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导弹的发展,使得有无适用而有效的软硬杀伤系统对于水面舰艇来讲至关重要。除了硬杀伤武器,现今诱饵系统已装备到各种作战舰艇上。作为电子战系统的关键组件,诱饵系统与舰艇上的电子战和雷达传感器集成,快速而智能地发射各种类型的舷外诱饵,改善防御能力。
21世纪新产品
丹麦特尔玛公司的软杀伤武器系统——SKWS,是21世纪的新产品,目前只在2004年6月后服役“阿布沙龙”号多功能支援舰上才能见到其身影。
SKWS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它的轻型发射装置占地面积很小,对甲板的压力低,能有效的实现360°水平覆盖:拥有先进的发射算法,全自动操作,支持所有类型的“海蚊”诱饵、“警笛”主动干扰机诱饵等,灵活性高,容易与用户确定的算法和数据库集成。
SKWS系统由发射装置、控制装置、发射控制计算机、发射接口装置以及弹药识别系统组成。它们又分为甲板上设备和甲板下设备两部分。
甲板上设备包括发射装置、报警喇叭和安全开关。发射装置有DL-6T、DL-12T和Mk-137三种。
DL-6T发射装置配备6个发射管,两管一组,发射角分别为20°、40°和135°(左右舷各一座),方位平面与航行方向有关。利用丹麦防御研究所的扩展仿真模拟方法可以选择发射角。发射管的仰角为45°时,可以发射迫击炮或火箭推进的两种诱饵。尽管大多数诱饵是迫击炮发射的,但是通常不需要加强甲板,因为反冲力分布在基板上。DL-6T发射装置适合装备在高速攻击艇上,每艇两座发射装置。
DL-12T发射装置配备12个发射管,三管一组,发射角分别为10°、40°,60°和135°,方位平面与航行方向有关。DL-12T发射装置适合装备在轻型护卫舰以上的舰艇上。
DL-6T发射装置和DL-12T发射装置都配备弹药识别系统(IRIS)。
传统的SRBOC Mk-137发射装置,可发射“海蚊”系列诱饵。此种类型的发射装置的发射角皆为45°,通常建议作为反鱼雷诱饵的辅助发射装置使用,不用于发射反导诱饵。
发射装置可根据舰艇的大小进行不同的配置,一艘舰艇可以配置12-48个发射管。
甲板下设备包括发射装置接口装置(LIU)、采用先进交战算法的发射控制计算机(LCC)以及控制装置(CU)。
控制装置(CU)一般位于作战情报中心。若需要,还可再选用一台,设在舰桥上。其目的是可以在发射装置的现场操控。万一CMS(作战管理系统)或LCC(发射控制计算机)发生故障时,仍能正常的工作。特尔玛公司的SKWS的控制装置包括3个开关和1个大的平板式触敏彩色图形显示器。
发射接口装置(LIU)是一种智能化电源,它可控制发射脉冲,并与控制装置和LCC通信。LIU连接在初级和次级电源上,这样在电源出现故障时,SKWS仍然可以继续工作。LIU准备支持超过电源和计算机能力要求的SIREN有源舷外诱饵。
发射控制计算机(LCC)是一种工作站计算机,配用高速微处理机,并且在软件中拥有先进的交战算法。利用该算法可以计算发射一次性诱饵的最优建议。LCC与LIU和CMS接口,以便控制发射诱饵,并监视炮管中的诱饵类型和系统状态,例如发射装置的安全开关。另一种配置是直接与电子战支持措施装置(ESM)和舰艇维修部门接口,以便通过控制装置独立的控制操作。
SKWS系统还配用了弹药识别系统(RIS),以便为CU或CMS的操作人员显示每个发射管中的弹药情况。
