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用学作为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国内的语用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末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已成燎原之势。然而,真正运用语用学理论来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成果并不多见,真正运用语用学理论来探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就基本上为零了。也许有人会问,目前语用学领域讨论的问题大多以口语交际为主,至于书面阅读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进一步说,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理解(作品鉴赏)能否用这种理论做指导?笔者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一门追求理想话语氛围并带给师生愉悦的语言艺术。从语用学角度说,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品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时遵循合作的四条原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是格赖斯(N.P. Grice)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格赖斯认为,人们的话语交际总是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互相配合,达成理解。因此,为了保证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格赖斯比较详尽地阐释了合作原则,并将其划分为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细分为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1]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必须遵循合作原则的四条次准则,即量的多寡、质的差别、关系的异同和方式的尺度,还要把握一些有意违反这四条次准则而生成的言外之意。这里就“量的多寡”和“关系的异同”两方面从中学语文教材、名家经典课例中选取资料,解读现今中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以期对拓宽中学语文教师的视野、提高现今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能有所帮助。
一、量的多寡
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包含两条次准则:一是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所说的话不应少于或超出需要的信息。
1.多寡的取舍
阅读教学中有一些文本话语,有时是一个较大篇章的话语形式,所含的意义可能仅仅就是其理性意义。相反,有时一个最简单形式的话语,却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内容。这就是作者根据其意图对信息量多寡的取舍问题。而教师在解读这样的语段时,也要领会作者的意图,传授给学生的信息量也要有多寡的区别。一般而言,实事求是的,是一说一、是二说二的话语,分析起来不太有令人咀嚼回味的言外之意。反之,则大有深意可供师生解读。如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有这么一段话语:
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看到有个告示禁止中学生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上去,他就觉得又清楚又明白: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但是他觉得在官方的批准或默许里面,老是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包藏着隐隐约约、还没有充分说出来的成分。每逢经过当局批准,城里开了一个戏剧俱乐部,或者阅览室,或者茶馆,他总要摇摇头,低声说:“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教师可以很简洁地解说这段话语:这是一个句群形式话语,由五个句子组成。第一句是总领意思的主题句——别里科夫的思想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第二、三句是具体申说和举例。第四、五句进一步说他的胆小怕事;甚至连官方批准过的事情心里也不踏实,也要用套子眼光去审视。可以说,这个句群的意义是清楚的,它较好地揭示了别里科夫的为人、性格。不过,这个句群所能给读者的意义也就是上述这些,充其量也只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一铺垫而已,基本无令人咀嚼回味的言外之意。
相比之下,《祝福》中一句话“你放着罢,祥林嫂!”就有很深的意味可解读:这是作者在描写祥林嫂到土地庙捐门槛后,欲坦然地参加冬至祭祀活动,四婶慌忙地大声说的一句话。从形式上看,“你放着罢”只是一个简单的句子,理性意义也很简单,但它的震慑作用却有如惊雷。你看,祥林嫂当时的反应——“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色,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站着”。以后的变化就更大,“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头发也花白,记性尤其坏,简直成了“一个木偶人”,直至被鲁家赶出门,沦为乞丐,最终倒毙在漫天风雪之中。为什么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会产生如此的能量?
2.有意多或有意少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故意违反量的准则而生成的言外之意。常见的故意违反量的原则有两种情况。一是话语中有多出必要信息量的信息。例如:
周朴园: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教师可从“鲁侍萍的话违背量的原则”切入口进行解读,本来周朴园的话题是捡出几件旧衬衣,而鲁侍萍的答话却把有关旧衬衣的其他种种信息,“一共有五件”,“有一件本有窟窿,后用丝线绣成梅花,旁边还有一个萍字”等等,都说了出来。这是有意的,以多余的信息量蕴涵着言外之意:你的情况我都清楚,可你怎么还没认出我来呢?这种违反量的原则产生的言外之意是可以为对方所理解的。事实上,在鲁侍萍明确说出自己的身份之前,周朴园听了这些含有言外之意的话语已经大致知道是谁了。
违背量的原则另一种情况是有意减少必要的信息量,从而含有某种言外之意。例如:
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鲁侍萍: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周朴园:那双方都好。
同理,教师也可从“周朴园的话违背量的原则”作切入口进行解读,周朴园不说清楚怎么不老实,但分明有一种言外之意:你要注意不让他知道此事。这种言外之意鲁侍萍也听出来了,所以她的回答很有针对性。这样也就使周朴园放心了一回。
二、关系的异同
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所提供的信息与话题、语境等紧密关联,切忌泛泛而谈,说些无关痛痒的话语,更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1.承接、互补、对比关系之异
阅读教学中一些文本话语,从语用学的角度看,有承接关系、互补关系和对比关系三种意义。
话语承接关系的意义要求教师在讲析时仔细体会句间意义的承接,体会作者用一两句话把不同的内容连接起来的匠心。例如孙犁《荷花淀》: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呢!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
“快摇!”
