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MBS不能照搬美国模型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内地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由于中国内地与美国同样具有广大的市场,相信未来私有住宅的需求将会持续急速成长,中国台湾发展MBS(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经验值得中国内地的实务操作者思考和借鉴。
  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市场上发行MBS,至今已累积了多年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成功经验。中国台湾的MBS市场, 自2003年起才开始活跃,至今仅有4笔MBS商品,创始机构分别为第一银行、中国信托、台新银行与彰化银行。虽然我们预期未来中国台湾MBS市场会持续扩展,但倘若一味参考美国经验来发行MBS商品,将会因房贷市场背景和借款者消费文化的不同,使效果大打折扣。
  
  美国发展MBS有独特的市场条件
  
  美国政府的住宅政策,是希望居住在美国的公民能尽量拥有房屋所有权,因此通过发行MBS筹措资金,进而协助购房者较容易地获得贷款额度,达成政策目标。中国台湾的银行发行MBS的主要考量点并非筹措资金,而是通过存贷过程赚取利差,因为房贷是银行资产群组中的优质资产,银行通常不愿出售。
  美国的房贷次级市场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萌芽,有关房贷历史资料的整理已臻完备。此外,联邦住房管理局与退伍军人协会过去已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贷款授信准则,因此贷款的同构型相当高,较易形成资产群组,有助于MBS发行。中国台湾许多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成立,且十几年的房贷资料大多以书面而非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甚至有一些与房贷相关的变量并未记载(如购屋当时的房价等),因此,衡量借款者的贷款成数及违约概率、甚至违约损失概率等较为困难。此外,由于银行一般会针对不同贷款者的需求设计不同的贷款商品,造成贷款异质性高,给MBS发行增添了难度。
  美国MBS信用是由标准普尔、穆迪、Fitch等国际{生的评级机构评判,其对证券化商品的了解较深入,结果较具公信力。中国台湾由于缺乏符合健全性与国际性评级机构,评级机构对证券化商品的专业认知稍嫌不足,评判时趋于谨慎与保守。
  美国市场相当广大,资产群组中的贷款可能是由不同州的贷款所组成,具有降低区域性风险的优势。例如:当某一州房地产发生崩跌的情况时,其他州或许不受影响,整个贷款的资产群组违约率不会因此而大幅提高。中国台湾由于地域较小,整个贷款的资产群组会较集中于某一地区(如北部地区),因此一旦房地产处于萧条,对房贷违约率的影响甚巨。
  美国市场的规模足以支撑一些有关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特殊机构存在(诸如服务机构、贷款银行、房贷保险机构等)。中国台湾市场容量难以支撑这些特殊机构的存在,未来证券化过程将会衍生许多问题。
  由于中国台湾发行MBS经验生疏,因此,必须以提高利差(Spread)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者购买,对发行者而言,将会增加发行成本,而较高的利差会反映在MBS价格,造成发行金额相对较低。此外,与美国相比,中国台湾金融市场缺乏对整个MBS交易结构的专业知识。
  照搬美国模型评价MBS不合理
  
  截至目前,中国台湾MBS商品的标的资产皆为已存在于市场的贷款(Seasoned loans),因此在评价MBS时,提前清偿模型尤其重要。
  中国台湾储蓄率较高,多余的资金常用于偿还部分贷款,即部分提前清偿(Curtailment)。部分提前清偿和完全提前清偿皆会造成贷款的提前结束,在评价MBS时若不能将其明确划分,就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误差。由于美国借款者少有部分提前清偿的习性,若引用美国的提前清偿模型来对中国台湾的MBS做评价,其评价合理性有待讨论。
  我们的研究发现,借款者过去的还款行为是估计未来发生提前清偿及违约概率相当重要的依据,即借款者过去若有部分提前清偿的记录,则未来发生提前清偿的概率相对较高、发生违约的概率也相对较低。如果忽略借款者过去的行为,将会在评估提前清偿及违约概率时发生误差。由于证券化的各个过程环环相扣,倘若提前清偿及违约率评估不够精确,将造成证券化商品价格估算错误,对金融市场整体的效率,以及证券化商品的流动性影响甚巨。
  
