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剧的审美特点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罗西尼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先锋,《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其重要的代表作。这部歌剧充分体现歌剧一般的审美特点,即艺术综合性、戏剧的音乐性和音乐的戏剧性。
  关键词:罗西尼 歌剧 审美特点
  歌剧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民族音乐水平的重要标志。意大利是歌剧的发源地,并对世界歌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吉奥阿基诺·罗西尼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先锋,《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其重要的代表作。本文以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为例,对歌剧的审美特点做浅析。
  一、艺术的综合性
  歌剧如同个“大家庭”,舞蹈、音乐、舞台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这一综合体中,涵盖了艺术品种的单象美和诸多艺术形式的个体美。歌剧涉及的艺术因素和艺术手段很多,涵盖广泛的艺术门类,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的审美特点。歌剧的创作、演出和欣赏存在于多视觉、多听觉的领域,这种“多”决定了这个“边缘艺术体”在构筑上面临诸多的困境。这也使得人们在歌剧的创作、演出和艺术审美中,将“综合性”视为重中之重的核心问题。由此,歌剧的艺术家们不但在某些艺术领域中应该是专家,而且必须具有掌控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的素质和能力。唯有这样,才能构筑歌剧这门综合艺术。
  罗西尼在《塞维利亚理发师》中,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依托意大利民族音乐的因素,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的唱法,使音乐充满了幽默、喜悦和炫技的装饰精神。同时,又借鉴了贝多芬的艺术创作手段,运用管弦乐取代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再加上其中贯穿着塔兰泰拉欢快舞曲的因素,并与诙谐与激情并存而且极富舞台效果紧密结合,使该剧以典型的喜歌剧风格展示出费加罗的形象。全剧洋溢着深刻的讽刺、美好的快乐、深邃的智慧,流露出欢快和真实的情感。罗西尼把意大利喜歌剧体裁推向了高峰。
  二、戏剧的音乐性
  戏剧的音乐性是指歌剧在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情感时,在剧情演变的冲突中,通过音乐的语言、形象思维和逻辑结构,使剧情的内涵得到较好的展开。歌剧改变话剧式的戏剧结构原则和方式,使戏剧冲突的高潮点孕育于情绪高潮点之中,将舞台性、戏剧性、叙事性与音乐的抒情性有机结合,使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融为一体。而歌剧艺术者的责任,就是紧扣着题材的挖掘、主题的选择、高潮的铺垫、情节的提炼和形象的塑造环节,使音乐浸透于剧情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创作以情为主,形、理、情、神高度统一的审美意境,将欣赏者引领到一个鲜活的审美世界,体验、神会自然和人性感悟。为此,艺术者必须处理好歌剧艺术构成的戏剧单位与音乐单位之间的关系,例如,界定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区别和联系,各部分之间色彩变化虚实、前后呼应、张弛松紧的关系,形成浑然一体的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共同构成的音乐戏剧节奏。
  三、音乐的戏剧性
  歌剧的音乐是展现舞台视觉感的生活环境和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物的意志、感情变化的广度和深度。歌剧音乐不能像交响乐、纯器乐那样独立自主地发展,而是受剧中人物性格和规定情境的制约,发挥其描绘戏剧情境、动作和冲突的功能。一方面,它应该来自剧情并从属于剧情,另一方面又在推动剧情演进中确定戏剧情节。这要求歌剧的乐句、乐段、曲式结构、音乐的速度、力度、色彩、调性、音调的风格特色,休止符的运用和节奏变化等,都必须围绕剧中人物的思想、动作、气质、气势来设计,为人物心理的、感情的戏剧性矛盾冲突的需要而积极地、恰当地展开。所以,歌剧的总谱是一幅展现舞台上众多特定性格人物形象的多彩画卷,是鲜活的舞台人物的音乐动作与形体动作、语言动作、心理动作相互融合而形成的音乐戏剧性动作体系。
  《我听到美妙的歌声》这首咏叹调,是剧中女主人公罗西娜在第一幕中演唱的。罗西娜此时已坠入爱河,对阿尔玛维瓦伯爵充满了爱慕之心,心中迸发着无法压抑的情感。咏叹调的前奏曲彰显着激昂的动感,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罗西娜起伏不定的心绪。律中的双附点节奏,凸显了波澜起伏的动感韵律。多变的音区,通过生动活泼的形象呼唤着“林多罗,我的情郎,我愿占有你的心房!”。第30小节起,歌唱和伴奏的旋律反复呈现,音律以宣叙调的同音交替来表达罗西娜的情愿,伴奏清晰、简洁。第一部分结束时,音乐出现了有力的八度大跳和切分节奏,展示独特的乐感魅力。咏叹调的第二部分在间奏之后,真挚抒情的清新旋律,对应着波澜起伏的音调,前者表现罗西娜的温存,后者则表现对爱情的机智多谋。二者相依相存,在辉煌的高音上延长,终止在主音上。尾奏欢快愉悦,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这首咏叹调是全剧中优秀的唱段之一,声乐与伴奏既各具特点又相互交融,实现了完美的戏剧整体效果。从演唱角度来说难度大,演唱者需要具备相当的演唱功底。其中的华彩乐句演唱变化多样,演唱者应根自身的演唱功力来做出选择。需要注意的是,这首咏叹调原本是女中音曲目,由于人物丰富的情感特色和音调的华丽引起很多女高音演唱者的青睐,长久下来这个角色成为二个声部所共有。
  参考文献:
