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6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5-0232-01
一、行业现状
电动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在石油高度依赖进口的中国,大力发展电动自行车,符合“以电代油”的能源方式;电动自行车的速度略快于自行车,有利于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在油价不断上涨、各地禁限摩以及新交法明确其“非机动车”身份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电动自行车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机遇,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电动自行车因其节能、环保、经济、便捷等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电动自行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人短途交通工具,是完全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电动自行车的迅速发展及产业化,在技术及商业层面为电动车家族其他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市场平台和配套资源。
二、原因分析
电动自行车产品还是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部分领导者片面的追求企业私利,缺少必要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措施,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在执行标准中没能把控质量关;在扩大生产的同时缺少相应的检验措施。
经过市场长时间的对企业进行优胜劣汰选拔,电动自行车产品多多少少的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中、高档价位车型的生产企业对品质的控制相对比较严格,生产设备比较先进,对原材料的采购要求较高,所以生产成本较高。而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迎合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忽略了标准的要求,给电动自行车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质量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企业对所生产产品执行的标准理解不到位,执行不严格。
2.在流通领域部分配件产品质量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出现配件产品达不到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情况,并且发现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需要加强质量管控,对违法生产企业依法进行查处,防止劣质配件流向生产领域和售后市场。
3.大规模配套企业生产的配件虽然质量过硬,但是受到低价产品的市场冲击和价格挤压,有可能放松质量控制,降低质量要求,出现质量安全隐患。由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企业盲目降低成本,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高,中小规模企业逐渐已无法适应市场竞争,其中一部分已陆续倒闭,还有部分企业为了现有投资获取最大的利益,以价格战为利器,以低质量的零部件配置,低价竞争,致使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返修率居高不下,对骑行者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4.未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人员管理体系。经过短短几年跳跃式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动自行车制造中心。但行业内部分的企业,由于经营理念的错位和人才的匮乏,未从产品设计、零部件的采购与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检验、售后服务等环节,以及围绕每个环节涉及的管理制度、硬件配置、人力资源等要素,建立合理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
5.经销单位的事不关己思想比较严重。一直以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抽查一直是以生产者为抽查对象的,无论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还是在使用单位抽查,查出的问题都是生产者的,受查处的也是生产者。经销者始终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而且查出问题后经销者还理所当然地成为受害者,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观念致使商品的经销者对经销商品的质量漠不关心,不能有效的反馈质量问题。
三、措施与建议
(一)检验机构导向
1.加大监督抽查及其后处理的力度
事实证明,连续抽查对促进我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品牌宣传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对部分质量意识淡薄、产品质量低下及连续跟踪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建议加大后期处理力度,采取公开曝光、严厉经济处罚甚至停产整顿、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措施,切实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质量观念和意识,规范其经营行为。
2.加强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
目前电动自行车尽管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范畴,但部分企业只为取证而取证,获证后其管理和质量控制手段流于形式或根本没有,因此证后的监管是保障许可证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按照国家证后监管的有关规定,通过加强对获证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倡导以质取胜、优胜劣汰、扶优扶强、惩假治劣,整顿和规范行业经营、竞争秩序,才能提高电动自行车产品整体水平,为广大企业和消费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消费环境、市场环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3.积极组织人员培训
加强和普及检验人员的培训,了解自行车生产厂家必须具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器具,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检测手段并使之正确使用,才能使产品质量得到控制。电动自行车企业大多是组装性企业,装配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品质,加强对线上装配工的培训,引导企业参加装配技能大赛,提高装配工的素质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必由之路。
4.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发展自行车产业在带动就业、低碳减排、改善城市出行环境、服务居民健康娱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自行车文化活动,为我市自行车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发挥协会职能。
支持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竞争,建立自行车企业诚信管理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和天津市自行车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推动我市自行车行业技术进步、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鼓励支持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相关技术机构、企业加强对我市自行车行业发展共性问题、重大问题的研究,制定我市自行车行业相关地方标准,完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制定国家相关标准。
(二)企业导向
1.加强企业自律
企业自律作为社会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对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秩序、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各种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培育企业生产、经营的自律意识,引导企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建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开展自律化管理试点工作,通过建立电动自行车自律化管理小组,以自治、自律、互律的形式,引导电动自行车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有序竞争。
2.提高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水平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多数自行车生产企业的成功是靠时代赋予的机遇。如果企业还是沿袭当年的“草莽英雄”式的精神和作风,显然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而一个企业的发展与质量管理水平是密不可分的,是起了关键性作用。因此,迅速提高内部质量管理水平,调整企业的思路是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的不二法门。
3.注重企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大多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都满足于现状,不愿投向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的品种;不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难以开展科技型自行车的开发设计。主要依靠客户来样来图复制的生产方式为主,很少自行开发设计新产品,扼制了企业的自行开发设计的主动性;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機构和大专院校的交流,从而有效促进双方的强强合作,开发新型的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4.加强对标准的学习
企业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标准条款的学习和认知,理解到位,定期考核,严格把关。加强对标准的学习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和中枢,企业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定期对标准进行培训学习与认知,秉承边学习边摸索的理念,对标准的执行效果及其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及时做好记录,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水平,使标准学习,贯彻,执行坚持到底,确保每一环节精准可靠,真实有效。
