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师资力量提升的重要管理举措。对于薄弱学校而言,教师专业化发展更是破解学校困境的主要举措,本文试从校本研究的角度探讨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和采取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校本研究 薄弱学校 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12-02
薄弱学校一般指因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基础差等诸多因素导致的教学质量低下,社会声誉不佳的学校。薄弱学校的形成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师资力量薄弱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而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表现为:一、教育观念滞后,专业水平低下,教师自身可塑性较低,悟性不高;二、教学态度不端正,敬业精神不强,师德师风不正;三、结构化失衡严重,一是学校所需专业和教师自身学历专业不对称,二是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结构化缺失。因此,要加强薄弱学校管理,由弱变强,首先要解决教师队伍管理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专业态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体系。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教育是社会行业中的特殊行业,教师是专业技术职业中的特殊职业,因为这个行业和职业承载的是育人工程,关乎民族兴衰,国家未来。教师作为这一行业的承担者,自身行为对其所从教的对象有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行为的优劣会直接传播给受教者,千百年后将影响一代代的人。要促进教育发展,就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稳定、提升需依赖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前提就是要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教师是传道者,又是启智者。作为现代社会,每个人学习的过程首先都必须经过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提供的教育产品和教育行为在现代社会日趋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掌握足够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技能,要掌握这些日益变化和翻新的知识技能,教师就必须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教师成为研究者需要具备的条件。首先,使教师“讲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属于知识分子,所从事的职业终身与知识有关,教师要保持自身的知识不僵化、方法不陈旧、观念不滞后、魅力不减,退唯有学习;其次,教师要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反思是研究的重要特征。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无道理;第三,要增强教师的专业敏感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教学态度认真,但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往往就是悟性不高,灵敏度不高,可塑性不强。自己从学生到教师身份转变中,附着的经验成了终身惯用的法宝,缺乏迁移性训练,生成性指导。最终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不善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要培养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精神;第五,要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三)教师成为研究者应具有的特征。教师成为研究者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迈开了第一步,要具备研究者的身份,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探究的态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无论是处理教材、教法还是驾驭课堂教学都必须具备这种基本技能;第二,理论自觉的态度。教师要让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长效发展,必须把自主行为变为自觉行动,把自己的经验心得转化成理论成果,这样才能从知识传授型的老师转变为智慧导学型的教师,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享受教育带来的乐趣;第三,教育行动研究的能力。教师比其他研究人员有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每个教育者都有相应的学生作为他们教育行为的试验田,每个学生又有无数的动态课题亟待教师去发现、探究,一旦行动将会其乐无穷,获益匪浅;四、反思的习惯。没有反思就没有学习,没有提高,没有发展。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和教师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教育改革作为國家改革的重要内容,让教育发展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这既是对教师的解放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教师必须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大局。作为薄弱学校,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既是学校发展之计也是教师自身生存之本,怎样才能更好更便捷的达到这一目标呢?
二、校本教研是助推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
校本教研就是开展学校自身教育教学研究,其特点是立足于校情,便于解决实际问题。实质是将教学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成为校本研究的主体,最终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意味着教师所从事的类似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更多的是对自身实践工作的反思与重建。怎样才能引导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呢?
