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氏孤儿》开机,搭作媒体区的台子意外坍塌,轰然而倒那一刹尘土飞扬,主席台上包括范冰冰、黄晓明、王学圻的一众主创惊愕不已。葛优和海清最先反应过来,试图为记者们做些什么,阻挡混乱。
事后海清的回应也一如继往地平民化,“这个事件让人难过,幸好现场没有小朋友。”
这几天来,她连轴转。北京、上海来回跑,轮流接受各种通告—不过,这些她似乎都不太喜欢。可演戏、宣传、做访问、走红,这是一个打包好的套餐,你别想甩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她就是这么单纯,只想单纯地演戏,不要当明星。
这是在位于北京北二环的一间影棚。
衣服已经被平滑地烫好,等着今天的主人给它们生命。摄影师正在试光。造型师的家当摆满了化妆间,让气氛显得略有些紧张。
粗糙的“豪哥”红了
因为上一场拍摄的延迟,她比约定的时间晚了1个多小时,午饭也没吃,脸上也还带着上一场的妆。
“开始工作!”她甚至没有坐下来喘一口气,便赶紧宣布开工,语气却又更像是给自己打气。
脱掉外套,她开始给自己卸妆。
经纪人问她要不要去有热水的地方。她连忙说不用。就着化妆室水池里的冷水,她手脚麻利地行动起来。
这是严冬的北京,尽管室内有暖气,可是自来水还是有着尖锐的冰冷。
“其实我这人平常挺糙的。”海清小声说,耸耸肩膀,顽皮地一笑。
糙是北方话,大概意思就是粗糙、不讲究,甚至有点草根。
倒上卸妆油,她用力地在皮肤上搓揉起来。我忍不住倒吸一口气——力道会不会太大了点?都快搓掉一层皮了。
海清满不在乎。她经常洗完脸就忘了擦护肤品。
卸了妆的海清看起来很清丽。为了方便化妆,她随意地把头顶上的头发揪在一起,扎了个冲天辫,显得活泼率性,一笑就忍不住头往后仰,嘴也咧得很开——真是畅快。
我立刻明白了为什么朋友们都爱叫她“豪哥”。
化妆师开始在她的脸上作画。
到了眼睛的部分,她格外仔细。反复对着镜子研究。她想要更像自己一点。
夹睫毛的时候,她觉得有点疼。
“是不是睫毛夹一上来眼睛就开始紧张。”我跟她开玩笑。
“他(指造型师)比我更紧张。”她笑。
有一点睫毛膏掉到了她的眼角。化妆师想最后一起整理,海清坚持让经纪人给她找来棉签。
“你别急,先让我擦掉。我不愿意看到这些渣渣。”她一边对着镜子用棉签擦掉那些不乖巧的睫毛膏,一边温和地安慰化妆师。她怕自己的举动让化妆师误解。
“我是有心理洁癖的人。”海清说。
“嗯,舒服。”擦干净了,她如释重负。
经纪人给她买来快餐。那种便利店里都有的盒饭。
打开包装,是米饭配雪菜。她大口吃着,开心得不行,反复赞叹着:“哎,真好吃!”
