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国际体育界有一件大喜事: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TheOIympic stadlum)对外宣告竣工。从公布的图片看,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上宽下窄,俨然一个大汤碗(见图),被媒体与公众昵称为“伦敦碗”。它与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千禧之轮——摩天轮“伦敦眼(The LondonEye)”遥相辉映。作为伦敦新标志性建筑,两者一卧—立,妙趣成对。
伦敦碗建设费时三年,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将承担田径等主要赛事,也是举世瞩目的开、闭幕式举办场地。伦敦碗位于伦敦东部的奥林匹克公园南部,占地40英亩,建有可容纳8万人的座位。体育场形状是一个315米×256米的椭圆,“碗高”60米,“碗边”周长860米。它建在一个三面环水的小岛上,将通过五座新建桥梁引领观众进入体育场;而运动员届时也可穿越引人入胜的风景从伦敦碗轻松步行到达奥运村,极富人性化。
伦敦碗之所以要采取下沉式的碗形设计,目的是为了让观众能够更近距离地观看运动员的精彩表演。由于2012年奥运会比赛时间处于伦敦比较干燥的两个星期内,组委会决定放弃使用全顶覆盖设计;由绳索拉起的伦敦碗,屋顶只有28米的半径,仅能遮住场馆的三分之二观众。通过半年多研究,组委会确认能保证比赛不会因出现强侧风而影响比赛成绩。伦敦碗比赛场地还将被浓郁的艺术气息包围,伦敦碗墙壁上将出现奥运史上诸多杰出运动员的矫健“身影”。此外,伦敦碗内还将提供设备齐全的公众餐饮和商品销售设施。
2012年伦敦奥运会赛事结束后,伦敦碗地上部分将全部拆除回收再利用。设计近七成可拆卸座位为奥运史首创,“缩水”后的伦敦碗将成为能容纳2.5万人的体育场,用来举办综合性运动会或者承担其他社会大型活动。据悉,伦敦碗或将成为英超著名俱乐部——西汉姆足球队的主场。
为新建奥运主体育场取一个别名、昵称而声名鹊起的杰作,非2008年北京奥运会莫属。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因其外形结构酷似鸟巢,而被昵称作“鸟巢”。巧合的是:正是“鹊”起“鸟巢”而声名远扬,传播度已大大超过它的本名。人们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比较,如通过百度中文搜索,搜索“鸟巢”可得到;5800万页相关结果,而搜索“国家体育场”只得出549万页相关结果,相差11倍左右。连中国国家体育场官方网站所有新闻,几乎都是自称“鸟巢”的报道:如《鸟巢版<图兰朵>隆重上演》、《鸟巢五一期间参观游览时间调整告知》、《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北奥滚石30鸟巢演唱会五一隆重上演》、《鸟巢火炬广场向游客开放》、《第二届鸟巢欢乐冰雪季于2月23日闭幕》等等,不一而足。还有如国家体育场工作人员介绍词,也言必称“鸟巢”:“作为—名在鸟巢工作人员,我介绍一下鸟巢。”就是惯用的开场白。同样为北京奥运会新建的国家游泳馆昵称为“水立方”,也取得与鸟巢相类似的传播效果。
上海为迎接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召开,在黄浦江东岸矗立起蔚为壮观的东方体育中心。中心紧邻上海世博园,包括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室外跳水池、新闻服务中心等主要建筑;设计以水为主题,波浪、桥等元素多频次出现。每座体育场馆都建在人工湖上:综合体育馆的外形是一个向上抛起的波浪;游泳馆则由一个拱形体的排列构成,犹如层层波浪冲刷在平缓的沙滩上;坐落在人工湖岛上的露天跳水池,开放式的大屋顶结构为一个“半月”形平面,观众在座席上就可从不同角度欣赏整个体育中心,纵览浦江两岸的水岸景观。
届时中外泳坛健儿将在这里角逐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等项目金牌,共同演绎世界最高级别、最高水准的国际泳坛盘事。最近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组委会等有关方面,诚邀社会各界人士仿效北京奥运会“鸟巢”、“水立方”,为东方体育中心取一组“叫得响、传得开”的名字。征名活动要求民众充分发挥想像力,综合考虑泳坛赛事特点、赛场环境氛围等元素。最终朗朗上口的“芳名”将在世游赛开幕倒计时50天时揭晓。征名入选者除受褒奖外,还将受邀观看本届世游赛的精彩赛亨。
笔者认为,“鸟巢”、“水立方”、“伦敦碗”昵称的成功,莫过于来自它自身超凡脱俗的独特设计理念与鲜明设计思路,以及与众不同的唯一性与众望所归的雅俗共赏性的完美统一。这是美学与传播学相结合的成果。
从东体中心的征名,笔者不能不联想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征名“难产”的尴尬结果。由全国五十多家网站和中国移动曾在2009年7、8月间联合发起“我为世博中国馆取个名”活动,历时一个月。当时反映十分火爆,有10万人通过短信和上网等方式为世博中国馆取名,共获征名超过15万个。另全国各大网站相关帖文累计点击量超过150万,征名及各类讨论回复5万余帖。据介绍:“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组成,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盘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为主题,内部将呈现中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未来所面对的挑战。而世博会结束后,这座建筑物也将被永久保留。”
