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识流中的心灵哲学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弗吉尼亚·伍尔芙是世界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其小说内容对人性和自我意识的探讨,在现代文学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而目前对伍尔芙作品的解读大都停留在文学意义上的解读,无法全面分析其独特的意识流作品色彩。本文将从心灵哲学的视角,尝试用心灵哲学的内涵来阐述伍尔芙的意识流作品,探索伍尔芙所呈现给后人的人性观和哲学观。
  关键词:伍尔芙;意识流;心灵哲学
  心灵哲学,是以心灵和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以心灵的起源、作用、本质、与意识的关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宏观层面对人类的心灵展开论述,并找出意识所依附的主体,分析心灵与人类本质之间的关系。而心灵哲学代表了对人类意识的探讨,其与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着相似之处的,文学是反应人类意识的最为传统的方式,人类意识通过文学形式的表达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读者,并反应了人所认识到的世界、人与世界的关系等,这也必将涉及到心灵哲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对人的研究,如果溯其本源,必然也是对人本身心灵与意识的研究,心灵哲学能够反映出文学艺术中的核心要素,并在理解文学内涵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思维方式。本文将以伍尔芙的作品为例,探究意识流-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中心灵哲学的影子,并通过心灵哲学的解读,更好的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文学和哲学内涵。
  一、伍尔芙意识流作品中的心灵哲学
  伍尔芙的作品,因为其浓重的意识流色彩而闻名于世,更因其独特的意识内涵,被文学界广为传颂。对于读者来说,伍尔芙的作品未免有些晦涩难懂的,但是真正能够被认识到和领悟到的内容,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探究,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伍尔芙作品中的魅力。
  伍尔芙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尝试用独特的个人视角来探析个人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小说人物的内心感受的描写,往往都能够渗透着对自我的追寻。以《达洛维》为例,在这部小说中,主要人物都在通过对自我的追寻来探究生命的本质,作者在小说中进行了集中的探究。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克拉丽莎在物质与精神的选择过程,就是对人生不断追寻和探讨的过程,她虽然渴望爱情,认为自己心灵中是一个富有激情的女性,却最终意识上选择了缺乏激情且十分平庸的达洛维,这是意识与心灵的冲突,也是心灵与意识之间的博弈。这一点在小说的细节中得以体现,特别是在克拉丽莎想要跟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的彼得一起走,却收到自身的理性意识和自身地位关系的束缚,最终没有实现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心灵与意识的博弈中,她选择了安放自己的心灵,用理性和现实的一面存活于世。
  伍尔芙作品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形象,但无一都反应了伍尔芙对内心世界的分析和探索,并对内心世界和谐状态的追求,这是伍尔芙在心灵哲学中进行反思的过程,都在她的意识流小说中得到了集中的反应。
  二、心灵哲学视角分析伍尔芙作品中的意识流
  心灵哲学中并不认为心灵本质是一个封闭的的、主观性的区域,与此相反,心灵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首要的作用就是以一定的方式将我们与环境、特别是与他人联系起来。人的主观状态在于人与他人的联系,这种关系在心灵哲学中被成为意向性,代表了人的主观状态。也就是说人类的所有主观意识都是心灵的意向性所导向的。这也就是伍尔芙文学作品中集中反应的内容。用心灵哲学的视角解读伍尔芙作品中的意识流,首先就要澄清心灵哲学中意向性的概念。意向性在指向性的意义上总是必须与“意图”、“想要”有着相关性。而文学作品中的意识流,也是跟随着这种主观的意识所进行的。
  在伍尔芙的小说中,无处不在的都是这种对人类意识状态和自我意识状态的描述。一方面她联系到自己和大自然,又将意识投入到自然中,形成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并通过自己想要,愿意用这种意向性的活动来实现自己文学作品中的广泛内容。而在描述人与社会时,更多的是通过意识和心理状态在现实社会中的呈现来强调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是伍尔芙作品所追求的重点,只有在处理不同人的不同意识状态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才能真正的互相认识,互相理解,最终形成一种友善且永恒的理解关系。在伍尔芙对自己的关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内在的自我意识和心理状态一直都是促成伍尔芙作品的主要内涵,也正是在她不断追寻的过程中,实现了一种内心的平和状态,也成就了她众多的意识流作品。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伍尔芙作品中所内含的心灵哲学内容,提出了用心灵哲学的视角来分析伍尔芙作品中的意识流内容。伍尔芙对自我意识和人类社会的探索,是她作品中一个显著且精彩的部分,她对和谐的强调也正是心灵哲学对人类内心平衡的追求,因此,对伍尔芙意识流作品的心灵哲学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深入探究作品,并得出更多利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全新解读。
  参考文献:
  [1]石毅仁.伍尔芙与意识流[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49-52.
  [2]王李岩.从伍尔芙作品看其意识流创作[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79-81.
  [3]余思远.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意识流技巧评析[J].作家,2009,20:38-39.
