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伴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的发展。要使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偏向节水型,那么就要做好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范围比较广泛,所处的地形也比较偏僻,以及涉及的点也比较多等方面,导致水利工程在建设和管理上都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所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 工程建设 问题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15-01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广、数量多, 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建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建设标准普遍偏低, 配套不全,加之养护投入不足, 工程严重老化失修, 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弱, 保障农业生产的能力低, 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为破解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困境, 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
1.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定义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具体是指灌溉面积1万亩、除涝面积3万亩、库容10万立方米、渠道流量每秒1立方米以下的水利工程和农村供水工程,包括小型水源(含抗旱水源)工程、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小型泵站以及直接为农田灌溉排水服务的小型河道治理等工程,重点是大中型灌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
1.2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根据水利部近年的统计资料,全国有耕地19.5亿亩,其中缺乏灌溉条件或设施的“望天田”11.1 亿亩,其中灌溉面积8.3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其中有效实灌面积仅7.1亿亩。已建成的8.38亿亩灌溉面积中,2/3 的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全国灌溉水平均利用率只有45%,400多处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损坏率近40%;全国有6000 多万亩易涝耕地、3000多万亩盐碱地和近1亿亩渍害低产田,大部分地区排涝标准偏低,只有3~5年一遇,加之配套不完善、设备老化失修、投入无保障,已成为防洪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全国农田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亩以上,灌区中等干旱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因旱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为解决农民日常生产和引用水而修建的田间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工具都是相关连的,但是,近年来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大都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损失。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1)工程质量差,不能达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农民自建、自管工程,虽然在灌、涝区规划或区域性水利工程规划中规定了建设和维修养护标准,但缺少必要的施工组织、监督检查、验收等建设和维修养护的管理措施,再加上施工人员多为农民自己,施工单位本身没有质量意识,相关的建设标准落实不到位,没有专门从事质量监察的部门和人员,工程建设质量和维修养护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2)工程目的不明,重复建设隐患多。以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部分小区域农民自己建设,工程建设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其后果会导致在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多数工程都是小区域范围内农民自己根据目前最急需的情况,仓促开工,不从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效益去思考,这样修建成功后,就容易造成重复、工程管理不善,又容易造成质量隐患,最后一些工程不得不废弃。
(3)资金投入少,设施建设标准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除应急的抗旱打井和“农办公助”等少量投资由政府投资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政府投入,所需建设和维修养护资金基本上由项目受益人自筹。近年来,虽然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自身的经济基础薄弱,自筹难度较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很难按时筹集到位。所以导致一些工程由于资金短缺或是工程建设单位的违规建设,最后放低标准建设,只要保证工程能完工就行,所以容易导致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过低,过早地失去了其真正的使用价值。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质量监管,建立监督体系
任何工程的成功与否最根本的是质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一样。要确保修建的工程是一个样板工程,就必须具备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当然,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也相当重要,需要做到在工程建设中不出纰漏和事故,使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实际的效益,确保为农业生产带来好处。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程设计和招投标过程需要严管理。根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完善工程资质认证制度,保证聘请的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的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才可使用;任何水利工程的建设都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招标。招标至少要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的3 家以上企业或单位,引入竞争机制,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第二,工程实行施工准入制和监理制度。施工企业所聘请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都须持施工准入证持证上岗,施工准入证由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一进入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就需要配备具有资质的质监员对工程各部分进行检测,详细填写检测记录,尤其是那些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必要时还需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工程使用材料。填写的检测记录可为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参考依据。
3.2 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审批流程
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时,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规划符合实际需求,最大化项目的投资收益,就必须实行严格管理和规范化的审批。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包含的工程内容广泛,应该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地规划布局。一律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最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加强宣传,科学管理,才能使各地农田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相应地需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前提,也是搞好工程建设,使工程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必须建立严格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防止和杜绝水利工程项目的盲目和重复建设。
3.3 多元化投资,提高建设标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过少,使得建设标准降低,造成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应该遵循投资主体多元化、投入形式多样化原则,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放宽政策条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资金的投入。同時,深化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实行计量收费,加大水费征收力度,增加水费征收额度,提高水费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能力,并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筹资的水利投入新机制;增加政府投入,各级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项目,专项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有了充裕的建设资金,才可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高标准设计和建设。
