统文化的墨汁长大的,仅就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第一单元选的几首现代诗歌来看,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对传统意象的继承和发挥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新月诗派,他们的诗歌中出现古典意象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比如说课文中选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五小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的两年,优哉游哉。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美好灿烂的生活,带有一定象征的意味。
  星星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离我们很近。从远古时代人们对星空的诠释,再到后来人们对星空的怀想,进入诗人的视野,星星在人们的眼里或心里,不再是单纯的发光体,而是有着万种风情的抒情载体。星星是天空的眼睛,星星点缀了我们的生活,希望我们每个人内心都能存有一份美好,在夜晚与星空幸福相遇。
其他文献
当今高校教师的焦虑感是普遍存在的。由于工作内容的特殊性.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群体的焦虑感也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着重分析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焦虑感的表现及成因、焦虑感所带来
[摘要]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在课题教学中引入新思想、新方式、新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水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课堂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9-0202-01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考虑到90后大学生的特征,如何开展大学课堂教学成为
采用高频感应加热熔融拉引法制备Fe73.0Cu1.0Nb1.5V2.0Si13.5B9.0玻璃包裹合金非晶细丝,经不同温度下退火处理得到玻璃包裹纳米微晶丝,并对其软磁性能及其巨磁阻抗效应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是师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进行的。为达到对话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触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热爱美,绽放个性的花朵;让他
以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Span80为稳定剂,四氯乙烯为分散介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改性的TiO2为显示颗粒,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红白显示电子墨水微胶囊,研究了SDS对所制备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