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游戏历来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点,当前,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相当丰富,透过这些研究,我们一方面看到了游戏对幼儿成长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当前幼儿游戏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幼儿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游戏失去了幼儿自发游戏所具有的意义。游戏成为了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教育工具,同时教师本身的观念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发生、发展及结束,这样便影响了游戏本身对幼儿所起的促进作用,如何在教师的参与下,既满足幼儿自身的游戏需要,又满足教育本身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对幼儿的促进作用,成为当前学前教育急需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引言
幼儿游戏历来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点,当前,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相当丰富,透过这些研究,我们一方面看到了游戏对幼儿成长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当前幼儿游戏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幼儿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游戏失去了幼儿自发游戏所具有的意义。游戏成为了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教育工具,同时教师本身的观念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发生、发展及结束,这样便影响了游戏本身对幼儿所起的促进作用,如何在教师的参与下,既满足幼儿自身的游戏需要,又满足教育本身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对幼儿的促进作用,成为当前学前教育急需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思维力和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又是幼儿的天性,充分利用幼儿这一天性,就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此研究幼儿游戏的特点,对帮助孩子实现认知角色的转化,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游戏缺乏持续性。
孩子对游戏总是“喜新厌旧”,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总是不能持续很久,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很强,单一匮乏的游戏形式不能引起幼儿游戏的持续性。游戏形式单一,游戏材料不够丰富等方面都会使幼儿失去玩游戏的兴趣。这说明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游戏的形式还不够丰富,所以在培养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2)幼儿活动缺乏自律性。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并不是特别好,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幼儿,总是不遵守游戏规则,此时就需要教师在游戏中发挥合理的参与和指导作用。
(3)大班幼儿游戏缺少实效性。
现在很多的游戏都需要借助器械和玩具,看上去很热闹,但是形式很随意,对幼儿游戏的发展起不到多大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游戏指导策略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
教师应该积极地营造氛围,创造机会,在幼儿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自由的交流。
(1)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定位在分享快乐和经验的基础上。
师生间的交流应该以幼儿的表达为主,教师起到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总结经验的作用,使游戏中愉悦的体验成为下次积极参与的动力。注意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适当反馈,启发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学会积累总结到的宝贵经验。
(2)重视幼儿之间交流的作用,鼓励他们随时随地交流。
每个幼儿都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言行,来自同班的鼓励与认可,往往比老师的指导更能出发他们思考和探索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交流,无论是游戏时还是日常的生活中,都鼓励幼儿之间自由的交谈。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方式
1、制定合适的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各不一样。如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而大班幼儿的游戏以创造为主,创造与模仿的不同,体现了幼儿对游戏进行了升华,将游戏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就需要幼儿具有一定得生活经验,能够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集合起来,然后在角色游戏中加以体现。
因此,教师在制定游戏方案时,首先应该让游戏环境生活化,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和宽松愉悦的游戏环境。角色游戏中,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成长的,环境创造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和互动的效率。因此,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让游戏空间生活化,在师生的互动中,让游戏角色源于生活,又体现生活。比如老师说:“谁想当警察叔叔,警察叔叔跑的最快,我看谁最像警察叔叔?”有了角色的扮演,幼儿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2、拓展游戏的范围
长期处于同一环境的幼儿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而在不同的环境中,幼儿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为了让幼儿多层面地体验人际关系以及了解自己的角色,就应该班级之间的界限,在不同的班级之间开展联合互动游戏,这样不仅拓展了幼儿游戏的空间和范围,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而且扩大了幼儿的交际面和游戏的自由度,使幼儿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与其他伙伴的合作互动中相互学习,收获了经验。
3、有效调节游戏中的角色冲突
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变化较大的因素之一。当一个游戏深入进行时,原先设定的角色已经不能满足幼儿自我选择和表现的需要,这时候,幼儿就会在老师的容许下,创造性地设定一些新的角色,这些新生成的角色,体现了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投入和对自我认识的加深,是幼儿自我思考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全程参与整个游戏,以自己扮演游戏中的一个角色的方式,最好是类似裁判一样的角色,这样可以在游戏中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教师的参与,除了可以及时处理一些角色冲突的问题,还能持续地优化游戏,以达到更加良好的游戏效果。
(三)适宜的介入
1、适宜的时机
教师的指导与幼儿游戏的发展、游戏的体验并不一定成正比,也就是说,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过多的指导并不一定能推动游戏的发展,相反,过多的干预,可能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和自由的表现。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让自己只有在适宜的时机时才介入幼儿的游戏,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指导。如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的倾向时、影响游戏继续进行时、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等等。相反,在角色游戏中,对待某些问题,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宽容和理解,不轻易进行干预。
2、适宜的形式
例如角色游戏,幼儿在假设的情景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角色,他们的表现是发自内心的,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确定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并以适宜的形式进行。而教师应该是游戏的观察者和支持者,应该随时关注幼儿游戏的进展情况,并做好记录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适宜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指导。
3、适宜的对象——根据个体差异实施指导
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性格与能力,教师应该承认和尊重幼儿间的个体的不同。在游戏指导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观察每个幼儿行为的特点,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想法,从而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
结论
