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气息训练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在播音和主持时,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要控制声音,驾驭语言,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以下介绍气息训练的几种方法。
1.软口盖练习法。最常见的是“闭口打哈欠”,即打哈欠时故意不张开嘴,而是强制用鼻吸气、呼气。
2.压腹数数法。平躺在床上,在腹部压上一摞书,吸足一口气,开始从1往后数。这是对气息输出作强制训练,以达到增强腹肌和横膈膜的控气力度的目的。做这个练习时,开始阶段压的书可少些,逐渐增加,即循序渐进。为了不占有工作中的时间,可利用睡前做这个练习。
3.气声数数法。先吸足一口气,屏息数秒,然后用均匀的、低微的、带有气息的声音从1开始数数,就像是说悄悄话一样。和压腹数数法一样,在开始阶段可数得少一点。不过应注意,数数时尽量不撒气、不漏气。
4.跑步背诗法。平时跑步出现轻微气喘时,可背一首短小的古诗。开始训练时可两人配合进行,并肩小跑,一句接一句地背下去。背诵时,要尽量控制不出现喘息声;一首诗背完后,要调节呼吸,然后再继续进行。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激烈运动时不可进行此项训练。
5.偷气换气法。选一篇或一段长句较多的文章,用较快的速度读下去;在气息不足时,运用“偷气”技巧,读后确定最佳换气处。所谓“偷气”,是指不要边发声边吸气,而是要用极快的速度,在不为人觉察时吸入部分气流。而换气,宜口鼻并用,以鼻为主,掌握时间差,使气流充沛有力。
二、共鸣训练
用气推声的发音方法虽然可以省力,但要发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响亮悠远的声音,还必须在用气推声的基础上,学会共鸣的发声方法。因为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声带产生的音量只占讲话音量的5%,其他95%的音量,则要通过胸膛、头腔、口腔、鼻腔所组成的共鸣器放大产生。以下介绍几种简单而实用的共鸣训练方法。
1.口腔共鸣训练法。采用张口练习法。可用惊吓张口、半打哈欠、吞咽食物张口等方式来练习口腔张口,在气推声之前吸气和同时打开口腔立即发音。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口腔共鸣的发音效果。
2.胸腔共鸣训练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发音之前先做好闭口打哈欠的准备,在气推声的同时,胸腔打开,像雄鹰展翅的感觉;或者,做扩胸动作,体会胸腔打开,如同手风琴的风箱张开的原理。多次反复练习就能获得胸腔共鸣的效果。
3.头腔共鸣训练法。最简单的方法是练习“凝目远视”。这也就是在气推声之前,先凝目远视并提小舌头,同时用气推声。它有两种效果:一是使头腔共鸣器官——鼻窦、额窦、蝶窦等器官张开,一是“提小舌头”,即软腭提起,打开咽腔。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头腔共鸣效果。
在分别做过三个共鸣器的共鸣训练之后,最后还需将三种共鸣方法融为一体:在前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做到从肚脐到口腔保持气息的畅通无阻,头腔、口腔、胸腔一齐打开,再用气推声,这样,就能获得“混合共鸣”的效果。这时候的声音,听起来就会响亮达远。
三、语调训练
语调是语言表达中的第二大要素,是语言表达的第二张“王牌”。它看起来很简单,即说话的腔调,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但它的作用是巨大的,每个句子都有语调,恰当地运用语调,能有效地润色语言,促进思想沟通,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明确,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因此,学会运用语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般的语调训练包括以下内容:
1.把握重音。重音也叫重读。在口语表达中,它有强调重点、突出主要情感的作用。语句中的词语在语义上并不是完全并列、同等重要的,它们有主次之分,有轻重之别。表达者有意对那些重要的语词或音节加以强调和处理,这些词语或音节就是重音。把握重音的关键是找到重音的确切位置,这就需要明确讲话的重点,弄清话语主旨,真正把握每句话的表意重点——表意的重点词语往往就是重音的位置。同一句话,由于重音位置的移动,表意的重点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今天我来这儿讲课”这句话,重音不同,语意就不同: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明天不来)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不是别人来)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明天在别处讲)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不是来聊天)
由此可见,重音的位置对语意有重要影响。正确使用重音,是准确表情达意的关键。
2.巧设停顿。停顿是指语言顿挫。它在口语表达中至少有两个作用:首先,停顿起着标点符号的作用,它作为话语中换气的间隙,既是表明上句话的结束,又是下句话的前奏,以此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其次,停顿能使口语抑扬顿挫,它以间歇的长短、一定时间单位里次数的多少,形成讲话的节奏,给人以韵律美。和重音一样,停顿的位置不同,一句话表达的语意往往也会不同。比如“她了解我不了解”这句话在不同的停顿之下就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她/了解我不了解?(问是否了解自己)
