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见别人吃香蕉,我们学会了扒皮——
美国人詹姆斯·瑟伯写过这样一段话:
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起来……十分钟之内,这条欠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避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人喊的,或许是一个交通警说的,也可能是一个男孩子说的。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来。“向东!”人群喊叫了起来。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向东去!向东去!”……
这段话传神地描述了人的从众心理。“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从众心理表现在很多方面,学习、消费、择业……甚至,恋爱——
Story 1:最佳拍档
郝丽和蓝正同是环保俱乐部的成员。郝丽第一次去参加环保俱乐部的活动,蓝正作为老成员,热心地帮忙介绍,那天是为配合“限塑令”的颁布,在广场上分发传单,向路人讲解塑枓马甲袋的危害。郝丽和蓝正分在了一组。两人头一个收集够了少用塑料袋的300个签名,成为了当天的明星会员。大家开玩笑地说,你们真是“最佳拍档”。
从那天起,每次参加环保活动,会长都会有意无意地把他们分在一个小组。其他人也会很“识趣”地为他们让道。会长说:“你们性格这么相近,又有共同的兴趣,不谈恋爱就可惜了。”俱乐部的其他会员,也常常怂恿蓝正追求郝丽。而听多了传言的郝丽也渐渐觉得,蓝正确实是个好男人,和这样的男人谈恋爱,就算不成,也没什么损失。2月18日那天,环保俱乐部组织会员,去千岛湖做水文考察。蓝正就在包租的大巴上,用再造纸亲手折了12朵粉色的玫瑰,送给郝丽。
蓝正说:“做我女朋友吧。”他的一句话,迎来了满车的掌声,仿佛说出大家期盼已久的心声。郝丽红着脸接下玫瑰,心里飘着喜悦。可是坐在蓝正身边,郝丽就是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今年的2月18日,两人相识满一年了,郝丽叩问心底,却怀疑自己和蓝正在相爱,那种对爱情的期待和心跳,从开始她就没有真正体验到。难道27岁的自己,已经对爱情麻木了?只是这一天,当郝丽回到公寓,发现就在客厅的方桌上,放着一束手折的粉红玫瑰。蓝正系着围裙从厨房里走出来说:“亲爱的,纪念日快乐哦。”
那一刻,郝丽感动了。她主动吻了蓝正,不再问心里那些对爱情的疑惑。她想,爱情是需要培养的,那么多人都说他们是最合适的一对儿。那么爱情就一定是真的了。
Story 2:夫妻相
马欣和赵严生是同事,是同一个科室的新生代公务员。两人一分配进来,就成了办公室老阿姨们磨牙的话题。张阿姨说:“你们发现没?他俩长得像。”
李阿姨说:“在照片上根本没看出来。”王阿姨说:“你俩不是兄妹吧?”周阿姨说:“什么兄妹啊,这叫夫妻相。”
有了这个前提,科室阿姨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撮合着马欣和赵严生。去食堂吃饭,故意把他们挤在一起,或是坐电梯的时候,专门让他们独乘。其实性情率直的马欣并不喜欢内敛腼腆的赵严生,她总觉男人要有男人的气魄。可是,对桌的王阿姨说:“傻姑娘,你知道什么?真找个和你一样性格的,你俩还不得打翻天?”
后来的一段时间,马欣很少在食堂见到赵严生了。一次她忘带饭卡,中途回办公室,才发现赵严生在泡方便面。马欣问他:“怎么不去食堂吃饭呢?”“耳朵清净。”赵严生边吃边说,“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马欣听了,感同身受地笑了。她说:“你还有没有方便面了,给我一包。”
第二天,马欣自己不但买了方便面,还有咸菜、火腿肠。中午渐渐成了两个人的小会餐,带来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个秘密很快就被阿姨们发现了。一天中午,她们提早回来凑热闹,周阿姨看着赵严生自己包的寿司说:“你看,我说什么来着。他们有夫妻相吧。现在都开始起火做饭了。”
马欣和赵严生不好意思地笑了。那天下班,赵严生骑着自行车,追上回家的马欣说:“我挺喜欢你的。咱们能谈朋友吗?”
