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6月省委、省政府部署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以来,肇庆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把“双到”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全市186个省定贫困村中革命老区行政村有76个纳入“双到”定点帮扶中,在各级领导重视和各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成效。
“双到”工作开展以来,肇庆全市老区累计投入2.9亿元帮扶76个省定贫困村,平均每村投入384万元,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升。至2011年底,全市11.34万贫困人口有10.80万人年纯收入达2500元以上,占95.2%,其中老区年人均纯收入达2500元以上的占93%,全市186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以上,比省的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双到”工作目标。
肇庆市对“双到”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挂村、帮户、抓点。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市委徐萍华书记、市政府郭锋市长经常深入贫困村、户调研,多次出席全市“双到”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各帮扶单位领导带头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指导工作。2011年,单位领导到老区村指导工作4031人次,平均每村53人次,干部职工到户开展帮扶工作21662人次。
该市各级、各帮扶单位积极筹措帮扶资金,整合各类强农、惠农、富农资源投向贫困村。近三年来,该市76个贫困村落实省级专项扶贫资金2473多万元;市财政直接投入扶贫开发专项资金2047多万元。各帮扶单位采取单位出资、动员干部职工捐资等形式,加大扶贫投入。前两年全市76个帮扶单位通过干部职工扶贫捐款等方式筹集资金累计4800多万元。
该市各地各帮扶单位对帮扶对象实行“靶向疗法”,制定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措施,跳出“扶贫就是给钱给物”的误区,拓宽贫困户、贫困村稳定增收渠道,对贫困村帮经济发展、帮基础设施建设、帮建章立制;对贫困户帮思想、帮生产、帮就业、帮建房、帮生活等,探索出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民生扶贫等多种有效模式。如中国移动肇庆分公司帮扶广宁县册田村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农户”模式发展6500亩大肉山楂套种木薯种植,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1万元以上;佛山市人防办帮扶德庆县高良镇旺阜村建设全省唯一的巴戟集散市场,每年为村集体增加4万元租金收入和贫困户人均增加400元收入,带动周边种植巴戟3.3万亩。一大批“公司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迅速推广。此外,商铺出租或入股能人企业成为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稳定长效增长的主要方式,德庆、封开、高要等县(市)贫困村基本实现一村一商铺。
该市各级各帮扶单位真抓实干,在扶贫项目上真诚帮扶,动“真格子”,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如广宁县坑口镇上林村完成上林二桥引桥建设和二桥至大塘村村道硬底化改造,解决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桥不通、路难行”问题。市环保局帮扶的封开县平凤镇古石村金银花GAP种植基地,改变依靠种植沙糖桔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单一农业经济模式,扭转了种植沙糖桔受黄化病和果树提前老化等原因导致欠收或失收的不良局面。怀集县诗洞镇安华、中和、安南等9个老区行政村整合各种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建设了一条总长5公里、总面积10000多亩,以养殖优质肉猪为主,集养鹅、淡水鱼、种植油茶树、黄豆、腐竹加工生产等为一体的特色扶贫开发种养产业带,使9个老区行政村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11年,全市76个老区贫困村新增集体帮扶项目171个,组织免费农技培训5357人,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户969户,完成硬底化道路建设201公里,完成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项目85个,完成文体建设项目179个。高要市老区活道镇迳心村农房改建行动快、力度大,该村农房改建采取每户补助1万元和住房贷款贴息等做法得到刘昆副省长肯定。
肇庆市老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自我发展能力等仍然薄弱。今年,是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总体考核验收之年,也是《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实施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下一步,肇庆老区扶贫工作将突出抓好开发式扶贫、扶保衔接、扶贫合作、督促检查和总体考评验收准备、谋划等工作;拟出台《肇庆市农村扶贫开发实施方案(2011-2020)》,引导各级将扶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向老区倾斜,持之以恒办好扶贫济困日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对老区的关注和支持,确保老区扶贫资金长期投入。
“双到”工作开展以来,肇庆全市老区累计投入2.9亿元帮扶76个省定贫困村,平均每村投入384万元,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升。至2011年底,全市11.34万贫困人口有10.80万人年纯收入达2500元以上,占95.2%,其中老区年人均纯收入达2500元以上的占93%,全市186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以上,比省的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双到”工作目标。
肇庆市对“双到”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挂村、帮户、抓点。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市委徐萍华书记、市政府郭锋市长经常深入贫困村、户调研,多次出席全市“双到”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各帮扶单位领导带头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指导工作。2011年,单位领导到老区村指导工作4031人次,平均每村53人次,干部职工到户开展帮扶工作21662人次。
该市各级、各帮扶单位积极筹措帮扶资金,整合各类强农、惠农、富农资源投向贫困村。近三年来,该市76个贫困村落实省级专项扶贫资金2473多万元;市财政直接投入扶贫开发专项资金2047多万元。各帮扶单位采取单位出资、动员干部职工捐资等形式,加大扶贫投入。前两年全市76个帮扶单位通过干部职工扶贫捐款等方式筹集资金累计4800多万元。
该市各地各帮扶单位对帮扶对象实行“靶向疗法”,制定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措施,跳出“扶贫就是给钱给物”的误区,拓宽贫困户、贫困村稳定增收渠道,对贫困村帮经济发展、帮基础设施建设、帮建章立制;对贫困户帮思想、帮生产、帮就业、帮建房、帮生活等,探索出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民生扶贫等多种有效模式。如中国移动肇庆分公司帮扶广宁县册田村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农户”模式发展6500亩大肉山楂套种木薯种植,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1万元以上;佛山市人防办帮扶德庆县高良镇旺阜村建设全省唯一的巴戟集散市场,每年为村集体增加4万元租金收入和贫困户人均增加400元收入,带动周边种植巴戟3.3万亩。一大批“公司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迅速推广。此外,商铺出租或入股能人企业成为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稳定长效增长的主要方式,德庆、封开、高要等县(市)贫困村基本实现一村一商铺。
该市各级各帮扶单位真抓实干,在扶贫项目上真诚帮扶,动“真格子”,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如广宁县坑口镇上林村完成上林二桥引桥建设和二桥至大塘村村道硬底化改造,解决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桥不通、路难行”问题。市环保局帮扶的封开县平凤镇古石村金银花GAP种植基地,改变依靠种植沙糖桔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单一农业经济模式,扭转了种植沙糖桔受黄化病和果树提前老化等原因导致欠收或失收的不良局面。怀集县诗洞镇安华、中和、安南等9个老区行政村整合各种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建设了一条总长5公里、总面积10000多亩,以养殖优质肉猪为主,集养鹅、淡水鱼、种植油茶树、黄豆、腐竹加工生产等为一体的特色扶贫开发种养产业带,使9个老区行政村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11年,全市76个老区贫困村新增集体帮扶项目171个,组织免费农技培训5357人,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户969户,完成硬底化道路建设201公里,完成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项目85个,完成文体建设项目179个。高要市老区活道镇迳心村农房改建行动快、力度大,该村农房改建采取每户补助1万元和住房贷款贴息等做法得到刘昆副省长肯定。
肇庆市老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自我发展能力等仍然薄弱。今年,是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总体考核验收之年,也是《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实施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下一步,肇庆老区扶贫工作将突出抓好开发式扶贫、扶保衔接、扶贫合作、督促检查和总体考评验收准备、谋划等工作;拟出台《肇庆市农村扶贫开发实施方案(2011-2020)》,引导各级将扶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向老区倾斜,持之以恒办好扶贫济困日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对老区的关注和支持,确保老区扶贫资金长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