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q4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时代赋予的任务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不仅改变着社会的结构和社会关系,也改变着人们长期以来构筑的精神世界。它既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将人们推向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社会大潮之中。如果社会成员不能尽快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失衡,产生抑郁、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出现心理障碍与行为异常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少数中学生因此影响耽误学业,个别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和教书育人的教师更是义不容辞,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切实做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完成时代和社会发展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2.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现实的需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发放资料或请专家进行讲座辅导等多种形式进行。但这些形式的活动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有的活动效果也不十分明显。一则主动寻求心理矫正或援助需要勇气,而那些需要得到矫正援助的同学缺乏的就是这种勇气,因此这类活动往往难以奏效。二则性格形成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大张旗鼓的做法有急功近利之嫌,只能是“欲速不达”。如何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特点和当前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心理健康工作呢?将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做法为我们找到一个切入点。这就要求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适时、适度、系统、科学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变单一的学科教育为综合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他们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只有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结合渗透,才切合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学科的特质
   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质。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它要求一方面抓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技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又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既是“经师”授业,向学生传递语言文学知识经验、技能技巧,为学生提供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技能的基础;又是“人师”传道,向学生传递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处世之道,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合乎社会的人生观、道德观和健全的人格。语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正是完整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这一基本特质。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语文教材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素材
   语文教材中有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政论文章,这不仅是语文学科的教材,也是美育、德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例如: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文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可对学生进行怎样看待挫折和为人处世的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辩证的看待自我认识世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知识收获和精神愉悦。文学作品有许多极具个性、鲜活灵动的人物,在指导学生分析诸如项羽、杨修等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分辨人物性格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提高塑造自身积极健康性格的自觉性,主动进行自我心理矫正或寻求援助。
   2.课堂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
   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渗透的途径有很多,但课堂教学始终是主渠道。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和谐有序的心理环境。对部分基础差、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在课堂上让他们训练一些相对容易的题目。对他们的回答多加肯定和鼓励,借此唤起自信,体验成功,丢掉自卑。
   3.课外练笔是疏导学生不良情绪的适当方式
   语文课非常重视课外练笔,通过课外写日记、随笔等训练不仅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教师应鼓励学生勤写日记或随笔之类的文章,给学生提供一个宣泄情感的方式和场所。在课外练笔中同学们往往会用文字的形式袒露自己的忧伤、痛苦、欢乐、迷惘的心情,表明自己对人、对事、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教师要允许学生尽情倾诉,有针对性进行引导,这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非常适合,可使情绪宣泄欲望满足,自身得到缓解放松,又不会影响别人。
其他文献
一、把握两个方面,培养阅读习惯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种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活动,也是一种创造的活动。要完成好这种活动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活动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具体介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浏览标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浏览标题即可了解文章大体内容,如新闻类。  
期刊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却忽视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激发教师的激情。其实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激情一样重要,也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   教师的教学激情可以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践证明,动之以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饱满的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因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构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正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如果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再融入到课外阅读中,就会形
期刊
一、激发写作动机,让学生在写作中洋溢自信光辉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做你所爱做的,爱你所做的”自然乐此不疲。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收获积极地心理暗示,这才是恒久的写作动因。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一次容易,让学生持之以恒就要让学生尝到写作的成就感。人往往不仅是因为兴趣而成功,也因为成功才有兴趣,这是辩证地。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疏导恐惧心理而积
期刊
曾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一张嘴巴呢?”爷爷告诉小孙子:“这是让人要多看,多听,多做,少说话呀。” 故事虽短,却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也曾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可见,“听”的魅力之大。而小学生以学习知识、获取技能主要任务,“听”则直接影响其学习质量——专心听讲,才能获
期刊
每到教师节,身处各地的学生们便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这不,有的学生寄来了卡片,有的则发来了短信,祝福老师节日快乐。每当面对这种情境时,我总是感到很欣慰,也体验到了作为教师的光荣与自豪。但当收到这一封学生的来信时,则让我陷入了沉思,信中是这样写的:   姚老师,提笔祝你教师节快乐,感谢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照顾。如果没有你,就不会有我的现在。我也许会与父辈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许成
期刊
有人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不会读书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大人。”对此,我颇有感触。扪心自问,作为老师,我们习惯了凭说教告诉孩子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依靠师长的威严强迫他们去进行名著阅读,这种做法导致的后果就是有些学生开始也“听话”地去读几本课外书,但是坚持不久就松懈厌倦,提不起兴趣。因此,我觉得,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若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然后慢慢地成为他
期刊
一、潜心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   情感教育的开展需要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老的、教条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只能是枯燥、恐惧与反感。学生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黑板上僵硬的一行字——作文题目。这样,他们的情感体验只能是一片空白,情感教育的主观接受上近于停滞。因此,根本谈不上进行什么情感教育。所以,潜心设计教学情节,激发学生情感感受力,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对于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其重要
期刊
一、突出骨干引领——选准亮点,辐射带动   身边的典型最具有影响力。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学校于新学期分学科召开了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与传统意义上的经验交流会有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人员的选择及交流的内容上,可以说是做到了两个精心。   1、精心确定人选:充分发掘本校教师资源优势,由各教研组结合组内教师个人特长,从常规管理、教学成绩、师德修养等多个角度,推荐二十名教师,最终由学校确
期刊
一、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   1、识记。俄国伟大的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第一,识记并非死记。识记与死记的区别,关键在于一个“识”字,这个“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对被识记的内容是否能识别与理解,另一方面是识记内容的分量是否适当,能不能正确认识并做好适当安排。死记是不管懂不懂、不问分量重不重,一味拼命地记。第二,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不记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