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民工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环节。以菲尔德斯坦的信息利用理论模型和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培训效果评估模型为基础,构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成本与收益指标体系,对广州市番禺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直接成本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应用效果有正面影响,间接成本则对其产生负面影响,企业组织的培训效果最好。
关键词 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成本因子分析;收益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5-0063-04
一、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的理论基础
(一)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内涵
本文所研究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指的是受训农民工以一定成本参加培训后所获得的收益,即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收益与成本的比值。成本为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消耗与付出;收益关注的是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如何后将获得的信息、习得的行为应用于实际,也就是培训对农民工个体自身发展的影响[1]。
(二)菲尔德斯坦的信息利用理论模型
菲尔德斯坦的信息利用理论模型指出,分析信息用户在信息利用过程中的收益情况就必须研究用户在信息利用过程中的成本问题,需综合分析用户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以及机会成本三大主要方面[2]。所以农民工技能培训信息利用的成本可概括为货币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以及心理成本四个方面。
(三)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培训效果评估模型
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是目前国内外运用最为广泛的培训评估方法,他提出培训效果可以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个方面进行评估[3]。在此模型中,反应层针对的是培训项目的满意度,结果层是培训对组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受训者个人的收益情况,关注受训者在培训活动中的所学与所用,即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后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提升及培训后工作行为的改变,因此针对的是评估模型中学习层、行为层两个层次。
二、构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成本与收益指标体系
在成本方面,以菲尔德斯坦的信息利用理论模型为基础,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成本指标体系,见表1;在收益方面,根据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收益指标体系,见表2。
三、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广州市番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以及广州市番禺区钟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两个农民工培训机构作为调研地点。发放调研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7份,经过处理后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为85.6%。其中,调研培训专业涉及电脑培训、机械加工培训、特种作业培训(电气焊)、美容美发、会计五大类。
(二)研究方法
项目分析法。项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问卷题项的决断值CR值删除量表中不具有很好鉴别力的题项。CR值又称为临界比,是根据测量总分区分出高分组与低分组,求出高低两组在每个题项上平均差异的显著性,即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的题项删除[4]。
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在因子分析前,一般要做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SPSS可以报告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检验检查变量间的偏相关性,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为:0.9以上非常适合;0.8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适合;0.5以下表示极不适合。而Bartlett球形检验则检验相关系数阵是否为单位阵,如果不是(原假设被拒绝)就表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可以做因子分析[5]。
(三)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成本分析
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成本调查量表项目分析。将被测试者在成本指标上的得分从低到高排列,找出高低分组总人数27%的分数。高低分组各抽取27%(160×27%=43份),选取前43名作为低分组,后43名作为高分组,对高低分组作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的题项剔除。通过对培训成本的8个题项进行项目分析,C4项假设方差相等的F检验不显著大于0.05,表示两个组别方差相等(同质);而相应的不假设方差相等的T值检验显著也大于0.05,说明不具有很好的鉴别度,没有通过项目分析检验,予以剔除。
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成本因子分析。经过KMO值与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为0.745,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为0,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适宜做因子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因子分析提取了两个公共因子,C2、C1、C3在第一因子上有比较大的载荷,命名为直接培训成本,主要包括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C6、C7、C8、C5在第二因子上有比较大的载荷,命名为间接培训成本,主要包括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计算每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贡献率的百分比,得到每个公共因子的权重:直接成本因子权重为63.36%,间接成本因子权重为36.64%。则农民工技能培训成本得分=直接成本因子得分×63.36% 间接成本因子得分×36.64%。
(四)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收益分析
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收益调查量表项目分析。分别对学习层的7个题项和行为层的10个题项进行项目分析,D17与D27两项没有通过项目分析显著性检验,予以剔除。
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收益因子分析。从培训收益量表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结果来看,KMO值为0.808,说明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高,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为0,表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适宜进行因子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D22、D23、D24、D25在第一因子上具有比较大的载荷,命名为工作绩效因子;D14、D15、D20、D21在第二因子上有比较大的载荷,命名为培训应用因子;D11、D12、D13、D16在第三因子上有比较大载荷,命名为培训掌握因子;D26、D28、D29在第四因子上有比较大载荷,命名为个人发展因子。计算每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公共因子累积贡献率的百分比,得到每个公共因子的权重:工作绩效因子权重为28.75%,培训应用因子权重为26.51%,培训掌握因子权重为24.18%,个人发展因子权重为20.56%。以每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贡献率的百分比作为权重,则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收益因子得分=工作绩效因子得分×28.75% 培训应用因子得分×26.51% 培训掌握因子得分×24.18% 个人发展因子得分×20.56%。 (五)农民工技能培训成本收益相关分析