幼儿游戏对幼儿的快速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的大班幼儿游戏教育中,存在着不注重游戏形式,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因此要开展好大班幼儿游戏的教育工作,应该充分利用角色游戏的形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空间,通过扩大游戏范围等方式,使幼儿游戏的丰富性得以提升。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在适宜的时机,以适宜的方式,对适宜的对象进行合理的指导,从而营造幼儿之间、师生之间自由交流氛围,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欢乐,在欢乐中收获成长。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山东】
引言
幼儿游戏历来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点,当前,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相当丰富,透过这些研究,我们一方面看到了游戏对幼儿成长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当前幼儿游戏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幼儿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游戏失去了幼儿自发游戏所具有的意义。游戏成为了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教育工具,同时教师本身的观念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发生、发展及结束,这样便影响了游戏本身对幼儿所起的促进作用,如何在教师的参与下,既满足幼儿自身的游戏需要,又满足教育本身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对幼儿的促进作用,成为当前学前教育急需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思维力和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又是幼儿的天性,充分利用幼儿这一天性,就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此研究幼儿游戏的特点,对帮助孩子实现认知角色的转化,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游戏缺乏持续性。
孩子对游戏总是“喜新厌旧”,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总是不能持续很久,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很强,单一匮乏的游戏形式不能引起幼儿游戏的持续性。游戏形式单一,游戏材料不够丰富等方面都会使幼儿失去玩游戏的兴趣。这说明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游戏的形式还不够丰富,所以在培养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2)幼儿活动缺乏自律性。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并不是特别好,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幼儿,总是不遵守游戏规则,此时就需要教师在游戏中发挥合理的参与和指导作用。
(3)大班幼儿游戏缺少实效性。
现在很多的游戏都需要借助器械和玩具,看上去很热闹,但是形式很随意,对幼儿游戏的发展起不到多大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游戏指导策略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
教师应该积极地营造氛围,创造机会,在幼儿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自由的交流。
(1)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定位在分享快乐和经验的基础上。
师生间的交流应该以幼儿的表达为主,教师起到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总结经验的作用,使游戏中愉悦的体验成为下次积极参与的动力。注意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适当反馈,启发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学会积累总结到的宝贵经验。
(2)重视幼儿之间交流的作用,鼓励他们随时随地交流。
每个幼儿都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言行,来自同班的鼓励与认可,往往比老师的指导更能出发他们思考和探索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交流,无论是游戏时还是日常的生活中,都鼓励幼儿之间自由的交谈。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方式
1、制定合适的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各不一样。如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而大班幼儿的游戏以创造为主,创造与模仿的不同,体现了幼儿对游戏进行了升华,将游戏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就需要幼儿具有一定得生活经验,能够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集合起来,然后在角色游戏中加以体现。
因此,教师在制定游戏方案时,首先应该让游戏环境生活化,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和宽松愉悦的游戏环境。角色游戏中,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成长的,环境创造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和互动的效率。因此,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让游戏空间生活化,在师生的互动中,让游戏角色源于生活,又体现生活。比如老师说:“谁想当警察叔叔,警察叔叔跑的最快,我看谁最像警察叔叔?”有了角色的扮演,幼儿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2、拓展游戏的范围
长期处于同一环境的幼儿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而在不同的环境中,幼儿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为了让幼儿多层面地体验人际关系以及了解自己的角色,就应该班级之间的界限,在不同的班级之间开展联合互动游戏,这样不仅拓展了幼儿游戏的空间和范围,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而且扩大了幼儿的交际面和游戏的自由度,使幼儿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与其他伙伴的合作互动中相互学习,收获了经验。
3、有效调节游戏中的角色冲突
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变化较大的因素之一。当一个游戏深入进行时,原先设定的角色已经不能满足幼儿自我选择和表现的需要,这时候,幼儿就会在老师的容许下,创造性地设定一些新的角色,这些新生成的角色,体现了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投入和对自我认识的加深,是幼儿自我思考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全程参与整个游戏,以自己扮演游戏中的一个角色的方式,最好是类似裁判一样的角色,这样可以在游戏中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教师的参与,除了可以及时处理一些角色冲突的问题,还能持续地优化游戏,以达到更加良好的游戏效果。
(三)适宜的介入
1、适宜的时机
教师的指导与幼儿游戏的发展、游戏的体验并不一定成正比,也就是说,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过多的指导并不一定能推动游戏的发展,相反,过多的干预,可能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和自由的表现。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让自己只有在适宜的时机时才介入幼儿的游戏,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指导。如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的倾向时、影响游戏继续进行时、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等等。相反,在角色游戏中,对待某些问题,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宽容和理解,不轻易进行干预。
2、适宜的形式
例如角色游戏,幼儿在假设的情景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角色,他们的表现是发自内心的,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确定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并以适宜的形式进行。而教师应该是游戏的观察者和支持者,应该随时关注幼儿游戏的进展情况,并做好记录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适宜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指导。
3、适宜的对象——根据个体差异实施指导
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性格与能力,教师应该承认和尊重幼儿间的个体的不同。在游戏指导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观察每个幼儿行为的特点,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想法,从而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
结论
幼儿游戏对幼儿的快速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的大班幼儿游戏教育中,存在着不注重游戏形式,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因此要开展好大班幼儿游戏的教育工作,应该充分利用角色游戏的形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空间,通过扩大游戏范围等方式,使幼儿游戏的丰富性得以提升。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在适宜的时机,以适宜的方式,对适宜的对象进行合理的指导,从而营造幼儿之间、师生之间自由交流氛围,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欢乐,在欢乐中收获成长。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