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装置或作战管理系统设定自动、半自动或手动操控模式。当SKWS接收到一种或多种威胁时,发射控制计算机每秒钟可评价几千种不同的方案,并选择生命力概率最高的方案。以自动模式工作时,在设定的延迟间隔后,按最佳方案发射选用的诱饵。如果未进行延迟设定,则可立即发射。在半自动工作模式时,操作人员可以在两个最佳方案间选择发射诱饵。
SKWS系统的作战使用
在关键的响应时间内,将正确类型的诱饵发射到正确位置,并结合舰艇特定的规避机动是诱饵成功交战的关键。
为了成功地对抗来袭导弹,SKWS系统中的发射控制计算机必须获取最新的舰艇信息、相关的环境信息、诱饵信息以及来袭导弹的信息,例如舰艇的艏向、航向、航速、横滚和纵倾;风速和风向数据;射程、飞行时间、雷达反射截面积/红外辐射、散开时间;导弹的来袭方向、距离、高度、导引头等或者从专用数据库中提取相关的数据作为基本输入。然后根据现行的模式(自动、半自动或手动)计算和执行对抗方案。
SKWS系统的交战模式包括质心作战模式和转移作战模式。
当导弹已经锁定己方的舰艇时采用质心作战模式。根据导弹导引头的类型,算法可保证在方案中选用满足对抗来袭导弹的方法,例如可以采取联合定位方法、锁定转移方法和分离方法。即为了能够有效地干扰导弹,发射的诱饵必须能够到达导弹导引头的视场内,如果是雷达制导导弹,则应达到导弹的距离波门中。当舰艇被导弹锁定时,舰艇可向舷外发射一枚诱饵,同时舰艇要向诱饵方向机动,直至导弹锁定诱饵和舰艇。在质心位置由于诱饵的场特征(雷达截面积或红外辐射强度)强于舰艇的场特征,导弹被诱饵吸引,同时舰艇快速离开质心位置,即脱离导弹的视场。由于舰艇已经不在导弹的视场范围内,即使导弹冲破箔条和红外云,导弹也无法重新搜索到实施诱饵干扰的舰艇。通常SKWS会选用“海盗”红外诱饵、“幻想”红外和雷达双模诱饵针对装备红外、雷达或红外和雷达导引头的来袭导弹进行质心作战模式。
导弹锁定目标之前采用转移作战模式,甚至在导弹未开始搜索阶段时也可采用。发射转移诱饵的目的是诱骗导弹锁定诱饵,而不会锁定舰艇。转移诱饵要起作用,它必须位于导弹的引导头的视界内以及在导弹和舰艇之间,但是应偏离视线方向。当诱饵散开时,诱饵将吸引导弹,并且导引头将偏离视界,直接导向诱饵。当导弹穿过诱饵的箔条云时,舰艇必须在导弹关心的视界以外,避免舰艇被导弹重新搜索到。
系统根据所需的各种信息和数据,选用适合的诱饵,采取不同的作战模式可以成功地防御同时来袭的4枚导弹。
SKWS系统使用的诱饵
由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丹麦和英美曾经联合研发“海蚊”软杀伤武器系统,包括6管的发射装置和Mk-214质心箔条诱饵以及Mk-216转移箔条诱饵,因此这两种诱饵以及英国制造的“幻想”箔条和红外双模诱饵、“海盗”红外诱饵、“警笛”有源舷外诱饵是SKWS系统的优选诱饵。
“幻想”诱饵它由英国凯姆灵公司研制生产。诱饵由9包箔条和4个红外子弹药组成,可连续地释放箔条和红外药包,采用质心作战模式以对抗所有老 式和新型的装备雷达、红外成像寻的头的反舰导弹。
“幻想”诱饵的弹径为130.2毫米,弹长1278毫米,质量20千克,网式炸药重2.7千克。发射角为45°时的炸开距离为120米。诱饵至炸点的飞行时间为3.8秒。箔条展开后,红外子弹药可在150毫秒内连续四次在空中炸开,在3-5微米和8-14微米红外波段分别形成功率大于3千瓦/立体角(一个锥面所围成的空间部分称为“立体角”)和大于8千瓦/立体角的红外云。其雷达截面积,在1波段为12000平方米,在J波段为5000平方米,足够使轻型护卫舰免受现代导弹寻的头的搜寻。红外云持续时间大于20秒,可有效地对抗射频和红外混合导弹和齐射的导弹攻击以及有效地对抗双模寻的头导弹。