她了解/我不了解。(承认自己不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不承认自己不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想证实她了不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不相信别人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明白别人了解)
可见,停顿要得当、得体,应当根据传情表意的需要合理设置停顿。
3.善用语调。语调分为升调、降调、平调和曲调4种。和重音、停頓一样,同一语句由于高低升降的不同,可以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和意义。因此,在发音训练中,应有意识地结合4种语调的不同特点进行训练,以使自己的发音具备更强的表现力。
四、节奏训练
口头语言的节奏,是指因思想感情的起伏而激起的音势强弱、语速快慢的变化。语言节奏的处理,既是播音员(主持人)感情的表露,也是播音员(主持人)思想水平和涵养的表现。实践证明,语言的节奏速度同说话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随着说话时思想感情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声音的节奏速度也不断变化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轻快,有的凝重,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急促,有的舒缓。为了更好地进行语言节奏的训练,以下对语言节奏的类型做简单介绍。
①轻快型——语调多扬抑,语音多轻少重,语句多连少停,语流轻快活泼。如孙犁的《荷花淀》中水生与媳妇们嬉戏的一段,就属于这种类型。
②凝重型——语调多抑少扬,语音多重少轻,语句多停少连,语流平稳凝重。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属于这种类型。
③低沉型——语调压抑,语音沉痛,停顿多而长,音色偏暗,语流沉缓。如柯岩的《一月的哀思》就属于这一类。
④高亢型——语调高扬,语音响亮,语句连贯,语流畅达。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都属于这种类型。
⑤舒缓型——语调多扬,语音多轻,气息畅达,声音清亮轻柔,语流舒展,如峻青的《秋色赋》就是这种类型。
⑥紧张型——语调多扬抑,语音多重少轻,语气强而短促,语流速度较快。如山东快书《武松打虎》一段就属于这一种。
以上6种即是语言节奏的类型,事实上,训练的方法也蕴涵其中。要掌握语言节奏,首先就要掌握台词的基本节奏,然后再根据台词内容而调整节奏,使节奏同内容和谐一致,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在播音和主持时,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要控制声音,驾驭语言,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以下介绍气息训练的几种方法。
1.软口盖练习法。最常见的是“闭口打哈欠”,即打哈欠时故意不张开嘴,而是强制用鼻吸气、呼气。
2.压腹数数法。平躺在床上,在腹部压上一摞书,吸足一口气,开始从1往后数。这是对气息输出作强制训练,以达到增强腹肌和横膈膜的控气力度的目的。做这个练习时,开始阶段压的书可少些,逐渐增加,即循序渐进。为了不占有工作中的时间,可利用睡前做这个练习。
3.气声数数法。先吸足一口气,屏息数秒,然后用均匀的、低微的、带有气息的声音从1开始数数,就像是说悄悄话一样。和压腹数数法一样,在开始阶段可数得少一点。不过应注意,数数时尽量不撒气、不漏气。
4.跑步背诗法。平时跑步出现轻微气喘时,可背一首短小的古诗。开始训练时可两人配合进行,并肩小跑,一句接一句地背下去。背诵时,要尽量控制不出现喘息声;一首诗背完后,要调节呼吸,然后再继续进行。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激烈运动时不可进行此项训练。
5.偷气换气法。选一篇或一段长句较多的文章,用较快的速度读下去;在气息不足时,运用“偷气”技巧,读后确定最佳换气处。所谓“偷气”,是指不要边发声边吸气,而是要用极快的速度,在不为人觉察时吸入部分气流。而换气,宜口鼻并用,以鼻为主,掌握时间差,使气流充沛有力。
二、共鸣训练
用气推声的发音方法虽然可以省力,但要发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响亮悠远的声音,还必须在用气推声的基础上,学会共鸣的发声方法。因为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声带产生的音量只占讲话音量的5%,其他95%的音量,则要通过胸膛、头腔、口腔、鼻腔所组成的共鸣器放大产生。以下介绍几种简单而实用的共鸣训练方法。
1.口腔共鸣训练法。采用张口练习法。可用惊吓张口、半打哈欠、吞咽食物张口等方式来练习口腔张口,在气推声之前吸气和同时打开口腔立即发音。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口腔共鸣的发音效果。
2.胸腔共鸣训练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发音之前先做好闭口打哈欠的准备,在气推声的同时,胸腔打开,像雄鹰展翅的感觉;或者,做扩胸动作,体会胸腔打开,如同手风琴的风箱张开的原理。多次反复练习就能获得胸腔共鸣的效果。
3.头腔共鸣训练法。最简单的方法是练习“凝目远视”。这也就是在气推声之前,先凝目远视并提小舌头,同时用气推声。它有两种效果:一是使头腔共鸣器官——鼻窦、额窦、蝶窦等器官张开,一是“提小舌头”,即软腭提起,打开咽腔。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头腔共鸣效果。
