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种转型首在调整办学定位,重在确立就业导向,真正实现从“围绕学校资源办学”到“围绕学生办学”的转变。[1]这种转型意味着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教学方法上等方面也要发生相应转变。我们认为,教学中如能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将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传统的教师主体“讲授法”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围绕学生办学”。
一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作为学习理论是为改进教学而提出的理论,这种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这种学习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协作性。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理合著的《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最大特色是将以往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思想转变为以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非常吻合地方本科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学习者亲身实践,这种学习法特别适合正处于知识渴求旺盛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朱熹主张读书必须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手到;鲁迅则主张记忆需“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当接收信息的方式是“听”时,记忆的保持率为20%,如果是“看”, 保持率为30%,如果是“听+看”时,保持率为50%,如果是“亲身实践”时,保持率为90%。地方本科院校囿于区域、学科水平、办学条件、生源等因素影响,其培养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还不够健全,更需要运用效率最大化的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以弥补其在待人接物、就业面试等方面存在的弱势地位。基于此,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 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探析
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是地方本科院校中文系开设的专业课程,该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每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时,设置一个贯穿始终的大的任务驱动项目,每个单元或每次课设计一个较小的任务项目,学生分阶段完成小项目,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性考核评价,当一个个小的任务项目完成后,贯穿课程始终的大项目也就能顺利完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及该课程应掌握的能力得到了培养。项目教学法实施步骤如表1。
表1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8.tif>
1 按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具体实施过程中,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的整体设计应立足于地方本科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核心能力需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职业活动训练素材、“教、学、用”一体化和形成性考核等要素。教师按照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化”要求进行整体设计时,需舍弃传统教学中以学科知识系统和逻辑为导向,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需求严重脱节,难以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及效率等弊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驱动,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进行的教学设计。
以《现代汉语》为例,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根据学生能力培养需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色,设计一个贯穿课程始终的任务项目如“汉语和英语孰轻孰重” 辩论赛或“我心目中的汉语魅力”主题班会等,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项目与任务;教师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多元情境化教学,根据项目组织和实施教学与考核,整个教学过程项目化、立体化,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调动,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文字应用能力的目标。首先确定该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好地掌握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中具体的任务项目可设计推普(普通话-方言辨析)、文字(“说文解字”)、 本区域熟语(俗语)、词性和语境、网络词语、句子成分与病句修改、标点符号运用、文境中的句子选择、语音修辞、形貌修辞、语法修辞等等。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学生一能较为流畅地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二能“说文解字”,从汉字构造特点描述其反映出的意义;三能收集和分析本地熟语(俗语);四能辨析语境中的词性;五能收集、分析网络词语;六能修改病句,正确进行文字表达;七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八能在文字表达中进行修辞。知识目标则按照“适度、够用”原则进行取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去获取相关知识。现代汉语课“教、学、做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强调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项目化。
2 单元设计中按项目驱动教学
课程单元即指具体的一次课(高校的一次课指2节),是对一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方法等作出具体的筹划和安排。课程单元设计需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进行,设计具体的项目,按照职业活动特点安排训练素材,实施中注重“教、学、做一体化”,并重视课堂检验效果等。
在课程单元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能力需求,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训练项目及通过何种有效的方式、手段、素材等完成项目;设计的项目驱动充分考虑学生主体作用,也就是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调动和促使学生在课堂、课外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师组织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形成真正的互动。在单元设计上,要突破一堂课先讲清概念、理论再让学生做(用)的惯例,而是先从事前的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小组完成情况点评开始。
以现代汉语中的一次课网络用语调查与分析为例进行单元设计。设计之初需对本次课的专业背景进行分析,包括授课对象特点,学生培养目标、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和培养目的、本次课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等;其次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其突破、训练项目、教学过程及方法等条目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设计的能力目标是能收集、会辨析网络用语利弊及分析网络语言的构成机制等,知识目标为收集网络用语的方法、语言词汇的构成特点,素质目标为提升其辨析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两项,即收集、辨析,通过项目解决重点和难点并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达到善于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语料并加以辨析,从而提升个人辨析能力的目的;教学过程设计了课前布置、情境导入、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评价、教师点评、小结、延伸等步骤。传统教学在学习关于“词汇”部分内容时,往往以教师为主体,以词义传授为中心,学生缺乏驱动力,兴趣很难调动起来,课堂和教学效果都不佳。单元设计中按项目驱动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比较顺利地达到了预期目标。
汉语言文字课程的单元设计以学生能力需求为导向,单元设计中始终明确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写作分析,综合意见,制作PPT,小组选代表课堂上发言,学生讨论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获得能力;教师则以“导”为主,如设计与布置项目,指导完成项目的方法,适时引导、点评、归纳、示范,提升学生能力等。教学设计始终以训练项目为驱动,先让学生做,在做的过程中点拨、指导,学生在做中深化,知识的传授融入项目任务中去,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项目训练,能力得到提高,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理论,还能将能力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适时将所学用于实践。
汉语言文字学课程项目化教学使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课者转化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这种项目教学设计,使学生的知识内化为素质,素质转化为能力,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事实证明,教学设计突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能和岗位能力需求分析,采用能力项目驱动,教学过程、手段、评价立体化的方式可行且效果良好。
地方高校课程教学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具备能力,如何顺利达成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运用于汉语言文字课程,还适用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诸多课程,只要教师本着能力培养为本的原则,教学设计中多站在学生的需求角度思考,学生能力本位、学生主体等都能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储召生.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N].中国教育报,2015—06—18.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0.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郭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38.