前面两句对话是妇女们寻夫未遇在淀里的闲聊。“也许跑到天边去了”一句,引出“她们都抬头往远处看了看”。正是这一看,发现敌情,情节骤转——轻松悠闲的氛围一下子被紧张急迫的气氛所代替。小说也自然地转入遇敌、歼敌的情节发展之中了。这种承接十分自然,意义的衔接丝毫不露痕迹。
话语互补关系的意义指句子之间常常可以互相补充、互相衬托,使各自的意思更加显豁。这种情况我们称为互补关系义。例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有这样一段:
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里还藏着我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我。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
文段中说印书合同“明明白白”,又说那地方(从上句可知为“官厅”)“不明不白”,两者构成反义关系,互相补充和映衬,使两者的意思都得到强化。
话语对比关系的意义是指在若干句子中,不同的语义互相对比,或相对,或相反,通过对比更显出各自的性质,更进一步强化语义。例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有这样一段: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
这是一段说理文字。作者用继承“大宅子”的几种不同态度为比喻,来说明拿来主义的真谛。“孱头”“昏蛋”“废物”的做法同拿来主义者的正确做法,构成对比关系,意义也得到了加强。
话语的承接、互补、对比关系的意义要求教师在讲析时,要仔细体会句间意义,才能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独运。
2.故意违反关系原则之同
在阅读教学中,话语虽有承接、互补、对比关系的意义之异,但在故意违反关系准则而生成的言外之意上是异曲同工的。同样,教师在指导学生品析时要抓住这一关键点。
我们先看《雷雨》中的一个例子:
鲁侍萍: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周朴园:好,你先下去吧。
两者对话明显违反关系准则。教师扣住这一点解说,在他们这一问一答之前,周、鲁二人有很长的对话。周朴园知道了鲁侍萍没死之后,对事情的结果很关心,问得比较详细。而侍萍则是一步步试探。当问到“老爷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的心病被触动,便赶紧回避。“好,你先下去吧”一句,违反关系原则,使话语链戛然中断,言外之意十分明显——不要再提这件事了。这样,学生就豁然开朗,对进一步体会周朴园的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71~72.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一门追求理想话语氛围并带给师生愉悦的语言艺术。从语用学角度说,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品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时遵循合作的四条原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是格赖斯(N.P. Grice)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格赖斯认为,人们的话语交际总是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互相配合,达成理解。因此,为了保证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格赖斯比较详尽地阐释了合作原则,并将其划分为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细分为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1]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必须遵循合作原则的四条次准则,即量的多寡、质的差别、关系的异同和方式的尺度,还要把握一些有意违反这四条次准则而生成的言外之意。这里就“量的多寡”和“关系的异同”两方面从中学语文教材、名家经典课例中选取资料,解读现今中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以期对拓宽中学语文教师的视野、提高现今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能有所帮助。
一、量的多寡
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包含两条次准则:一是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所说的话不应少于或超出需要的信息。
1.多寡的取舍
阅读教学中有一些文本话语,有时是一个较大篇章的话语形式,所含的意义可能仅仅就是其理性意义。相反,有时一个最简单形式的话语,却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内容。这就是作者根据其意图对信息量多寡的取舍问题。而教师在解读这样的语段时,也要领会作者的意图,传授给学生的信息量也要有多寡的区别。一般而言,实事求是的,是一说一、是二说二的话语,分析起来不太有令人咀嚼回味的言外之意。反之,则大有深意可供师生解读。如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有这么一段话语:
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看到有个告示禁止中学生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上去,他就觉得又清楚又明白: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但是他觉得在官方的批准或默许里面,老是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包藏着隐隐约约、还没有充分说出来的成分。每逢经过当局批准,城里开了一个戏剧俱乐部,或者阅览室,或者茶馆,他总要摇摇头,低声说:“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教师可以很简洁地解说这段话语:这是一个句群形式话语,由五个句子组成。第一句是总领意思的主题句——别里科夫的思想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第二、三句是具体申说和举例。第四、五句进一步说他的胆小怕事;甚至连官方批准过的事情心里也不踏实,也要用套子眼光去审视。可以说,这个句群的意义是清楚的,它较好地揭示了别里科夫的为人、性格。不过,这个句群所能给读者的意义也就是上述这些,充其量也只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一铺垫而已,基本无令人咀嚼回味的言外之意。
相比之下,《祝福》中一句话“你放着罢,祥林嫂!”就有很深的意味可解读:这是作者在描写祥林嫂到土地庙捐门槛后,欲坦然地参加冬至祭祀活动,四婶慌忙地大声说的一句话。从形式上看,“你放着罢”只是一个简单的句子,理性意义也很简单,但它的震慑作用却有如惊雷。你看,祥林嫂当时的反应——“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色,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站着”。以后的变化就更大,“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头发也花白,记性尤其坏,简直成了“一个木偶人”,直至被鲁家赶出门,沦为乞丐,最终倒毙在漫天风雪之中。为什么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会产生如此的能量?