据此提示,为了体现中国传统和特色,“红”、“鼎”、“中华”等成为提名的关键字。在15万余个征名作品中,上海市网宣办和世博局共选荐了18个候选名称,包括“东方之冠”、“中华鼎”、“博世帽”、“红屋顶”、“东方印”等;并经各大网站和移动公司通过网络与手机参与的最终投票后,把得票领先的名称正式推荐给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当时手机投票人数已近35000人,其中“东方之冠”得票率7成,为最高;网站投票,“东方之冠”也遥遥领先。其实组委会及世博局自己也早就用过“东方之冠”的别名,但是可能仍不满意,原计划将在一月后正式公布的征名结果,最后“无疾而终”、“胎死腹中”。
中国馆的设计在公布之初就遇到很多不同意见,而且也并未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征名“难产”可能就源于美学与传播学方面的“先天不足”吧;就像有些商品征集商标名、商标设计、广告语一样,它的“先天不足”往往就使得策划者或设计者“无计可施”。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有一位政协委员建议再次为中国馆征名。他认为,目前大家还是习惯使用“国家馆”、“中国馆”来称呼,但如果若干年后中国的某个城市再举办世博会,这两个简称就有可能产生歧义,易造成不必要麻烦。他可能不知道,中国是国际展览局正式成员,实际上自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以来,每届世博会一直有中国贸促会牵头建有中国馆参展。2010年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从严格意义上讲,要称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才正确。自去年12月,日起,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再次开门迎客,四方游客闻讯近悦远来。该委员觉得再次发起中国馆的征名活动时机到了。他说,期待中国馆可以有个如“小白菜”一般取得普遍认同、并能载入世博史册的响亮名字。
但笔者认为:“小白菜”昵称与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的遗产“水晶宫”的命名相差甚远,首届世博会甚至由此被人称为“水晶宫世博会”而载入史册,足见其深厚内涵及广远影响;如果冷饭重抄,因美学与传播学造成的卡壳问题的根由尚且难以改变,很有可能仍然不了了之。
祈愿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的征名不要再出现一波三折,呼唤上海的“鸟巢”、“水立方”或“伦敦碗”诞生。
伦敦碗建设费时三年,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将承担田径等主要赛事,也是举世瞩目的开、闭幕式举办场地。伦敦碗位于伦敦东部的奥林匹克公园南部,占地40英亩,建有可容纳8万人的座位。体育场形状是一个315米×256米的椭圆,“碗高”60米,“碗边”周长860米。它建在一个三面环水的小岛上,将通过五座新建桥梁引领观众进入体育场;而运动员届时也可穿越引人入胜的风景从伦敦碗轻松步行到达奥运村,极富人性化。
伦敦碗之所以要采取下沉式的碗形设计,目的是为了让观众能够更近距离地观看运动员的精彩表演。由于2012年奥运会比赛时间处于伦敦比较干燥的两个星期内,组委会决定放弃使用全顶覆盖设计;由绳索拉起的伦敦碗,屋顶只有28米的半径,仅能遮住场馆的三分之二观众。通过半年多研究,组委会确认能保证比赛不会因出现强侧风而影响比赛成绩。伦敦碗比赛场地还将被浓郁的艺术气息包围,伦敦碗墙壁上将出现奥运史上诸多杰出运动员的矫健“身影”。此外,伦敦碗内还将提供设备齐全的公众餐饮和商品销售设施。
2012年伦敦奥运会赛事结束后,伦敦碗地上部分将全部拆除回收再利用。设计近七成可拆卸座位为奥运史首创,“缩水”后的伦敦碗将成为能容纳2.5万人的体育场,用来举办综合性运动会或者承担其他社会大型活动。据悉,伦敦碗或将成为英超著名俱乐部——西汉姆足球队的主场。
为新建奥运主体育场取一个别名、昵称而声名鹊起的杰作,非2008年北京奥运会莫属。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因其外形结构酷似鸟巢,而被昵称作“鸟巢”。巧合的是:正是“鹊”起“鸟巢”而声名远扬,传播度已大大超过它的本名。人们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比较,如通过百度中文搜索,搜索“鸟巢”可得到;5800万页相关结果,而搜索“国家体育场”只得出549万页相关结果,相差11倍左右。连中国国家体育场官方网站所有新闻,几乎都是自称“鸟巢”的报道:如《鸟巢版<图兰朵>隆重上演》、《鸟巢五一期间参观游览时间调整告知》、《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北奥滚石30鸟巢演唱会五一隆重上演》、《鸟巢火炬广场向游客开放》、《第二届鸟巢欢乐冰雪季于2月23日闭幕》等等,不一而足。还有如国家体育场工作人员介绍词,也言必称“鸟巢”:“作为—名在鸟巢工作人员,我介绍一下鸟巢。”就是惯用的开场白。同样为北京奥运会新建的国家游泳馆昵称为“水立方”,也取得与鸟巢相类似的传播效果。
