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体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等方面。
【关键词】网络教研 校本教研 教研模式
【课题成果】该文为甘肃省2016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教研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的有效模式研究》(立项批准号:GS[2016]GHB1163)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49-02
学校教研经过多年的组织实施虽有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遗憾,主要有二:一为主题延续性不强,二为共享性差,不同学科组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有种种困难。为此,我们提出了可以解决上述矛盾的新模式——网络教研。
一、搭建平台,为教师提供网络教研的基础
我校有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覆盖,校园网络不仅具备校园局域网的功能,学校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每个教师配备手提电脑,安装基本常用办公软件,保证校园网络的畅通。学校非常重视校本教研工作,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价值取向,几年来同时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网络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教研的意识,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我校《网络教研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的有效模式研究》课题组经过多方考虑,组织学校信息中心人员一起开发了我校本教研网站,力求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网站基本情况如下:
(一)四大版块分区:包括教学校本教研、德育校本教研、教师个人学习和校内进修学习四大版块。各版块设立分区版主一名,总理各子版块事务。
(二)学科组板块建设:各分区内建立校内初高中学科组板块,版主为学科组长,负责好本学科版块的各项事务。
(三)三大辅助模块:分别是专题模块、问题互助区以及视频课例,有专人负责更新和管理。
通过校本教研网络平台的建立,旨在通过收集、存档、展示、交流、提升的过程,更好的扩大基于学科组专题教研的面,并增强教研的辐射功能,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革新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效和水平。
我校各学科组利用网络平台投身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比较高,每月都有新话题和新资源上网供教师间相互学习与研究。这样的网络教研氛围为提高课堂实效性奠定了基础。
二、网络教研,提升校本教研的广度和深度
1.主题教研活动数字化
主题教研活动一直是我校校本教研的特色项目。自从开通了学校“校本教研”网站后,每位教师将自己一个学期内有主题教研的任务书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传于“校本教研”平台。这样既方便了资料的保存与整理,同时又可以做到所有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2.常态听评课的网络化
我校开展网络教研,还将课堂搬到网上,做法是老师们在上教研课前,先将教学设计公开发布在學校教研平台上,供大家在听课之前熟悉教案,听课时,老师们不再将教学过程作为记录的重点,可以着重记录课堂的亮点、疑点,值得大家思考的方面,课后有时间的可以直接交流,没有时间的,可以在网上进行评课。
提倡以教研团队的力量针对问题重新设计教案,进行再次实践,再思考。采用这种网上“晒课和评课”的方式,拓宽了教师之间课堂教研的时空。同时这种借助网络进行磨课的方式使我们学校教师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 “零距离”的指点,提高了老师驾御课堂的能力。
3.教师学习交流的论坛化
在“校本教研”网上,学校鼓励教师将自己学习的心得、困惑写在交流区上与组员交流,也可以在集中学习时作重点探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们的学习方式更灵活了,学习的针对性增强了,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价值和乐趣,所以,现在课余饭后,上网浏览、交流一番已逐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通过网络学习,改变了教师的学习行为,激发了教师学习的内驱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4.校内资源的有效共享化
学校各个学科组利用平台收集、上传与本学科教学相关的各种资源。达到了有效的资源共享。同时教师们在学科组长的引领、在学校教导处的要求下,将自己设计的课件、课后作业和预习单以及主题论文上传到学校“校本教研”网站,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又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方便了各个教师之间、学科组与学科组之间的有效沟通。
三、课例引领,让教师在实践反思中快速成长
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学校的课堂实录网,在课堂录像的选择方面,我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全市乃至全国名优教师示范课,二是学校内部的优秀公开课;三是学校内部的随堂课,我们通过整理、拍摄、以及数字化工作,在刻录成vcd的同时,转化成流媒体rm格式,并分学科上传到学校课堂实录网上,供全校教师自由浏览。我们还积极寻找、利用一些优秀的网站,如参与朱永新教授负责的教育在线论坛,加强与教师博客、“师之韵”等教育网站资源的整合与沟通,因为在那里有教材、刊物的编辑、教研员、特级教师,也有学科权威,他们或指点技巧、或讲授观点、或提出修改建议或组织相关研讨,令我校教师受益匪浅。
四、专题模块,促进教师在互动学习中专业发展
随着平台的利用越来越受本校教师关注与青睐,这些资源被不断地扩大充实与提升。它不仅适用于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学习,更适用于教师对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如周世杰老师专门开辟了网络读书模块,将个人的大量读书笔记和批注上传于“校本教研”网中,得到许多教师的认可,许多老师纷纷留言并效仿。用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鼓舞了自己又激励了同事。还有,王志江老师专门开辟了自己的朗诵专题,将个人大量的朗诵课文音频上传于该专题中,方便了其它教师对该部分资源的利用。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如今王老师在我区已经小有名气,一些其它学校的教师为了上公开课,甚至邀请他上传指定课文的朗诵音频。
网络教研依托网络平台的,在时间的利用上相对于其它的学习,具有相当的自由度,这就为老师们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提供了方便。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学习、工作、与生活,尤其是可以合理调节自己的身心与健康,使得教研即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又不至于极度繁忙或积劳成疾。经过专题模块的深入发展,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网络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托出了一片广阔天空。我校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借助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网络交流的互动性。为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多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的机会,如今,正在引领我校教师享受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基于信息素养的教师反思能力培养[J].常志英,任瑞仙.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02).
[2]基于信息技术的反思学习[J].钟志贤,曹东云. 远程教育杂志.2004(04).
[3]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与展望[J].顾小清.中国电化教育.2003(08).