  [1]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蒋一民.音乐美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目前教材中的合唱作品缺少梯度和趣味性、学生怕唱、教师怕教的现状,本文以具体曲目为例,从合理简化音乐作品,创设富有变化的练习内容入手,分析并探讨了初中普通学生多声部歌唱教学的编创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初中 合唱 编创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加强美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美
期刊
摘要:文章是笔者在大众合唱排练中的实践下笔,从排练前准备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出发,总结出在大众合唱排练前需做的准备工作,从而减少排练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以助于提高大众合唱的排练效率,实现其排练的目标和预期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大众合唱 合唱队员 指挥 排练  一、大众合唱曲目的选择  大众合唱曲目的选择既要考虑合唱队员自身的实际演唱水平和表现能力,又要充分挖掘合唱队员的潜力与
期刊
摘要: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根据画家哈尔德曼的遗作而创作的经典作品,创作于1874年。《侏儒》是这部音乐作品的第一首。本文试图从穆索尔斯基和《图画展览会》的创作背景入手,从曲式结构、音乐动机、节奏、节拍、速度以及力度等音乐要素对《侏儒》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画面中的音乐,以求获得对作品内在更深层面的认识。  关键词:穆索尔斯基 图画展览会 侏儒 音乐分析  穆捷斯特·彼得洛
期刊
摘要:闵慧芬老师是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大师,是博学多才的民族音乐家、教育家。她以“器乐演奏声腔化”为研究方向,构建了二胡极具魅力的音乐语言,为二胡的表现力开辟了新的领域。她在积极进行二度创作的同时,把创作优秀的二胡作品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成就出一首首经典的二胡乐曲。她在中国音乐舞台上放射出了夺目的光辉,将长久地留存在广大群众的记忆中。  关键词:闵慧芬 二胡演奏 器乐演奏声腔化 长城随想
期刊
摘要:近几年,加强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成为我国大力扶持和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音乐教学的作用,再指出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几点关于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校音乐教学 改革  音乐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人文素质以及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心灵的放
期刊
韩蓬,男高音歌唱家,上海歌剧院独唱演员。曾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周小燕国际歌剧中心,先后师从于陈星教授、周小燕教授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先生。2009年1月,获意大利维罗纳《图兰朵》国际歌剧比赛第一名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颁发的“最佳音质奖”;2010年5月,获得意大利Riccardo Zandonai(理查德·赞道纳伊)国际青年歌唱家大赛第一名;2013
期刊
摘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审美文化的不同历来是体现各民族间差异性的依据之一,而审美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它的具体呈现往往需要一些外在的载体。双簧管音乐作为西方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音色而闻名。但是,在追求双簧管音色标准的同时,不同地域、民族在具体的表现上仍然有着些许的区别,而导致这种区别的本质正是各地域、民族审美文化的差异性。哨片作为双簧管音色呈现的载体之一,对它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这
期刊
摘要:本文以织体为线索,将本科作曲教学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单声部织体(独奏人声或器乐曲)写作、钢琴伴奏织体写作、钢琴独奏织体写作、室内乐法、管弦乐法。分别论证各阶段的创作要领与教学重点,试图构建以织体为线索的完整教学体系。  关键词:作曲 作曲教学 织体  一、单声部织体(独奏人声或器乐曲)写作  单声部织体写作即旋律写作,包括人声或器乐等种种不同的写作对象,它可以是歌曲写作,也可以是器乐化人声或器
期刊
摘要:山东琴书是山东境内具有近300年历史的代表性艺术品种,自清雍正时期萌芽,经历了近代、现代与当代三个时期,并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外部因素不断更迭变化的过程中艰难传承。本文对山东琴书形成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风格特征进行了梳理,管窥中国传统曲种在当下的传播与传承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山东琴书 传统音乐 传播 传承  山东琴书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之一,至今有近300年的历史。山东琴书的发展演进跨
期刊
袁静芳,女,出生于1936年,湖南省岳阳人,音乐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兼任《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副主编,《20世纪中国音乐史论研究文献综录》主编,《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主编。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