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中麻醉药物对脑功能网络影响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xi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能对特定脑功能活动或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实时功能成像,还可同时获得各脑区结构和功能上的影像特征及改变,对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大脑多个区域静息态网络连接功能具有诸多优势。因其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高,可以发现由刺激引起的脑激活状态,直接准确显示药物作用脑区的确切位置和脑功能快速变化的过程。近年来rs-fMRI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和麻醉药物作用机制以及与麻醉相关脑功能活动的研究。目前,多项rs-fMRI相关研究提示麻醉药物诱导意识丧失的机制很可能与脑区功能连接性有关,但不同麻醉药物如何在脑组织中发挥效应及在脑组织中的功能定位仍不确切。rs-fMRI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身麻醉以及麻醉药物引起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同时为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总结4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合并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表现。2例为Miller Fisher综合征(MFS)合并视神经炎,1例为经典型GBS合并视神经炎,1例为急性口咽麻痹叠加急性眼外肌麻痹合并视神经炎。3例痊愈。GBS中MFS更易合并视神经炎,临床预后相对较好。
目的对比3D打印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胸部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后计划的剂量学结果,探索一种适用于胸部运动器官粒子植入治疗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精确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的胸部肿瘤患者35例,男20例、女15例,中位年龄62(17~87)岁。处方剂量110~180 Gy,设计制作3D打印模板35块,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
目的比较浅表转移癌3D打印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与传统植入的剂量学差异,研究3D打印模板对术前计划实施的准确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浅表转移癌粒子植入手术患者21例共27个病灶回顾性分析,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10例(模板组),传统方法粒子植入17例(传统组),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术前计划及术后验证计划,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各组术前术后90%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及炎症因子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内一科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07例,检测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术前采用多螺旋CT(MSCT)测量EATV。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