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和功能、二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咨询室;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232-02
近年来,从马加爵事件到复旦大学的投毒案,以及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大学生自杀事件等对社会造成了巨大震撼。这些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悲剧,使正处于思想活跃但又不稳定期的青年学生的心理受到巨大冲击,从而产生各种心理、情感的困惑与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也突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和功能、二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躯体正常,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满状态。由此可见,身心平衡、情感理智和谐是一个健康的人必备条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狭义上来讲侧重于心理疾病的咨询和治疗;从广义上来讲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意识,能进行自我心理矫治,能适应校园生活,为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1]。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1.促进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和分析自己,从实际出发确立适合自己、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同时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职能是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全面发展有重大作用,大学生特定的心理发展程度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
2.塑造思想,促进个体社会化。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前提,个体心理的发展影响制约着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没有健康的人格就谈不上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品德训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其必要的手段[2]。
社会化是个体适应社会、内化社会期望、承担社会角色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行为与社会达成一致,以促进大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3.预防心理问题,矫治心理疾病。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现实生活时会产生困惑与迷茫,甚至造成各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使其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校心理辅导是对个别学生有与现实问题产生的心理困惑和障碍进行辅导,这些学生的心理疾病尚未达到精神疾病的程度,矫治的目的是纠正其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对筛查出有精神疾病的学生让其及时治疗。
三、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认识误区
一方面,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区别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在两者之间简单地画等号,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高校长期以来重思想政治教育轻心理健康教育,使得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师资不足,致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多是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教师,这也导致对大学生教育容易向思想政治方面倾斜,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夸大,誤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万能的。高校部分教育者过度强调健康教育,将学生的一切思想政治问题都归于心理原因,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万能的。把心理测试当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热衷于对学生进行各种心理测试,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和简单化,更不能科学分析测试出各种心理问题;而另一些人误认为存在心理障碍、人格缺陷的异常学生才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而对于能正确处理宿舍人际关系、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等所谓心理健康的学生则没必要进行心理咨询或辅导,人为地缩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从而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点
1.二者的区别:1)支撑理论不同。心理学和教育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而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2)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调适和矫正,使其塑造健康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提高、塑造和改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帮助其解决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科学的“三观”;3)教育方法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说理引导与言传身教,以理论教育和宣传为主;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宣泄和疏导,注重倾听与情感沟通,主要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学生交谈、讨论,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向心力测量和心理咨询等方法。
2.二者的联系:1)两者都属于意识范畴,相对于物质第一性而言,都属于第二性的事物;2)教育的对象一致,都是针对青春期的大学生;3)教育的终极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五、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基于对上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认识的误区、二者关系等的了解,下面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心理背景和内在基础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对自我和社会有较强的责任感,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从思想品质形成及发展过程来看,健康的心理是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化解和消除心理矛盾与障碍,促使学生个性协调发展,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其次,思想品质教育的成效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去巩固和升华。
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强调教育者以接纳、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协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现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容易从内心接受教育,自愿进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强调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这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信心及其对他人的信任,学生必将会将这种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促进与人的交往包括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交往,从而升华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3]。
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在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认识的误区、二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等基础上,现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思考。
1.开设心理健康课或讲座。向学生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能接受到规范、常态化的心理教育,重视并积极对待心理问题,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当遇到心理困惑时能主动寻求帮助。
2.建立心理咨询室,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筛查,约谈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并促进其健康成长,及时发现超出心理咨询范围的精神病患者,让其及时治疗。积极宣传心理咨询的意义,使学生消除有心理问题不敢走进咨询室求助的顾虑。
3.净化校园氛围,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时刻受到良好思想和文化的熏陶,并积极主动地矫正自己的行为,进而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4.在各科的教学之中融入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心理需求,深入挖掘知识的教育意义,把知识经验和思想观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促进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5.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全面、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倾向,有助于做到因材施教。成立“学校—系—班级—宿舍”的心理辅导网络,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向,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危机干预,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做到全面的关注和帮助。
6.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并能主动地调控自我的能力,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智力健全、技能过关,更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全人”教育既包括外在生活技能的培养,也包括内在心理品质的培养,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完成自我实现。
综上所述,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在教育理念上以发展为重,避免以“矫治”为主,在教育目标上要以开发潜能为主。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工作应该是学生心理的良性发展和潜能的提高,只有潜能得以开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才能具备更高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安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论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4.
