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pc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傲慢与偏见》描写了四起完全不同的婚姻,体现了18、19世纪之交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所持的不同态度和观念,随着小说剧情的发展,作者简·奥斯汀本人的婚恋观鲜明地呈现出来。奥斯汀呼吁婚姻务必应以诚挚的爱情为基础,但她同时认为经济基础是美满婚姻的保障,提倡并赞美“爱情第一,财富第二”的婚恋模式,除此之外,幸福的婚姻还应门当户对,相互理解,有相同的志趣与品味。
  关键词: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 婚姻观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185-04
  19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汀一生创作了6部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颂的具有空前影响力的小说,它们分别是《诺桑觉修道院》《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傲慢与偏见》《爱玛》和《劝服》。她的创作在西方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艾德蒙·威尔逊认为她是“能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座”的作家,在她的6部小说中,其中以《傲慢与偏见》最为著名,英国小说家文艺评论家毛姆对这部小说评价甚高,认为它具有非凡的魅力,甚至将其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她的这部作品生动地描绘和展现了18、19世纪之交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文笔和敏锐的洞察力描写了英国某保守和闭塞乡村小镇的社会生活和世态人情,通过绅士、淑女间的婚姻爱情故事,展现了中产阶级的人情世故。婚恋是《傲慢与偏见》创作的主题,有趣的是奥斯汀本人却终身未嫁,因此,奥斯汀及其作品的婚姻观点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傲慢与偏见》叙述了五桩不同的婚姻,进而揭示了奥斯汀的婚姻观。奥斯汀认为两情相悦是婚姻幸福美滿的最基本的条件,她认为没有爱情,只为了情欲结合的婚姻注定失败;没有感情,为了物质而联结的婚姻是盲目而苦涩的。奥斯汀虽然反对单纯为了金钱和地位而结婚,但同时也强调,完美的婚姻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如果一个人既得到了爱情,又得到了金钱,那她就获得了幸福美满的婚姻[1]。总之,奥斯汀强调最理想的婚姻是相互之间有真挚的爱情,因为这是幸福婚姻的基石,双方同时须有共同的志趣和品味,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此外,美满的婚姻还得门当户对,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奥斯汀的婚姻观很美好,可以说是完美无缺,却因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缘分,终身未嫁。富有学识与教养,聪慧得体的奥斯汀最终没能得到她心中奉行的“爱情第一,财富第二”的理想婚姻。《傲慢与偏见》是她最喜爱的作品,通过对小说中五对截然不同的婚姻的分析,她对爱情与婚姻所持的态度跃然纸上,因此可以说《傲慢与偏见》是她婚姻观的缩影。
  一、对小说中五对截然不同的婚姻的分析
  (一)貌合神离的婚姻——班纳特与太太的婚姻
  班纳特先生年轻时的年收入颇丰,而班纳特太太当时也年轻貌美,这样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应当是一桩很般配的幸福的婚姻。但是班纳特夫妇的结合很草率,一个是贪图钱财,一个是贪恋青春美貌。婚后不久,班纳特先生就发现班纳特太太是一个愚钝、不学无术、智力贫乏而又心胸狭窄的女人,也发现他们两人的性格是天壤之别,他们之间兴趣品味格格不入,感觉自己选择了一个完全与自己毫无共同语言与志趣的人来共渡一生,所以婚后不久,他对班纳特太太的深情厚谊和应有的尊重便消失殆尽了,他们夫妇之间完全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剩下的只是嘲讽、冷漠和互不理解[2]。因此,他经常沉迷于打猎和读书,以此获得人生的主要乐趣。由于两人在结婚时只注重金钱和外在的美貌,而忽略了双方之间内在的智慧、修养、志趣与品味,导致他们总是无法进行对等的有效沟通,所以他们的婚姻长久以来一直貌合神离,事实上他们的婚姻却是在两人相互折磨、相互煎熬中勉强维持。