吃到最后,她认真地把里面的每一粒米都收集起来,塞到嘴里。珍惜的样子,像是在吃最后一顿。
“要把米饭都吃完,不能浪费,否则下辈子没饭吃。”她埋着头,边吃边说。
一抬头,她看见造型师正拿着瓶子等着往她的头上喷水。
“没事,你喷,我不怕,水掉下来我可以喝。”海清说。
“十万个为什么,你的问题真多。”她顺手揉了揉我的头,像个姐姐那样。甚至在后来紧张拍摄、快步往来化妆室的间隙,她都轻快地再度摸了摸我的头。当时我正闷着头接电话。
她有一种微妙的幽默感,令人愉快。
等到她吃完饭站起来,比造型师个子还高了点。她于是弯着腿半蹲着,降低自己的高度。
前十分钟,我刚问过她拍《追捕》都收获了哪些伤,她说身体上到处都是,两条腿外侧的筋一直痛。
这的确是《双面胶》里那个精明、任性的胡丽娟。这的确是《王贵与安娜》里那个有点矫情却又善良、大气的安娜。这的确是《蜗居》里那个现实而坚强的郭海萍。这的确是《媳妇的美好时代》里那个可爱、豁达的毛豆豆。
而此刻她就专心地半蹲在镜子前。这一个小动作,让我透过那些形态各异的角色,看到她作为一个人的可爱。
“豪哥”红了。她看起来大大咧咧,其实头脑清醒,目标明确。否则她不会红得这么让人无法反驳。
出演过《玉观音》,也出演过《落地,请开手机》。但却是从《双面胶》开始,海清渐渐走红。她被称为“媳妇专业户”。而她主演的《蜗居》更是因为触及房价、贪官、小三等敏感话题,一时间红透全国各个电视台。在2009年岁末,人们说,这一年的娱乐圈,“孙红雷主外,海清主内”。
但海清照样能坐着公车出门。她对自己说,我不是明星,我只是演员。
哪怕是刻意的,她也尽量保持着安静、坦然的心态,这让她在这个动不动就沸腾的圈子里,呈现出一种难得的、亲近地平线的安稳。
演戏就像滑翔,你和角色彼此控制
海清和邵兵携手走进舞池,旋转、回首,配合默契,却又显得貌合神离。
这不是娱记偷拍的八卦画面。这是海清正在拍摄的悬疑电视剧《追捕》中的一场戏。
一个镜头下来,导演猛夸两人专业。
海清却有点紧张地对导演说:“我以前是舞蹈演员,很久没怎么跳了,都有些生了。”
这是2010年,海清32岁。
20年前,海清12岁的时候,在江苏省戏剧学校学舞蹈。
那个时候,舞蹈是她最擅长的专业。
她跳着,跳着,从学校毕业,顺利进了省歌舞剧院,成了台柱,后来还当了编导。
可是她决定不把跳舞当成事业了。她想起7岁时候演过的戏,然后以文化课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北京电影学院,班主任是黄磊。
在学校里,她也和男生们聊天、喝酒。可是她发现,吃饭、唱K,这些事她都high不起来。看书倒是看得很开心,成绩总是很好。黄磊说她非常用功。
毕业了,有的人有戏就拍,她总是很挑剧本。“北漂”的穷日子都过不下去的时候,她甚至逃回过南京,向父母求助。
说到南京,顺便说一句,海清是南京人。好多人看了她演的《双面胶》里的上海媳妇,便认定她是上海人。
南京人海清等到30岁才走红。
对于“出名要趁早”的人来说,30岁真是太晚了。90后都出来混了,他们更大胆、更无所畏惧,更擅长制造走红话题。
但对海清来说,她甚至觉得这一切来得太快。
她想要慢一点,再慢一点。
或许正是这一种谨慎,让她直到30岁才真正走红。
一切还是如潮水般涌来。偷拍、一个接着一个的访问、八卦话题、情感问题……
这些就像是走红的“买一赠一”服务,而且赠品是你必须接受的。海清于是选择坦然面对:“我坦然面对生活给我的一切。这样才能不困惑不迷茫。”不能接受的,就断然回避。比如,问到情感话题,无论你怎么假设、拐弯抹角,她就是不透露半点秘密。
“我其实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好。其实我挺任性、挺自私的,经常冲动。我怕成为偶像,怕肩负不了这个责任,对别人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一直谨小慎微地对媒体讲话。”说这些话的时候,她一字一顿,表情突然严肃起来。
我终于确信她透过镜子看着我的时候,眼神里包含的那种表情——是善意、亲切以及努力的坦诚,但同时不可避免地露出一丝警惕和抗拒。
她就是那么较真的一个人,想要对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说的每一句话,负全责。
你以为像她这样慢慢走红会更容易么?这个圈子,要么稳稳抓住事业的高潮好好享受,你想要慢慢红,结局却有可能是慢慢变冷。
前几年,海清手上大拇指的指甲开裂。她跑去看协和医院的“指甲科”。
“哟,飞行员吧?”医生问她。一般只有压力特别大的飞行员,才会有这种毛病。
“不是。”海清说。
“那什么职业啊?”