(一)制度建设提供机制保障。为了保障校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要建立一系列的校本研究的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领导,明确权利和责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台一系列指导性强,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制度和措施。1.建立健全学校的民主多元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加强学术引领,减少行政干预,鼓励民主参与、民主决策;2.通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形成学校课题研究联席会议,讨论制定合理、公正、有效的激励制度,鼓励实干和创新,调动教师积极性;3.制定以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模式为特点的理论学习制度;4.以校本反思为前提,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平等对话为特征,制定适合本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学校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根据梳理出的教育教学问题,成立若干课题组,为每个课题组建立档案,定期展评考核,促使课题组成员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反思与进步;5.加强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要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形成共识,贯彻落实。
(二)价值引领培育专业精神。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是灵魂修炼的事业。教育的功能不是死教书,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育”,是引导,是启迪。通过教育的过程要让学生识大体,明大理,道德高尚,人格自立。所以教育就要提倡基本的价值准则和信仰。目前,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社会急剧变革,多元文化并存,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教育正形成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对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产生了较大影响。教师不能安贫乐道,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教育者自身的示范作用日渐歪曲。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让教师树立教师的职业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的观念。作为薄弱学校更要培育这种精神。首先,学校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师德师风考核标准,把职业操守和责任态度纳入考核的硬性指标,树立敬业乐群的价值导向;其次,大力推行课程改革,坚持课改理念深入人心,课改方法、技巧为教师课堂赢得成功,获得职业尊重,感受教育的乐趣和尊严;第三,开展适合本校特色的课题研究,让教师树立一个问题就是一场研究;一场研究就意味着一个创造;一个创造便会产生一种价值的信念。使教师在教中研,研中用,用中乐。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是一个高素质群体,作为薄弱学校而言,尽管有不合时宜的教师个体或群体,但大多数人都有责任心和事业心,有职业荣誉感,如果学校管理中能善加引导,搭建平台,能使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独得其乐,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三)多元培训赢得智力支持。薄弱学校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一方面要通过管理机制、价值引导解决教师的思想认识,职业态度问题,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培训中要选择好培训的内容和培训的方式。首先,从培训内容上来讲,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前沿性、指导性强的教育理论成果,被中外教育界普遍指定的教育图书,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9种教学方法》、《教育力》、《思维导图》等。二要选择课堂教学实录培训:1.是名师示范课学习;2.是本校教师的课堂实录评点培训,以此来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其次,从培训形式上来讲,主要可以采取:一、网络培训;二、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培训;三、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利用本校的师资资源不断激励、培养,给善于学习者搭建平台,让他们现身说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庸师”变“名师”,名师促发展。第三,从培训层次上来讲,1.要组织学校管理层(可以放大至备课组长)的专题学习培训活动,使管理层善学习,能够掌握更好的管理方法。科学决策,善于执行;2.要开展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教学层次的教师培训。通过多元灵活的培训,如果能持之以恒坚持,长此以往,将会“教风已正,学风自善”。
(四)教育实践检验发展成果。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最为宝贵的财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最终要让教师的才智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促进课堂转型,学生成才,学校发展。所以,衡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指标要从两方面去考量。一是教师教的改革,即教师在接受新的知识、技能后是否积极的进行迁移、生成,熟练地运用于课堂,使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发生了改变,构建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二是学生学的改革,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了很大变化,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够更好地参与和享受学习的过程。即使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在课堂上也有些许表现的能力和欲望,有阳光乐观的心态。这样构建起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必是一条康庄大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先,只有不断传播理论,构建体系,搭建平台,大力推行,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的健康成才,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使弱校变强校,强校创名校。
【关键词】校本研究 薄弱学校 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12-02
薄弱学校一般指因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基础差等诸多因素导致的教学质量低下,社会声誉不佳的学校。薄弱学校的形成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师资力量薄弱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而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表现为:一、教育观念滞后,专业水平低下,教师自身可塑性较低,悟性不高;二、教学态度不端正,敬业精神不强,师德师风不正;三、结构化失衡严重,一是学校所需专业和教师自身学历专业不对称,二是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结构化缺失。因此,要加强薄弱学校管理,由弱变强,首先要解决教师队伍管理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专业态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体系。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教育是社会行业中的特殊行业,教师是专业技术职业中的特殊职业,因为这个行业和职业承载的是育人工程,关乎民族兴衰,国家未来。教师作为这一行业的承担者,自身行为对其所从教的对象有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行为的优劣会直接传播给受教者,千百年后将影响一代代的人。要促进教育发展,就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稳定、提升需依赖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前提就是要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教师是传道者,又是启智者。作为现代社会,每个人学习的过程首先都必须经过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提供的教育产品和教育行为在现代社会日趋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掌握足够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技能,要掌握这些日益变化和翻新的知识技能,教师就必须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教师成为研究者需要具备的条件。首先,使教师“讲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属于知识分子,所从事的职业终身与知识有关,教师要保持自身的知识不僵化、方法不陈旧、观念不滞后、魅力不减,退唯有学习;其次,教师要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反思是研究的重要特征。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无道理;第三,要增强教师的专业敏感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教学态度认真,但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往往就是悟性不高,灵敏度不高,可塑性不强。自己从学生到教师身份转变中,附着的经验成了终身惯用的法宝,缺乏迁移性训练,生成性指导。最终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不善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要培养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精神;第五,要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三)教师成为研究者应具有的特征。教师成为研究者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迈开了第一步,要具备研究者的身份,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探究的态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无论是处理教材、教法还是驾驭课堂教学都必须具备这种基本技能;第二,理论自觉的态度。教师要让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长效发展,必须把自主行为变为自觉行动,把自己的经验心得转化成理论成果,这样才能从知识传授型的老师转变为智慧导学型的教师,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享受教育带来的乐趣;第三,教育行动研究的能力。教师比其他研究人员有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每个教育者都有相应的学生作为他们教育行为的试验田,每个学生又有无数的动态课题亟待教师去发现、探究,一旦行动将会其乐无穷,获益匪浅;四、反思的习惯。没有反思就没有学习,没有提高,没有发展。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和教师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教育改革作为國家改革的重要内容,让教育发展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这既是对教师的解放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教师必须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大局。作为薄弱学校,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既是学校发展之计也是教师自身生存之本,怎样才能更好更便捷的达到这一目标呢?
