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世界”。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从理论到实践做出了较为完备的研究,纵观目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实际,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口语交际教学的随意性,方法、方式的简单化,评价口语交际教学的体系还没有形成……这都会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因此,抓好基础性的口语交际教学势在必行。
一、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1、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导致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目前,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导致了教师教学的随意性。活动是口语交际的载体。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活动的次数明显不足。造成教师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因主要在于“考试的指挥棒时刻左右着教师,使得教师你考什么,我教什么”。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无论怎样考,都很难涉及到口语交际的内容。最终导致口语交际教学教师不够重视,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师之间用时不平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千差万别。
2、缺乏互动性。小学常见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为:教师读话题——学生思考——指名说——教师总结。不难看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如果有,也只是蜻蜓点水。课堂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在这种双边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乃至心灵与心灵的撞击,都会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互动”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把“宝贵的时间”挤出来用于教学“应试”试题;学生知识不够丰富,思维不够活跃;口语交际教学途径的单一性。中国有句谚语:“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驾驶。”小学口语交际的形式比较单一,只依靠每个单元教材中仅有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在校内外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生活是交际的内容”。这种脱离了生活的单一性教学,必然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应对策略
1、建立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估体系。
只有建立口语交际的评价体系,才能引起一线教师对口语教学的关注,才能克服口语交际的随意性。目前,依据《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估体系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单纯依据试卷或“创新试题”形式,是很难达到评价的效果。有人提出把对口语交际的考察放在试卷,根据话题写出想要说的话,岂不是考察了学生的协作能力?这肯定是行不通的。口语交际教学是“实践性的,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产生碰撞的火花” 。对它进行考察与评价也“只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把握到她的脉搏”。
2、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1)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木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只有在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中,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学生才能产生对话的灵光。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人际交往彼此应处于一个衔接平台上,双方地位平等,才容易对接、交流,如果一高一低,就失去了畅通的交流渠道。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和孩子相似,要蹲下来和孩子相处,这样才能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2)以积极的心态、自主的意识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动。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动,关键是教师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参与权教给学生,教师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自然地介入,用自己的话语进行引导,穿针引线,搭桥铺路,通过多个回合的交流,一步一步地双向互动,使学生的交际由比较简单、肤浅到交际得丰富、深入,从而提高交际的质量。
3、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
(1)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如组织“钉扣子”等比赛。然后按先后顺序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由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通过手工剪、贴、画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过程及其内容。
(2)引话“源”,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能就感兴趣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到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共同“拉家常”、聊天,一起讲故事,续编故事,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尤其是通过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起学生的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增大口语交际面。
(3)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基础。由于学生表达能力有限,担心自己说不好,导致自信心普遍缺乏。“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这要求教师要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学生,激励每个学生交际的信心,具体作到:欣赏成功的学生,让他们感受成功。对于表达能力和欲望强的学生,要及时对他们的发言表示祝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当成功被同学们所欣赏时,他们会感到巨大的成就感,也会看到自身的价值。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们保住尊严。在课堂交际训练中,难免有学生答非所问,势必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在无形中他们的身心会受到伤害。出现这种问题,教师要微笑着走到学生面前,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以鼓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回答问题很积极,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回答得很完美!”并暗示同学们为他鼓掌加油,这样,不至于因一次回答失误而丧失交际的积极性。相反,他会激动不已,力争下次表现更积极,回答更完美。要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处,沉默寡言,常常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对事物总是漠不关心,熟视无睹。针对这部分学生,要为他们创造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自己,而是时刻关注着自己。即使回答不够完美,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并不失时机地专门为他们讲述大师的成长故事,从而唤醒一个自卑的学生,转自卑为自信。
(4)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说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口语交际是学生互动交流表达的过程。所以小学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说的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尽情地说。例如在小学语文第一册的第五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该怎么办》,我在上这一课题时,学生的兴趣不高,说的很少,有的学生认为无话可说。课后我认真总结了一下,认为失败原因是:一般家庭没有订鲜牛奶的习惯,学生对这一图意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想到的办法单一,就显得无话可说。因此,我就针对这一特点,经常设计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说。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人跃跃欲试,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