  [4]常如瑜.荣格:自然、心灵与文学[D].苏州大学,2010.
  [5]王姝彦.当代心灵哲学视阈中的意向性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5.
其他文献
摘要:梁实秋先生深受传统儒道文化的熏陶,同时吸纳西方文化中的理性元素,借宇宙自然人生之种种现象来表示出普遍固定的人性,作品既幽默风趣,又沉郁闲适,其纯粹本真的文学特质,是一份难得的精神营养。  关键词:幽默;闲适;本真  初见梁实秋其名,是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杂文里。同为文人,观点迥异,难免对骂。鲁迅先生性情刚烈,文笔桀骜,给梁实秋起的名字有点不雅;到了大三的某个黄昏,我蓦然回首,学校开架书
期刊
摘要:挪威作家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创造性地塑造了一个“出走的女性形象”——娜拉。这部19世纪后期的现实主义戏剧,喊出了一句时代的口号——“女性解放”。在20世纪初,娜拉的形象被我国很多作家在戏剧和小说的体裁中借鉴和效仿。本文以胡适的《终身大事》和鲁迅的《伤逝》为例,试从原型模仿和形象续写两方面对娜拉形象在现代中国语境下的模仿与嬗变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娜拉形象;原型模仿;形象续写  易卜生
期刊
摘要:T.S.艾略特是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先驱人物,引领了英美一代诗风的新潮流,使其更深沉,优美。他早期文字里总是有大量的典故、引用,行文总是处处显露出机警和无与伦比的智慧,而后来的文字节奏铿锵而有力、形式和谐而严谨、主题洁净而高尚。安东尼·赫克特,是生活在美国的当代诗人重要代表之一,普利策诗歌奖获得者。他的诗歌受T.S.艾略特影响颇深,二人在在写作手法上异曲同工,见仁见智。本文主要以Anthony·
期刊
摘要:作为“创世纪”诗派的开创者之一,台湾诗人痖弦的诗歌结合中国北方的民谣,具有高度的独创性与想象力。本文借助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对其经典诗作《上校》进行文本细读,来发掘其诗歌的独特魅力——从多个悖论中展现出诗歌丰富的内容与张力。  关键词:《上校》;文本细读;悖论;张力  上 校  那纯粹是另一种玫瑰  自火焰中诞生  在荞麦田里他们遇见最大的会战  而他的一条腿诀别与一九四三年  他曾听到过历
期刊
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在其运用新的测量方法测量固体氦的热传导度的时候,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500倍。虽然质疑传统的数据,但是为了避免被人视为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所以他就没有声张。没过多久,美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在测出相同的结果后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很快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福尔顿听说后以追悔莫及的心情写道:如果当时我摘掉名为“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就
期刊
三年前的金秋时节,我拖着货比五六家买来的帆布行李箱,走进了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素攀孔子学院,正式开始了我的外派汉语教师的生活。心情无法免俗地激动不已,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孔子学院的工作,尤其是了解到孔子学院从2004年的第一家到2011年的近400家的发展势头之后,我对孔子学院的工作既充满着好奇,也微泛着喜悦。好奇的是孔子学院项目在这么短的时间能发展如此迅猛,其魅力必然是强大的,但具体是什么样的一种
期刊
摘 要:狂欢化理论在西方文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文学作品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形式将狂化的内在精神表现出来,进而生成一种具体的生活感受。重读鲁迅《铸剑》和莫言《红高粱》,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体会两位作家受不同时代的影响以及个人的感受,进而对狂欢化精神的不同诠释,启发我们对当代的思考。  关键词:红高粱;铸剑;狂欢化  一、狂欢化的故事情节  狂欢节是一场庆典性活动,同时具有一种仪式化。狂欢节上人
期刊
摘 要:《猫的摇篮》出自于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之手,是一部充满智慧和黑色幽默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冯内古特通过该小说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地球毁灭、世界末日的悲壮图景。文章基于生态主义视角进行解读和分析,试图通过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目的在于揭示出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人类在滥用科技造成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界。  关键词:冯内古特
期刊
摘 要:文化身份问题是后殖民文学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生活在后殖民社会和国家的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奈保尔的《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分析这一重要主题。《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展示给读者们的是毕斯沃斯先生在后殖民社会里,无论是定位于印度或特立尼达还是英国的身份寻找都注定是失败的。这一混杂性文化身份的确立,就注定了毕斯沃斯先生无论对印度﹑特立尼达还是英国文化都具有依附又背离的尴尬身份。  关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小说中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亚历山大的生存困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达雷尔在小说中精心刻画了以梅丽莎、贾斯汀、利拉和克丽为代表的埃及女性,展现了反抗殖民统治的坎坷历程,反映了她们对民族解放与革命胜利的美好憧憬。  关键词:劳伦斯·达雷尔; 《亚历山大四重奏》;后殖民主义; 埃及女性  劳伦斯·达雷尔是英国现当代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亚历山大四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