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美动听的歌声离不开气息的支撑,因此歌唱的呼吸成为了声乐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现如今,无论是声乐初学者还是多年学习声乐的歌者,我发现他们在气息的运用上都存在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声乐教学者去研究和探索,若能解决声乐学习者的呼吸问题,她们的歌声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呼吸;教学;学生
意大利著名声乐教育家麦肯兹认为:“歌唱者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对气息的掌握。“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卡鲁索强调:”一个歌唱者能否跨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我国唐代末年善谱音律的乾宁中朝议大夫段安杰在其《乐府杂录》中也强调:”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和基础,这一点声乐界的众多教育家、歌唱家们已经取得了共识,作为声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将歌唱的呼吸更好的教授给声乐学习者。
一、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如今歌唱中使用最广的、最合乎歌唱发声要求的科学的发声方法是胸腹式呼吸法,这也是前人潜心研究的结果。胸腹式呼吸法,在吸气中,用闻花感觉吸气,胸部腹部腰部背部自然扩开,横膈膜下降;呼气时即发声过程时,保持吸气状态即保持胸部腰部背部扩张状态,下腹部匀速收缩,横膈膜上升,上腹部凸起,在唱较高较强的音时,上下腹部对抗力量加强,下腹部迅速收缩;使用这种呼吸方法,吸气深,容量大,利用横膈膜上升与下降,气息容易流动起来,而且易于控制气息,有明显的呼吸支点,被广大的歌者和教育工作者使用。
我七岁开始学习声乐,到现在二十三岁,我不敢说自己声乐学习的有多好,但在学习声乐的这十几年过程中,对于胸腹式呼吸法,在我发声中也存在过一些问题,比如:在演唱时我气不够用,想多吸气,结果气息吸到胸部,两肩耸起,造成演唱时声音僵硬,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吸气时要平稳柔和,不要吸的过急过多,不要耸肩;在吸气正确的情况下,有不会利用小腹收缩去唱歌的情况,也就是没有做到吸到哪在哪唱,而是利用胸部或嗓子去使劲歌唱,导致声音僵硬且无力,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呼吸的过程,及时纠正;在学习声乐过程中,上下腹部对抗也是我在学习声乐过程中一大问题,刚开始都找不到这种对抗的力量,通过老师不断做示范,加上自己的探索与钻研,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所以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呼吸时,教师要注意这些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解决,当然这只是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未知的学生,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二、声乐学生歌唱实践中气息存在的问题及探究
呼吸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通过判断声音的好坏来判断气息的方法是否正确。教授声乐初学者学习气息,必定会存在一些问题,就我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来探究一下。
(一)气息的控制与保持问题及探究
在上课中,我发现学生在一条发声训练由下到上大概到小字二组C的位置时,就会出现气息上浮,无法保持正确的吸气状态,从而导致声音“虚”现象。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我会让学生停下来,重新进行吸气,告诉他,唱任何一句都要气沉丹田,吸到哪在哪唱,然后再唱的过程中,将手放到学生腹部,让学生去感受吸气的正确状态,从而使发出的声音结实有力;唱到高音时,学生会出现不敢唱,害怕唱破音的情况,唱破音说明用嗓子在嘶吼,没有气息的支撑,此时我会告诉学生将吸好的气息在后腰支撑下,下腹往里收,与上腹形成一个对抗力量,学生会不理解后腰撑住的感觉,在他唱高音时抬起较重的东西,去感受这个后腰的力量,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去慢慢去体会,直到他感受到为止,之后让他回去多加练习,去领悟课上所学内容。
(二)气息的流动问题及探究
微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动作,不论大人,小孩都会笑。歌唱是我们传递感情,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唱歌时,我们不能没有面部表情。在上课进行发声训练时,我发现学生面无表情,导致笑肌懒散,口腔内软腭无法打开,使得气息堵塞在口腔中,未能将声音传送的头部,出现了声音挤、卡等现象,面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试着寻找打“哈欠”的状态,打哈欠时,喉咙是打开的,软腭是抬起来的,这符合科学发声状态的感觉,学生通过找打哈欠状态进行发声训练,所获得的声音是立体的,上下贯通,音色浑厚且圆润。当然,假如在演唱悲伤的作品时,面部表情是不该笑的,但是口腔内的状态和笑肌应该是抬起的。单单靠上课老师讲授,自己如果不练也是不行的,因此我告诉学生要好好练习,回课时希望看到学生的进步。
(三)气息训练的摸索
“打嘟噜”是我在两千年左右我的老师告诉我的一种训练气息的方法,以前我也不知道打嘟噜到底有什么好处,随着时间的积累,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我发现打嘟噜发声练习可以使我们气息均匀,容易找到打哈欠抬起软腭的感觉,使声音容易传送到头顶,在练习打嘟噜这条发声练习时,如果气息上浮,会打不出声音,打嘟噜能让我们找到声音上下贯通的感觉,能让我们找到气息流动的状态,因此我觉得打嘟噜应该是学生去练习气息的一个很好的发声练习。在课前的五分钟时间,我会让学生进行上下音阶的打嘟练习,解决了气息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论
每个学习声乐的歌者,在歌唱的气息方面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歌者可能还会长时间存在同一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声乐教育者及时发现并且及时纠正,同时还要有耐心为学习声乐的歌者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国家的声乐教育事业才会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 程蔚著.《中国民族声乐多维探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3
