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维新派君主立宪思想
1. 实践: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并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2. 评价:维新派提出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是,维新派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依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例1 下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
A.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近代西方思想影响
C. “师夷长技”的思想
D. 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维新变法思想知识考点的理解应用,意在考查同学们正确分析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答案为D。
二、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
1. 实践: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三民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并取得军事成功。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同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制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孙中山为了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数次斗争,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逐渐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道路是行不通的!
2. 评价: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这也就决定了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例2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应用能力。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指的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故答案为A。
三、激进派民主与科学思想
1. 实践:1915年,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 评价:①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②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⑤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认为在仅靠思想文化领域的改革就可以改造国民性,没有从根源上认识这一问题;前期脱离了群众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练习】
1.仔细阅读下列图文,依据相关知识,你认为有关魏源与康有为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B.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C.都付诸于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D.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镇压农民起义
2.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
[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清的留学热潮\&①\&第二次\&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②\&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③\&第五次\&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创业立业\&]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3.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这反映出严复( )
A.主张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
B.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C.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
D.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4.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孙中山深受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这里的“for the people”后来成为孙中山所倡导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乐主义
5.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实行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必要性
B.民众观念落后与民智的愚昧
C.儒家道德主宰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D.文学在形式与内容上革命的必要性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
[甲 欧洲旧思想\&乙 中国旧思想\&丙 欧洲新思想\&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想混。\&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材料二 统一中国东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工人、农民,无论男女,在各级议会有无限制的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制定关于工人、农民以及妇女法律;(1)改良工人待遇(2)废除包工制(3)设工人医院(4)工人保险(5)保护妇女童工(6)保护失业工人。
——《中共二大宣言》
(1)依据材料一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主要不同点。依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选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你认为梁启超作出上述比较的意图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共二大宣言对民权的解释与孙中山新民权主义内容有何原则区别?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现象的比较分析能力。魏源与康有为思想主张与实践都属于清政府“自救”,但是他们在指导思想、具体目的及结果上有很大不同,故选项ACD说法错误)
2.A (解析 依据教材知识考点的再认可知:第一次出国潮出现在洋务运动之后,目的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实行富国强兵;民国初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思潮;新中国成立后,留学的主要方向是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目的是为了建设新中国)
3.B (解析 从材料“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可以判断出严复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选项CD说法错误)
4.C (解析 要注意从“民有、民治、民享”基本内涵对应孙中山三民主义内含进行解题思考)
5.B (解析 抓住题干材料关键句子“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来理解)
6.(1)不同点:欧洲强调神权至上,突出反映教会专制统治;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国家构想: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治。
意义: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代议制的建立)。
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
(2)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内容比较抽象,缺乏具体内容;中共“二大”有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工人福利待遇、保护女工、童工等项具体内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依据教材知识考点对题干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比较与理解应用能力。问题(1)主要考查同学们依据题干材料对封建社会时期“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不同点的比较理解,并联系国内外形势回答“欧洲新思想”的特点、意义和作者意图;问题(2)主要考查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内容与中共二大宣言对民权的解释的主要区别)
1. 实践: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并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2. 评价:维新派提出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是,维新派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依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例1 下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
A.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近代西方思想影响
C. “师夷长技”的思想
D. 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维新变法思想知识考点的理解应用,意在考查同学们正确分析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答案为D。
二、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
1. 实践: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三民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并取得军事成功。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同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制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孙中山为了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数次斗争,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逐渐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道路是行不通的!
2. 评价: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这也就决定了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例2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应用能力。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指的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故答案为A。
三、激进派民主与科学思想
1. 实践:1915年,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 评价:①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②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⑤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认为在仅靠思想文化领域的改革就可以改造国民性,没有从根源上认识这一问题;前期脱离了群众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练习】
1.仔细阅读下列图文,依据相关知识,你认为有关魏源与康有为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B.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C.都付诸于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D.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镇压农民起义
2.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
[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清的留学热潮\&①\&第二次\&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②\&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③\&第五次\&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创业立业\&]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3.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这反映出严复( )
A.主张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
B.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C.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
D.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4.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孙中山深受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这里的“for the people”后来成为孙中山所倡导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乐主义
5.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实行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必要性
B.民众观念落后与民智的愚昧
C.儒家道德主宰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D.文学在形式与内容上革命的必要性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
[甲 欧洲旧思想\&乙 中国旧思想\&丙 欧洲新思想\&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想混。\&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材料二 统一中国东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工人、农民,无论男女,在各级议会有无限制的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制定关于工人、农民以及妇女法律;(1)改良工人待遇(2)废除包工制(3)设工人医院(4)工人保险(5)保护妇女童工(6)保护失业工人。
——《中共二大宣言》
(1)依据材料一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主要不同点。依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选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你认为梁启超作出上述比较的意图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共二大宣言对民权的解释与孙中山新民权主义内容有何原则区别?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现象的比较分析能力。魏源与康有为思想主张与实践都属于清政府“自救”,但是他们在指导思想、具体目的及结果上有很大不同,故选项ACD说法错误)
2.A (解析 依据教材知识考点的再认可知:第一次出国潮出现在洋务运动之后,目的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实行富国强兵;民国初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思潮;新中国成立后,留学的主要方向是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目的是为了建设新中国)
3.B (解析 从材料“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可以判断出严复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选项CD说法错误)
4.C (解析 要注意从“民有、民治、民享”基本内涵对应孙中山三民主义内含进行解题思考)
5.B (解析 抓住题干材料关键句子“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来理解)
6.(1)不同点:欧洲强调神权至上,突出反映教会专制统治;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国家构想: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治。
意义: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代议制的建立)。
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
(2)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内容比较抽象,缺乏具体内容;中共“二大”有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工人福利待遇、保护女工、童工等项具体内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依据教材知识考点对题干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比较与理解应用能力。问题(1)主要考查同学们依据题干材料对封建社会时期“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不同点的比较理解,并联系国内外形势回答“欧洲新思想”的特点、意义和作者意图;问题(2)主要考查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内容与中共二大宣言对民权的解释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