  (二)最现实的婚姻——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
  在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中,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起了主导作用。柯林斯是贝纳特先生的表侄,又是贝纳特家庭财产继承人,但是他举止呆板粗俗、愚蠢滑稽,具有骄傲自大、顺从谦卑的双重性格,他靠着巴结凯瑟琳·德希尔夫人当了牧师。夏洛特是伊莉莎白的闺蜜、好友,她聪慧、善良、受过良好的教育,颇有见识,但她又是一个姿色平平,没有任何财产的弱子女,27岁了仍待嫁闺中。在18世纪的英国,人们对婚姻观的普遍认识是:“大凡家境不好,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退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让人幸福,但总算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不致挨冻受饥”[3]。所以为了将来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了不成为家人的负担,冰雪聪明的夏洛蒂却在伊莉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后,主动出击,即使柯林斯是一个很让人生厌、滑稽、庸俗可笑的家伙,即使她明白自己和柯林斯之间毫无共同语言与志趣,“只要不想起柯林斯先生,整个房子似乎非常舒适宜人”。她还时常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可见她对柯林斯是没有多少爱意的。所以她不惜牺牲美好的情感嫁给柯林斯,目的只有一个,追求世俗的利益,即为提高身份地位,为将来的衣食无忧找一个依靠。她选择柯林斯,不是从感情因素考虑,而是为了柯林斯的财产和身价,她的婚姻选择是置幸福于不顾的。柯林斯恰好需要一个妻子,所以他们一拍结合,缔结了一桩以物质利益为交换的婚姻。奥斯汀借伊丽莎白之口对这样的婚姻进行了嘲讽。
  (三)情俗欲享乐型的婚姻——莉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
  班纳特家的小女儿莉迪亚,从小被母亲骄生惯养,举止轻浮、鲁莽、行为放荡,喜欢周旋于利顿的军官们之间,且以被男人追棒和献殷勤为荣,对于追求她的人来者不拒。她对人事缺乏正确的判断,在她看来,是否有英俊的外表是她判断这个男人能否成为值得托付终身的丈夫的唯一标准,却置相互之间是否有真情实爱于不顾,所以,她迷恋威克姆的英俊的外表和匀称的身材,甚至“痴迷”他那所谓“迷人”的谈吐,还没弄清威克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轻率与之私奔。但威克姆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道德品质极度败坏、贪婪、生活奢靡、毫无诚信可言的人,威克姆携丽迪亚私奔,仅仅因为在躲债过程中有美女陪伴可消除寂寞,更主要的目的还是金钱,因为他想让达西为他偿还欠下的债务[4]。且他们在婚后彼此用情不专一,又极尽挥霍奢侈,因此,这段所谓的爱情没有持续多久就“情淡爱驰”了。这是一桩以金钱和情欲为交换的婚姻,彼此之间毫无诚挚的爱情可言,注定是一桩不会幸福的婚姻。   (四)最幸福的婚姻——简与彬利的婚姻
  奥斯汀所描写的简就是一位完美的女性,她倾国倾城,美丽善良,温柔娴静,端庄优雅,以至于在第一次舞会上,彬利先生就对她一见钟情,简也为彬利所深深吸引,她对伊莉莎白称赞彬利说:“他是个典型的好青年,有见识,脾气好,人又活泼,我从没有见过这么讨人喜欢的举止——那么端庄,那么富有教养”[3]。由此可见,她也爱慕着彬利。像简这样美丽大方,聪慧得体,并且有着与之相匹配的好性格的完美女性也只有真正的绅士才能配得上,而彬利具有良好的家世,年轻富有,仪表堂堂,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他就是绅士中的典型。