上海为迎接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召开,在黄浦江东岸矗立起蔚为壮观的东方体育中心。中心紧邻上海世博园,包括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室外跳水池、新闻服务中心等主要建筑;设计以水为主题,波浪、桥等元素多频次出现。每座体育场馆都建在人工湖上:综合体育馆的外形是一个向上抛起的波浪;游泳馆则由一个拱形体的排列构成,犹如层层波浪冲刷在平缓的沙滩上;坐落在人工湖岛上的露天跳水池,开放式的大屋顶结构为一个“半月”形平面,观众在座席上就可从不同角度欣赏整个体育中心,纵览浦江两岸的水岸景观。
届时中外泳坛健儿将在这里角逐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等项目金牌,共同演绎世界最高级别、最高水准的国际泳坛盘事。最近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组委会等有关方面,诚邀社会各界人士仿效北京奥运会“鸟巢”、“水立方”,为东方体育中心取一组“叫得响、传得开”的名字。征名活动要求民众充分发挥想像力,综合考虑泳坛赛事特点、赛场环境氛围等元素。最终朗朗上口的“芳名”将在世游赛开幕倒计时50天时揭晓。征名入选者除受褒奖外,还将受邀观看本届世游赛的精彩赛亨。
笔者认为,“鸟巢”、“水立方”、“伦敦碗”昵称的成功,莫过于来自它自身超凡脱俗的独特设计理念与鲜明设计思路,以及与众不同的唯一性与众望所归的雅俗共赏性的完美统一。这是美学与传播学相结合的成果。
从东体中心的征名,笔者不能不联想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征名“难产”的尴尬结果。由全国五十多家网站和中国移动曾在2009年7、8月间联合发起“我为世博中国馆取个名”活动,历时一个月。当时反映十分火爆,有10万人通过短信和上网等方式为世博中国馆取名,共获征名超过15万个。另全国各大网站相关帖文累计点击量超过150万,征名及各类讨论回复5万余帖。据介绍:“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组成,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盘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为主题,内部将呈现中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未来所面对的挑战。而世博会结束后,这座建筑物也将被永久保留。”
据此提示,为了体现中国传统和特色,“红”、“鼎”、“中华”等成为提名的关键字。在15万余个征名作品中,上海市网宣办和世博局共选荐了18个候选名称,包括“东方之冠”、“中华鼎”、“博世帽”、“红屋顶”、“东方印”等;并经各大网站和移动公司通过网络与手机参与的最终投票后,把得票领先的名称正式推荐给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当时手机投票人数已近35000人,其中“东方之冠”得票率7成,为最高;网站投票,“东方之冠”也遥遥领先。其实组委会及世博局自己也早就用过“东方之冠”的别名,但是可能仍不满意,原计划将在一月后正式公布的征名结果,最后“无疾而终”、“胎死腹中”。
中国馆的设计在公布之初就遇到很多不同意见,而且也并未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征名“难产”可能就源于美学与传播学方面的“先天不足”吧;就像有些商品征集商标名、商标设计、广告语一样,它的“先天不足”往往就使得策划者或设计者“无计可施”。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有一位政协委员建议再次为中国馆征名。他认为,目前大家还是习惯使用“国家馆”、“中国馆”来称呼,但如果若干年后中国的某个城市再举办世博会,这两个简称就有可能产生歧义,易造成不必要麻烦。他可能不知道,中国是国际展览局正式成员,实际上自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以来,每届世博会一直有中国贸促会牵头建有中国馆参展。2010年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从严格意义上讲,要称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才正确。自去年12月,日起,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再次开门迎客,四方游客闻讯近悦远来。该委员觉得再次发起中国馆的征名活动时机到了。他说,期待中国馆可以有个如“小白菜”一般取得普遍认同、并能载入世博史册的响亮名字。
但笔者认为:“小白菜”昵称与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的遗产“水晶宫”的命名相差甚远,首届世博会甚至由此被人称为“水晶宫世博会”而载入史册,足见其深厚内涵及广远影响;如果冷饭重抄,因美学与传播学造成的卡壳问题的根由尚且难以改变,很有可能仍然不了了之。
祈愿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的征名不要再出现一波三折,呼唤上海的“鸟巢”、“水立方”或“伦敦碗”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