  中国台湾的独特优点值得学习
  
  美国投资MBS产生的收益必须与一般所得合并课税,而中国台湾采取分离课税方式,且税率仅为6%,更能吸引投资人参与。
  银行发放贷款必然面临利率、违约与提前清偿的风险,若利用证券化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风险性资产便可移除,转嫁给市场上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2006年底以后,中国台湾将正式实施新巴塞尔协议,银行可以通过协议认可的风险抵减工具,以发行证券化的方式来减少风险性资产的计提。一般来说,当预测未来市场利率往上时,就可以通过发行MBS收取相对较多的现金流量锁定溢酬(lock-in Premium)。
  作者为中国台湾清华大学计量财务金融学第副教授
其他文献
高速增长的货币供应更多地流向了资产市场,正在形成全面的资产价格重估,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体经济部门对未来盈利增长潜力的预期。  由于央行对信贷过热和通货膨胀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在政策选择上面临着两难的困境,其近期调高贷款基准利率的举措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也并未动摇引起资产重估的根本因素。我们认为,正确把握资产属性才能有效应对资产重估。  2005年末以来的货币信贷数据显示,随着银行体系资本
期刊
北京“天上人间”被勒令停业整顿,令其曾经的大老板覃辉再一次进入公众与舆论的视野。“天上人间”曾在覃辉手中红极一时,甚至成为奢靡的代名词,然而,覃辉昔日在资本市场却未能复制“天上人间”的神话,动作频频却少有胜算,缴纳了昂贵的学费。  覃辉的资本之旅肇始于长丰通信,之后其频频进行运作:多次通过隐性关联交易高溢价收购覃辉私人资产以向覃输血、不断更换主业以迎合市场炒作潮流、虚构收入粉饰财报,并且存在对外巨
期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偏快、产能过剩和少数大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是当前经济运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此,4月下旬以来,中央各部委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根据目前投资增长态势,政府再下重手调控的可能性已经降低,对宏观调控的预期不应过分悲观。    投资增长有企稳迹象    投资增长幅度仍然较高,但增幅不再攀升,有企稳迹象。1-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0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6%,增长幅度比一季度
期刊
由于现金充足和对未来的信心,腾讯、搜狐、中华网、盛大、网易、灵通网、华友世纪等网络公司自2005年以来不约而同地回购了本公司股份。虽然此举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但也折射出目前互联网市场缺乏新的增长点,网络公司资金没有更好的投向。本刊研究员毛学麟/文  2003-2004年,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创始人和高管曾大规模减持所持股份(参见本刊2006年9月号封面文章),但自2005年以来,这些公司则通过二
期刊
过去几年的资产泡沫,与弱美元有莫大关系。投资者借入弱势的美元,然后流入各类资产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股市。由于这种利差交易使资金持续流入,新兴市场的利率保持低企,令国内经济理想,而经济理想又吸引资金继续入市,形成一个循环,这循环会像泡沫一样一直膨胀。    资产泡沫应能继续膨胀    泡沫可以维持多久呢?我们认为,现时离泡沫破裂仍有一段距离,因为新兴市场的经济仍会保持高速增长,从而对黄金、原材料等有
期刊
QDII的推出和实施将引发国内资本流向国际资本市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成本较低,短、中、长期资金成本均与国际资本市场相差较大(表1)。    资金成本差异将引发资本外流     短期资金成本方面,以最能有效反映国内货币市场短期资金成本的指标——R007(银行间市场的7天国债回购利率)为例,2006年4月,R007利率为1.7%左右,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4.75%,3个月的美元Libor(伦敦
期刊
在欣欣向荣的增长之下,中国宏观经济总是有挥之不去的隐忧。在积累了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之后,我们忽然有了致富后的烦恼。这里,我们和投资者一起梳理中国经济的脉络、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我们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将走出仅仅是资本接纳国的地位,成为全球重要的资本输出国家之一。伴随着中国资本的输出、贸易的升级和技术的交流,中国将更加全面地融入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成为全球经济最为关键的枢纽之一。这
期刊
无论传统的制造业如钢铁、机械,还是能源、互联网、房地产,众多行业正由多方竞争逐步走向寡头垄断的新格局。由于企业利润日趋微薄,行业整合加剧、集中度提高将成为一个长期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企业不再有成长的余地。恰恰相反,这更激励了企业的创新热情。只有创新才可能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并成就新的市场垄断者,重演分众传媒或百度的故事。    Web2.0    “恶搞”,在这个风靡一时的关键词背后,是视频的
期刊
中石油、中石化对7家A股和2家H股公司发动的私有化,根本目的是通过整合旗下资源而最终整体上市。基于这种目的的私有化,在全球资本市场发生的众多案例中,可以说相当另类。  收购人私有化上市公司,一般只有三大动因。  第一种动因,是控股股东无法容忍旗下企业的真实价值长期被市场低估。这种动因的私有化最为常见,多发生在市场长期低迷之时。  第二种动因,是产业公司为获得市场份额或协同效应而强取上市公司控制权。
期刊
中石油在2005年8月5日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的《关于中国石油下属上市公司整合方案的请示》中提到,过往出让石油龙昌、三星石化的协议转让上市公司方式,操作难度日渐加大,而以要约收购方式私有化下属上市公司是一种多赢的方案,既能为国内资本市场注入新的资金,又对活跃证券市场起到积极支持作用。  虽然该《请示》没有明确揭示要约收购过去流于形式的本质,但中国证监会批准中石油、中石化以私有化方式整合旗下上市公司,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