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束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道位置及直径变化

来源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8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术后骨道的位置及其直径变化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关节镜下单束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43例.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给予X线片检查,并测量胫骨和股骨骨道位置.术后12个月随访时给予X线片检查,并测量胫骨和股骨骨道位置和直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X线片上骨道直径的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骨道扩大组与非扩大组,两组间骨道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组在矢状位上胫骨骨道位置为34.56%±2.16%,冠状位上胫骨骨道位置为42.97%±4.37%;非扩大组在矢状位上胫骨骨道位置为38.62%±3.07%,冠状位上胫骨骨道位置为45.42%±5.73%.Bernard象限法测量扩大组的股骨骨道位置为30.78%±4.45%和38.80%±9.20%,非扩大组的股骨骨道位置为27.28%±3.47%和22.25%±5.58%.Segawa方法测量扩大组的股骨骨道位置为29.20%±4.06%,非扩大组的股骨骨道位置为26.53%±3.61%.扩大组与非扩大组在X线片的冠状面上,胫骨骨道内口相对位置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其他测量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道位置与骨道扩大两者具有一定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为减小骨道扩大的程度,股骨骨道位点应尽可能在足印区范围内偏后略高的位置,而胫骨骨道位点不应追求过于偏前,这对于单束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术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55例发生接近完全重吸收的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寻找其共性.方法:以2008年至2019年期间,资料完整、重吸收率大于80%的55例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年龄分布、重吸收时间、MRI特点、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等进行分析评定.结果:患者年龄多集中在30~49岁,占患者的69.90%;吸收时间多为6个月以上,占患者的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联合石氏强筋功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及腰椎最大等长肌力(MIS)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筋功法组各38例.强筋功法组采用PTED联合石氏强筋功法,即在PTED术后1周开始石氏强筋功法锻炼,每天早晚各做5次,共3周;对照组采用PTED治疗,术后常规康复训练.评价指标为腰痛和腿痛程度(VAS评分)、ODI评分与MIS,随访时间节点为术前、术后及术后4周、8周、12周.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两组均未见明
目的:探讨miRNA-34a对强直性脊柱炎(AS)滑膜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滑膜成纤维细胞分为正常组(来自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细胞)、AS对照组(来自AS患者的细胞)、AS+NC组(转染阴性对照并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处理AS细胞)和AS+ miRNA-34a寡核苷酸模拟物(miRNA-34a mimics)组(转染miRNA-34a mimics并给予TGF-β1和BMP-2处理AS细胞),采用实时-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NA-34a和
目的:通过对补肾健脾方调控细胞凋亡途径干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实验研究,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15只6个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补肾健脾方组、阿伦膦酸钠组、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5只,连续给药12 d,腹主动脉采血收集血清备用.细胞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组和阿伦膦酸钠含药血清组.运用MTS测定成骨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测定Caspase-3、ERO1、Bax和Bcl-2 mRNA表达量.结果:MTS测定结果显示48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下上关节突成形、侧隐窝上部分减压,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麻下经皮脊柱内镜经椎间孔入路行出口、行走神经根减压治疗.采用VAS、ODI评分及改良MacNab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本组21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56.5±8.6)min.术后患者下肢根性疼痛、根性损害表现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VAS评分术前为(7.36±1.28)分,术后3个月为(3.25±1.22)分,术后6个月为(1.25±0.33)分,术后
目的:初步探讨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程度与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招募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就诊的100例骨质疏松性疼痛的患者,年龄范围在45~75岁,平均(65.78±6.98)岁,采集基本情况、疼痛VAS评分、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S)、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表(RDQ量表)、骨密度及骨代谢,以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VAS评分及腰痛功能(RDQ评分)分别与骨密度、骨代谢及HADS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中重度疼痛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800,P<0.01),腰部
目的:探讨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联合补片技术在不同部位关节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特点及差异.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肿瘤型关节置换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行肿瘤扩大切除及人工假体置换并联合应用人工补片进行重建.12例患者入选,随访时间3~28个月.分析各部位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肢体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等.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总分30分)评估术后肢体功能.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肿瘤整块切除及重建
目的:观察丁红散配合隔姜灸治疗拇指屈指肌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为丁红散配合隔姜灸治疗,每次灸3壮,以局部潮红为度,1次/d,共治疗10次.对照组为隔姜灸治疗,每次灸3壮,以局部潮红为度,1次/d,共治疗10次.治疗10次后评定疗效.结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示两组治疗后疼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大龄儿童完全性锁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入院的30例大龄儿童锁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钳夹端提回旋手法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6~8个月.结果:30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其中27例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术中出血约10~15 mL,手术时间25~60 min,平均45 min.术后切口均无感染,骨折最快术后4周愈合,最慢术后10周愈合,平均7周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无断针、退针、弯针和骨折再移位发生,肩关节及肘关节功能
目的:运用调脊手法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疗法治疗轻中度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患有轻中度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患者进行调脊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持续治疗4周,并于治疗后1个月随访1次.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第4周及随访期患者的VAS评分、腰椎O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VAS评分、腰椎ODI评分在治疗后及随访期均有明显的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患者总有效率为90%.结论:调脊手法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可缓解轻中度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腰背痛及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