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进行重点性分析,从目前存在的弊端进行着笔,着重对负责人、团队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切实的解析,对于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团队建设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 教学团队 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39-01
创建和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实现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教学的重要举措。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和管理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在具体的培育人才工作。研究教学过程中学术问题的教研室在近年来也在责任和权利的天枰间日益倾斜,仅作为一个管理教师的基层行政部门,伴随着高等院校科研工作在高校教育建设中的砝码愈来愈重,教师这一单一个体的职责形成了综合角色扮演,致使传统教研的研究职能已经消失殆尽。相对而来的高校系统性工程建设则失去了继任者。因此,教学团队便从企业的研究管理团队上衍生而来。
1 有关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1.1 凸显高等院校的实际办学特点
要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机制体制,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特色办学之路,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此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学校的社会地位。而构建结构合理、技能互补、学科交叉而富有特色的教学团队,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
1.2 提升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
伴随全世界科技的进步以及各学科之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学科和学科之间也不再是单纯的平行模式,在诸多学科间,普遍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科间的渗透和组合,会使得先进知识会在一个丰富的环境下进行着大步的发展。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主要集中在先进科技的进步上面,新学科的生成和发展都会推动一个产业的产生和兴起。因此,高校对于课程系统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刻不容缓,传统单一学科体系将要被打破,代替的将是整合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学科,这也更顺应了社会对于人才的渴求。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教学过程,日益综合的学科内容也使教师不能够驾驭整个教学体系,因此,知识、实践的相互结合是大势所趋。教学团队的建立恰好能够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势互补,强强结合,使教学实现智慧、精致、前沿等目标。
2 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2.1 教学团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自我国实施“质量工程”以来,仅2007—2009三年间,教育部、财政部立项建设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分别达到100个、300个和305个,而且数量在逐年上升,质量也在稳步提升。近年来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同时,教学团队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建设水平良莠不齐;教学团队零建设;管理、考核明显滞后;跨学科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明显不利。综上所述,由于各高校学校对教学团队重视程度不一、发展模式各异、理论和实践水平不同等原因,导致各教学团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2.2 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尚不明晰
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是教学团队成功运作和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高校由于受到长期以来“大一统”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已经形成了集中管理与强制服从的权力分配格局,从而导致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比例失衡,官本位意识泛化,教学、管理体制缺少足够的柔韧性。由于受制于各级部门的组织管理,部分高校教学团队话语权有限,在资金、人力、教学资源配置方面缺乏足够的自主性。由于实践经验不充分,管理文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团队的纵深发展。
2.3 教学团队工作模式比较单一
仅仅依靠一所学校单个院系的师资力量不足以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教学团队创新发展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改革优化教学团队,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的教学团队。
高校“质量工程”的实施和教学团队的建设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大部分高校教学团队的建立主要是依托于专业教研室或课题组,建设工作主要是围绕着专业来展开,其建设平台和工作模式具有单一性的特点,缺乏跨专业跨学科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但是,随着“质量工程”的进一步推广实施,教学团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将会等到进一步提升,教学团队建设的相关制度也会进一步完善,从而为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进一步横跨、交叉创造有利条件,以适应未来社会许多经济、社会和科技问题多学科、多角度的解释和阐发。
2.4 教学团队团结协作意识不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个体教学,工作方式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老师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团员以及各教学团队之间在加强主动交流、互动、合作的同时,高校应该长期组织教学团队进行有关教学改革的经验交流、学习讨论、观摩学习等活动,并为教学团队团员以及各教学团队之间的团结协作创造条件,增强教学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高等学校的建设策略方针
3.1 团队带头人的选拔
一个团队需要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将作用于团队的每个人,给予这个团队以信心、团结、力量,是保证团队目标实现的重要关键。故而团队的带头人不仅仅要有深厚的学术水平、新颖的教学思路,还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可以协调个团员间的关系,分配团员的具体工作,发挥出每个人的优势,实现互补,带领整个团队取得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多方面的改革成果。以竞争促进负责人选拔,使有能力、有素养的学科带头人走向台前。
3.2 教学团队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
教学团队的规模和结构影响着这个团队的发展。对于团队成员的选择,要从成员的经验、知识、技能、教育背景、学科、专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具体的优化组合,保证团队结构的梯次性和稳定性。也要注意团队规模的适度性,保证团队成员能够有充分的交流,团队规模要适中,太大则影响团队的合理性,太小又会影响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团队的具体规模,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团队的专业和目标来确定。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保障教学团队的有序健康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一个动力源,能够推动教育工作的快速前进,它又是一个指挥棒,能够使得教学团队运行的高效性和有序性。以课堂、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学生素质能力以及团队的凝聚力为主要评价内容。以学术界权重人士的意见为参考进行评价。以阶段性和结果性相辅相成的措施为评价环节。以个人和集体业绩结合的科学促进机制为评价导向,共创健康的教学团队。
4 结语
21世纪信息的膨胀使高等院校教师经受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验,而高校教学团队的合理建设则能够使教师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建设有效的教学团队不仅能够杜绝教学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混乱、教学团队不能够有效结合等弊端,还能够构建出一个规模适中,结构合理,能够实现教学精品化,评价合理化的教学团队。为高等院校实现人才教育提供最强势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桂华.高素质教学团队的特质及其培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3):44.
[2] 李淑芳.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104.
