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能力。本文就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几点思考。
1.转换教师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在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率。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竞争者。
2.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教学要提高课堂效果,必须优化设计。我主张“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即在教学中要充分研究大纲、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针对自己学生的状况,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在设计中要整个学期、甚至是整个学年或者是整个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课程一起设计,要敢于打破教材、大纲,根据学生状况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然后分成小的目标加以实施,将计划落到实处;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又有重复,这种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教学内容,而是通过新的主题强化学过的知识技能;定期总结提高认识,深化教与学的过程。例如,在高中学习用Authorware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内容是:第一节、显示图标;第二节、运动图标;第三节、影视图标;第四节、声音图标……在教学中,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我进行了整体设计,即将各个孤立的知识点通过“月亮绕着地球转”这一主题组织起来。第一课时,学生看到的教师作品是一幅静态的“月亮绕着地球转”图,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软件、教师点拨、学生讨论等方式进行模仿、学习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学会显示图标;第二课时,学生看到的作品是月亮在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的动画,从而引出运动图标;第三课时,学生看到的作品不但月亮在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而且地球也在自转,从而引出了影视图标;第四课时,学生不但看到月亮在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地球也在自转,而且还听到了月亮、地球旋转的声音,从而引出了声音图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下一节课都是对以前学习的重复、延伸,从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内化。在讲完图标后,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了对图标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而且学到了如何获取图形、图像、声音、影视等多媒体信息,如何分析、处理這些信息等。
可以看到,通过“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课堂得到了优化,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了提高。
3.理论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在教学中应当从实际出发,围绕应用组织教学,坚决舍弃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
3.1教学中“以用带学”、“以用促学”。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致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狂轰烂炸,把他们本来高昂的兴趣吓跑了,使他们感到信息技术这门课深不可测,从而产生畏学、厌学。如果我们从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是否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教“路径”的概念时,一般教师按照先讲解路径的概念,再举例讲解路径概念;最后,学生练习体会路径的含义。如果在讲解它时,先以学生学过的文件的打开与保存入手,通过解决学生日常出现的常找不到自己的文件这一问题入手,引出路径的概念,我想它的教学效果会比第一种方法好得多。
3.2用好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用好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硬件资源,将学习信息、目标、内容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作品等放在网上,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作品对学生起引导、激励作用;学生可以把它作为学习、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
用好现有的软件资源,包括多媒体控制平台如top2000、易思等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如《开天劈地》、《电脑学校2000》等对于课堂调控、教学内容的形象直观起到有益的帮助。
3.3要学以致用。学习的信息技术要加以应用,不但在本学科上用,而且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化。
1.转换教师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在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率。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竞争者。
2.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教学要提高课堂效果,必须优化设计。我主张“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即在教学中要充分研究大纲、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针对自己学生的状况,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在设计中要整个学期、甚至是整个学年或者是整个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课程一起设计,要敢于打破教材、大纲,根据学生状况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然后分成小的目标加以实施,将计划落到实处;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又有重复,这种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教学内容,而是通过新的主题强化学过的知识技能;定期总结提高认识,深化教与学的过程。例如,在高中学习用Authorware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内容是:第一节、显示图标;第二节、运动图标;第三节、影视图标;第四节、声音图标……在教学中,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我进行了整体设计,即将各个孤立的知识点通过“月亮绕着地球转”这一主题组织起来。第一课时,学生看到的教师作品是一幅静态的“月亮绕着地球转”图,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软件、教师点拨、学生讨论等方式进行模仿、学习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学会显示图标;第二课时,学生看到的作品是月亮在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的动画,从而引出运动图标;第三课时,学生看到的作品不但月亮在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而且地球也在自转,从而引出了影视图标;第四课时,学生不但看到月亮在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地球也在自转,而且还听到了月亮、地球旋转的声音,从而引出了声音图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下一节课都是对以前学习的重复、延伸,从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内化。在讲完图标后,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了对图标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而且学到了如何获取图形、图像、声音、影视等多媒体信息,如何分析、处理這些信息等。
可以看到,通过“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课堂得到了优化,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了提高。
3.理论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在教学中应当从实际出发,围绕应用组织教学,坚决舍弃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
3.1教学中“以用带学”、“以用促学”。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致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狂轰烂炸,把他们本来高昂的兴趣吓跑了,使他们感到信息技术这门课深不可测,从而产生畏学、厌学。如果我们从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是否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教“路径”的概念时,一般教师按照先讲解路径的概念,再举例讲解路径概念;最后,学生练习体会路径的含义。如果在讲解它时,先以学生学过的文件的打开与保存入手,通过解决学生日常出现的常找不到自己的文件这一问题入手,引出路径的概念,我想它的教学效果会比第一种方法好得多。
3.2用好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用好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硬件资源,将学习信息、目标、内容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作品等放在网上,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作品对学生起引导、激励作用;学生可以把它作为学习、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
用好现有的软件资源,包括多媒体控制平台如top2000、易思等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如《开天劈地》、《电脑学校2000》等对于课堂调控、教学内容的形象直观起到有益的帮助。
3.3要学以致用。学习的信息技术要加以应用,不但在本学科上用,而且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