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时期慢性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S蛋白变异频率与变异模式差异,并分析病毒变异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病例比较,分析各组间S蛋白变异率与变异位点的差异。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4组即乙肝耐受期(immune-tolerance,IT)组36例,男性为20例,女性为16例,年龄为28.00(25.00,30.75)岁、清除期(immune-clearance,IC)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为29.00(25.25,31.75)岁、低复制期(low-replication,LR)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为39.00(35.00,45.50)岁及复发期(reactivation,RE)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为43.00(36.00,48.00)岁。基因测序法用于检测HBV S蛋白基因序列。分类变量间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与Mann-Whitney U)。
结果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区域内IT自然产生的变异率为16.67%(6/36例),主要集中于"a"决定簇的LOOP1中,与IC(21.43%,6/28例)、LR(20.00%,5/25例)、RE(34.78%,8/23例)相比,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4,P=0.421);MHR区域外变异频率IT与IC分别为11.11%(4/36例)与14.29%(4/28例),LR期病毒基因多变性呈逐步增加,变异频率为24.00%(6/25例),复发期达峰值为52.17%(12/23例),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41,P=0.002)。
结论HBV S蛋白变异可能不仅是宿主免疫压力所致的后果,可能也是乙肝再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