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风建设是为了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营造浓重的求知氛围,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育质量意识,及时发现、研究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文章基于电子信息特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对如何营造浓厚学风进行初步探索,提出以产带学型学风概念及其学风养成的相关举措,以期进一步打开高校学风建设的新局面。
关键词:电子信息;实训基地;以产带学;学风养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92-03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近年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获得了巨大发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基于北部湾和广西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布局,围绕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培养优秀的人才,进行了以专业对接产业,以能力培养对接岗位需要,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创新专业实训室建设理念,建设了一个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实验实训基地。在新的教学条件下,办学环境的变化给大学生学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取得人才培养的良好效果,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找准策略,探索出一条以产带学型学风养成的路子,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改革措施,对于继续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构建长效育人机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产带学”型学风之义
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1]。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突出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并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2]。杜威认为实际经验的过程与教育之间有着紧密和必要的联系,经验的连续性与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的生长[3]。随后,陶行知又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主张“教”和“学”都應以“做”为中心,“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在 ‘做’上教,在‘做’上学”[4]。《教育“十二五”规划》里指出从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角度,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产教合作、工学结合制度化,强化实践育人制度四个方面来完善教育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制度[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秉着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定位,以产业发展趋势为导向,以生产实际为要求,以特色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契机,构建产业——教学——科研——学习这样一种长效联动机制。基于这样一种机制上,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产业与教学的相互融合,树立科学技术应用为先的意识,教育引导学生以实践创新为突破口,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创新,以实践创新促进理论学习,最终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在全校范围内努力营造实践出真知的学术氛围和风气。
二、“以产带学”型学风之养成
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主要包括了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且三者处于不同的地位,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影响着高校学风建设的方方面面[6]。管理者——导向作用,教师——引导作用,学生——能动作用,如何充分发挥这三个要素的作用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在建设“以产带学”型学风的过程中,也应从这三要素着手。
(一)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导向作用
1.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教师。“双师型”教师是具备思想品德素质、基本能力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技能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教师[7]。他们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职称和专业技能合格证书。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授的能力,同时还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相关产业产品工艺、产品设计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企业行业管理规律,能指导学生参加实践创新。为满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特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大幅提升教育育人水平,积极营造“以产带学”型学风,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强、学识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做到请进来。企业高技能人才处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前沿,他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拥有更敏锐的专业触角。在确保基本的教育教学的要求下,打开门路,制定更灵活的聘期,更便捷的手续,不拘一格聘用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迅速提升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又要走出去。在积极引进社会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推动专业教师走进社会,走进生产。与相关产业企业加强校企联系,建立合作共赢的机制,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合作过程中,企业通过高校文化氛围的影响,使员工素质、产品内涵和企业形象得以提升。
2.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依据调整专业方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能力培养为本位,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深入调查分析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总结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将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素质提炼归纳为知识模块,能力点,由此形成授课内容、组成课程体系。坚持能力培养对接岗位需求的标准,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实验实训课程内容与岗位实践相对接。构建学校、行业、企业、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将人才培养过程,行业发展动态,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分析总结,不断完善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3.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因此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均不可忽视,理论上应坚持模块化。按照岗位群的需要,细分各主要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院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或相近的各项职业能力进程总结和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并开发和确定各门实践课程,制定教学大纲。为实现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化,需合理整合、规划实验室,使相关场所的实验条件符合模块化的教学要求,保证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教材必须突出以能力为本位思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内容突出应用性、先进性、适应性、创造性[9]。实践教学上应坚持多元化。坚持实践教学模式更多元,思路更开放,场所更灵活。学校通过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来提高实践教学培养质量。其最突出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把教师的工作空间延伸到企业,把学生的实践场所延伸到企业,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的知识,由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与企业共建研发实验基地,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着力打造“微企式训练中心”实践实训基地,引入项目开发,教师和学生从中获取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 (二)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
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专业教师除了不断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把握最新的产业动态,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趋势,参与相关项目研究,掌握产品开发,工艺提高,流程改进,管理模式改进实践能力,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得以丰富和提升以外,专业教师还应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建立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探究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专业上多教导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专业特点和专业前景,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倡导学生建立健康積极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在心理上多疏导学生,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内心的思想困扰。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2.创新教育教学机制。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用工程化的理念和方法教育学生,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结合,课堂中制造“麻烦”,设置疑问。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教授过程中,打破常规,不再跟着书本按部就班地进行理论授课,善于在教授过程中给学生制造“麻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氛围,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从做种学、从做中教的教学过程。开展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教师通过“做”,把“从做中学、从做种教”的思想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诸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通过理论促进实践,实践巩固理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索、总结、巩固、提高,从而学得实用知识。体现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特色。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层次有中职升本、高升本、专升本。其中,高升本学生的理论性比较强,而中职升本和专升本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实践能力比较突出,根据不同培养层次的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采用不同的教授方法,同时开展不同层次学生的专业交流活动,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三)积极调动学生能动性
