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自治的法治化:理论基础、制约因素、实现路径

来源 :学习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城市社区自治而言,在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中,法治要素是社区自治的基础和前提.现代商业化社区已具备“陌生人社会”的基本特征,社区居民也具备“成员理性”,这是社区“规则治理”的前提.同时,社区各主体间法律关系清晰,这是社区法治化的基础.当然,社区自治的法治化也存在制约因素:业主自治组织机构(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不健全、自治性制度规范严重缺失,业主委员会在运作中功能扭曲,物业管理尚未完全纳入法治化轨道,基层自治组织行政化严重、自治功能弱化.实现社区自治的法治化,需要构建社区治理的民主决策机制;明确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健全对业主委员会的制约监督机制;拓宽业主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精英的主导作用;理顺“政社关系”,破解社区行政化难题.
其他文献
统一战线是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服务和助推边疆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全国统战工作的“大户人家”,云南具有突出的边疆、民族特点,统一战线助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要坚持党的领导对云南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域的全覆盖.云南统一战线助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政治协商实践、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宗教中国化实践、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丰富和拓展了统一战线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其为大众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出了更为丰富的价值指向,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伦理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为此,在人工智能发展之下,须提升对科技创新及应用的理性认知能力,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调节,持续健全人工智能相关的管理制度,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生态伦理的逻辑契合.同时,加强对公民的生态道德责任教育,对人工智能引发的生态伦理风险进行有效预判,从而使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积极的助力作用.
重视党内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本文回溯考察了建党百年党内主题教育的不凡探索历程,从教育动因与内容、教育模式和方式、教育成效与影响等角度阐析了党内主题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从实践、理论、现实、历史、创新等维度阐述了其价值所在,昭示了只有始终坚持理论、思想、政治、行动、创新自觉,突出理论强党、问题导向、人民至上、紧抓关键少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不断开辟党建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