简和彬利的婚姻可谓有情人终成眷属,从表面上看,是理想的幸福的组合,是贝纳特太太所说的最漂亮的姑娘与有产业人士的组合,但他们性格上也有细微的缺陷,那就是缺乏足够的自信、主见和洞察力,以至于彬利先生曾经拿不定主义简究竟是否爱他,且他遇事易受他人影响,彬利也一度因为二人的家庭背景的差异而对结婚不抱任何希望。但随着剧情的发展,由于两人之间相互吸引,彼此爱慕,他们抛开身份,地位的阻碍,最终在所有误会得到消除,历经各种困难和考验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成就了美满婚姻。他们的婚姻既有对彼此的性格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诚挚的爱情作为基础,又有一定的经济后盾作为保障,可以说是郎才女貌,幸福美满,天作之合。
  (五)最令人羡慕的婚姻——伊莉莎白和达西的婚姻
  伊莉莎白是班纳特家的二女儿,虽然没有像大女儿那样美得不可方物,但她是个冰雪聪明,有主见,有独立思想,有学识与教养的女孩,性格上十分聪明活泼,具有反抗精神,同时具有出淤泥不可染的高贵品质,所以在她的婚姻观中,她坚持认为诚挚的爱情是幸福婚姻必不可少的基础。虽然她也深知金钱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但她绝不会仅仅为了金钱嫁给一个有钱人,她对爱情相当执着,甚至坚持没有爱情宁愿终身不嫁的理念,所以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具有丰厚经济基础的柯林斯先生的求婚,以致于自己的母亲大动肝火,可伊莉莎白就是坚持己见。在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后,她又断然拒绝了富家子弟达西绅士(年收入高达10000英镑)的首次求婚,因为在伊莉莎白看来达西的求婚是毫无诚意的,他一方面口若悬河地表达他对伊莉莎白的爱意,另一方面却又说了许多自持傲慢的话,而且由于他之前在舞会上目中无人、盛气凌人的表现,伊莉莎白早已对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偏见,所以尽管达西极其富有,她还是果断拒绝了他的求婚[2]。这就是伊莉莎白独特的个性魅力所在——绝不对没有爱情的婚姻妥协。小说中的达西出身豪门,家财万贯,相貌英俊,玉树临风,举止高贵,是当时众多女性心中最为理想的结婚伴侣,但他却恃才傲物,同时还有些趾高气昂,不苟言笑,看不起他圈子以外的人,对圈子以外的任何人都会摆出一冷漠和孤傲的表情,同时面对任何一个人的时候都会显得极其挑剔和刻板,他最初对伊莉莎白的傲慢受到了伊莉莎白毫不避让的无情反击,随着剧情的发展,她机智的幽默,非凡的智慧,她的独立精神和傲视传统的个性,逐渐引起了达西的注意及爱幕,由于伊莉莎白的原因,他逐渐克服了自己的傲慢。随着对达西了解的加深,伊莉莎白也消除了对他的偏见,他们终于踏进了婚姻持殿堂,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了既以诚挚爱情为基础,又具备物质基础的幸福美满的完美婚姻。
  二、奥斯汀的婚姻观
  (一)诚挚的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
  小说的中心人物就是伊莉莎白,奥斯汀把内心对情感的态度和对幸福婚姻的憧憬通过主人公伊莉莎白情感历程的描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奥斯汀在小说中借助人物的丰富情感经历,表达了她自己对婚姻的观点: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主人公伊莉莎白是奥斯汀最钟爱的人物,在她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的婚恋理想,伊莉莎白强调两人的婚姻要建立在相互爱慕的基础上,同时恋人双方需有共同品味和志趣,要相互尊重,因此,她断然拒绝无爱的婚姻,拒绝了表兄柯林斯的求婚,柯林斯的愚昧和荒谬可笑是她不能容忍的,她清醒地意识到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毫无幸福可言的。接着,她又拒绝了年收入达10000英镑的,当时是众多女性心眼中最理想的婚姻伴侣——仪表堂堂的豪门弟子达西的求婚,只因为达西之前的傲慢无礼,她对达西产生了偏见,毫无爱意。由此可见,伊莉莎白对爱情的追求高于一切,这种婚姻观难能可贵。但丽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就是情欲冲动产生的后果,他们之间毫无诚挚的爱情可言,从作者对他们婚姻结局的描述,读者可看出奥斯汀对这桩婚姻持深切批判态度。