(5)结合课文阅读,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阅读课文知识含量大,而且富有丰富的口语训练内容。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例如:我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根据“小松鼠为什么没看见一个花生?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这两个问题练习说话。经过一翻讨论后,有一学生说得很流利、很好。他说:“小松鼠呀,你真傻,花生的花落了以后,怎么能看见花生呢?花生是长在土里的,要拔出来才能看见花生。其实,谁也没有把花生摘走,你以后可要仔细观察。”我适时的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就一个接一个地大胆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训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师需要有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学实践中还要做到因地而宜、因人而宜。不仅要求他们能把话说得流畅,而且还要指导他们把话说好,说得具体、生动、富有含义。要做到这些,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积极探索适合小学生口语训练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一、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1、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导致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目前,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导致了教师教学的随意性。活动是口语交际的载体。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活动的次数明显不足。造成教师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因主要在于“考试的指挥棒时刻左右着教师,使得教师你考什么,我教什么”。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无论怎样考,都很难涉及到口语交际的内容。最终导致口语交际教学教师不够重视,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师之间用时不平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千差万别。
2、缺乏互动性。小学常见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为:教师读话题——学生思考——指名说——教师总结。不难看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如果有,也只是蜻蜓点水。课堂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在这种双边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乃至心灵与心灵的撞击,都会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互动”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把“宝贵的时间”挤出来用于教学“应试”试题;学生知识不够丰富,思维不够活跃;口语交际教学途径的单一性。中国有句谚语:“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驾驶。”小学口语交际的形式比较单一,只依靠每个单元教材中仅有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在校内外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生活是交际的内容”。这种脱离了生活的单一性教学,必然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应对策略
1、建立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估体系。
只有建立口语交际的评价体系,才能引起一线教师对口语教学的关注,才能克服口语交际的随意性。目前,依据《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估体系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单纯依据试卷或“创新试题”形式,是很难达到评价的效果。有人提出把对口语交际的考察放在试卷,根据话题写出想要说的话,岂不是考察了学生的协作能力?这肯定是行不通的。口语交际教学是“实践性的,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产生碰撞的火花” 。对它进行考察与评价也“只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把握到她的脉搏”。
2、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1)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木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只有在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中,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学生才能产生对话的灵光。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人际交往彼此应处于一个衔接平台上,双方地位平等,才容易对接、交流,如果一高一低,就失去了畅通的交流渠道。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和孩子相似,要蹲下来和孩子相处,这样才能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2)以积极的心态、自主的意识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动。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动,关键是教师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参与权教给学生,教师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自然地介入,用自己的话语进行引导,穿针引线,搭桥铺路,通过多个回合的交流,一步一步地双向互动,使学生的交际由比较简单、肤浅到交际得丰富、深入,从而提高交际的质量。
3、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
(1)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如组织“钉扣子”等比赛。然后按先后顺序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由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通过手工剪、贴、画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过程及其内容。
(2)引话“源”,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能就感兴趣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到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共同“拉家常”、聊天,一起讲故事,续编故事,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尤其是通过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起学生的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增大口语交际面。
(3)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基础。由于学生表达能力有限,担心自己说不好,导致自信心普遍缺乏。“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这要求教师要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学生,激励每个学生交际的信心,具体作到:欣赏成功的学生,让他们感受成功。对于表达能力和欲望强的学生,要及时对他们的发言表示祝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当成功被同学们所欣赏时,他们会感到巨大的成就感,也会看到自身的价值。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们保住尊严。在课堂交际训练中,难免有学生答非所问,势必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在无形中他们的身心会受到伤害。出现这种问题,教师要微笑着走到学生面前,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以鼓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回答问题很积极,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回答得很完美!”并暗示同学们为他鼓掌加油,这样,不至于因一次回答失误而丧失交际的积极性。相反,他会激动不已,力争下次表现更积极,回答更完美。要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处,沉默寡言,常常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对事物总是漠不关心,熟视无睹。针对这部分学生,要为他们创造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自己,而是时刻关注着自己。即使回答不够完美,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并不失时机地专门为他们讲述大师的成长故事,从而唤醒一个自卑的学生,转自卑为自信。
(4)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说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口语交际是学生互动交流表达的过程。所以小学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说的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尽情地说。例如在小学语文第一册的第五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该怎么办》,我在上这一课题时,学生的兴趣不高,说的很少,有的学生认为无话可说。课后我认真总结了一下,认为失败原因是:一般家庭没有订鲜牛奶的习惯,学生对这一图意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想到的办法单一,就显得无话可说。因此,我就针对这一特点,经常设计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说。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人跃跃欲试,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
(5)结合课文阅读,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阅读课文知识含量大,而且富有丰富的口语训练内容。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例如:我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根据“小松鼠为什么没看见一个花生?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这两个问题练习说话。经过一翻讨论后,有一学生说得很流利、很好。他说:“小松鼠呀,你真傻,花生的花落了以后,怎么能看见花生呢?花生是长在土里的,要拔出来才能看见花生。其实,谁也没有把花生摘走,你以后可要仔细观察。”我适时的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就一个接一个地大胆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训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师需要有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学实践中还要做到因地而宜、因人而宜。不仅要求他们能把话说得流畅,而且还要指导他们把话说好,说得具体、生动、富有含义。要做到这些,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积极探索适合小学生口语训练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