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的扶贫故事

来源 :宁夏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87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吉脱贫攻坚第一线,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帮助贫困村解决实际困难、发展经济,帮助村民想办法、出实招,在他们的帮扶下,告别贫困的步伐在加快,走上致富的道路越来越宽阔。它们就是驻村工作队。
  丁彦东“贷款”记
  从一开始的拒绝贷款,到现在整天追着领导要贷款,西吉县平峰镇八岔村村民丁彦东近段时间的举动,让工商银行宁夏分行派驻帮扶驻村第一书记郑伟有点哭笑不得。因为在这之前,为让丁彦东贷款搞养殖,郑伟没少往丁彦东家跑,嘴都说秃噜了,可他就是拒绝贷款。“看样子,这两年,老丁是尝到养牛的甜头了,否则不会这么积极主动。”一旁插话的驻村工作队队员马麟和王建峰笑道。
  丁彦东贷款一事,还要从2017年说起。
  金融扶贫政策相继出台后,我区各大金融机构鼓足了劲、全方位发力,特别是工商银行宁夏分行的政策支持也在不断加码。
  而当这股金融惠民之风吹到八岔村后,村民们都拒绝贷款,这其中就包括丁彦东。“八岔村,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带,泥泞路太多,耕地较少,且常年干旱,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到村民发展。”自2015年就到村上帮扶的郑伟说道,2014年,该村的贫困发生率达到50.02%。以前,在八岔村,村民养牛只是为了耕田;加之外出务工者增多,村上的撂荒地一度超过5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为零……
  如何才能破解村民致富的难题?宁夏分行认定,唯有靠现代化养殖和科学化种植,贫困村民们才能打赢这场翻身仗。何况,金融扶贫又破解了村民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
  “拿丁彦东一家来说,孩子都太小,外出务工的可能性为零,所以种养殖才是他们家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郑伟说道,在多次动员下,大部分村民都同意贷款养殖,但也有少数村民,和丁彦东一样不想贷款。
  对此,丁彦东解释道:“担心养牛出问题,不仅赚不到钱,贷的款也没办法还。”得知第一批贷款村民中没有丁彦东后,到第二批贷款申报时,郑伟又开始往丁彦东家跑。几个月的软磨硬泡,2017年年底,丁彦东终于答应贷款。而让郑伟等人惊讶的是,贷款到手后,丁彦东只用了4万,剩余的2万元在银行进行了转存。无奈下,郑伟等人又找上了门。
  多次劝说下,2019年年初,丁彦东将转存的2万元拿出来又购买了2头牛。目前,丁彦东家里已经存栏7头牛,总价值超过8万元。有了经验,得到实惠后,丁彦东希望再贷5万元,多养几头牛。回想当初,丁彦东感觉自己太傻,大好机会差点错过了。
  目前,全村共有560头基础母牛,基础母羊也达到356只。个别农户还发挥特长,以养蜂为突破口,全村现有200多箱蜂。搞养殖需要大量的草料,观念转变后的村民们,开始抢着耕种撂荒地。
  村民观念有了可喜的变化,驻村工作队也没闲着,先后争取工商银行宁夏分行帮扶资金43万元,为村上建设文化舞台、修建村敬老院围墙等;争取相关部门资金168万元,新修建1座60千瓦光伏电站;工作队每年都要开展一次表彰奖励活动,对村好婆婆、好媳妇、家庭环境卫生、子女教育等,都给予价值2万元的物资奖励。同时,平均每年筹资购置面粉、大米慰问全体村民。
  在“四查四补”中,工商银行宁夏分行拿出资金5.6万元对居住危房或住房面积不达标的7户特困家庭捐赠资金新建住所,拿出19.4万元为村机械服务队购买机械设备。
  得知村民杨勤列家住房面积不达标后,工作队协调了2万元、镇政府又补贴了6000元,帮助他家新增了60多平方米的住所。
  “致富路”通到百姓家門口
  7月15日,雨后的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绿荫葱茏。自治区团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吴杰一大早便敲开村民董奇的家门:“董叔,这几天家里都还好吗?我们来看看您家的树苗长势如何,这两天验收工作开始了,树苗顺利成活的话每棵还有8元的补贴呢。”
  “苗子长得都不错,庭前院后种上这些经济果树不仅绿油油的,过两年还能有收益,党的政策好,大家奔小康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51岁的董奇由衷感叹。
  如今迈入红太村,整洁的村道、房屋,郁郁葱葱的植被和洋溢在村民脸上的微笑随处可见。路通了,交通再也不是困扰大家的“头等大事”,家家通上自来水,户户种上经济果树。在政策支持下,大伙儿依靠养牛过上了好日子,迈向美好生活的心气更高了。
  可在6年前,一切还是另一番光景。那时提起红太村,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穷”。位于西吉县南端的王民乡,是全县19个乡镇中条件较艰苦的地方,而红太村则是王民乡的一个深度贫困村。
  2014年11月,自治区团委驻村工作队被派驻到红太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工作队通过走访调查,决定把党建工作与脱贫富民紧密结合,为大家开拓“致富路”。
  村党支部新班子成立后,完善村务公开公告公示制度,做好村民低保、两险收缴、退耕还林款发放等村民关注度高、以往易产生矛盾纠纷的工作,得到了群众好评。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思路,自治区团委机关党委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帮助村“两委”班子成员开阔视野,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
