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强调改革的落脚点在课堂教学,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与思考。即,通过精心备课、自主学习、整合训练的方式切实促进有效课堂的达成。
[关键词] 精心备课 自主学习 整合训练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要场地。改变学生的学法和改变教师的教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方面。教育教学改革最终要体现在课堂,落实在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师生活在课堂,学生成长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不仅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影响了师生学校生命活动的质量。在几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我努力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思考,现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课前教师首先通读本专题、本节课教材内容,把握和正确解读课标要求。然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一个鲜活的课堂,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智慧,集中集体优势、亮点,因材施教。研究学生的需要,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省时高效。
在教材内容处理的过程中,还应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前沿信息。如:纳米技术,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新型陶瓷等学科前沿领域的知识以及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有一些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实事,像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猪流感等等。并对摄取的信息加以筛选、整理、加工,变成学生所需要的和感兴趣的,这样学生就会被教师的讲述吸引。精彩的授课需要平时积累,锤炼自己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就完全在你的控制范畴之内,即所谓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能为打造有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基础
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要鼓励同学之间、同学老师之间的实验协作。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尽可能地将知识点设计成学生动手的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如教材中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可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步骤如下:(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向试管中滴入水,并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2)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上述反应生成的溶液,滴入装有4 毫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这样,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整合训练——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证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虽然由于一些知识教授范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一门科学。但“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教师所追求的,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生有自动往“深”和“全”去探索的目标和勇气,但如何实施,这需要一些教学设计和联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纵贯知识体系,特别是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经验化。
初三在讲“实验室制CO2”气体的选料时,特别强调不能用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理由是生成物CaSO4是微溶物,生成后影响碳酸钙和硫酸的接触,所以要用盐酸。此时已经间接指出了物质间的接触是反应的必要条件,接触机会越多、接触面越广,反应越容易进行,速率越快。在高中化学中,出现了钝化现象,提到“铝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和浓硫酸的接触”,而用硝酸汞处理过铝后,会看到铝失去致密氧化膜后的“长白毛”的现象。化学的教学从表象上升到反应速率理论,教师若将相关知识联想起来,把初中一些记忆性的知识拔高到理论层面,交给学生一把通用钥匙,学生在遇到新情境时才能不变应万变。再如,物质的量是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基本物理量,而阿伏加德罗常数(常用NA表示)是将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联系起来的桥梁。对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中心的概念和计算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其主要题型是正误判断选择。但学生经常失分,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经常漏选,错选。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从简单到复杂,利用题组训练,帮助学生归纳整合知识教学时,把这些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就能使形成连成线,融会贯通,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提高课堂有效性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让课堂变得有效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应立足学生实际,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教学特长,悉心研究,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大胆实践,不断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北京,2004
2、刘绪兵,廖正元.提高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中学化学,2006年,(5)
3、《有效教学》第四版,[美]加里·D.鲍里奇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精心备课 自主学习 整合训练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要场地。改变学生的学法和改变教师的教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方面。教育教学改革最终要体现在课堂,落实在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师生活在课堂,学生成长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不仅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影响了师生学校生命活动的质量。在几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我努力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思考,现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课前教师首先通读本专题、本节课教材内容,把握和正确解读课标要求。然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一个鲜活的课堂,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智慧,集中集体优势、亮点,因材施教。研究学生的需要,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省时高效。
在教材内容处理的过程中,还应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前沿信息。如:纳米技术,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新型陶瓷等学科前沿领域的知识以及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有一些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实事,像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猪流感等等。并对摄取的信息加以筛选、整理、加工,变成学生所需要的和感兴趣的,这样学生就会被教师的讲述吸引。精彩的授课需要平时积累,锤炼自己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就完全在你的控制范畴之内,即所谓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能为打造有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基础
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要鼓励同学之间、同学老师之间的实验协作。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尽可能地将知识点设计成学生动手的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如教材中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可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步骤如下:(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向试管中滴入水,并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2)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上述反应生成的溶液,滴入装有4 毫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这样,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整合训练——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证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虽然由于一些知识教授范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一门科学。但“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教师所追求的,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生有自动往“深”和“全”去探索的目标和勇气,但如何实施,这需要一些教学设计和联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纵贯知识体系,特别是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经验化。
初三在讲“实验室制CO2”气体的选料时,特别强调不能用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理由是生成物CaSO4是微溶物,生成后影响碳酸钙和硫酸的接触,所以要用盐酸。此时已经间接指出了物质间的接触是反应的必要条件,接触机会越多、接触面越广,反应越容易进行,速率越快。在高中化学中,出现了钝化现象,提到“铝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和浓硫酸的接触”,而用硝酸汞处理过铝后,会看到铝失去致密氧化膜后的“长白毛”的现象。化学的教学从表象上升到反应速率理论,教师若将相关知识联想起来,把初中一些记忆性的知识拔高到理论层面,交给学生一把通用钥匙,学生在遇到新情境时才能不变应万变。再如,物质的量是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基本物理量,而阿伏加德罗常数(常用NA表示)是将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联系起来的桥梁。对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中心的概念和计算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其主要题型是正误判断选择。但学生经常失分,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经常漏选,错选。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从简单到复杂,利用题组训练,帮助学生归纳整合知识教学时,把这些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就能使形成连成线,融会贯通,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提高课堂有效性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让课堂变得有效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应立足学生实际,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教学特长,悉心研究,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大胆实践,不断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北京,2004
2、刘绪兵,廖正元.提高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中学化学,2006年,(5)
3、《有效教学》第四版,[美]加里·D.鲍里奇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