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32例抢救体会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z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有效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及转归。结果:3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治愈21例,治愈率65.6%,好转5例,死亡6例,病死率18.7%。结论:对心源性休克,纠正血容量不足,血管活性药物,及时正确调整补液,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抢救;治疗【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98-01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脏泵功能损害引起的休克综合征,维持心排血量和组织灌注压、维护心功能,AMI患者应尽可能减少心肌缺血和缩小坏死范围、防止梗死范围扩大、消除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并发症[1]。总结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3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21~86岁,平均48岁。原发病包括:AMI 2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肌炎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
  1.2方法: 补充血容量,尤其是伴有血容量不足或右心室梗死的患者,宜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积极扩容,使肺毛细血管楔压稳定地上升,以不超过18mmHg或休克缓解为度。当肺毛细血管楔压已达18mmHg,体循环血压仍未升到90~100mmHg时,则应给予多巴胺、间羟胺、去甲基肾上腺素等。多巴胺从小剂量开始[2 μg/(min•kg)],逐渐增加剂量,使收缩压维持在12.0~13.3 kPa(90~100 mmHg)。大剂量时[>10μg/(min•kg)]外周阻力增加,肾血流量减少,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对梗死心肌不利。多巴酚丁胺常用剂量为静脉滴注2.5~10 μg/(min•kg),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与多巴胺合用可增强疗效。间羟胺(阿拉明)和去甲肾上腺素在休克时血压急剧下降,用多巴胺不能维持血压的情况下,短时间少量应用。常用剂量为间羟胺10~20 mg溶于100ml 5%葡萄糖内静脉滴注,紧急时也可以5~10mg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仅限于各种治疗措施无效时应用。最常用的血管扩张药依然是硝酸酯类药物和硝普钠。当AMI并发严重乳头肌功能不全,乳头肌-腱索断裂或室间隔破裂时,因其能有效减轻二尖瓣反流或左向右心室分流而增加前向血流,故应用血管扩张药尤为适合,也是外科手术前的主要治疗措施。心源性休克在必要时应早期(休克4~6小时之内应用为宜)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当休克超过9小时以上,激素往往无效,且不能降低休克的死亡率。
  2结果
   3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治愈21例,治愈率65.6%,好转5例,死亡6例,病死率18.7%。
  3讨论
   AMI时如果丧失大块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心肌坏死>40%),引起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心排血量减低,为泵衰竭的最严重型。多在起病后24 h内发生,表现为心率明显增快,常在100~120次/min,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甚至摸不清,收缩压下降<10.6 kPa(80mmHg),脉压差缩小。由于外周血管收缩,可表现四肢皮肤发凉、苍白、出冷汗、尿量减少(<20 ml/h)。出现程度不等的神志改变,轻者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重者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心源性休克应与低血容量所致的低血压鉴别。
  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极高,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积极治疗,使动脉收缩压维持在12.0 kPa(90 mmHg),平均压9.3~10.7 kPa(70~80 mmHg);PCWP维持在2.0~2.7 kPa(15~20 mmHg),不超过2.9 kPa(22 mmHg);CI维持在>2.2 L/(min•m2)而<3.5 L/(min•m2)为宜。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低血压并非血管扩张药的禁忌证,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应用,往往能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镇痛,纠正心律失常等。维持正常水、电解质平衡。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其目的是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提高外周血管阻力支持循环,维持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2]。心源性休克基本病因是泵衰竭,液体复苏主要是为了提供适当的前负荷,所以应限制补液量及补液速度。成人每日液体量应控制在1500ml左右,输液速度宜慢。胶体一般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可较快地扩充血容量,从血管中消失也快,可以减少血容量过度扩张的危险,同时该药可以改善微循环和防止微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时扩血管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和扩张微循环。应用扩血管治疗的最佳适应证是低心排出量、高左室充盈压、心脏急性扩张和有肺水肿,但无严重低血压的患者。一部分患者由于发热、大汗、呕吐、进食少以及利尿等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此时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补液。经过积极的内科治疗,心肌缺血仍继续发展,低心排血量状态持续不改善,应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参考文献
  [1]牛小麟.心源性休克.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5.
  [2]刘玉村主译.现代重症监护诊断与治疗.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7-228.
  参考文献
  [1]赵战琪,何斐,等.结肠癌伴肠梗阻21例诊治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98(30):4211-4212.
  [2]瞿荣锋,孙念绪.老年性结肠癌伴肠梗阻74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1 (19):105-106.
  [3]夏明,张建先.结肠癌伴肠梗阻36例治疗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2,5(23):125-126.
  [4]曾建法, 刘振优.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 33(2): 292.
  [5]侯振科.结肠癌梗阻手术治疗60例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4): 138-139.
  [6]王学茂.老年结肠癌伴腸梗阻30例的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20(11):114-115.
  [7]任建军,孟兴凯.结肠癌伴肠梗阻三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11,15(12): 191-192.
  [8]刘小华.老年结肠癌伴肠梗阻32例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16(11): 184-185.
  [9]姜伟.手术治疗35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体会[J].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形成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能引起脑积水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元logistic分析得出,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形成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术前Hunt-Hess分级、脑血管痉挛、脑室积血与脑积水的形成密切相关。结论: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形成脑积水与多种因素相关。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与妇洁舒洗液两种方法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比较两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妇洁舒洗液治疗,试验组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两组治疗的相关指标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妊
期刊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宫腔粘连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宫腔粘连综合征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宫腔完全恢复正常形态35例,双侧输卵管口暴露,宫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6例,单侧输卵管口暴露宫腔容积足够大3例,宫腔容积较术前明显增大2例。结论:宫腔粘连应及时发现,近早治疗。  关键词:宫腔粘连;宫腔操作【中图分类号】R71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致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取30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诱导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就临床治疗资料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神志在治疗24h内,均渐趋恢复,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致急性脑梗死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症治疗,可有效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血糖平稳下降60例患者尿酮消失,血气分析、电解质恢复均治愈。结论:有效的胰岛素治疗、充分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液体及电解质补充应协调一致方能保证治疗成功。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糖尿病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药物的选用及防治。方法:对3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药物选取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有效34例,有效率94.44%,产生心脏副作用4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电图QRS综合波增宽2例。结论:阵发性室速为严重的心律失常,需在短时间内予以控制,否则可诱致休克、心力衰竭或室颤,造成严重后果。  关键词: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R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翻的发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010年以来发生的16例子宫内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发生的16例子宫内翻患者,经手法复位6例,开腹还纳10例,所有患者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处理好第三产程是预防子宫翻出的关键,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关键。  关键词:子宫内翻;第三产程;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R71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
期刊
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征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68±1.4)岁。将所有56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况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具有明显的可比性。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对宫颈糜烂的病人使用利普刀治疗取得疗效如何。方法:本次研究中,我们对去年一年内就诊于我科的宫颈糜烂病人,且是使用利普刀治疗的作为观察组,累计共有67例。对照组则是来源于这段时间内使用微波治疗的67例该类病人。记录她们的病情、病人术中和术后疗效等等,并作出比较。结果: 使用LEEP刀组病人的总有效率(94.03%)要比对照组(55.22%)的高,P0.05,所以二者在统计学上是不存在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复肝宁胶囊中绿原酸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 (5μm4.6×250m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13:87);检测波长327 nm;流速1.0ml/min。结果:绿原酸线性范围0.039μg~0.78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9%,RSD=0.611 % (n=6)。结论:方法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复肝宁胶囊中绿原酸的定量分析方法。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