和赵严生恋爱的日子,马欣有些分不清究竟是朋友还是恋人。总之和做朋友时没什么不同,只是周末一起看个电影,或是吃顿大餐。科室阿姨们更是个个以媒人自居,常常说等着吃喜糖了。马欣天天听着,也觉得自己未来就真的要嫁给赵严生了。
可是不久前,赵严生提交的万字报告里,因为有11处错误,而被处长痛批了一顿。赵产生从处长办公室回来,竟一个人趴在办公桌上哭了。那一刻,马欣忽然怔住了。她坐在赵严生的身旁,一边安慰地抚着他的背,一边深深地质问自己,她真爱眼前这个男人吗?
Story 3:金龟婿
母亲给卫兰介绍了一个男朋友,叫李寒,双料硕士。在金融危机的今天,仍保持着高职高薪。当然,他也有他的缺点,比如那双连隐形眼镜都无法佩戴的高度近视眼,卫兰就不能接受。如果摘掉眼镜,估计他连房门都找不到。母亲却说:“我觉得你俩倒挺合适的。人家眼瞎心不瞎,你入灵心不灵。都26岁了,谈朋友,就是要为嫁人做准备了。”
卫兰对李寒的改观,是母亲带她去李寒的公司,李寒作为公司首席财务总监,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受尊敬的人际关系,让卫兰想起母亲的话。如果只是为了谈恋爱,李寒一定不是合适的人选,但作为未来的老公,李寒确实是个优秀男人。那就交往一段时间试一试吧。
李寒是个体贴的人,有空闲就会开车接卫兰下班。不久,卫兰找到金龟婿的消息,就在单位传开了,朋友都非常羡慕。卫兰想过跟李寒说他们不合适,卫兰好闹李寒却好静。但是,母亲的笃定,朋友的羡慕,让她不得不又重新考虑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在说她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卫兰想,也许是她还没有发现李寒的好处吧。
“从众恋爱”心理学
在上面的三个有关爱情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同一个问题。在爱情心理学上,被称之为“从众恋爱”。它往往发生在我们对爱情迷茫不清的状态下。要知道,人总是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来成长。就像看到别人吃香蕉,我们就会了解吃的时候要扒皮。当我们看到别人被烧伤,就知道用火的危险性,两家同样陌生的汉堡店,你往往会选择到人多的那家买。因为你下意识地相信了别人的经验——拥有大多数人好评的快餐店,味道会更好。于是面对爱情,我们往往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大多数人的想法。
可是,这个从我们出生就掌握的学习方式,对爱情无效。因为爱情是属于私密的个人情绪,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你不能用别人的经验,去套用自己的爱情。因为你不能用别人的情感,去替代自己的内心。所以,无论别人怎样说你们是天生一对,如果你没有爱情的感觉,恋爱的冲动,那么就请你勇敢地对他们说,No!
“从众恋爱”的弊端
1、第一个故事中的郝丽,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想法——“蓝正确实是个好男人,和这样的男人谈恋爱,就算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事实上,怎么会没有损失呢?当你在为一个错误的爱情纠结不清的时候,也许那份原本应该属于你的爱情,已经与你擦肩而过了。
2、第二个故事中的马欣,曾经这样想——“马欣天天听着,也觉得自己未来就真的要嫁给赵严生了。”
坚信自己的选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太多的人,向你灌输同一个想法,会让你慢慢相信,它是真的。最好的改变方法,就是跳出固有的环境,更换自己的心情。像马欣这样工作环境相对狭小,人际交往面窄的工作,应该多去参加一些社区、公益等活动,开阔自己的心胸和视野。
3 第三个故事中,卫兰有过这样的想法——“也许是还没有发现李寒的好处吧。”
爱情来自心灵的直觉,让人慢慢发现的,往往是可贵的友情。不能说没有日久生情的爱情,但那多半是指对爱情的“不敏感”和“未察觉”。一个需要你持续深挖才能找到“好处”的恋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并不值得你那样做。两个人看起来再般配,再和谐,如果缺失了来自内心的吸引与悸动,那也只能是别人眼中的宪羹情侣。“别人都说我们很配”可不能成为你与他相爱的理由!
