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活设计,为设计生活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iejn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栏语]
  工美院校里青春飞扬的年轻人,说他们是工美行业的未来也毫不夸张。不过现在,这些还未步入社会的新一代大多还是籍籍无名。但是也许就在明天,他们之中会冒出一个设计天才;也许很多年后,某一位会成为工艺大师衣锦还乡。然而在一飞冲天之前,他们的学习生活、设计理念、创意思想又是怎样?于是,借这一篇篇访谈,探寻“未来大师”鲜为人知的一面,鼓励他们在艺术之路上继续前行。这就是“新生代”开栏的意义。
  在广州美院“工作室制”的教育模式让象牙塔里的学子们提前触摸到了现实社会的脉搏。“教改”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设计师,年轻的思想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为生活而设计
  新生代:杨万里
  个人简介:就读于广州美工业设计学院,生活设计工作室班长。其设计作品曾获第5届“为坐而设计”的金奖、第3届“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优胜奖。
  设计心语:“人生,能有几次为梦想全力以赴的机会,为设计而活。”
  2013IF概念将决赛(全球三百强)刚刚尘埃落定,尽管杨万里有2件作品入围,大奖最终还是与他失之交臂。遗憾在所难免,但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他引用的一句话:“好作品不一定能获奖,但获奖的一定是好作品!”而这句话也成为这次采访的开场话题……
  中华手工:这次落选会不会感到很遗憾?
  杨万里:遗憾肯定会有的,毕竟这是大学里最后一个赛事。但不会影响我对设计的执着,还是张剑老师那句话:“好作品不一定能获奖,但获奖的一定是好作品”。在此恭贺那些获奖者,还有那些为梦想而奋斗的人!
  中华手工:大学期间还得过哪些奖项?
  杨万里:和同学一起设计的《小小搬运工》童椅,是第5届“为坐而设计”金奖,去年受邀参加过米兰家具展。同时参赛的《漂浮的瑜伽球》得的是铜奖,不过后来这个作品得了CDA中国设计奖广州设计至尊奖。还有一个《窗里的画》,是运用中国传统窗框元素,结合废弃矿泉水瓶设计出花插容器,在2012年的“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上获得优秀奖。
  中华手工:获奖作品不少,你对自己的设计作品满意吗?
  杨万里:就拿《窗里的画》来说吧,刚想出来的时候真没觉得有多好。后来才知道,许多外国顶级设计院校的老师和负责人都曾对这件作品赞许有加。还有那个儿童椅也是,往往是别人说很好,我慢慢才感觉得出来。可能整个过程都是自己做过来的,看久了就麻木了。
  中华手工:你觉得自己的设计风格是怎样的?
  杨万里:因为还是学生,所以做设计的时候主要看自己的兴趣。我这个人比较大胆,喜欢恶搞好玩的,只要觉得有意思都会去做。但还是以创意家居产品为主,生活就是玩转设计嘛。
  中华手工:现在已经毕业了,对未来有什么计划吗?
  杨万里:未来肯定会继续做设计,先进一家设计公司从头做起吧。近期写了一本书作为大学的总结,叫做《万里·设计路》。等工作3年或5年之后会继续写《万里·设计路(二)》,希望有初会能出版,把自己对设计的感悟和同样有着设计梦的人分享!
  为设计而生活
  新生代:张伊婷
  个人简介:去年从广州美院毕业,现在广美家具研究院继续深造。毕业设计作品《竹间》,荣获2012年广州家具博览会创意设计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作品《璞》获CDA中国设计奖广州设计至尊奖,而她本人也荣获“中国家具设计新星奖”。
  设计心语:“关于设计,现在的我只是‘略知皮毛’,所以在成长的路上,必须时时刻刻秉持谦虚好学的态度。”
  张伊婷,一个有些古典,有些文艺范儿的女孩子,从她的设计作品《竹间》就能略知一二。这件在2012年广美毕业设计展上大出风头的作品,以纯天然的原竹材质,完美营造出古色古香的中式传统文化意境,惊艳全场。然而当所有人都盛赞她的设计时,她却连称不敢,态度谦虚之至。对设计,她始终心存敬畏,好学之心始终如一。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热爱设计,关注生活的细节,有耐心去学习未知的一切……
  中华手工:《竹间》如此惊艳,有没有商家来联系生产呢?
  张伊婷:展会上有很多人问,但是没有真正落实生产的。毕竟商家更多考虑的是商业价值,我们这种设计要转化成产品还需要调节。而且因为是原竹做的,属于概念作品,价钱相对来说比较高,真有商家愿意购买,也很难大批量生产。
  中华手工:你做设计是以艺术性为主吗?
  张伊婷:比艺术类理性一些。毕竟设计出来的产品不能只是美观,实用和舒适很重要。但好的设计它满足了功能以后,讲究细节的处理,视觉效果也不会差。
  中华手工:做设计的时候有没有比较偏爱的材质?
  张伊婷:我比较喜欢用竹、木,它们都来自于大自然,是有生命的。它们已经在大地上结束了生命,那么我想在设计作品上再次点燃它们生命的特性。
  中华手工:在大学期间经常参加设计比赛吗?
  张伊婷:我以前很少,总觉得自己水平还欠缺,还应该多学习。不过还是参加过几次,一是想提高自己的能力,二是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三嘛,还可以有一些经济上的补助。
  中华手工:你们做一个设计,一般需要多久?都是你们自己手工做出来的?
  张伊婷:这个不好说,一般来说一个方案从构思到深入都会有一两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然后自己会亲自去工厂进行打样,差不多要花费半个多月。自己动手是有好处的,这样就可以更了解工艺、生产流程,清楚怎样的工艺可以做到什么,更能体悟到设计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要落实到实际的工艺上。
  中华手工:你怎么看现在的中国家具设计行业?未来有什么打算?
