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建立稳定的农杆菌介导的菠萝遗传转化体系,以台农17号菠萝幼嫩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以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为遗传转化效果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卡那霉素对台农17号菠萝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菌株、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的添加等转化相关因素对菠萝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80mg/L卡那霉素浓度可完全抑制不定芽分化,农杆菌菌株采用LBA4404,菌液浓度OD600为0.8,共培养4d时遗传转化效果最佳,GUS基因瞬时表达率达到39.44%,而菌液中添加乙酰丁香酮未明显提高GUS基
【机 构】
: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口热带果树科学观测实验站,海南省热带果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5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建立稳定的农杆菌介导的菠萝遗传转化体系,以台农17号菠萝幼嫩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以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为遗传转化效果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卡那霉素对台农17号菠萝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菌株、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的添加等转化相关因素对菠萝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80mg/L卡那霉素浓度可完全抑制不定芽分化,农杆菌菌株采用LBA4404,菌液浓度OD600为0.8,共培养4d时遗传转化效果最佳,GUS基因瞬时表达率达到39.44%,而菌液中添加乙酰丁香酮未明显提高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研究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台农17号菠萝遗传转化体系,为开展菠萝关键基因功能验证和品种改良搭建了遗传转化平台.
其他文献
1研发背景rn列车车轮有2个区域:踏面和轮缘.踏面通过与轨头连续接触保持车轮滚动显示(图1(A)),而轮缘防止列车曲线脱轨(见图1(B)).车轮踏面需要合适的粗糙度防止打滑(黏着力).同时当车辆在曲线上运行时,轮缘和轨道接触,为了减少轮轨磨耗(润滑),轮缘需要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
在22MnB5热成形钢基体材料上制备AS150铝硅镀层,研究奥氏体化保温时间对22MnB5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奥氏体化保温时间的增加,铝硅镀层中的Fe-Al-Si相由靠近界面处细长而连续状的Fe2SiAl2相转变为不连续状的Fe3SiAl3相,最后转变为向镀层表面偏移的粗大而不连续的Fe4SiAl4相;Al,Si,O元素沿深度方向由镀层表面向基体的迁移量总体呈增大趋势,O元素迁移的最大深度约1.15μm,Fe元素沿深度方向由基体向镀层表面的迁移量总体增大趋势明显;铝硅镀层表面平均
农业主导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动力之源,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抓手,张家界沙堤片区当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并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是体现区域经济特色、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确立沙堤片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不仅能做大做活沙堤农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更是引领沙堤农业提质增效和促进沙堤经济全面升级发展的重要前提.该文介绍了沙堤片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治理体制“行政化”趋向明显,乡村治理主体流失化现象普遍,乡村文化庸俗化倾向显著,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主体认知、城乡二元体制、外嵌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因此,破解乡村治理困境,实现乡村振兴,要以乡村文化为纽带,不断提高主体认知水平;以实现城乡资源公平配置为导向,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弊端;以完善外嵌制度为基础,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近年来,庐江县白湖镇积极打造农业产业强镇,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文结合当地实际,简述了该镇在农业产业建设及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效及主要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镇今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以期进一步优化当地农业产业化格局,实现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的重要发展平台.作为福建省第一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安溪县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中成绩斐然,其发展模式值得探讨.该文通过赫芬达尔指数计算和回归分析,对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融合模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文化传播、产学研融合的融合模式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并可通过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文化传播力度等方式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山多、林多、耕地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近年来,绩溪农业产业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发展水平不高,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品牌不强,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为摸清绩溪县农业产业总体情况,通过对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实地调研,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
以银氨溶液和溴化钠为反应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修饰剂,明胶为稳定剂在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下合成溴化银乳剂;研究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溴化银纯度、颗粒大小及其形貌的影响,且将溴化银用于表征22MnB5钢表面H原子的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合成的溴化银晶体为面心立方结构,纯度高、结晶效果良好;颗粒尺寸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形貌随反应时间的增加逐渐接近球形;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合成的球形溴化银平均颗粒尺寸约252 nm,可清晰地表征板条马氏体中H原子的分布状态.
以原状钛石膏、矿粉和P·O 42.5级水泥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外加剂,制备钛石膏过硫酸盐水泥料浆;再加入煤矸石粗细集料,搅拌配制C20钛石膏基过硫酸盐水泥煤矸石混凝土(混凝土);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分别随水灰比的增大、胶集比的减小而降低,添加Ⅱ型(SO42--Al2O3)外加剂能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28 d抗压强度达23.5 MPa,且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水性;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因素的强弱排序为胶集比、水灰比、外加剂;当水灰比0
以矿渣微粉、粉煤灰、脱硫石膏为三元胶凝材料替代部分水泥,掺加聚苯颗粒与泡沫制备墙体材料,掺入长度为12 mm的PP和PVA纤维,进行7,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分析不同纤维掺量对墙体材料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探讨纤维优选配比墙体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P,PVA纤维的适量加入均能提高墙体材料7,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且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两种纤维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9%,1.2%时,墙体材料7,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最大,掺入体积分数为1.2%的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