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时间和环境温度对种鹅繁殖系统及相关激素mRNA表达、分泌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owdp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光照时间和环境温度对扬州鹅种鹅繁殖系统及相关激素m RNA表达、分泌的影响,探明光照时间和环境温度对种鹅繁殖机能的作用特点。【方法】取接受自然光照且日照时长逐渐缩短的200日龄种鹅作为试验对象,试验初期日照时长约为9.7 h·d-1、气温5℃左右。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2个温度处理(0—5℃、25—30℃)和3个光照时间处理(8、12、16 h),其中光照时间处理在正常白昼基础上进行增减,将120只成年母鹅随机分至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20只,全封闭饲养,自由采食、饮水。试验第30天,从每个处理随机取5只鹅翅静脉采血3 m L,用于测定相关激素指标,同时从每个处理中随机取3只鹅,屠宰,取下丘脑和垂体速冻、超低温保存,用于测定相关基因表达量;分离生殖系统,进行重量或长度测定,同时取输卵管膨大部制作组织切片。【结果】116 h光照处理组种鹅血清促黄体素(LH)浓度显著高于8 h和12 h光照处理组(P<0.05),16 h光照处理组种鹅血清催乳素(PRL)浓度显著高于12 h光照处理组(P<0.05)。高温(25—30℃)处理组种鹅血清PRL浓度显著高于低温(0—5℃)组(P<0.05)。光照时间和环境温度处理对种鹅血清LH、PRL和雌二醇(E2)浓度的影响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212 h光照处理组种鹅卵巢指数、卵泡指数均显著大于16 h光照处理组(P<0.05),8 h光照处理组种鹅卵泡数显著大于16 h光照处理组(P<0.05),12 h光照处理组种鹅输卵管长显著大于8 h、16 h光照处理组(P<0.05);环境温度对种鹅卵巢指数、卵泡指数、卵泡数、输卵管指数和输卵管长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38、12 h光照处理组和高温处理组种鹅的输卵管膨大部颜色鲜红,假复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均较厚,皱褶明显,分泌腺丰富;16 h光照处理组、低温处理组种鹅的输卵管膨大部颜色暗红,假复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较薄,皱褶模糊,分泌腺较少。416 h光照处理组种鹅垂体PRL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8、12 h光照处理组(P<0.01)。5光照时间与环境温度对种鹅生殖系统、激素基因表达影响的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16 h长光照抑制了卵巢、卵泡的生长发育,12 h光照增长了输卵管的长度;16 h长光照提高了PRL基因的表达丰度。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长光照抑制了种鹅的繁殖机能,扬州鹅种鹅的最适光照时间为12 h。高温提高了种鹅血清LH、PRL浓度,低温影响了输卵管组织结构,故种鹅饲养期间要适当控温,尽量避免种鹅暴露于极端温度环境。
其他文献
ION 7550和ION 7650是施耐德加拿大工厂推出的当今世界最高端的集谐波分析、波形采样与电压上冲下陷记录、闪变、电压不平衡度测量、故障录波、事件记录、测量、控制等多功能
2009年6月22日,应科隆公司邀请.竹园污水厂项目的业主上海市竹园污水厂以及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上海电科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领导,来到上海光华爱而美特仪器有限公司的标定车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以人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新课程改革的
美术作品其精神内容和物质实体融而为一,自然物象的塑型和人的精神情感合一,在<米洛的维纳斯>中,维纳斯的瞬间态势最能表现出她的"一般性格",即爱与美.断臂维纳斯,也更符合人
【目的】针对花生染色体较小,染色体细胞学标记少,细胞遗传研究相对滞后,染色体分类识别困难的问题,建立能够准确区分栽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2n=4x=40,AABB)A、B染色体组的新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矛盾 ,素质教育注重人的综合性能力的全面发展 ,是具有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根据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 ,明确考试的内容、重点 ,改革现行的考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初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及现代理科教学观为理论基础,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实践活动的参与.
【目的】研究枣树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Zj GPX)的功能,为其在果树抗逆基因工程改良中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Mill.Hupingzao)结果枝构建的c D
源于威士忌生产工艺的能源方案能够把乙醇蒸馏所需能源降低一半。阅读本文,您就会知道机械式余气压缩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目的】研究由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深松和秸秆还田翻耕组成的不同保护性轮耕模式对渭北旱塬连作麦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2007—2014年在陕西合阳实施夏闲期免耕/深松轮耕(NT/ST)、深松/翻耕轮耕(ST/CT)、翻耕/免耕轮耕(CT/NT)、连续免耕(NT/NT)和连续翻耕(CT/CT)5种不同耕作模式定位试验,测定并分析2011—2014年小麦收获后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