2.有意多或有意少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故意违反量的准则而生成的言外之意。常见的故意违反量的原则有两种情况。一是话语中有多出必要信息量的信息。例如:
周朴园: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教师可从“鲁侍萍的话违背量的原则”切入口进行解读,本来周朴园的话题是捡出几件旧衬衣,而鲁侍萍的答话却把有关旧衬衣的其他种种信息,“一共有五件”,“有一件本有窟窿,后用丝线绣成梅花,旁边还有一个萍字”等等,都说了出来。这是有意的,以多余的信息量蕴涵着言外之意:你的情况我都清楚,可你怎么还没认出我来呢?这种违反量的原则产生的言外之意是可以为对方所理解的。事实上,在鲁侍萍明确说出自己的身份之前,周朴园听了这些含有言外之意的话语已经大致知道是谁了。
违背量的原则另一种情况是有意减少必要的信息量,从而含有某种言外之意。例如:
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鲁侍萍: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周朴园:那双方都好。
同理,教师也可从“周朴园的话违背量的原则”作切入口进行解读,周朴园不说清楚怎么不老实,但分明有一种言外之意:你要注意不让他知道此事。这种言外之意鲁侍萍也听出来了,所以她的回答很有针对性。这样也就使周朴园放心了一回。
二、关系的异同
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所提供的信息与话题、语境等紧密关联,切忌泛泛而谈,说些无关痛痒的话语,更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1.承接、互补、对比关系之异
阅读教学中一些文本话语,从语用学的角度看,有承接关系、互补关系和对比关系三种意义。
话语承接关系的意义要求教师在讲析时仔细体会句间意义的承接,体会作者用一两句话把不同的内容连接起来的匠心。例如孙犁《荷花淀》: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呢!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
“快摇!”
前面两句对话是妇女们寻夫未遇在淀里的闲聊。“也许跑到天边去了”一句,引出“她们都抬头往远处看了看”。正是这一看,发现敌情,情节骤转——轻松悠闲的氛围一下子被紧张急迫的气氛所代替。小说也自然地转入遇敌、歼敌的情节发展之中了。这种承接十分自然,意义的衔接丝毫不露痕迹。
话语互补关系的意义指句子之间常常可以互相补充、互相衬托,使各自的意思更加显豁。这种情况我们称为互补关系义。例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有这样一段:
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里还藏着我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我。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
文段中说印书合同“明明白白”,又说那地方(从上句可知为“官厅”)“不明不白”,两者构成反义关系,互相补充和映衬,使两者的意思都得到强化。
话语对比关系的意义是指在若干句子中,不同的语义互相对比,或相对,或相反,通过对比更显出各自的性质,更进一步强化语义。例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有这样一段: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
这是一段说理文字。作者用继承“大宅子”的几种不同态度为比喻,来说明拿来主义的真谛。“孱头”“昏蛋”“废物”的做法同拿来主义者的正确做法,构成对比关系,意义也得到了加强。
话语的承接、互补、对比关系的意义要求教师在讲析时,要仔细体会句间意义,才能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独运。
2.故意违反关系原则之同
在阅读教学中,话语虽有承接、互补、对比关系的意义之异,但在故意违反关系准则而生成的言外之意上是异曲同工的。同样,教师在指导学生品析时要抓住这一关键点。
我们先看《雷雨》中的一个例子:
鲁侍萍: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周朴园:好,你先下去吧。
两者对话明显违反关系准则。教师扣住这一点解说,在他们这一问一答之前,周、鲁二人有很长的对话。周朴园知道了鲁侍萍没死之后,对事情的结果很关心,问得比较详细。而侍萍则是一步步试探。当问到“老爷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的心病被触动,便赶紧回避。“好,你先下去吧”一句,违反关系原则,使话语链戛然中断,言外之意十分明显——不要再提这件事了。这样,学生就豁然开朗,对进一步体会周朴园的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