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论坛里某ID达人发帖,以请客吃饭为诱惑叫我们去另外一个版帮他骂人。缘由是他在网上骂了秋雨先生惹得很多别的“小朋友”拍砖。
版里有人骂余秋雨是好事,最起码,说明在这个只关注繁殖、和谁繁殖、怎么繁殖的校园讨论版上,居然还有人会读一点余秋雨的东西,也说明工科大学(号称文学沙漠)也有小小的绿洲,即便,它貌似“毒草” :-)
传言暑假的时候,安庆某所谓“80后”在网上写个小帖子,称呼秋雨老师为“叫兽”,引起轩然大波,还被写成新闻稿上了头条。可见,不论你在何时何地以何身份,只要骂名人,被骂的够红,你骂得够狠,谁都能出名。
说起来,网络发展壮大的力量是无穷的。记得在高中给一个全国极其著名的作文选刊做栏目,里面出现了刚才那个笑脸符号“:-)”,需要在页角用一小段话说明它的意义、由来和阅读方法。
于是,我兴致勃勃去拜读了本文开头所说那个网友的大作,看后可由本国台湾地区最流行的三个字来形容:“烂透了。”那文章大约是说余秋雨怎么怎么琐碎,怎么怎么罗嗦,如此等等。看了很不爽,后来这发觉完全是我自作多情。
我完全就不应该带着一个阅读文学评论的心态,本着一副文学批评与争鸣的态度去看那个东西。中天电视台的艺人九孔和艺人洪都拉斯吵架,丢下的一句话:“我不和你争论的原因是我和你不是一个卡的,和你吵降低我的档次。”
当那个网友在QQ里催促我帮他说话时,忽然对某友的言论有了极大的共鸣,并由衷地发现,坚持文学青年的理想绝对是一条与世隔绝的不归路。
其实,话说回来,我们这一辈学生对余老师也很有感情。
在我们上初中的时候,他写了《文化苦旅》,高一的时候我们又读到了《山居笔记》,高二时候读了《霜冷长河》,其早期那种中国文人的反思与呼吁的心态,以及《山居笔记》中对历史的大气的散文诗形态的描述,到最后《霜冷长河》对人心的探究,对我们的人生价值与认识的形成应该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记得那时大家以读《山居笔记》为时尚,媒体宣扬的高考素质教育满分作文中动辄“黄河千年古道悠悠”,俨然《一个王朝的背影》灵魂附体。作为一个那个年龄的文化人在本国学生群体中红成那样,大约也只有王小波、王朔能达到如此境界。
世事难料,也就大学这几年,每到夏天,某中老年观众最爱的大奖赛一开幕,批判余秋雨的文化功底和文化素养就成了一种时尚。去年那个活动想请台湾的李敖大师做评委,李敖不来,我就觉得李大师很明智。的确,我们都觉得,在电视上刻薄阿扁比评论歌手文化常识回答要有意思得多。
不过余秋雨倒是对那些网上的流言蜚语不在乎,他觉得自己普及全民文化素质完全正确。试问其何错之有?就我个人而言,本觉得骂余秋雨、骂刘心武、骂易中天(他们三个要是能组成个S.H.E就彻底牛X了!)没什么不对之处,一片片骂声,看到后来只觉得好玩,到最后确实莫名地悲伤。“哎呀,怎么是这样……”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实在没办法,帖子还是要顶,于是我的回复是:“您真内行!”
版里有人骂余秋雨是好事,最起码,说明在这个只关注繁殖、和谁繁殖、怎么繁殖的校园讨论版上,居然还有人会读一点余秋雨的东西,也说明工科大学(号称文学沙漠)也有小小的绿洲,即便,它貌似“毒草” :-)
传言暑假的时候,安庆某所谓“80后”在网上写个小帖子,称呼秋雨老师为“叫兽”,引起轩然大波,还被写成新闻稿上了头条。可见,不论你在何时何地以何身份,只要骂名人,被骂的够红,你骂得够狠,谁都能出名。
说起来,网络发展壮大的力量是无穷的。记得在高中给一个全国极其著名的作文选刊做栏目,里面出现了刚才那个笑脸符号“:-)”,需要在页角用一小段话说明它的意义、由来和阅读方法。
于是,我兴致勃勃去拜读了本文开头所说那个网友的大作,看后可由本国台湾地区最流行的三个字来形容:“烂透了。”那文章大约是说余秋雨怎么怎么琐碎,怎么怎么罗嗦,如此等等。看了很不爽,后来这发觉完全是我自作多情。
我完全就不应该带着一个阅读文学评论的心态,本着一副文学批评与争鸣的态度去看那个东西。中天电视台的艺人九孔和艺人洪都拉斯吵架,丢下的一句话:“我不和你争论的原因是我和你不是一个卡的,和你吵降低我的档次。”
当那个网友在QQ里催促我帮他说话时,忽然对某友的言论有了极大的共鸣,并由衷地发现,坚持文学青年的理想绝对是一条与世隔绝的不归路。
其实,话说回来,我们这一辈学生对余老师也很有感情。
在我们上初中的时候,他写了《文化苦旅》,高一的时候我们又读到了《山居笔记》,高二时候读了《霜冷长河》,其早期那种中国文人的反思与呼吁的心态,以及《山居笔记》中对历史的大气的散文诗形态的描述,到最后《霜冷长河》对人心的探究,对我们的人生价值与认识的形成应该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记得那时大家以读《山居笔记》为时尚,媒体宣扬的高考素质教育满分作文中动辄“黄河千年古道悠悠”,俨然《一个王朝的背影》灵魂附体。作为一个那个年龄的文化人在本国学生群体中红成那样,大约也只有王小波、王朔能达到如此境界。
世事难料,也就大学这几年,每到夏天,某中老年观众最爱的大奖赛一开幕,批判余秋雨的文化功底和文化素养就成了一种时尚。去年那个活动想请台湾的李敖大师做评委,李敖不来,我就觉得李大师很明智。的确,我们都觉得,在电视上刻薄阿扁比评论歌手文化常识回答要有意思得多。
不过余秋雨倒是对那些网上的流言蜚语不在乎,他觉得自己普及全民文化素质完全正确。试问其何错之有?就我个人而言,本觉得骂余秋雨、骂刘心武、骂易中天(他们三个要是能组成个S.H.E就彻底牛X了!)没什么不对之处,一片片骂声,看到后来只觉得好玩,到最后确实莫名地悲伤。“哎呀,怎么是这样……”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实在没办法,帖子还是要顶,于是我的回复是:“您真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