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庆历以来,范仲淹已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庆历"君子党"完全掌握了后世的话语权,很多与晏殊有关的历史真相被长期遮蔽,无论是史学还是文学研究领域,晏殊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不应有的"污名化"。而清理庆历期间晏殊罢相的深层历史原因,也许是弄清晏殊之所以被"污名化"的关键所在。宋代"党争"激烈,由此而来的"君子""小人"、非黑即白的线性思维模式,是晏殊最终被严重"污名化"的真正原因;富弼、欧阳修等对晏殊的误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晏殊之被"污名化";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对其文学创作的评价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