【关键词】网络教研 校本教研 教研模式
【课题成果】该文为甘肃省2016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教研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的有效模式研究》(立项批准号:GS[2016]GHB1163)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49-02
学校教研经过多年的组织实施虽有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遗憾,主要有二:一为主题延续性不强,二为共享性差,不同学科组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有种种困难。为此,我们提出了可以解决上述矛盾的新模式——网络教研。
一、搭建平台,为教师提供网络教研的基础
我校有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覆盖,校园网络不仅具备校园局域网的功能,学校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每个教师配备手提电脑,安装基本常用办公软件,保证校园网络的畅通。学校非常重视校本教研工作,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价值取向,几年来同时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网络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教研的意识,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我校《网络教研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的有效模式研究》课题组经过多方考虑,组织学校信息中心人员一起开发了我校本教研网站,力求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网站基本情况如下:
(一)四大版块分区:包括教学校本教研、德育校本教研、教师个人学习和校内进修学习四大版块。各版块设立分区版主一名,总理各子版块事务。
(二)学科组板块建设:各分区内建立校内初高中学科组板块,版主为学科组长,负责好本学科版块的各项事务。
(三)三大辅助模块:分别是专题模块、问题互助区以及视频课例,有专人负责更新和管理。
通过校本教研网络平台的建立,旨在通过收集、存档、展示、交流、提升的过程,更好的扩大基于学科组专题教研的面,并增强教研的辐射功能,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革新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效和水平。
我校各学科组利用网络平台投身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比较高,每月都有新话题和新资源上网供教师间相互学习与研究。这样的网络教研氛围为提高课堂实效性奠定了基础。
二、网络教研,提升校本教研的广度和深度
1.主题教研活动数字化
主题教研活动一直是我校校本教研的特色项目。自从开通了学校“校本教研”网站后,每位教师将自己一个学期内有主题教研的任务书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传于“校本教研”平台。这样既方便了资料的保存与整理,同时又可以做到所有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2.常态听评课的网络化
我校开展网络教研,还将课堂搬到网上,做法是老师们在上教研课前,先将教学设计公开发布在學校教研平台上,供大家在听课之前熟悉教案,听课时,老师们不再将教学过程作为记录的重点,可以着重记录课堂的亮点、疑点,值得大家思考的方面,课后有时间的可以直接交流,没有时间的,可以在网上进行评课。
提倡以教研团队的力量针对问题重新设计教案,进行再次实践,再思考。采用这种网上“晒课和评课”的方式,拓宽了教师之间课堂教研的时空。同时这种借助网络进行磨课的方式使我们学校教师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 “零距离”的指点,提高了老师驾御课堂的能力。
3.教师学习交流的论坛化
在“校本教研”网上,学校鼓励教师将自己学习的心得、困惑写在交流区上与组员交流,也可以在集中学习时作重点探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们的学习方式更灵活了,学习的针对性增强了,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价值和乐趣,所以,现在课余饭后,上网浏览、交流一番已逐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通过网络学习,改变了教师的学习行为,激发了教师学习的内驱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4.校内资源的有效共享化
学校各个学科组利用平台收集、上传与本学科教学相关的各种资源。达到了有效的资源共享。同时教师们在学科组长的引领、在学校教导处的要求下,将自己设计的课件、课后作业和预习单以及主题论文上传到学校“校本教研”网站,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又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方便了各个教师之间、学科组与学科组之间的有效沟通。
三、课例引领,让教师在实践反思中快速成长
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学校的课堂实录网,在课堂录像的选择方面,我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全市乃至全国名优教师示范课,二是学校内部的优秀公开课;三是学校内部的随堂课,我们通过整理、拍摄、以及数字化工作,在刻录成vcd的同时,转化成流媒体rm格式,并分学科上传到学校课堂实录网上,供全校教师自由浏览。我们还积极寻找、利用一些优秀的网站,如参与朱永新教授负责的教育在线论坛,加强与教师博客、“师之韵”等教育网站资源的整合与沟通,因为在那里有教材、刊物的编辑、教研员、特级教师,也有学科权威,他们或指点技巧、或讲授观点、或提出修改建议或组织相关研讨,令我校教师受益匪浅。
四、专题模块,促进教师在互动学习中专业发展
随着平台的利用越来越受本校教师关注与青睐,这些资源被不断地扩大充实与提升。它不仅适用于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学习,更适用于教师对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如周世杰老师专门开辟了网络读书模块,将个人的大量读书笔记和批注上传于“校本教研”网中,得到许多教师的认可,许多老师纷纷留言并效仿。用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鼓舞了自己又激励了同事。还有,王志江老师专门开辟了自己的朗诵专题,将个人大量的朗诵课文音频上传于该专题中,方便了其它教师对该部分资源的利用。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如今王老师在我区已经小有名气,一些其它学校的教师为了上公开课,甚至邀请他上传指定课文的朗诵音频。
网络教研依托网络平台的,在时间的利用上相对于其它的学习,具有相当的自由度,这就为老师们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提供了方便。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学习、工作、与生活,尤其是可以合理调节自己的身心与健康,使得教研即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又不至于极度繁忙或积劳成疾。经过专题模块的深入发展,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网络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托出了一片广阔天空。我校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借助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网络交流的互动性。为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多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的机会,如今,正在引领我校教师享受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基于信息素养的教师反思能力培养[J].常志英,任瑞仙.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02).
[2]基于信息技术的反思学习[J].钟志贤,曹东云. 远程教育杂志.2004(04).
[3]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与展望[J].顾小清.中国电化教育.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