“嗯,职业挺好的,是演员。”
“哦,老想着出名吧。越想着手指甲越容易这样。”医生恍然大悟。
“是啊,你看,也老不红,急。”海清索性开起玩笑。
“这事啊,急不得。”医生一副过来人的语气。
给我讲这个段子的时候,海清乐不可支。她擅长用这种轻,稀释现实的重。
我连尝试一次新菜的勇气都没有
《风尚周报》:怎样的场景让你觉得“浪漫”?
海清:浪漫特简单。就是在生日收到玫瑰花,然后对我说,你嫁给我吧。我生日从来没有收到过玫瑰花。
《风尚周报》:你用过最长时间的一件日常生活用品是什么?
海清:一把梳子,是我爸爸妈妈结婚时候用的。我特别恋旧。我7年住在一个地方,楼下有4家餐厅,我只吃一家,绝对不去别的。我连尝试一次新菜的勇气都没有,可想我是多么害怕面对现实的人。
《风尚周报》:最欣赏人的哪一种品质?
海清:大度。
《风尚周报》:你不可能和哪一种人成为朋友?
海清:有坏心机的人。
《风尚周报》:还记得以前看过的书么?
海清:记得。以前看《尘埃落定》、《百年孤独》、《生活在别处》、《静静的顿河》什么的。《百年孤独》我看了两遍,太好看了,精彩的在于,逻辑很奇怪,他的世界是那么的有力量。
《风尚周报》:去名店遭到服务员白眼,你会怎么办?
海清:我一定会反击,而且反击得非常狠。有一次我在香港,遇到很不耐烦的店员。我问她:你是不是耳朵不好。然后直接抄工牌号去投诉。还有一次在飞机上,我想要快一点下飞机,就麻烦站在我前面的外国人让一下,结果他冲我骂了句粗口。后来我花了3个小时去解决这个事,让对方道歉。临走前,我也冲他骂了一句粗口。
《风尚周报》:如果碰到10年前的自己,你会对她说什么?
海清:嗯,你好小海,你不用努力了,好好谈恋爱、好好吃饭好好玩,10年后你就是我现在这个样子啦!
《风尚周报》:如果你被邀请回北京电影学院演讲,题目会是什么?
海清:我不回去。我害怕。
《风尚周报》:如果你的小孩问你什么是“幸福”,怎么回答?
海清:我会说,幸福就是有你。我是对孩子超有耐心的人。
《风尚周报》:你很丑,只有你最爱的人爱你;你很美,除了你最爱的人,人人都爱你。你怎么选?
海清:我选后一个。为什么我爱的人一定要爱我?我觉得求而不得,很美。我老了,我爱一个人都未必要让他知道。我占有欲其实挺弱的。
《风尚周报》:你最想成为电影或者书中的哪个人物?
海清:坚决不。(会想和谁交换人生么?)不不不,我不想换任何人的人生。
《风尚周报》:如果地球像《2012》里被水淹没,在那之前你要做什么?你会想尽办法搞一张诺亚方舟的船票么?
海清:这个问题有意思,我要认真想一下。我会想尽办法让亲人和家人上到诺亚方舟。(你自己呢?)我一定会留下来,有票也会给别人。我想体验一下死亡。人最不可避免的就是生和死两个字。生是我无法主宰的。那么既然我不能选择生,那我就选择死。
《风尚周报》:如果可以隐身,你想做什么?