[2]赵景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闫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新西部,2008(12):441.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232-02
近年来,从马加爵事件到复旦大学的投毒案,以及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大学生自杀事件等对社会造成了巨大震撼。这些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悲剧,使正处于思想活跃但又不稳定期的青年学生的心理受到巨大冲击,从而产生各种心理、情感的困惑与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也突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和功能、二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躯体正常,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满状态。由此可见,身心平衡、情感理智和谐是一个健康的人必备条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狭义上来讲侧重于心理疾病的咨询和治疗;从广义上来讲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意识,能进行自我心理矫治,能适应校园生活,为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1]。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1.促进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和分析自己,从实际出发确立适合自己、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同时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职能是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全面发展有重大作用,大学生特定的心理发展程度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
2.塑造思想,促进个体社会化。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前提,个体心理的发展影响制约着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没有健康的人格就谈不上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品德训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其必要的手段[2]。
社会化是个体适应社会、内化社会期望、承担社会角色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行为与社会达成一致,以促进大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3.预防心理问题,矫治心理疾病。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现实生活时会产生困惑与迷茫,甚至造成各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使其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校心理辅导是对个别学生有与现实问题产生的心理困惑和障碍进行辅导,这些学生的心理疾病尚未达到精神疾病的程度,矫治的目的是纠正其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对筛查出有精神疾病的学生让其及时治疗。
三、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认识误区
一方面,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区别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在两者之间简单地画等号,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高校长期以来重思想政治教育轻心理健康教育,使得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师资不足,致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多是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教师,这也导致对大学生教育容易向思想政治方面倾斜,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夸大,誤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万能的。高校部分教育者过度强调健康教育,将学生的一切思想政治问题都归于心理原因,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万能的。把心理测试当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热衷于对学生进行各种心理测试,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和简单化,更不能科学分析测试出各种心理问题;而另一些人误认为存在心理障碍、人格缺陷的异常学生才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而对于能正确处理宿舍人际关系、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等所谓心理健康的学生则没必要进行心理咨询或辅导,人为地缩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从而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点
1.二者的区别:1)支撑理论不同。心理学和教育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而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2)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调适和矫正,使其塑造健康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提高、塑造和改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帮助其解决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科学的“三观”;3)教育方法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说理引导与言传身教,以理论教育和宣传为主;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宣泄和疏导,注重倾听与情感沟通,主要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学生交谈、讨论,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向心力测量和心理咨询等方法。
2.二者的联系:1)两者都属于意识范畴,相对于物质第一性而言,都属于第二性的事物;2)教育的对象一致,都是针对青春期的大学生;3)教育的终极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五、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基于对上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认识的误区、二者关系等的了解,下面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心理背景和内在基础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对自我和社会有较强的责任感,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从思想品质形成及发展过程来看,健康的心理是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化解和消除心理矛盾与障碍,促使学生个性协调发展,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其次,思想品质教育的成效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去巩固和升华。
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强调教育者以接纳、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协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现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容易从内心接受教育,自愿进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强调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这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信心及其对他人的信任,学生必将会将这种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促进与人的交往包括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交往,从而升华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3]。
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在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认识的误区、二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等基础上,现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思考。
1.开设心理健康课或讲座。向学生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能接受到规范、常态化的心理教育,重视并积极对待心理问题,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当遇到心理困惑时能主动寻求帮助。
2.建立心理咨询室,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筛查,约谈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并促进其健康成长,及时发现超出心理咨询范围的精神病患者,让其及时治疗。积极宣传心理咨询的意义,使学生消除有心理问题不敢走进咨询室求助的顾虑。
3.净化校园氛围,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时刻受到良好思想和文化的熏陶,并积极主动地矫正自己的行为,进而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4.在各科的教学之中融入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心理需求,深入挖掘知识的教育意义,把知识经验和思想观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促进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5.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全面、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倾向,有助于做到因材施教。成立“学校—系—班级—宿舍”的心理辅导网络,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向,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危机干预,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做到全面的关注和帮助。
6.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并能主动地调控自我的能力,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智力健全、技能过关,更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全人”教育既包括外在生活技能的培养,也包括内在心理品质的培养,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完成自我实现。
综上所述,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在教育理念上以发展为重,避免以“矫治”为主,在教育目标上要以开发潜能为主。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工作应该是学生心理的良性发展和潜能的提高,只有潜能得以开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才能具备更高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安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论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4.
[2]赵景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闫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新西部,2008(1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