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根本是科学地建设与管理,需要在建设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在建设过程中科学管理,严把质量关,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优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运行期的管理,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 工程建设 问题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15-01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广、数量多, 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建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建设标准普遍偏低, 配套不全,加之养护投入不足, 工程严重老化失修, 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弱, 保障农业生产的能力低, 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为破解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困境, 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
1.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定义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具体是指灌溉面积1万亩、除涝面积3万亩、库容10万立方米、渠道流量每秒1立方米以下的水利工程和农村供水工程,包括小型水源(含抗旱水源)工程、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小型泵站以及直接为农田灌溉排水服务的小型河道治理等工程,重点是大中型灌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
1.2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根据水利部近年的统计资料,全国有耕地19.5亿亩,其中缺乏灌溉条件或设施的“望天田”11.1 亿亩,其中灌溉面积8.3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其中有效实灌面积仅7.1亿亩。已建成的8.38亿亩灌溉面积中,2/3 的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全国灌溉水平均利用率只有45%,400多处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损坏率近40%;全国有6000 多万亩易涝耕地、3000多万亩盐碱地和近1亿亩渍害低产田,大部分地区排涝标准偏低,只有3~5年一遇,加之配套不完善、设备老化失修、投入无保障,已成为防洪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全国农田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亩以上,灌区中等干旱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因旱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为解决农民日常生产和引用水而修建的田间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工具都是相关连的,但是,近年来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大都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损失。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1)工程质量差,不能达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农民自建、自管工程,虽然在灌、涝区规划或区域性水利工程规划中规定了建设和维修养护标准,但缺少必要的施工组织、监督检查、验收等建设和维修养护的管理措施,再加上施工人员多为农民自己,施工单位本身没有质量意识,相关的建设标准落实不到位,没有专门从事质量监察的部门和人员,工程建设质量和维修养护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2)工程目的不明,重复建设隐患多。以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部分小区域农民自己建设,工程建设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其后果会导致在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多数工程都是小区域范围内农民自己根据目前最急需的情况,仓促开工,不从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效益去思考,这样修建成功后,就容易造成重复、工程管理不善,又容易造成质量隐患,最后一些工程不得不废弃。
(3)资金投入少,设施建设标准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除应急的抗旱打井和“农办公助”等少量投资由政府投资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政府投入,所需建设和维修养护资金基本上由项目受益人自筹。近年来,虽然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自身的经济基础薄弱,自筹难度较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很难按时筹集到位。所以导致一些工程由于资金短缺或是工程建设单位的违规建设,最后放低标准建设,只要保证工程能完工就行,所以容易导致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过低,过早地失去了其真正的使用价值。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质量监管,建立监督体系
任何工程的成功与否最根本的是质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一样。要确保修建的工程是一个样板工程,就必须具备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当然,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也相当重要,需要做到在工程建设中不出纰漏和事故,使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实际的效益,确保为农业生产带来好处。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程设计和招投标过程需要严管理。根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完善工程资质认证制度,保证聘请的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的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才可使用;任何水利工程的建设都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招标。招标至少要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的3 家以上企业或单位,引入竞争机制,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第二,工程实行施工准入制和监理制度。施工企业所聘请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都须持施工准入证持证上岗,施工准入证由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一进入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就需要配备具有资质的质监员对工程各部分进行检测,详细填写检测记录,尤其是那些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必要时还需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工程使用材料。填写的检测记录可为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参考依据。
3.2 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审批流程
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时,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规划符合实际需求,最大化项目的投资收益,就必须实行严格管理和规范化的审批。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包含的工程内容广泛,应该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地规划布局。一律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最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加强宣传,科学管理,才能使各地农田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相应地需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前提,也是搞好工程建设,使工程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必须建立严格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防止和杜绝水利工程项目的盲目和重复建设。
3.3 多元化投资,提高建设标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过少,使得建设标准降低,造成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应该遵循投资主体多元化、投入形式多样化原则,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放宽政策条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资金的投入。同時,深化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实行计量收费,加大水费征收力度,增加水费征收额度,提高水费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能力,并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筹资的水利投入新机制;增加政府投入,各级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项目,专项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有了充裕的建设资金,才可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高标准设计和建设。
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根本是科学地建设与管理,需要在建设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在建设过程中科学管理,严把质量关,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优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运行期的管理,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