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36例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8例.采用患者自控镇痛(PCIA)剂量+背景剂量模式,C组镇痛药物配方为布托啡诺10 mg,E组镇痛药物配方为布托啡诺10 mg+右美托咪定300μg,镇痛药物均使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记录术后4、12、24、48 h的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
【机 构】
: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36例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8例.采用患者自控镇痛(PCIA)剂量+背景剂量模式,C组镇痛药物配方为布托啡诺10 mg,E组镇痛药物配方为布托啡诺10 mg+右美托咪定300μg,镇痛药物均使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记录术后4、12、24、48 h的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需要补救性疼痛药物的患者数量、疼痛药物等.结果 与C组比较,E组术后4~24 h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并且补救镇痛曲马多用量更少,术后3天内,每天的最大疼痛评分均更低(P<0.05).E组患者在术后眩晕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可以参考作为多模式镇痛方案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组织标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的SFT的34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切除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CerbB-2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在多层螺旋CT下肿瘤形态13例(38.24%)为圆形或椭圆形、18例(52.94%)为不规则形、3例(8.82%)为分叶状,30例(88.24%)肿瘤组织边缘清晰、4例(11.76%)边缘不清,12例(35.29%)CT平扫及
目的 探究外周血miR-223-3p和miR-223-5p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前列腺癌患者64例,RT-PCR检测患者血清miR-223-3p和miR-223-5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年龄、术前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223-3p、miR-223-5p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有无骨转移、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PCa患者的基线特征比较,死亡组的血清miR-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变化,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食管癌患者5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均采用ELISA法测定VEGF和IGF-1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癌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88.2±22.3)pg/ml、(94.3±26.5)ng/ml,对照组中VEGF和IGF-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4.1±4.6)pg/ml、(21.6±3.5)ng/m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目的 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sEPCR、vWF、P-sclcctin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及同期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electin)、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分析白细胞、血小板与sEPCR、vWF、P-sclcctin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sEPCR、vWF、P-selectin、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初诊化
目的 探讨不同输血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收治的6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根据围术期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31例.研究组采取自体输血,而对照组采取异体输血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研究组炎性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而术后研究组免疫细胞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相比,几乎不影响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在不改变患者远期预后的情况下,可显著加快患者的术
目的 探讨胃结直肠癌患者(GC)术后下肢静脉栓塞(LDVT)的危险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建立.方法 选取120例胃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LDVT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10)和未发生组(n=110),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GC患者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高脂血史、静脉栓塞史、术中存在输血、卧床时间≥10天、静脉穿刺次数≥5次、存在术中感染为GC患者术后是否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患者36例作为发生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结直肠癌术后无吻合口漏患者36例作为未发生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位置、肿瘤分期等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肿瘤距肛门位置、肿瘤分期Ⅲ、Ⅳ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低蛋白、吻合口方式、有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距肛门位置<7cm、肿瘤Ⅲ、Ⅳ期、糖尿病、低蛋白、手工吻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脉管癌栓、神经束侵犯、肠周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对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PET/CT检查的76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病理、临床及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理标本中脉管癌栓、神经束侵犯、肠周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程度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76例患者中57例出现复发转移(75%),19例无复发转移(25%).复发转移患者与无复发转移患者在性别、分化程度、神经束侵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脉管癌栓及肠周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甲状腺癌患者精确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105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布情况分为青年组(n=233)、中年组(n=235)及老年组(n=237),分析在不同年龄段甲状腺癌患者中精确放疗的敏感性.结果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肿瘤体积、分化程度及增敏化疗次数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精确放疗敏感性为因变量,其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及增敏次数(P<0.05).结论 精确放疗敏感性可更有效控制甲状腺癌老年患者的
目的 探讨常规化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MALAT1、VEGF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42例,采用常规化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 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相关检验指标的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1年,研究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常规化疗对非小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