  为了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红太村以黄牛养殖、马铃薯种植、西芹种植为重点,连续3年建成以红太村为核心区的万亩高产玉米种植示范区和马铃薯一级种薯种植推广示范区,受益农户110户560人。先后投放种公羊11只、基础母牛101头、基础母羊100只,种植优质紫花苜蓿400亩;为让大家掌握养殖种植知识,工作队帮助村里搞培训、办讲座,解疑难、传技术,拓宽群众养殖渠道,提高群众养殖效益。
  多年来,出行难一直是红太村村民的“心病”。挡在红太村边的滥泥河是进出村的必经路,遇上下雨,泛滥的河水便隔断了红太村的外出之路:孩子外出上学、村民外出做生意,甚至生了病外出就医都只能“望河兴叹”。为了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工作队协调交通部门建设了红太桥,昔日的滥泥河不再是阻挡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困难少了,希望多了,红太村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村子由昔日的上访村转变为县级文明村,党支部成为带领百姓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
  滚石上山不松劲
  “驻村工作队的几位同志个个文化程度高、见识广,与老百姓沟通有耐心,发展产业有手段,给我们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望着如今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西吉县火石寨乡新开村村主任马付贵动容地说。
  11月21日,在新开村驻村第一书记办公室里,宁夏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新开村的第一书记常明杰正在伏案写日记。2017年12月,常明杰与单位另外两名同事组成的扶贫工作队来到新开村驻村帮扶。靠着一双脚板,常明杰与同事踏遍村里的角角落落、沟沟坎坎。每到一户村民家,常明杰记得仔细、看得认真。“每天记录入户走访情况,写一写当天的工作总结及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想法,不觉间我的‘蹲点扶贫日记’已写满了3个厚厚的笔记本。”常明杰翻看着日记本,满是回忆。
  2018年开春,村民们忙着春耕、播种,工作队发现地里像开了“杂货铺”,胡麻、土豆、玉米什么都种,没有个主导产业。村里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入户座谈、调查走访,经过无数次的商讨、争论、磨合,最终和新开村“两委”班子制定出了新开村扶贫工作基本计划。
  新开村常住人口有241户1120人,依托养殖传统,驻村工作队聚焦“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引导贫困群众优先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我们鼓励村民养牛养羊,种青贮玉米,挖青贮池子。集团公司的同事们还义务捐助30多万元用于购置基础母羊,分发给村里的贫困户。”常明杰说,经过近2年的不懈努力,新开村现在几乎户户种草、家家养牛,全村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年产青贮饲料2505吨,牛存栏1019头、羊存栏1005只,初步形成了“以草养畜、以畜促草”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不少村民依托养殖业脱了贫、致了富。
  要想长久稳定地发展草蓄养殖产业,就要保证水源充足。为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2018年,宁夏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籌措17万元为新开村新打4眼水井,火石寨乡党委、乡政府支持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亩,如今新开村节水灌溉面积达1300亩,基本上达到人均1亩水浇地,旱涝保丰收。
  今年初,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新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顺利成立,村里1000多名村民被吸纳为合作社成员,从事农机作业服务、肉牛羊养殖及现代农业园区管理等工作,村集体实现经济收入8.6万元。
  “驻村工作队的到来,提升了新开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帮助村民树立了正确的观念,让以前软弱涣散、基础薄弱的空壳村变成了今天的团结一心、村美民富的养殖专业示范村。”火石寨乡党委书记王生海说,驻村工作队初到新开村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62户750人,贫困发生率47.35%,人均可支配收入3978元。如今,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新开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2元。村里家家通电、户户通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新铺的水泥路更是直通到村民家门口。
  2020年是新开村脱贫退出的验收之年,常明杰与同事们不敢有丝毫懈怠,“虽然村里有了产业,村民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但我们还要继续盯紧脱贫目标、盯紧已脱贫群众查漏补缺,不负众望、完成使命”。         (文字和部分图片由西吉县委宣传部提供)
其他文献
西吉县勇兴三粉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于2015年4月入驻西吉工业园区。注册资金500万元,总投资4800多万元。目前已建成年产20000吨马铃薯水晶粉皮、粉条、粉丝生产线1條,马铃薯主食化方便粉丝产品生产线1条。  公司着力于研发生产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水晶粉条、粉丝、粉皮、马铃薯方便粉丝等系列休闲食品,是一家以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公司生产的“塞上