海清:这个问题好。我想依附在一只鸟的身体上,随着它飞。我想依附在一只鱼的身体上,随着它潜到水里。我想靠在火车头上,让车开得很迅速。我想隐身到人的身体里,看看胃是怎么消化东西的。胃那么软,却能消化那么硬的东西,这太神奇了。
* 海清的条理性极强,脱下来的衣服都会折好,开工箱很干净整齐,手机放在在左边口袋里,就永远会在那里。
* 海清可以一整天一句话不说。
有一次从早上八九点开始,她坐在沙发上看《双面胶》的剧本,一直到晚上11点,没吃饭,也没说话。突然反应过来问助理:“我吃饭了没?”助理说:“你不单是没吃饭,你都没说过一句话。”
* 海清的早餐菜谱:大半根玉米、一块山药、几个西兰花、半个土豆或者红薯、一碗五谷杂粮的糊、两片甘蓝菜、2个茶鸡蛋。
这个菜谱海清已经吃了快2年了,助理都忍不住对她说:“咱能不能换换。”
事后海清的回应也一如继往地平民化,“这个事件让人难过,幸好现场没有小朋友。”
这几天来,她连轴转。北京、上海来回跑,轮流接受各种通告—不过,这些她似乎都不太喜欢。可演戏、宣传、做访问、走红,这是一个打包好的套餐,你别想甩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她就是这么单纯,只想单纯地演戏,不要当明星。
这是在位于北京北二环的一间影棚。
衣服已经被平滑地烫好,等着今天的主人给它们生命。摄影师正在试光。造型师的家当摆满了化妆间,让气氛显得略有些紧张。
粗糙的“豪哥”红了
因为上一场拍摄的延迟,她比约定的时间晚了1个多小时,午饭也没吃,脸上也还带着上一场的妆。
“开始工作!”她甚至没有坐下来喘一口气,便赶紧宣布开工,语气却又更像是给自己打气。
脱掉外套,她开始给自己卸妆。
经纪人问她要不要去有热水的地方。她连忙说不用。就着化妆室水池里的冷水,她手脚麻利地行动起来。
这是严冬的北京,尽管室内有暖气,可是自来水还是有着尖锐的冰冷。
“其实我这人平常挺糙的。”海清小声说,耸耸肩膀,顽皮地一笑。
糙是北方话,大概意思就是粗糙、不讲究,甚至有点草根。
倒上卸妆油,她用力地在皮肤上搓揉起来。我忍不住倒吸一口气——力道会不会太大了点?都快搓掉一层皮了。
海清满不在乎。她经常洗完脸就忘了擦护肤品。
卸了妆的海清看起来很清丽。为了方便化妆,她随意地把头顶上的头发揪在一起,扎了个冲天辫,显得活泼率性,一笑就忍不住头往后仰,嘴也咧得很开——真是畅快。
我立刻明白了为什么朋友们都爱叫她“豪哥”。
化妆师开始在她的脸上作画。
到了眼睛的部分,她格外仔细。反复对着镜子研究。她想要更像自己一点。
夹睫毛的时候,她觉得有点疼。
“是不是睫毛夹一上来眼睛就开始紧张。”我跟她开玩笑。
“他(指造型师)比我更紧张。”她笑。
有一点睫毛膏掉到了她的眼角。化妆师想最后一起整理,海清坚持让经纪人给她找来棉签。
“你别急,先让我擦掉。我不愿意看到这些渣渣。”她一边对着镜子用棉签擦掉那些不乖巧的睫毛膏,一边温和地安慰化妆师。她怕自己的举动让化妆师误解。
“我是有心理洁癖的人。”海清说。
“嗯,舒服。”擦干净了,她如释重负。
经纪人给她买来快餐。那种便利店里都有的盒饭。
打开包装,是米饭配雪菜。她大口吃着,开心得不行,反复赞叹着:“哎,真好吃!”