[2] 金铁霖著.《声乐教学文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3.2
作者简介:郭晔妮(1992-),女,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教育与教学研究 。
【关键词】呼吸;教学;学生
意大利著名声乐教育家麦肯兹认为:“歌唱者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对气息的掌握。“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卡鲁索强调:”一个歌唱者能否跨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我国唐代末年善谱音律的乾宁中朝议大夫段安杰在其《乐府杂录》中也强调:”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和基础,这一点声乐界的众多教育家、歌唱家们已经取得了共识,作为声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将歌唱的呼吸更好的教授给声乐学习者。
一、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如今歌唱中使用最广的、最合乎歌唱发声要求的科学的发声方法是胸腹式呼吸法,这也是前人潜心研究的结果。胸腹式呼吸法,在吸气中,用闻花感觉吸气,胸部腹部腰部背部自然扩开,横膈膜下降;呼气时即发声过程时,保持吸气状态即保持胸部腰部背部扩张状态,下腹部匀速收缩,横膈膜上升,上腹部凸起,在唱较高较强的音时,上下腹部对抗力量加强,下腹部迅速收缩;使用这种呼吸方法,吸气深,容量大,利用横膈膜上升与下降,气息容易流动起来,而且易于控制气息,有明显的呼吸支点,被广大的歌者和教育工作者使用。
我七岁开始学习声乐,到现在二十三岁,我不敢说自己声乐学习的有多好,但在学习声乐的这十几年过程中,对于胸腹式呼吸法,在我发声中也存在过一些问题,比如:在演唱时我气不够用,想多吸气,结果气息吸到胸部,两肩耸起,造成演唱时声音僵硬,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吸气时要平稳柔和,不要吸的过急过多,不要耸肩;在吸气正确的情况下,有不会利用小腹收缩去唱歌的情况,也就是没有做到吸到哪在哪唱,而是利用胸部或嗓子去使劲歌唱,导致声音僵硬且无力,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呼吸的过程,及时纠正;在学习声乐过程中,上下腹部对抗也是我在学习声乐过程中一大问题,刚开始都找不到这种对抗的力量,通过老师不断做示范,加上自己的探索与钻研,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所以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呼吸时,教师要注意这些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解决,当然这只是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未知的学生,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二、声乐学生歌唱实践中气息存在的问题及探究
呼吸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通过判断声音的好坏来判断气息的方法是否正确。教授声乐初学者学习气息,必定会存在一些问题,就我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来探究一下。
(一)气息的控制与保持问题及探究
在上课中,我发现学生在一条发声训练由下到上大概到小字二组C的位置时,就会出现气息上浮,无法保持正确的吸气状态,从而导致声音“虚”现象。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我会让学生停下来,重新进行吸气,告诉他,唱任何一句都要气沉丹田,吸到哪在哪唱,然后再唱的过程中,将手放到学生腹部,让学生去感受吸气的正确状态,从而使发出的声音结实有力;唱到高音时,学生会出现不敢唱,害怕唱破音的情况,唱破音说明用嗓子在嘶吼,没有气息的支撑,此时我会告诉学生将吸好的气息在后腰支撑下,下腹往里收,与上腹形成一个对抗力量,学生会不理解后腰撑住的感觉,在他唱高音时抬起较重的东西,去感受这个后腰的力量,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去慢慢去体会,直到他感受到为止,之后让他回去多加练习,去领悟课上所学内容。
(二)气息的流动问题及探究
微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动作,不论大人,小孩都会笑。歌唱是我们传递感情,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唱歌时,我们不能没有面部表情。在上课进行发声训练时,我发现学生面无表情,导致笑肌懒散,口腔内软腭无法打开,使得气息堵塞在口腔中,未能将声音传送的头部,出现了声音挤、卡等现象,面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试着寻找打“哈欠”的状态,打哈欠时,喉咙是打开的,软腭是抬起来的,这符合科学发声状态的感觉,学生通过找打哈欠状态进行发声训练,所获得的声音是立体的,上下贯通,音色浑厚且圆润。当然,假如在演唱悲伤的作品时,面部表情是不该笑的,但是口腔内的状态和笑肌应该是抬起的。单单靠上课老师讲授,自己如果不练也是不行的,因此我告诉学生要好好练习,回课时希望看到学生的进步。
(三)气息训练的摸索
“打嘟噜”是我在两千年左右我的老师告诉我的一种训练气息的方法,以前我也不知道打嘟噜到底有什么好处,随着时间的积累,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我发现打嘟噜发声练习可以使我们气息均匀,容易找到打哈欠抬起软腭的感觉,使声音容易传送到头顶,在练习打嘟噜这条发声练习时,如果气息上浮,会打不出声音,打嘟噜能让我们找到声音上下贯通的感觉,能让我们找到气息流动的状态,因此我觉得打嘟噜应该是学生去练习气息的一个很好的发声练习。在课前的五分钟时间,我会让学生进行上下音阶的打嘟练习,解决了气息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论
每个学习声乐的歌者,在歌唱的气息方面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歌者可能还会长时间存在同一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声乐教育者及时发现并且及时纠正,同时还要有耐心为学习声乐的歌者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国家的声乐教育事业才会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 程蔚著.《中国民族声乐多维探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3
[2] 金铁霖著.《声乐教学文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3.2
作者简介:郭晔妮(1992-),女,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教育与教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