[3] 喻旭兰,张强.高校精品课程教研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60.
关键词:高校 教学团队 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39-01
创建和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实现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教学的重要举措。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和管理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在具体的培育人才工作。研究教学过程中学术问题的教研室在近年来也在责任和权利的天枰间日益倾斜,仅作为一个管理教师的基层行政部门,伴随着高等院校科研工作在高校教育建设中的砝码愈来愈重,教师这一单一个体的职责形成了综合角色扮演,致使传统教研的研究职能已经消失殆尽。相对而来的高校系统性工程建设则失去了继任者。因此,教学团队便从企业的研究管理团队上衍生而来。
1 有关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1.1 凸显高等院校的实际办学特点
要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机制体制,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特色办学之路,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此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学校的社会地位。而构建结构合理、技能互补、学科交叉而富有特色的教学团队,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
1.2 提升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
伴随全世界科技的进步以及各学科之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学科和学科之间也不再是单纯的平行模式,在诸多学科间,普遍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科间的渗透和组合,会使得先进知识会在一个丰富的环境下进行着大步的发展。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主要集中在先进科技的进步上面,新学科的生成和发展都会推动一个产业的产生和兴起。因此,高校对于课程系统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刻不容缓,传统单一学科体系将要被打破,代替的将是整合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学科,这也更顺应了社会对于人才的渴求。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教学过程,日益综合的学科内容也使教师不能够驾驭整个教学体系,因此,知识、实践的相互结合是大势所趋。教学团队的建立恰好能够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势互补,强强结合,使教学实现智慧、精致、前沿等目标。
2 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2.1 教学团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自我国实施“质量工程”以来,仅2007—2009三年间,教育部、财政部立项建设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分别达到100个、300个和305个,而且数量在逐年上升,质量也在稳步提升。近年来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同时,教学团队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建设水平良莠不齐;教学团队零建设;管理、考核明显滞后;跨学科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明显不利。综上所述,由于各高校学校对教学团队重视程度不一、发展模式各异、理论和实践水平不同等原因,导致各教学团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2.2 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尚不明晰
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是教学团队成功运作和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高校由于受到长期以来“大一统”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已经形成了集中管理与强制服从的权力分配格局,从而导致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比例失衡,官本位意识泛化,教学、管理体制缺少足够的柔韧性。由于受制于各级部门的组织管理,部分高校教学团队话语权有限,在资金、人力、教学资源配置方面缺乏足够的自主性。由于实践经验不充分,管理文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团队的纵深发展。
2.3 教学团队工作模式比较单一
仅仅依靠一所学校单个院系的师资力量不足以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教学团队创新发展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改革优化教学团队,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的教学团队。
高校“质量工程”的实施和教学团队的建设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大部分高校教学团队的建立主要是依托于专业教研室或课题组,建设工作主要是围绕着专业来展开,其建设平台和工作模式具有单一性的特点,缺乏跨专业跨学科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但是,随着“质量工程”的进一步推广实施,教学团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将会等到进一步提升,教学团队建设的相关制度也会进一步完善,从而为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进一步横跨、交叉创造有利条件,以适应未来社会许多经济、社会和科技问题多学科、多角度的解释和阐发。
2.4 教学团队团结协作意识不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个体教学,工作方式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老师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团员以及各教学团队之间在加强主动交流、互动、合作的同时,高校应该长期组织教学团队进行有关教学改革的经验交流、学习讨论、观摩学习等活动,并为教学团队团员以及各教学团队之间的团结协作创造条件,增强教学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高等学校的建设策略方针
3.1 团队带头人的选拔
一个团队需要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将作用于团队的每个人,给予这个团队以信心、团结、力量,是保证团队目标实现的重要关键。故而团队的带头人不仅仅要有深厚的学术水平、新颖的教学思路,还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可以协调个团员间的关系,分配团员的具体工作,发挥出每个人的优势,实现互补,带领整个团队取得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多方面的改革成果。以竞争促进负责人选拔,使有能力、有素养的学科带头人走向台前。
3.2 教学团队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
教学团队的规模和结构影响着这个团队的发展。对于团队成员的选择,要从成员的经验、知识、技能、教育背景、学科、专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具体的优化组合,保证团队结构的梯次性和稳定性。也要注意团队规模的适度性,保证团队成员能够有充分的交流,团队规模要适中,太大则影响团队的合理性,太小又会影响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团队的具体规模,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团队的专业和目标来确定。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保障教学团队的有序健康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一个动力源,能够推动教育工作的快速前进,它又是一个指挥棒,能够使得教学团队运行的高效性和有序性。以课堂、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学生素质能力以及团队的凝聚力为主要评价内容。以学术界权重人士的意见为参考进行评价。以阶段性和结果性相辅相成的措施为评价环节。以个人和集体业绩结合的科学促进机制为评价导向,共创健康的教学团队。
4 结语
21世纪信息的膨胀使高等院校教师经受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验,而高校教学团队的合理建设则能够使教师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建设有效的教学团队不仅能够杜绝教学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混乱、教学团队不能够有效结合等弊端,还能够构建出一个规模适中,结构合理,能够实现教学精品化,评价合理化的教学团队。为高等院校实现人才教育提供最强势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桂华.高素质教学团队的特质及其培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3):44.
[2] 李淑芳.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104.
[3] 喻旭兰,张强.高校精品课程教研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