吃到最后,她认真地把里面的每一粒米都收集起来,塞到嘴里。珍惜的样子,像是在吃最后一顿。
“要把米饭都吃完,不能浪费,否则下辈子没饭吃。”她埋着头,边吃边说。
一抬头,她看见造型师正拿着瓶子等着往她的头上喷水。
“没事,你喷,我不怕,水掉下来我可以喝。”海清说。
“十万个为什么,你的问题真多。”她顺手揉了揉我的头,像个姐姐那样。甚至在后来紧张拍摄、快步往来化妆室的间隙,她都轻快地再度摸了摸我的头。当时我正闷着头接电话。
她有一种微妙的幽默感,令人愉快。
等到她吃完饭站起来,比造型师个子还高了点。她于是弯着腿半蹲着,降低自己的高度。
前十分钟,我刚问过她拍《追捕》都收获了哪些伤,她说身体上到处都是,两条腿外侧的筋一直痛。
这的确是《双面胶》里那个精明、任性的胡丽娟。这的确是《王贵与安娜》里那个有点矫情却又善良、大气的安娜。这的确是《蜗居》里那个现实而坚强的郭海萍。这的确是《媳妇的美好时代》里那个可爱、豁达的毛豆豆。
而此刻她就专心地半蹲在镜子前。这一个小动作,让我透过那些形态各异的角色,看到她作为一个人的可爱。
“豪哥”红了。她看起来大大咧咧,其实头脑清醒,目标明确。否则她不会红得这么让人无法反驳。
出演过《玉观音》,也出演过《落地,请开手机》。但却是从《双面胶》开始,海清渐渐走红。她被称为“媳妇专业户”。而她主演的《蜗居》更是因为触及房价、贪官、小三等敏感话题,一时间红透全国各个电视台。在2009年岁末,人们说,这一年的娱乐圈,“孙红雷主外,海清主内”。
但海清照样能坐着公车出门。她对自己说,我不是明星,我只是演员。
哪怕是刻意的,她也尽量保持着安静、坦然的心态,这让她在这个动不动就沸腾的圈子里,呈现出一种难得的、亲近地平线的安稳。
演戏就像滑翔,你和角色彼此控制
海清和邵兵携手走进舞池,旋转、回首,配合默契,却又显得貌合神离。
这不是娱记偷拍的八卦画面。这是海清正在拍摄的悬疑电视剧《追捕》中的一场戏。
一个镜头下来,导演猛夸两人专业。
海清却有点紧张地对导演说:“我以前是舞蹈演员,很久没怎么跳了,都有些生了。”
这是2010年,海清32岁。
20年前,海清12岁的时候,在江苏省戏剧学校学舞蹈。
那个时候,舞蹈是她最擅长的专业。
她跳着,跳着,从学校毕业,顺利进了省歌舞剧院,成了台柱,后来还当了编导。
可是她决定不把跳舞当成事业了。她想起7岁时候演过的戏,然后以文化课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北京电影学院,班主任是黄磊。
在学校里,她也和男生们聊天、喝酒。可是她发现,吃饭、唱K,这些事她都high不起来。看书倒是看得很开心,成绩总是很好。黄磊说她非常用功。
毕业了,有的人有戏就拍,她总是很挑剧本。“北漂”的穷日子都过不下去的时候,她甚至逃回过南京,向父母求助。
说到南京,顺便说一句,海清是南京人。好多人看了她演的《双面胶》里的上海媳妇,便认定她是上海人。
南京人海清等到30岁才走红。
对于“出名要趁早”的人来说,30岁真是太晚了。90后都出来混了,他们更大胆、更无所畏惧,更擅长制造走红话题。
但对海清来说,她甚至觉得这一切来得太快。
她想要慢一点,再慢一点。
或许正是这一种谨慎,让她直到30岁才真正走红。
一切还是如潮水般涌来。偷拍、一个接着一个的访问、八卦话题、情感问题……
这些就像是走红的“买一赠一”服务,而且赠品是你必须接受的。海清于是选择坦然面对:“我坦然面对生活给我的一切。这样才能不困惑不迷茫。”不能接受的,就断然回避。比如,问到情感话题,无论你怎么假设、拐弯抹角,她就是不透露半点秘密。
“我其实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好。其实我挺任性、挺自私的,经常冲动。我怕成为偶像,怕肩负不了这个责任,对别人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一直谨小慎微地对媒体讲话。”说这些话的时候,她一字一顿,表情突然严肃起来。
我终于确信她透过镜子看着我的时候,眼神里包含的那种表情——是善意、亲切以及努力的坦诚,但同时不可避免地露出一丝警惕和抗拒。
她就是那么较真的一个人,想要对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说的每一句话,负全责。
你以为像她这样慢慢走红会更容易么?这个圈子,要么稳稳抓住事业的高潮好好享受,你想要慢慢红,结局却有可能是慢慢变冷。
前几年,海清手上大拇指的指甲开裂。她跑去看协和医院的“指甲科”。
“哟,飞行员吧?”医生问她。一般只有压力特别大的飞行员,才会有这种毛病。
“不是。”海清说。
“那什么职业啊?”