1.注重深化思想引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时代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10]。通过将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现代工业的文明融入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民族文化、产业文化、校园文化相融合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技术思维,追求技艺,精益求精,突出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导地位,树立“科学技术应用为先”的意识。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企业成功人士和优秀毕业生的宣讲会,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染在校学生,使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和崇高的道德风尚深入学生头脑,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
2.健全完善考核方式,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考核方式,加强对考核机制的质量评估。鼓励学生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活动,突出动手实践环节的考核。以此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同时,完善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学校专业设备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和比赛,促使同学们学会思考、学会协作、学会质疑,提高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3.提供走出校门平台,拓宽渠道,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比如企业提供实习平台、企业深入校园开展知识讲座、企业用人后信息反馈、企业人才需求等等;同时加强创新基地、实训中心的完善与建设,突出实习实训的比重,完善其考核机制,提高考核质量。一方面,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将理论学习、技术技能学习、专业训练想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为今后进一步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寒暑假时间,鼓励同学们走出校园,踏进社会,开展专业认知实习活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的应用性体现在哪里,光是理论讲授是不足的,鼓励学生利用空余的假期时间开展专业认知实习活动,促使学生形成“我要学”“学什么”“怎样学”“学以致用”的积极主动探索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结语
综上所述,所谓以产带学型学风,是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秉着产业与教学相互融合的理念,树立科技应用为先的意识,引导学生以实践创新为突破口,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创新,以实践创新促进理论学习,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实践出真知的学术氛围和风气。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导向、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能动这三方面的作用是建设以产带学型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从而,以实现活跃校内专业实训的氛围,增加学生对专业实训的兴趣,旺升专业实训的“人气”之目的。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通讯作者:赖林)
课题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级课改《基于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以产带学型学风养成探索——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为例》。
参考文献:
[1]徐春凤.关于实践教学环节体系的构建和探讨[J].赤子,2014(03):146-146.
[2]田正.以产带学以研促学——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的模式与创新[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02):23-26.
[3]赵祥麟 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47-258.
[4]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61-64.
[5]张国昌,胡赤弟.知识生产方式变迁下的产业—教学—科研—学习连接体的组织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1):27-31.
[6]陈玉栋.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J].高教探索,2014(4):92-96.
[7]陈黎明 安春海.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结构现状及培养方法[J].教育与职业,2013(8):80-81.
[8]焦洁.远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和研究[J].文教资料,2013(11):157-158.
[9]李敏秀.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09-110.
[10]教育部.编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37/s3877/201511/t20151102_216985.html,2015-10-21.
关键词:电子信息;实训基地;以产带学;学风养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92-03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近年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获得了巨大发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基于北部湾和广西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布局,围绕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培养优秀的人才,进行了以专业对接产业,以能力培养对接岗位需要,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创新专业实训室建设理念,建设了一个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实验实训基地。在新的教学条件下,办学环境的变化给大学生学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取得人才培养的良好效果,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找准策略,探索出一条以产带学型学风养成的路子,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改革措施,对于继续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构建长效育人机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产带学”型学风之义
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1]。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突出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并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2]。杜威认为实际经验的过程与教育之间有着紧密和必要的联系,经验的连续性与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的生长[3]。随后,陶行知又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主张“教”和“学”都應以“做”为中心,“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在 ‘做’上教,在‘做’上学”[4]。《教育“十二五”规划》里指出从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角度,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产教合作、工学结合制度化,强化实践育人制度四个方面来完善教育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制度[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秉着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定位,以产业发展趋势为导向,以生产实际为要求,以特色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契机,构建产业——教学——科研——学习这样一种长效联动机制。基于这样一种机制上,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产业与教学的相互融合,树立科学技术应用为先的意识,教育引导学生以实践创新为突破口,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创新,以实践创新促进理论学习,最终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在全校范围内努力营造实践出真知的学术氛围和风气。
二、“以产带学”型学风之养成
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主要包括了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且三者处于不同的地位,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影响着高校学风建设的方方面面[6]。管理者——导向作用,教师——引导作用,学生——能动作用,如何充分发挥这三个要素的作用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在建设“以产带学”型学风的过程中,也应从这三要素着手。
(一)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导向作用
1.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教师。“双师型”教师是具备思想品德素质、基本能力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技能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教师[7]。他们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职称和专业技能合格证书。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授的能力,同时还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相关产业产品工艺、产品设计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企业行业管理规律,能指导学生参加实践创新。为满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特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大幅提升教育育人水平,积极营造“以产带学”型学风,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强、学识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做到请进来。企业高技能人才处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前沿,他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拥有更敏锐的专业触角。在确保基本的教育教学的要求下,打开门路,制定更灵活的聘期,更便捷的手续,不拘一格聘用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迅速提升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又要走出去。在积极引进社会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推动专业教师走进社会,走进生产。与相关产业企业加强校企联系,建立合作共赢的机制,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合作过程中,企业通过高校文化氛围的影响,使员工素质、产品内涵和企业形象得以提升。