在分别做过三个共鸣器的共鸣训练之后,最后还需将三种共鸣方法融为一体:在前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做到从肚脐到口腔保持气息的畅通无阻,头腔、口腔、胸腔一齐打开,再用气推声,这样,就能获得“混合共鸣”的效果。这时候的声音,听起来就会响亮达远。
三、语调训练
语调是语言表达中的第二大要素,是语言表达的第二张“王牌”。它看起来很简单,即说话的腔调,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但它的作用是巨大的,每个句子都有语调,恰当地运用语调,能有效地润色语言,促进思想沟通,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明确,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因此,学会运用语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般的语调训练包括以下内容:
1.把握重音。重音也叫重读。在口语表达中,它有强调重点、突出主要情感的作用。语句中的词语在语义上并不是完全并列、同等重要的,它们有主次之分,有轻重之别。表达者有意对那些重要的语词或音节加以强调和处理,这些词语或音节就是重音。把握重音的关键是找到重音的确切位置,这就需要明确讲话的重点,弄清话语主旨,真正把握每句话的表意重点——表意的重点词语往往就是重音的位置。同一句话,由于重音位置的移动,表意的重点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今天我来这儿讲课”这句话,重音不同,语意就不同: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明天不来)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不是别人来)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明天在别处讲)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不是来聊天)
由此可见,重音的位置对语意有重要影响。正确使用重音,是准确表情达意的关键。
2.巧设停顿。停顿是指语言顿挫。它在口语表达中至少有两个作用:首先,停顿起着标点符号的作用,它作为话语中换气的间隙,既是表明上句话的结束,又是下句话的前奏,以此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其次,停顿能使口语抑扬顿挫,它以间歇的长短、一定时间单位里次数的多少,形成讲话的节奏,给人以韵律美。和重音一样,停顿的位置不同,一句话表达的语意往往也会不同。比如“她了解我不了解”这句话在不同的停顿之下就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她/了解我不了解?(问是否了解自己)
她了解/我不了解。(承认自己不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不承认自己不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想证实她了不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不相信别人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明白别人了解)
可见,停顿要得当、得体,应当根据传情表意的需要合理设置停顿。
3.善用语调。语调分为升调、降调、平调和曲调4种。和重音、停頓一样,同一语句由于高低升降的不同,可以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和意义。因此,在发音训练中,应有意识地结合4种语调的不同特点进行训练,以使自己的发音具备更强的表现力。
四、节奏训练
口头语言的节奏,是指因思想感情的起伏而激起的音势强弱、语速快慢的变化。语言节奏的处理,既是播音员(主持人)感情的表露,也是播音员(主持人)思想水平和涵养的表现。实践证明,语言的节奏速度同说话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随着说话时思想感情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声音的节奏速度也不断变化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轻快,有的凝重,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急促,有的舒缓。为了更好地进行语言节奏的训练,以下对语言节奏的类型做简单介绍。
①轻快型——语调多扬抑,语音多轻少重,语句多连少停,语流轻快活泼。如孙犁的《荷花淀》中水生与媳妇们嬉戏的一段,就属于这种类型。
②凝重型——语调多抑少扬,语音多重少轻,语句多停少连,语流平稳凝重。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属于这种类型。
③低沉型——语调压抑,语音沉痛,停顿多而长,音色偏暗,语流沉缓。如柯岩的《一月的哀思》就属于这一类。
④高亢型——语调高扬,语音响亮,语句连贯,语流畅达。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都属于这种类型。
⑤舒缓型——语调多扬,语音多轻,气息畅达,声音清亮轻柔,语流舒展,如峻青的《秋色赋》就是这种类型。
⑥紧张型——语调多扬抑,语音多重少轻,语气强而短促,语流速度较快。如山东快书《武松打虎》一段就属于这一种。
以上6种即是语言节奏的类型,事实上,训练的方法也蕴涵其中。要掌握语言节奏,首先就要掌握台词的基本节奏,然后再根据台词内容而调整节奏,使节奏同内容和谐一致,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