美国人詹姆斯·瑟伯写过这样一段话:
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起来……十分钟之内,这条欠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避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人喊的,或许是一个交通警说的,也可能是一个男孩子说的。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来。“向东!”人群喊叫了起来。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向东去!向东去!”……
这段话传神地描述了人的从众心理。“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从众心理表现在很多方面,学习、消费、择业……甚至,恋爱——
Story 1:最佳拍档
郝丽和蓝正同是环保俱乐部的成员。郝丽第一次去参加环保俱乐部的活动,蓝正作为老成员,热心地帮忙介绍,那天是为配合“限塑令”的颁布,在广场上分发传单,向路人讲解塑枓马甲袋的危害。郝丽和蓝正分在了一组。两人头一个收集够了少用塑料袋的300个签名,成为了当天的明星会员。大家开玩笑地说,你们真是“最佳拍档”。
从那天起,每次参加环保活动,会长都会有意无意地把他们分在一个小组。其他人也会很“识趣”地为他们让道。会长说:“你们性格这么相近,又有共同的兴趣,不谈恋爱就可惜了。”俱乐部的其他会员,也常常怂恿蓝正追求郝丽。而听多了传言的郝丽也渐渐觉得,蓝正确实是个好男人,和这样的男人谈恋爱,就算不成,也没什么损失。2月18日那天,环保俱乐部组织会员,去千岛湖做水文考察。蓝正就在包租的大巴上,用再造纸亲手折了12朵粉色的玫瑰,送给郝丽。
蓝正说:“做我女朋友吧。”他的一句话,迎来了满车的掌声,仿佛说出大家期盼已久的心声。郝丽红着脸接下玫瑰,心里飘着喜悦。可是坐在蓝正身边,郝丽就是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今年的2月18日,两人相识满一年了,郝丽叩问心底,却怀疑自己和蓝正在相爱,那种对爱情的期待和心跳,从开始她就没有真正体验到。难道27岁的自己,已经对爱情麻木了?只是这一天,当郝丽回到公寓,发现就在客厅的方桌上,放着一束手折的粉红玫瑰。蓝正系着围裙从厨房里走出来说:“亲爱的,纪念日快乐哦。”
那一刻,郝丽感动了。她主动吻了蓝正,不再问心里那些对爱情的疑惑。她想,爱情是需要培养的,那么多人都说他们是最合适的一对儿。那么爱情就一定是真的了。
Story 2:夫妻相
马欣和赵严生是同事,是同一个科室的新生代公务员。两人一分配进来,就成了办公室老阿姨们磨牙的话题。张阿姨说:“你们发现没?他俩长得像。”
李阿姨说:“在照片上根本没看出来。”王阿姨说:“你俩不是兄妹吧?”周阿姨说:“什么兄妹啊,这叫夫妻相。”
有了这个前提,科室阿姨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撮合着马欣和赵严生。去食堂吃饭,故意把他们挤在一起,或是坐电梯的时候,专门让他们独乘。其实性情率直的马欣并不喜欢内敛腼腆的赵严生,她总觉男人要有男人的气魄。可是,对桌的王阿姨说:“傻姑娘,你知道什么?真找个和你一样性格的,你俩还不得打翻天?”
后来的一段时间,马欣很少在食堂见到赵严生了。一次她忘带饭卡,中途回办公室,才发现赵严生在泡方便面。马欣问他:“怎么不去食堂吃饭呢?”“耳朵清净。”赵严生边吃边说,“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马欣听了,感同身受地笑了。她说:“你还有没有方便面了,给我一包。”
第二天,马欣自己不但买了方便面,还有咸菜、火腿肠。中午渐渐成了两个人的小会餐,带来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个秘密很快就被阿姨们发现了。一天中午,她们提早回来凑热闹,周阿姨看着赵严生自己包的寿司说:“你看,我说什么来着。他们有夫妻相吧。现在都开始起火做饭了。”
马欣和赵严生不好意思地笑了。那天下班,赵严生骑着自行车,追上回家的马欣说:“我挺喜欢你的。咱们能谈朋友吗?”