2.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依据调整专业方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能力培养为本位,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深入调查分析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总结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将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素质提炼归纳为知识模块,能力点,由此形成授课内容、组成课程体系。坚持能力培养对接岗位需求的标准,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实验实训课程内容与岗位实践相对接。构建学校、行业、企业、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将人才培养过程,行业发展动态,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分析总结,不断完善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3.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因此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均不可忽视,理论上应坚持模块化。按照岗位群的需要,细分各主要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院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或相近的各项职业能力进程总结和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并开发和确定各门实践课程,制定教学大纲。为实现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化,需合理整合、规划实验室,使相关场所的实验条件符合模块化的教学要求,保证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教材必须突出以能力为本位思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内容突出应用性、先进性、适应性、创造性[9]。实践教学上应坚持多元化。坚持实践教学模式更多元,思路更开放,场所更灵活。学校通过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来提高实践教学培养质量。其最突出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把教师的工作空间延伸到企业,把学生的实践场所延伸到企业,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的知识,由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与企业共建研发实验基地,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着力打造“微企式训练中心”实践实训基地,引入项目开发,教师和学生从中获取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 (二)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
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专业教师除了不断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把握最新的产业动态,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趋势,参与相关项目研究,掌握产品开发,工艺提高,流程改进,管理模式改进实践能力,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得以丰富和提升以外,专业教师还应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建立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探究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专业上多教导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专业特点和专业前景,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倡导学生建立健康積极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在心理上多疏导学生,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内心的思想困扰。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2.创新教育教学机制。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用工程化的理念和方法教育学生,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结合,课堂中制造“麻烦”,设置疑问。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教授过程中,打破常规,不再跟着书本按部就班地进行理论授课,善于在教授过程中给学生制造“麻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氛围,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从做种学、从做中教的教学过程。开展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教师通过“做”,把“从做中学、从做种教”的思想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诸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通过理论促进实践,实践巩固理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索、总结、巩固、提高,从而学得实用知识。体现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特色。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层次有中职升本、高升本、专升本。其中,高升本学生的理论性比较强,而中职升本和专升本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实践能力比较突出,根据不同培养层次的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采用不同的教授方法,同时开展不同层次学生的专业交流活动,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三)积极调动学生能动性
1.注重深化思想引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时代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10]。通过将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现代工业的文明融入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民族文化、产业文化、校园文化相融合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技术思维,追求技艺,精益求精,突出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导地位,树立“科学技术应用为先”的意识。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企业成功人士和优秀毕业生的宣讲会,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染在校学生,使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和崇高的道德风尚深入学生头脑,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
2.健全完善考核方式,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考核方式,加强对考核机制的质量评估。鼓励学生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活动,突出动手实践环节的考核。以此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同时,完善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学校专业设备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和比赛,促使同学们学会思考、学会协作、学会质疑,提高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3.提供走出校门平台,拓宽渠道,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比如企业提供实习平台、企业深入校园开展知识讲座、企业用人后信息反馈、企业人才需求等等;同时加强创新基地、实训中心的完善与建设,突出实习实训的比重,完善其考核机制,提高考核质量。一方面,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将理论学习、技术技能学习、专业训练想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为今后进一步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寒暑假时间,鼓励同学们走出校园,踏进社会,开展专业认知实习活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的应用性体现在哪里,光是理论讲授是不足的,鼓励学生利用空余的假期时间开展专业认知实习活动,促使学生形成“我要学”“学什么”“怎样学”“学以致用”的积极主动探索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结语
综上所述,所谓以产带学型学风,是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秉着产业与教学相互融合的理念,树立科技应用为先的意识,引导学生以实践创新为突破口,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创新,以实践创新促进理论学习,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实践出真知的学术氛围和风气。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导向、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能动这三方面的作用是建设以产带学型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从而,以实现活跃校内专业实训的氛围,增加学生对专业实训的兴趣,旺升专业实训的“人气”之目的。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通讯作者:赖林)
课题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级课改《基于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以产带学型学风养成探索——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为例》。
参考文献:
[1]徐春凤.关于实践教学环节体系的构建和探讨[J].赤子,2014(03):146-146.
[2]田正.以产带学以研促学——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的模式与创新[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02):23-26.
[3]赵祥麟 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47-258.
[4]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61-64.
[5]张国昌,胡赤弟.知识生产方式变迁下的产业—教学—科研—学习连接体的组织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1):27-31.
[6]陈玉栋.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J].高教探索,2014(4):92-96.
[7]陈黎明 安春海.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结构现状及培养方法[J].教育与职业,2013(8):80-81.
[8]焦洁.远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和研究[J].文教资料,2013(11):157-158.
[9]李敏秀.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09-110.
[10]教育部.编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37/s3877/201511/t20151102_216985.html,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