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常见感染与母乳喂养指导的专家共识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si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物,但母亲存在感染时,因担心母乳喂养可将病原体传给子代,造成母乳喂养困惑,甚至不必要地放弃母乳喂养。围产医学专家组根据病原体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对母亲常见感染时能否母乳喂养达成以下共识:(1)母亲肝炎病毒感染,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均建议母乳喂养;(2)母亲巨细胞病毒感染,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建议母乳喂养;早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建议母乳经消毒后喂养,待校正胎龄≥32周或体重≥1 500 g时直接哺乳;(3)其他各种疱疹病毒感染时,除乳房感染外,均可直接哺乳;(4)流感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母乳挤出后由他人间接哺乳,乳汁无需消毒;(5)HIV感染时,尽可能放弃母乳喂养,采取完全人工喂养,禁忌混合喂养;(6)母亲存在结核菌、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弓形虫或疟原虫感染时,经规范治疗后均可以直接哺乳,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的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可哺乳;(7)除黄热病毒疫苗母乳喂养可能引起子代感染外,母亲哺乳期接种所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对子代无不良影响;(8)婴儿母乳喂养期间,可接种任何疫苗;(9)尽管巴氏消毒能部分破坏母乳的营养和活性成分,但对子代的益处仍优于配方奶。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008-2018年北京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肺结核病例数据来源于2008-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采用ArcGIS 10.2软件可视化肺结核发病率的时空分布;街道/乡镇尺度上分析(Getis’s Gi*统计量)发病率的空间聚集性;贝叶斯时空模型分析影响其时空分布的因素包括城市化率、人均GDP、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常住外来人口和人口密
脑卒中后症状重现(PSR)是指脑卒中慢性期神经系统症状在毒性代谢因子环境下重新出现的一种现象,多由感染、麻醉镇静药物的使用、低钠血症等诱发。本文现围绕PSR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诊疗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现象的认识。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现有上消化道癌(包括食管癌和胃癌)筛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为今后同类指南的制定和更新提供标准和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临床指南文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数据平台建库至2020年8月发表的文献,并同时检索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国际指南协作网的机构官网刊登的指南作为补充。纳入标
常春藤征是烟雾病中一种相对特异性的征象,在烟雾病的诊断、术前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常春藤征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整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烟雾病常春藤征的文献资料,综述不同因素与常春藤征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常春藤征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目的分析儿童保健母乳喂养指导门诊首次就诊母婴的现状,为促进婴儿期母乳喂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母乳喂养指导门诊首次就诊的581对母婴的相关资料,包括母婴的一般情况、就诊的主观原因和实际原因。根据婴儿就诊时日龄分为小日龄组(60 d及以下,n=316)、中日龄组(61~120 d,n=178)、大日龄组(121 d及以上,n=87)。分析各
期刊
视神经胶质瘤(ONGs)是视路胶质瘤(OPGs)的一种,其发病率较低,仅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既可散在单发也可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并发。ONGs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病程多变且难以预测,准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式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围绕ONG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治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综合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高州市中医院就诊的9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骨折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流食进食时间、住院天数等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观
在已知的众多发生在信使RNA(mRNA)内部的修饰方式中,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真核生物最常见的一种转录后修饰,占所有RNA甲基化修饰的80%。分子层面上,m6A这种可逆的修饰方式参与调节mRNA的可变剪切、出核、翻译、降解等过程。已有研究揭示了m6A修饰参与调控DNA损伤修复、细胞分化、个体生长发育以及学习记忆和免疫调控等多个生理过程,而这种修饰近年来也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