  张伊婷:中国家具设计在原创这一块,目前还很难,但有很多前辈们一直在努力,有他们在前面带路,我们有信心走下去的。至于未来,其实也没有什么详细的计划,可以肯定的是会一直走下去。以家具设计为生活,想来也是不错的人生。
其他文献
无论工作、用餐还是做手工,喜好植物的你总希望与它们终日为伴,来次创意DIY的“大制作”吧,让植物在桌子里生长。  材料与工具:木托盘、丙烯颜料、清漆、多肉植物等   1.用于集装、堆放和运输的木托盘不仅是天然木材,售价也便宜。   2.将木托盘上的木块仔细拆下,用榔头取出钉子。   3.把木板分为两部分,在地面拼出桌面与框架的模样。   4.木托盘所用的木料较为粗糙,用砂纸打磨使其光滑,更适宜拼接
“时尚”一词,总是与新、快、前沿等字眼同行。然而一旦与历史和记忆结合,就特别值得玩味。  喜欢经典国货是出于一种复杂的感情,混杂了怀旧和对经典设计的尊敬,以及对大众化潮流的厌倦。老国货看准时机,打着情感牌,试图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就好像如今在微博、豆瓣等媒介大热的永久C,很快就俘获了无数人的眼光。从技术上来讲,永久在短时间内很难超越捷安特、大行、美利达等国际品牌,但它看准了年轻一族的怀旧情结,贩
创造不是某些人的专利,而是人人都可以尝试。2013年9月15日下午2点,半坡饰族(bampo)携手中华手工杂志在重庆开启了2013“快乐手工”全国主题VIP会员活动第一站。半坡重庆的VIP客户、来自全国各地的手工达人以及知名媒体代表等80多人参与了这次“手功大会”。本次活动中大家都各显神通,发挥出超常的手工能力,可谓全民手工,创意无限。  “手工制造”在钟表、服饰、箱包等领域几乎是最顶级的代名词。
泉州后城“御音斋”的主人杜志阳,是一位来自马甲镇的手艺人,专门从事南洞箫制作。平日大多数时间都在店中做乐器,晚上会去参加社团组织的演出。遇到不做工也不卖箫的时候,杜志阳便闲坐店中,吹着自制的南洞箫自娱自乐。手艺人靠手艺吃饭,最难能可贵的是长年累月做同一件事乐此不疲……  儿时结箫缘  小巷深处,耳边传来低沉浑厚的箫声,循声响走去,不一会便望见了“御音斋”。里面一位30岁出头的年轻人正坐在凳子上吹箫
陶瓷,在过去素有“白金”的美誉,因其珍贵稀有且拥有白如玉、明如镜的特质而得名。发源于中国的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展现着多元的风貌,尤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陶瓷作品,2007年,“法蓝瓷陶瓷设计大赛”孕育而生,期盼唤醒设计师对陶瓷媒材的运用,让人们看到陶瓷的无限创意和多元面向。这是一场少见的“设计”与“行销”并重的陶瓷设计竞赛,“设计”是指创新陶瓷
培训机构公布考生分数,一审法院判决侵权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法考”)的前身为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以下简称“司考”),这一考试因其含金量高及通过率低而被学界形象地称为“中国第一考”。随着近年来人才市场对法律人才需求激增,全国每年报考的人数已高达五六十万。  不断升温的法考热带动了相关培训市场的不断升温,国内众多培训机构纷纷不惜重金聘请法学名家加盟授课。在提升硬实力的同时,培训机构自然也不忘利
材料与工具:胶枪、小海螺、戒托、指甲油     1.用胶枪在戒托中间涂上一层玻璃胶,注意控制好量。   2.将小海螺的尾部一个个整齐地粘合在戒托上。   3.中心再点上玻璃胶,胶量可以稍多一些,同样的方法粘合第二层小海螺。   4.海螺外层涂上透明或珠光指甲油,让戒指更绚烂多彩。  如何保养海螺壳:  海边捡到新鲜的海螺后,放到热水里几秒钟,用牙签轻轻掏出螺丝肉,用干净的收纳盒存放,需定期放到水里
位于老成都西门外,有一座高大巍峨、形同小山的夯土堆。相传这里曾是西汉词赋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在成都的居所,人称“抚琴台”。  1940年底,为避免日机轰炸,人们在抚琴台边挖掘防空洞,不料竟掘到坚实的砖砌体。恰逢冯汉骥先生赴美学习归来,这位西南地区考古学的开拓者,正在着手筹建四川博物馆(又称川西博物馆)。经过实地考察,冯先生及考古学者们推断此处是座墓葬。1942年,经过一番挖掘,人们震惊地发现,原来相
在大理古城,人称“菜妈”的宋夏艳小有名气。她混两个圈,一个是“素食圈”,一个是“在家上学圈”。  两年多前,她为了女儿的教育,从广东定居大理,开了一家素食餐厅。如今,菜妈的名字在“在家上学圈”里忽然响起来了。这是由于她搞的教育共生社区(也叫蔬菜社区)吸收了很多在家上学孩子的父母的关注与追随。他们带着或退学或休学的孩子来到大理,住在亲子游学客栈或者菜妈免费提供的老院子里,依托一片四亩菜地和一个素菜馆
拥有“山中天堂”之称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方兰和女儿穿梭于景色秀丽的古老建筑。然而,她们的目的地不止于此,从泰国到印度,再到尼泊尔……一件件充满当地风情的手工艺品让她们停不下脚步,每去一个地方,总有丰盛的收获,用方兰的话讲:带回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而在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藏匿着一家别样风情的店,它就是“尼姆的店”,店主正是方兰,她将“回忆”全部收藏在这里,展示给每一位喜爱手工艺的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