一、行业现状
电动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在石油高度依赖进口的中国,大力发展电动自行车,符合“以电代油”的能源方式;电动自行车的速度略快于自行车,有利于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在油价不断上涨、各地禁限摩以及新交法明确其“非机动车”身份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电动自行车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机遇,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电动自行车因其节能、环保、经济、便捷等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电动自行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人短途交通工具,是完全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电动自行车的迅速发展及产业化,在技术及商业层面为电动车家族其他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市场平台和配套资源。
二、原因分析
电动自行车产品还是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部分领导者片面的追求企业私利,缺少必要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措施,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在执行标准中没能把控质量关;在扩大生产的同时缺少相应的检验措施。
经过市场长时间的对企业进行优胜劣汰选拔,电动自行车产品多多少少的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中、高档价位车型的生产企业对品质的控制相对比较严格,生产设备比较先进,对原材料的采购要求较高,所以生产成本较高。而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迎合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忽略了标准的要求,给电动自行车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质量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企业对所生产产品执行的标准理解不到位,执行不严格。
2.在流通领域部分配件产品质量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出现配件产品达不到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情况,并且发现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需要加强质量管控,对违法生产企业依法进行查处,防止劣质配件流向生产领域和售后市场。
3.大规模配套企业生产的配件虽然质量过硬,但是受到低价产品的市场冲击和价格挤压,有可能放松质量控制,降低质量要求,出现质量安全隐患。由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企业盲目降低成本,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高,中小规模企业逐渐已无法适应市场竞争,其中一部分已陆续倒闭,还有部分企业为了现有投资获取最大的利益,以价格战为利器,以低质量的零部件配置,低价竞争,致使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返修率居高不下,对骑行者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4.未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人员管理体系。经过短短几年跳跃式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动自行车制造中心。但行业内部分的企业,由于经营理念的错位和人才的匮乏,未从产品设计、零部件的采购与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检验、售后服务等环节,以及围绕每个环节涉及的管理制度、硬件配置、人力资源等要素,建立合理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
5.经销单位的事不关己思想比较严重。一直以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抽查一直是以生产者为抽查对象的,无论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还是在使用单位抽查,查出的问题都是生产者的,受查处的也是生产者。经销者始终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而且查出问题后经销者还理所当然地成为受害者,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观念致使商品的经销者对经销商品的质量漠不关心,不能有效的反馈质量问题。
三、措施与建议
(一)检验机构导向
1.加大监督抽查及其后处理的力度
事实证明,连续抽查对促进我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品牌宣传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对部分质量意识淡薄、产品质量低下及连续跟踪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建议加大后期处理力度,采取公开曝光、严厉经济处罚甚至停产整顿、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措施,切实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质量观念和意识,规范其经营行为。
2.加强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
目前电动自行车尽管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范畴,但部分企业只为取证而取证,获证后其管理和质量控制手段流于形式或根本没有,因此证后的监管是保障许可证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按照国家证后监管的有关规定,通过加强对获证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倡导以质取胜、优胜劣汰、扶优扶强、惩假治劣,整顿和规范行业经营、竞争秩序,才能提高电动自行车产品整体水平,为广大企业和消费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消费环境、市场环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3.积极组织人员培训
加强和普及检验人员的培训,了解自行车生产厂家必须具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器具,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检测手段并使之正确使用,才能使产品质量得到控制。电动自行车企业大多是组装性企业,装配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品质,加强对线上装配工的培训,引导企业参加装配技能大赛,提高装配工的素质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必由之路。
4.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发展自行车产业在带动就业、低碳减排、改善城市出行环境、服务居民健康娱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自行车文化活动,为我市自行车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发挥协会职能。
支持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竞争,建立自行车企业诚信管理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和天津市自行车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推动我市自行车行业技术进步、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鼓励支持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相关技术机构、企业加强对我市自行车行业发展共性问题、重大问题的研究,制定我市自行车行业相关地方标准,完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制定国家相关标准。
(二)企业导向
1.加强企业自律
企业自律作为社会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对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秩序、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各种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培育企业生产、经营的自律意识,引导企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建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开展自律化管理试点工作,通过建立电动自行车自律化管理小组,以自治、自律、互律的形式,引导电动自行车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有序竞争。
2.提高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水平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多数自行车生产企业的成功是靠时代赋予的机遇。如果企业还是沿袭当年的“草莽英雄”式的精神和作风,显然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而一个企业的发展与质量管理水平是密不可分的,是起了关键性作用。因此,迅速提高内部质量管理水平,调整企业的思路是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的不二法门。
3.注重企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大多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都满足于现状,不愿投向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的品种;不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难以开展科技型自行车的开发设计。主要依靠客户来样来图复制的生产方式为主,很少自行开发设计新产品,扼制了企业的自行开发设计的主动性;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機构和大专院校的交流,从而有效促进双方的强强合作,开发新型的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4.加强对标准的学习
企业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标准条款的学习和认知,理解到位,定期考核,严格把关。加强对标准的学习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和中枢,企业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定期对标准进行培训学习与认知,秉承边学习边摸索的理念,对标准的执行效果及其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及时做好记录,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水平,使标准学习,贯彻,执行坚持到底,确保每一环节精准可靠,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