班纳特夫妇年轻时由于受世俗观念的影响,一个贪恋青春美貌,一个贪图钱财盲目地走进了婚姻,实际上婚后才发现,他们两人在智力上完全无法对等,毫无共同品味和志趣,他们一个颇具学识,幽默智慧,另一个则不学无术,极其愚昧和愚钝,完全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所以表面看来他们相敬如宾,实际上是在相互煎熬,倾尽一生都在痛苦的婚姻中挣扎。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之间缺乏诚挚的爱情,奥斯汀对班纳特夫妇的婚姻在鄙视的同时不乏调侃意味。夏洛蒂是奥斯汀所主张的女性意识的人物代表,虽然作者在小说中给予了不少同情的笔墨,但是对于这种为追求财富而不惜以牺牲高尚美好情感缔结的婚姻,奥斯汀借伊莉莎白之口进行了强烈的嘲讽。在她看来,只追求金钱和财富,毫不注重感情的婚姻是注定不会幸福的。总之,奥斯汀认为爱情是一切美满婚姻的基石。
  (二)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婚姻幸福的保障
  在奥斯汀的婚姻观里,诚然诚挚的爱情是幸福婚姻必不可少的基础,但也强调美满的婚姻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其中夏洛蒂的婚姻最为典型。在奥斯汀笔下,夏洛蒂是个颇具学识,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她聪慧得体,头脑聪明,但她也是一个相貌平平,没有什么财产,27岁还待字闺中的女子,她与华而不实、荒谬可笑的柯林斯先生之间毫无爱情可言,可他家境殷实,并且是班纳特府上的财产继承人,所以她主动出击,并接受了他的求婚。夏洛蒂之所以不惜牺牲高尚的情感嫁给柯林斯,是因为她深知婚姻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一定的经济基作保障。同样伊莉莎白虽然追求具有爱情情感的婚姻,但她也不拒绝优越的物质生活,他们成功的婚姻生活是建立在达西富有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三)爱情+金钱=最完美的婚姻
  在奥斯汀的婚姻观里,真正幸福美满的婚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两情相悦的情感生活,应是爱情和金钱的完美结合。没有爱情只注重物质的婚姻诚然不可取,但完全不考虑经济基础的婚姻则是愚蠢的。如果既获得了爱情,又获得了金钱,那么这样的婚姻无疑是真正完美幸福的婚姻。作者这一婚恋观缘于她本人的人生经历,才华横溢、聪慧得体的奥斯汀终生未嫁,在28岁那年,她曾接受过与她青梅竹马,相互爱慕的年轻牧师哈里斯的求婚,但第二天她就反悔了,因为哈里斯的处境还无法达到她憧憬的“和一个富有的丈夫安居在一栋华丽的住宅里”的理想的婚恋模式,因为她认为虽然为了金钱结婚是错误的,但完全不考虑金钱结婚也是愚蠢的[5]。
  三、结语
  就奥斯汀看来,美好的婚姻首先要以诚挚的爱情为基础,没有感情的婚姻是盲目和痛苦的,就象夏洛蒂夫妇,虽然有丰厚的物质基础,但两人毫无共同志趣与品味,在精神上完全不能产生共鸣。其次,完美的婚姻没有物质基础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物质基础作保障,因此,婚姻里完全不考虑物质基础也是愚蠢的。还有,理想中的婚姻,除了双方要有诚挚的爱情和一定物质基础之外,还需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有共同的品味,就像彬利夫妇和达西夫妇一样,虽然经历了重重阻碍,历经波折,但他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帮助,使得他们拥有了幸福美满的最理想的婚姻。
  参考文献:
  [1]王爱琴.《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婚姻观的缩影[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1):114-117.
  [2]杨琴.评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8(02):13-15.
  [3][英]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王科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4]赵娟.《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J].语文建设,2017,(11).
