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立法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依托。从各界代表会、人民代表会议、政府委员会到人民代表大会,立法体制的组织生成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进。基于超大型统辖规模、不平衡不充分区域发展,中国国家治理呈现出多层级化和逐级下沉的治理格局。因此,中国虽然在宪法体制上是单一制的国家,但在立法体制中推行的却是中央权威性与地方层级性立法并存的运行结构。一方面,立法领导权的一元性、国家立法权对地方立法权的统领性、地方立法权相对国家立法权的从属性,构成了中国特色立法体制的权威性特征。
【机 构】
: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401120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研究”(17VHJ006)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法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依托。从各界代表会、人民代表会议、政府委员会到人民代表大会,立法体制的组织生成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进。基于超大型统辖规模、不平衡不充分区域发展,中国国家治理呈现出多层级化和逐级下沉的治理格局。因此,中国虽然在宪法体制上是单一制的国家,但在立法体制中推行的却是中央权威性与地方层级性立法并存的运行结构。一方面,立法领导权的一元性、国家立法权对地方立法权的统领性、地方立法权相对国家立法权的从属性,构成了中国特色立法体制的权威性特征。另一方面,国家立法权被划分为最高权力机关立法权,最高行政机关立法权,最高监察机关立法权,最高军事机关立法权,国务院所属部门立法权,中央军委各总部立法权;地方立法权被划分为省级立法权,设区的市立法权,各军兵种,军区立法权,特别行政区立法权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立法体制的层级性特征。"一元多层"立法体制具有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功能,对于实现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对立法体制的统合,以及立法主权与治权的互动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当前,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意味着内需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能力,愈发成为决定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形成的基础条件。打造国民收入可持续增长动力机制,则是推动内需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深入分析供给侧—需求侧的共生关系及相互决定关系理论,以及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中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机制及相互关系理论。通过系统性分析可得出,现阶段中国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战略的可行途径及其突出障碍。从国民初次分配机制的角度来看,合理地发挥促进各部
On behalf of the Senate of the Free and Hanseatic City of Hamburg it is a great pleasure for me to congratulate China Ocean Shipping (Group) Company on its for
跨学科领域在寻求医疗干预的补充性和替代性措施过程中突破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取向的认识限制,将"社区"作为治理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防控工具。随即而来的一系列消极后果将争论聚焦于:社区防控的有效性证据是什么?通过批判性地审视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防控经验,基于对工具假说的批评,我们可以引导社区从"被动工具型"向"积极自主型"的防控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社区将作为一个积极自主的行动者在短期疫情防控流程中与政府机构互补;另一方面,社区将作为常态性的预防共同体表现出对长远社会复苏、风险实时监控,
理论批评以广义上的文学理论为叙述和描述对象。理论本应高屋建瓴,但如一些批评家所言,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文学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恰恰是在传布怀疑主义。理论与批评经常被视为一途有特定的时代原因,但是如保罗·弗莱所言,两者毕竟大有不同,文学批评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文学理论恰恰是缺失的。乔纳森·卡勒在理论批评中异军突起,其对理论的热情一如既往,如果说他当年的《论解构》是为德里达解构主义这一新潮理论做普及示范,那么到2007年的《理论中的文学性》,毋宁说是在理论联手批评经历峰回路转之后,重申它舍我其谁的王者风范。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