从表5的分析结果可看出,直接成本与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培训应用效果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成显著正相关,表明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直接成本即货币成本与时间成本的付出与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后的培训应用效果成正比,直接成本的付出对参加培训农民工技能水平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间接成本与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培训应用效果和个人发展收益呈显著负相关,即农民工在技能培训中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消耗,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应用效果和个人发展收益具有负面影响。
(六)不同类型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比较分析
目前,农民工技能培训主要有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及自费三种不同类型,这三种类型的技能培训效果也是有差异的。依据政府、企业、自费三种不同类型农民工技能培训数据得出每种类型技能培训效果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0.29548,0.97057和0.00563。可以得出:在政府、企业以及自费三种不同培训类型中,企业组织的培训效果最好,其次是自费形式的培训,而政府组织的培训效果相对较差。究其原因可知:首先,企业培训效果最好,主要是企业培训的目标都比较明确,一般都是出于某项特殊技能的掌握与应用,针对性比较强,比较注重实用性,所以培训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次,自费形式的培训没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效果好,主要是有些培训机构只追求参加人数,不关心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技能培训缺乏一定的监督与约束。最后,政府组织的培训效果不如企业组织的和自费形式的技能培训效果好,主要是缺乏科学的需求分析,培训内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技术专业程度较低,对就业的指导作用不大,使培训流于形式。
四、结论与启示
以广州市番禺区农民工技能培训作为对象,从微观层面探讨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结果表明:农民工技能培训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间接成本包括心理成本和机会成本;农民工技能培训收益体现为培训掌握收益、培训应用收益、工作绩效收益和个人发展收益四个方面。直接成本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应用效果有正面影响,而间接成本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应用效果和农民工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完善培训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补贴方式,合理分布培训机构,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和培训内容,使得农民工对培训产生兴趣和动力,才能有效降低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成本,激发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热情,提高培训效果。
在政府、企业及自费三种不同类型培训中,企业组织的培训效果最好,其次是自费形式的培训,而政府组织的培训效果相对较差。为此,政府可以通过给予用工企业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工会组织在企业培训的监督力度等措施,对企业培训予以支持,使农民工技能培训落到实处。
关键词 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成本因子分析;收益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5-0063-04
一、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的理论基础
(一)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内涵
本文所研究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指的是受训农民工以一定成本参加培训后所获得的收益,即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收益与成本的比值。成本为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消耗与付出;收益关注的是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如何后将获得的信息、习得的行为应用于实际,也就是培训对农民工个体自身发展的影响[1]。
(二)菲尔德斯坦的信息利用理论模型
菲尔德斯坦的信息利用理论模型指出,分析信息用户在信息利用过程中的收益情况就必须研究用户在信息利用过程中的成本问题,需综合分析用户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以及机会成本三大主要方面[2]。所以农民工技能培训信息利用的成本可概括为货币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以及心理成本四个方面。
(三)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培训效果评估模型
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是目前国内外运用最为广泛的培训评估方法,他提出培训效果可以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个方面进行评估[3]。在此模型中,反应层针对的是培训项目的满意度,结果层是培训对组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受训者个人的收益情况,关注受训者在培训活动中的所学与所用,即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后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提升及培训后工作行为的改变,因此针对的是评估模型中学习层、行为层两个层次。
二、构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成本与收益指标体系
在成本方面,以菲尔德斯坦的信息利用理论模型为基础,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成本指标体系,见表1;在收益方面,根据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收益指标体系,见表2。
三、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广州市番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以及广州市番禺区钟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两个农民工培训机构作为调研地点。发放调研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7份,经过处理后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为85.6%。其中,调研培训专业涉及电脑培训、机械加工培训、特种作业培训(电气焊)、美容美发、会计五大类。
(二)研究方法
项目分析法。项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问卷题项的决断值CR值删除量表中不具有很好鉴别力的题项。CR值又称为临界比,是根据测量总分区分出高分组与低分组,求出高低两组在每个题项上平均差异的显著性,即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的题项删除[4]。