和赵严生恋爱的日子,马欣有些分不清究竟是朋友还是恋人。总之和做朋友时没什么不同,只是周末一起看个电影,或是吃顿大餐。科室阿姨们更是个个以媒人自居,常常说等着吃喜糖了。马欣天天听着,也觉得自己未来就真的要嫁给赵严生了。
可是不久前,赵严生提交的万字报告里,因为有11处错误,而被处长痛批了一顿。赵产生从处长办公室回来,竟一个人趴在办公桌上哭了。那一刻,马欣忽然怔住了。她坐在赵严生的身旁,一边安慰地抚着他的背,一边深深地质问自己,她真爱眼前这个男人吗?
Story 3:金龟婿
母亲给卫兰介绍了一个男朋友,叫李寒,双料硕士。在金融危机的今天,仍保持着高职高薪。当然,他也有他的缺点,比如那双连隐形眼镜都无法佩戴的高度近视眼,卫兰就不能接受。如果摘掉眼镜,估计他连房门都找不到。母亲却说:“我觉得你俩倒挺合适的。人家眼瞎心不瞎,你入灵心不灵。都26岁了,谈朋友,就是要为嫁人做准备了。”
卫兰对李寒的改观,是母亲带她去李寒的公司,李寒作为公司首席财务总监,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受尊敬的人际关系,让卫兰想起母亲的话。如果只是为了谈恋爱,李寒一定不是合适的人选,但作为未来的老公,李寒确实是个优秀男人。那就交往一段时间试一试吧。
李寒是个体贴的人,有空闲就会开车接卫兰下班。不久,卫兰找到金龟婿的消息,就在单位传开了,朋友都非常羡慕。卫兰想过跟李寒说他们不合适,卫兰好闹李寒却好静。但是,母亲的笃定,朋友的羡慕,让她不得不又重新考虑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在说她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卫兰想,也许是她还没有发现李寒的好处吧。
“从众恋爱”心理学
在上面的三个有关爱情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同一个问题。在爱情心理学上,被称之为“从众恋爱”。它往往发生在我们对爱情迷茫不清的状态下。要知道,人总是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来成长。就像看到别人吃香蕉,我们就会了解吃的时候要扒皮。当我们看到别人被烧伤,就知道用火的危险性,两家同样陌生的汉堡店,你往往会选择到人多的那家买。因为你下意识地相信了别人的经验——拥有大多数人好评的快餐店,味道会更好。于是面对爱情,我们往往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大多数人的想法。
可是,这个从我们出生就掌握的学习方式,对爱情无效。因为爱情是属于私密的个人情绪,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你不能用别人的经验,去套用自己的爱情。因为你不能用别人的情感,去替代自己的内心。所以,无论别人怎样说你们是天生一对,如果你没有爱情的感觉,恋爱的冲动,那么就请你勇敢地对他们说,No!
“从众恋爱”的弊端
1、第一个故事中的郝丽,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想法——“蓝正确实是个好男人,和这样的男人谈恋爱,就算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事实上,怎么会没有损失呢?当你在为一个错误的爱情纠结不清的时候,也许那份原本应该属于你的爱情,已经与你擦肩而过了。
2、第二个故事中的马欣,曾经这样想——“马欣天天听着,也觉得自己未来就真的要嫁给赵严生了。”
坚信自己的选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太多的人,向你灌输同一个想法,会让你慢慢相信,它是真的。最好的改变方法,就是跳出固有的环境,更换自己的心情。像马欣这样工作环境相对狭小,人际交往面窄的工作,应该多去参加一些社区、公益等活动,开阔自己的心胸和视野。
3 第三个故事中,卫兰有过这样的想法——“也许是还没有发现李寒的好处吧。”
爱情来自心灵的直觉,让人慢慢发现的,往往是可贵的友情。不能说没有日久生情的爱情,但那多半是指对爱情的“不敏感”和“未察觉”。一个需要你持续深挖才能找到“好处”的恋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并不值得你那样做。两个人看起来再般配,再和谐,如果缺失了来自内心的吸引与悸动,那也只能是别人眼中的宪羹情侣。“别人都说我们很配”可不能成为你与他相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