期刊
2020年,西吉县着力打造全县的五大产业优势区,在红耀、新营、田坪等西部乡镇着力打造马铃薯产业优势区;在兴隆、什字、马莲等乡镇着力打造草蓄产业优势区;在硝河、将台堡、马莲等乡镇着力打造冷凉蔬菜产业优势区;在兴平、震湖等乡镇着力打造中药材产业优势区;在偏城乡涵江村、硝河乡新庄、将台堡镇深岔村等17个乡镇24个村,加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着力打造无籽粒玉米区。  2020年的丰收,对于西吉来说,无疑有着
期刊
近年来,西吉县把金融扶贫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先后建立了担保及投融资平台、村级信用协会,开展了“互助信贷”“千村信贷”等多种金融扶贫形式,充分发挥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的叠加效应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为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保驾护航。  雪中送炭  提起新营乡甘井村的王学仲,村民评价不外乎老实人、耳根软、面情薄。  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王
期刊
当晨曦的阳光照亮将台堡镇时,这里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前已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人们缅怀英烈,用铮铮誓言表达着传承和弘扬好伟大长征精神的决心。  在兴隆镇的卫生院里,明亮、温馨的病房里有专业的医生、护士穿行其间。附近的村民可以不紧不慢地在医院里看病、检查。  马建乡马建村的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民宅,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房屋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自来水、淋浴器、冲水卫生间……这里已没有了昔日
期刊
2020年的盛夏时节,西吉县的农副产品直播迎来了“高光”时刻。7月1日~3日,西吉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组织举办了为期3天的“西吉县首届扶贫助农直播节”。西吉将台堡游客中心成为此次直播活动的主会场,分会场则设在了北京和福州,同时,又在西吉龙王坝村、勇兴三粉加工有限公司、泽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不同分会场,分别进行西吉整体推介、招商引资推介、特色农产品推介。本此活动意在通过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
期刊
十月的涵江村,青贮玉米籽粒饱满,牛羊膘肥体壮,人们忙着收割庄稼,腌制饲料。  涵江村原名“烂泥滩村”,位于宁夏西吉县偏城乡东南5公里处的山坳里,3条沟壑交错勾勒出村庄轮廓,7个自然组在沟畔、山坡上有序排列。  4年前这里还是一副憔悴模样。  “2017年之前,涵江村因山高、路陡、无水,水土流失严重,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贫困发生率超过18%,是名副其实的‘烂泥滩’。”涵江村第一书记秦振邦说。  
期刊
撸起袖子加油干,他们让乡村富起来、美起来,让百姓的笑容多起来。正是这些许许多多的致富带头人,带领更多的百姓走上脱贫致富路。  精准扶贫,他们永远在路上。  魏廷峰,带着乡亲敲开“幸福门”  “出栏3000只肉鸡,除去饲料、人工工资,净赚4万多元。”7月21日,西吉县马莲乡张堡塬村村民苟发银坐在炕上,乐呵呵地和妻子算着近4个月的收入。  苟发银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常年在外跑运输的他
期刊
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拥有湄洲湾深水良港。西吉县,位于宁夏六盘山西麓,农产品资源丰富。  在党中央、国务院“开展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重大决策下, 1997年,莆田市与西吉縣确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开启了一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接力长跑”。  六盘山高,闽江水长。23年来,莆田市与西吉县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断深化市县、镇村、部门之间的结对帮扶。
期刊
炎炎夏日,銀川的夜生活也迎来了一年中的高峰期。  灯火耀眼、人流不息的夜市,人声喧嚷、撸串不止的烧烤摊,歌乐高扬、舞姿多彩的街头广场,衣鬓香影、杯酒言欢的夜店,挥汗如雨、运动至上的健身馆,三五一局、健脑益智的牌屋共同构成了银川夜生活的主场。当然,也有茶舍、书店、影院,只是,它们呈献了另一种气质的夜生活。  沉沉夜幕下,霓虹绚丽处。夜生活延续了城市的活力与丰富,每一个城市的人也因夜生活,有所排遣、有
期刊
说到西吉,就不得不说六盘山,因为西吉就是六盘山的一部分,西吉的一切和六盘山难以分割。  六盘山是我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海拔近3000米,逶迤200余公里,雄贯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  六盘山云海苍茫,重峦叠嶂,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镇,也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古代多民族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