  [5]王传倩.从《傲慢与偏见》浅析奥斯汀的婚戀观[J].外国文学,2017,(21):40-41.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在经济、文化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社区音乐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民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更是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民歌演唱、民间器乐演奏等各种活动层出不穷,也由此获得了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鉴于此,本文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就社区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安徽阜阳 社区 民间音乐 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
期刊
摘要:近现代中国经历了由衰落到复兴的艰苦过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动,近现代中国美术也在社会思想变化与革命思潮的风起云涌中进行着革新。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人类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闭关锁国只能使我国被世界淘汰,西画东渐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样式是我们传统的中国画,加之西学东渐的出现画家流派众多,使中国画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和融合。本文从清末民初时期西画东渐出现发展的背景进行浅谈,以岭南
期刊
摘要:杨和平教授《浙江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群体研究》作为研究区域音乐教育家群体的代表作,不仅推动了浙江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的进程,还开阔了研究者们进行音乐教育家研究的视野。  关键词:区域文化 音乐历史 音乐教育家群体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174-03  近年来,音乐学术界掀起了一股探索与研究区域音乐文化的热潮,不少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出发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现今的公共艺术不再是以静态单一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国内外对于公共艺术新形式的探究逐渐深入,对探索新媒介有着强烈渴望,动态装置雕塑也渐渐成为当代公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打破了雕塑传统的静态固有概念,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共艺术价值与作用的实现,为公众呈现出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新景象的同时,也强调公共参与性才是公共艺术的根本所在。本文是从城市公共空间向动态雕塑展开,从
期刊
摘要:丹托的“艺术终结”论有其自身的哲学理论基础,而“艺术终结”说在当下又被重新提起,在现当代艺术领域有新的探索。本文试图以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为例,从艺术现象学角度对“艺术终结”后的现代艺术提出几点看法,并作出合理阐释。  关键词:艺术终结 现代艺术 现象学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18)11-0151-03  一  “艺术是人类的基本而原始的认识
期刊
摘要:苏东坡和黄庭坚是北宋文学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先锋和倡导者。本文分别论述了苏东坡提倡“不践古人,自出新意”;黄庭坚提倡的“自成一家”的观点。二者既是文学家又是书法家,都很有建树,他们的书法美学思想对后世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分析比较二者书法美学思想,对当代书法继承与创新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苏东坡 黄庭坚 书法美学 对比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民族音乐在全球音乐文化互融中面临发展的挑战,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为民族音乐带来了动力与机遇,本文旨在讨论贵州音乐民族化具备的新美学品质,探索贵州音乐发展新道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 民族音乐 融合 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22-02  “一带一路”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通道,积淀了和平、开放、
期刊
摘要: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的音乐创作及创作思维进行述评,以期对作曲家及其音乐创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20世纪 50年代 留苏作曲家 音乐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15-02  一、作品中富于特色的艺术创造和娴熟的写作技术,是中国近当代专业音乐创作中艺术性、技术性和民族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一)作曲
期刊
摘要:文人画历来强调“书画同源、以书入画”,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他将书法的笔意通过线条和笔墨体现在绘画作品中,对后世的书画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倪瓒诗、书、画三绝,且绘画风格,成一代逸品。倪瓒绘画以“清、简”为审美形式,大量留白,重视笔墨形象自身的张力。这与倪瓒扎实的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他是如何“以书入画”,看似是对倪瓒书法的探讨,实则是倪瓒绘画精髓的深入挖掘,具有重要的美
期刊
摘要:艺术分类中的一个标签化现象,莫过于把绘画和摄影的关系进行对立——以材质及其能够传递的观念为基础,而强制性地将具有手工性质的绘画和机械生产的摄影标记为“正面—负面”的形象。很明显,上述观点的表层化、浅薄化对于艺术分类中的绘画和摄影及其互动的关系存在着不利的影响。本文拟引入“心灵震荡”“共情”的分析,来探究具体的绘画和摄影作品之间的深刻内涵,以抵抗粗鄙、“一刀切式”的分析方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