二、校本教研是助推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
校本教研就是开展学校自身教育教学研究,其特点是立足于校情,便于解决实际问题。实质是将教学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成为校本研究的主体,最终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意味着教师所从事的类似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更多的是对自身实践工作的反思与重建。怎样才能引导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呢?
(一)制度建设提供机制保障。为了保障校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要建立一系列的校本研究的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领导,明确权利和责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台一系列指导性强,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制度和措施。1.建立健全学校的民主多元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加强学术引领,减少行政干预,鼓励民主参与、民主决策;2.通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形成学校课题研究联席会议,讨论制定合理、公正、有效的激励制度,鼓励实干和创新,调动教师积极性;3.制定以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模式为特点的理论学习制度;4.以校本反思为前提,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平等对话为特征,制定适合本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学校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根据梳理出的教育教学问题,成立若干课题组,为每个课题组建立档案,定期展评考核,促使课题组成员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反思与进步;5.加强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要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形成共识,贯彻落实。
(二)价值引领培育专业精神。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是灵魂修炼的事业。教育的功能不是死教书,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育”,是引导,是启迪。通过教育的过程要让学生识大体,明大理,道德高尚,人格自立。所以教育就要提倡基本的价值准则和信仰。目前,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社会急剧变革,多元文化并存,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教育正形成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对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产生了较大影响。教师不能安贫乐道,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教育者自身的示范作用日渐歪曲。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让教师树立教师的职业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的观念。作为薄弱学校更要培育这种精神。首先,学校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师德师风考核标准,把职业操守和责任态度纳入考核的硬性指标,树立敬业乐群的价值导向;其次,大力推行课程改革,坚持课改理念深入人心,课改方法、技巧为教师课堂赢得成功,获得职业尊重,感受教育的乐趣和尊严;第三,开展适合本校特色的课题研究,让教师树立一个问题就是一场研究;一场研究就意味着一个创造;一个创造便会产生一种价值的信念。使教师在教中研,研中用,用中乐。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是一个高素质群体,作为薄弱学校而言,尽管有不合时宜的教师个体或群体,但大多数人都有责任心和事业心,有职业荣誉感,如果学校管理中能善加引导,搭建平台,能使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独得其乐,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三)多元培训赢得智力支持。薄弱学校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一方面要通过管理机制、价值引导解决教师的思想认识,职业态度问题,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培训中要选择好培训的内容和培训的方式。首先,从培训内容上来讲,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前沿性、指导性强的教育理论成果,被中外教育界普遍指定的教育图书,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9种教学方法》、《教育力》、《思维导图》等。二要选择课堂教学实录培训:1.是名师示范课学习;2.是本校教师的课堂实录评点培训,以此来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其次,从培训形式上来讲,主要可以采取:一、网络培训;二、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培训;三、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利用本校的师资资源不断激励、培养,给善于学习者搭建平台,让他们现身说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庸师”变“名师”,名师促发展。第三,从培训层次上来讲,1.要组织学校管理层(可以放大至备课组长)的专题学习培训活动,使管理层善学习,能够掌握更好的管理方法。科学决策,善于执行;2.要开展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教学层次的教师培训。通过多元灵活的培训,如果能持之以恒坚持,长此以往,将会“教风已正,学风自善”。
(四)教育实践检验发展成果。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最为宝贵的财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最终要让教师的才智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促进课堂转型,学生成才,学校发展。所以,衡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指标要从两方面去考量。一是教师教的改革,即教师在接受新的知识、技能后是否积极的进行迁移、生成,熟练地运用于课堂,使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发生了改变,构建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二是学生学的改革,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了很大变化,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够更好地参与和享受学习的过程。即使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在课堂上也有些许表现的能力和欲望,有阳光乐观的心态。这样构建起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必是一条康庄大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先,只有不断传播理论,构建体系,搭建平台,大力推行,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的健康成才,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使弱校变强校,强校创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