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在因子分析前,一般要做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SPSS可以报告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检验检查变量间的偏相关性,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为:0.9以上非常适合;0.8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适合;0.5以下表示极不适合。而Bartlett球形检验则检验相关系数阵是否为单位阵,如果不是(原假设被拒绝)就表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可以做因子分析[5]。
(三)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成本分析
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成本调查量表项目分析。将被测试者在成本指标上的得分从低到高排列,找出高低分组总人数27%的分数。高低分组各抽取27%(160×27%=43份),选取前43名作为低分组,后43名作为高分组,对高低分组作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的题项剔除。通过对培训成本的8个题项进行项目分析,C4项假设方差相等的F检验不显著大于0.05,表示两个组别方差相等(同质);而相应的不假设方差相等的T值检验显著也大于0.05,说明不具有很好的鉴别度,没有通过项目分析检验,予以剔除。
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成本因子分析。经过KMO值与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为0.745,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为0,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适宜做因子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因子分析提取了两个公共因子,C2、C1、C3在第一因子上有比较大的载荷,命名为直接培训成本,主要包括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C6、C7、C8、C5在第二因子上有比较大的载荷,命名为间接培训成本,主要包括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计算每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贡献率的百分比,得到每个公共因子的权重:直接成本因子权重为63.36%,间接成本因子权重为36.64%。则农民工技能培训成本得分=直接成本因子得分×63.36% 间接成本因子得分×36.64%。
(四)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收益分析
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收益调查量表项目分析。分别对学习层的7个题项和行为层的10个题项进行项目分析,D17与D27两项没有通过项目分析显著性检验,予以剔除。
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收益因子分析。从培训收益量表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结果来看,KMO值为0.808,说明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高,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为0,表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适宜进行因子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D22、D23、D24、D25在第一因子上具有比较大的载荷,命名为工作绩效因子;D14、D15、D20、D21在第二因子上有比较大的载荷,命名为培训应用因子;D11、D12、D13、D16在第三因子上有比较大载荷,命名为培训掌握因子;D26、D28、D29在第四因子上有比较大载荷,命名为个人发展因子。计算每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公共因子累积贡献率的百分比,得到每个公共因子的权重:工作绩效因子权重为28.75%,培训应用因子权重为26.51%,培训掌握因子权重为24.18%,个人发展因子权重为20.56%。以每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贡献率的百分比作为权重,则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收益因子得分=工作绩效因子得分×28.75% 培训应用因子得分×26.51% 培训掌握因子得分×24.18% 个人发展因子得分×20.56%。 (五)农民工技能培训成本收益相关分析
从表5的分析结果可看出,直接成本与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培训应用效果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成显著正相关,表明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直接成本即货币成本与时间成本的付出与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后的培训应用效果成正比,直接成本的付出对参加培训农民工技能水平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间接成本与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培训应用效果和个人发展收益呈显著负相关,即农民工在技能培训中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消耗,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应用效果和个人发展收益具有负面影响。
(六)不同类型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比较分析
目前,农民工技能培训主要有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及自费三种不同类型,这三种类型的技能培训效果也是有差异的。依据政府、企业、自费三种不同类型农民工技能培训数据得出每种类型技能培训效果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0.29548,0.97057和0.00563。可以得出:在政府、企业以及自费三种不同培训类型中,企业组织的培训效果最好,其次是自费形式的培训,而政府组织的培训效果相对较差。究其原因可知:首先,企业培训效果最好,主要是企业培训的目标都比较明确,一般都是出于某项特殊技能的掌握与应用,针对性比较强,比较注重实用性,所以培训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次,自费形式的培训没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效果好,主要是有些培训机构只追求参加人数,不关心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技能培训缺乏一定的监督与约束。最后,政府组织的培训效果不如企业组织的和自费形式的技能培训效果好,主要是缺乏科学的需求分析,培训内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技术专业程度较低,对就业的指导作用不大,使培训流于形式。
四、结论与启示
以广州市番禺区农民工技能培训作为对象,从微观层面探讨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结果表明:农民工技能培训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间接成本包括心理成本和机会成本;农民工技能培训收益体现为培训掌握收益、培训应用收益、工作绩效收益和个人发展收益四个方面。直接成本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应用效果有正面影响,而间接成本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应用效果和农民工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完善培训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补贴方式,合理分布培训机构,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和培训内容,使得农民工对培训产生兴趣和动力,才能有效降低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成本,激发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热情,提高培训效果。
在政府、企业及自费三种不同类型培训中,企业组织的培训效果最好,其次是自费形式的培训,而政府组织的培训效果相对较差。为此,政府可以通过给予用工企业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工会组织在企业培训的监督力度等措施,对企业培训予以支持,使农民工技能培训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