[6]廖广莉.高职“教、学、用合一”技能型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设计[J].新课程研究,2012(8).
一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作为学习理论是为改进教学而提出的理论,这种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这种学习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协作性。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理合著的《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最大特色是将以往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思想转变为以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非常吻合地方本科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学习者亲身实践,这种学习法特别适合正处于知识渴求旺盛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朱熹主张读书必须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手到;鲁迅则主张记忆需“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当接收信息的方式是“听”时,记忆的保持率为20%,如果是“看”, 保持率为30%,如果是“听+看”时,保持率为50%,如果是“亲身实践”时,保持率为90%。地方本科院校囿于区域、学科水平、办学条件、生源等因素影响,其培养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还不够健全,更需要运用效率最大化的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以弥补其在待人接物、就业面试等方面存在的弱势地位。基于此,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 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探析
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是地方本科院校中文系开设的专业课程,该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每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时,设置一个贯穿始终的大的任务驱动项目,每个单元或每次课设计一个较小的任务项目,学生分阶段完成小项目,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性考核评价,当一个个小的任务项目完成后,贯穿课程始终的大项目也就能顺利完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及该课程应掌握的能力得到了培养。项目教学法实施步骤如表1。
表1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8.tif>
1 按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具体实施过程中,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的整体设计应立足于地方本科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核心能力需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职业活动训练素材、“教、学、用”一体化和形成性考核等要素。教师按照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化”要求进行整体设计时,需舍弃传统教学中以学科知识系统和逻辑为导向,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需求严重脱节,难以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及效率等弊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驱动,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进行的教学设计。
以《现代汉语》为例,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根据学生能力培养需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色,设计一个贯穿课程始终的任务项目如“汉语和英语孰轻孰重” 辩论赛或“我心目中的汉语魅力”主题班会等,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项目与任务;教师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多元情境化教学,根据项目组织和实施教学与考核,整个教学过程项目化、立体化,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调动,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文字应用能力的目标。首先确定该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好地掌握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中具体的任务项目可设计推普(普通话-方言辨析)、文字(“说文解字”)、 本区域熟语(俗语)、词性和语境、网络词语、句子成分与病句修改、标点符号运用、文境中的句子选择、语音修辞、形貌修辞、语法修辞等等。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学生一能较为流畅地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二能“说文解字”,从汉字构造特点描述其反映出的意义;三能收集和分析本地熟语(俗语);四能辨析语境中的词性;五能收集、分析网络词语;六能修改病句,正确进行文字表达;七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八能在文字表达中进行修辞。知识目标则按照“适度、够用”原则进行取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去获取相关知识。现代汉语课“教、学、做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强调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项目化。
2 单元设计中按项目驱动教学
课程单元即指具体的一次课(高校的一次课指2节),是对一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方法等作出具体的筹划和安排。课程单元设计需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进行,设计具体的项目,按照职业活动特点安排训练素材,实施中注重“教、学、做一体化”,并重视课堂检验效果等。
在课程单元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能力需求,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训练项目及通过何种有效的方式、手段、素材等完成项目;设计的项目驱动充分考虑学生主体作用,也就是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调动和促使学生在课堂、课外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师组织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形成真正的互动。在单元设计上,要突破一堂课先讲清概念、理论再让学生做(用)的惯例,而是先从事前的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小组完成情况点评开始。
以现代汉语中的一次课网络用语调查与分析为例进行单元设计。设计之初需对本次课的专业背景进行分析,包括授课对象特点,学生培养目标、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和培养目的、本次课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等;其次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其突破、训练项目、教学过程及方法等条目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设计的能力目标是能收集、会辨析网络用语利弊及分析网络语言的构成机制等,知识目标为收集网络用语的方法、语言词汇的构成特点,素质目标为提升其辨析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两项,即收集、辨析,通过项目解决重点和难点并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达到善于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语料并加以辨析,从而提升个人辨析能力的目的;教学过程设计了课前布置、情境导入、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评价、教师点评、小结、延伸等步骤。传统教学在学习关于“词汇”部分内容时,往往以教师为主体,以词义传授为中心,学生缺乏驱动力,兴趣很难调动起来,课堂和教学效果都不佳。单元设计中按项目驱动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比较顺利地达到了预期目标。
汉语言文字课程的单元设计以学生能力需求为导向,单元设计中始终明确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写作分析,综合意见,制作PPT,小组选代表课堂上发言,学生讨论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获得能力;教师则以“导”为主,如设计与布置项目,指导完成项目的方法,适时引导、点评、归纳、示范,提升学生能力等。教学设计始终以训练项目为驱动,先让学生做,在做的过程中点拨、指导,学生在做中深化,知识的传授融入项目任务中去,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项目训练,能力得到提高,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理论,还能将能力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适时将所学用于实践。
汉语言文字学课程项目化教学使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课者转化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这种项目教学设计,使学生的知识内化为素质,素质转化为能力,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事实证明,教学设计突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能和岗位能力需求分析,采用能力项目驱动,教学过程、手段、评价立体化的方式可行且效果良好。
地方高校课程教学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具备能力,如何顺利达成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运用于汉语言文字课程,还适用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诸多课程,只要教师本着能力培养为本的原则,教学设计中多站在学生的需求角度思考,学生能力本位、学生主体等都能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储召生.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N].中国教育报,2015—06—18.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0.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郭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38.
[6]廖广莉.高职“教、学、用合一”技能型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设计[J].新课程研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