“嗯,职业挺好的,是演员。”
“哦,老想着出名吧。越想着手指甲越容易这样。”医生恍然大悟。
“是啊,你看,也老不红,急。”海清索性开起玩笑。
“这事啊,急不得。”医生一副过来人的语气。
给我讲这个段子的时候,海清乐不可支。她擅长用这种轻,稀释现实的重。
我连尝试一次新菜的勇气都没有
《风尚周报》:怎样的场景让你觉得“浪漫”?
海清:浪漫特简单。就是在生日收到玫瑰花,然后对我说,你嫁给我吧。我生日从来没有收到过玫瑰花。
《风尚周报》:你用过最长时间的一件日常生活用品是什么?
海清:一把梳子,是我爸爸妈妈结婚时候用的。我特别恋旧。我7年住在一个地方,楼下有4家餐厅,我只吃一家,绝对不去别的。我连尝试一次新菜的勇气都没有,可想我是多么害怕面对现实的人。
《风尚周报》:最欣赏人的哪一种品质?
海清:大度。
《风尚周报》:你不可能和哪一种人成为朋友?
海清:有坏心机的人。
《风尚周报》:还记得以前看过的书么?
海清:记得。以前看《尘埃落定》、《百年孤独》、《生活在别处》、《静静的顿河》什么的。《百年孤独》我看了两遍,太好看了,精彩的在于,逻辑很奇怪,他的世界是那么的有力量。
《风尚周报》:去名店遭到服务员白眼,你会怎么办?
海清:我一定会反击,而且反击得非常狠。有一次我在香港,遇到很不耐烦的店员。我问她:你是不是耳朵不好。然后直接抄工牌号去投诉。还有一次在飞机上,我想要快一点下飞机,就麻烦站在我前面的外国人让一下,结果他冲我骂了句粗口。后来我花了3个小时去解决这个事,让对方道歉。临走前,我也冲他骂了一句粗口。
《风尚周报》:如果碰到10年前的自己,你会对她说什么?
海清:嗯,你好小海,你不用努力了,好好谈恋爱、好好吃饭好好玩,10年后你就是我现在这个样子啦!
《风尚周报》:如果你被邀请回北京电影学院演讲,题目会是什么?
海清:我不回去。我害怕。
《风尚周报》:如果你的小孩问你什么是“幸福”,怎么回答?
海清:我会说,幸福就是有你。我是对孩子超有耐心的人。
《风尚周报》:你很丑,只有你最爱的人爱你;你很美,除了你最爱的人,人人都爱你。你怎么选?
海清:我选后一个。为什么我爱的人一定要爱我?我觉得求而不得,很美。我老了,我爱一个人都未必要让他知道。我占有欲其实挺弱的。
《风尚周报》:你最想成为电影或者书中的哪个人物?
海清:坚决不。(会想和谁交换人生么?)不不不,我不想换任何人的人生。
《风尚周报》:如果地球像《2012》里被水淹没,在那之前你要做什么?你会想尽办法搞一张诺亚方舟的船票么?
海清:这个问题有意思,我要认真想一下。我会想尽办法让亲人和家人上到诺亚方舟。(你自己呢?)我一定会留下来,有票也会给别人。我想体验一下死亡。人最不可避免的就是生和死两个字。生是我无法主宰的。那么既然我不能选择生,那我就选择死。
《风尚周报》:如果可以隐身,你想做什么?
海清:这个问题好。我想依附在一只鸟的身体上,随着它飞。我想依附在一只鱼的身体上,随着它潜到水里。我想靠在火车头上,让车开得很迅速。我想隐身到人的身体里,看看胃是怎么消化东西的。胃那么软,却能消化那么硬的东西,这太神奇了。
* 海清的条理性极强,脱下来的衣服都会折好,开工箱很干净整齐,手机放在在左边口袋里,就永远会在那里。
* 海清可以一整天一句话不说。
有一次从早上八九点开始,她坐在沙发上看《双面胶》的剧本,一直到晚上11点,没吃饭,也没说话。突然反应过来问助理:“我吃饭了没?”助理说:“你不单是没吃饭,你都没说过一句话。”
* 海清的早餐菜谱:大半根玉米、一块山药、几个西兰花、半个土豆或者红薯、一碗五谷杂粮的糊、两片甘蓝菜、2个茶鸡蛋。
这个菜谱海清已经吃了快2年了,助理都忍不住对她说:“咱能不能换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