“海盗”诱饵也是弹径为130毫米的红外诱饵,它将在空中和水面上形成红外云的诱饵材料结合在一起,可在接近海面处产生强度高、持续时间长和面积大的红外输出。在转移和质心两种作战模式中都可使用“海盗”红外弹,可有效地对抗多种装备红外导引头,包括成像装置的反舰导弹。
“海盗”诱饵的弹径为130毫米,弹长1134毫米,质量18.6千克,炸药6千克。诱饵由前部的3个空中爆炸弹和中后部的6个磷罐组成。发射后2.5秒飞行到50米高、110米远的空中,在1秒、3秒和4,5秒的间隔时间内展开3个空中爆炸弹,在不同的离舰距离上产生红外云,持续时间为20秒。然后降落在水面上的6个磷罐漂浮在水面,形成持续时间为60秒、面积为150平方米的红外干扰云,在3~5微米波段的功率大于1千瓦/立体角,而在8-14微米波段为4千瓦/立体角。
由于“海盗”诱饵的作战效果不很理想,丹麦海军先后采用了“巨人”Mk-245 Mod0型红外诱饵和Mk-245A2型红外诱饵。
“巨人”诱饵弹径为130毫米,弹长1208毫米,质量21千克。内装5枚子弹药,每个子弹药的质量为3千克,在可变的发射间隔推出可不断地提高离舰距离,逐渐使红外诱饵远离舰艇,实现外N移。每个在空中炸开的子弹药都包括三种有效载荷,可分别产生热烟(8-14微米)、热的质点粒子(3-5微米)和气体辐射(4.1-4.5微米)的混合物,以模拟水面舰艇的壳体、烟囱和烟羽红外辐射特征。
Mk-245 A2红外质心诱饵是在“巨人”诱饵的基础上开发的,弹径为130毫米,弹长1208毫米,质量22千克,每个子弹药的质量为2.9千克,网式炸药7.3千克。它也是将五个可连续在空中炸开的子弹药结合在一起。诱饵内的有效载荷具备快速上升、持续响应时间长、辐射强度大以及有效面积大等特点,可以完全覆盖3-14微米波段。第一个子弹药炸开时接近舰艇,其它的子弹药逐渐外移,以实现近程质心干扰。
“警笛”有源诱饵由于雷达制导反舰导弹越来越复杂,具有较强对抗无源干扰的能力,为此一种更先进的对抗器材,有源诱饵,亦称主动诱饵应运而生。有源诱饵内不装箔条或红外干扰材料,由接收机、发射机、天线、控制装置、电池以及火箭助推装置组成,发射后可主动发射干扰信号,其干扰频率覆盖I和J波段。信号特性在软件控制下形成适合响应各种反舰导弹的最优化波形,作为最后的诱饵屏障以吸引来袭导弹。
“警笛”有源诱饵的直径为130毫米,弹长1700毫米,质量28千克。它的特点在于有效地防御雷达制导导弹;在导弹锁定目标之前和以后都有效;对硬杀伤防御系统不产生干扰;适合对单个威胁或多个威胁的处理;完全覆盖I/J波段;在发射之前编程,以对抗最接近的威胁:适用于所有标准的130毫米诱饵发射系统。
“警笛”可从任意标准的130毫米诱饵发射系统发射,有效载荷可在距离舰艇的预定高度和距离上展开,并在受控方式下由滑翔降落伞支持缓慢地下降。“警笛”上的接收机探测到寻的头雷达后,“警笛”弹可利用高增益、可操纵的天线对准来袭导弹方向发射大功率干扰信号。也可发射多个“警笛”,以对付不同类型的威胁或者从不同方向来的威胁。
“警笛”舷外有源诱饵可以在导弹攻击的最后阶段对抗导弹,即使雷达导引头已经锁定目标舰也可使用。
[编辑/严晓峰]
21世纪新产品
丹麦特尔玛公司的软杀伤武器系统——SKWS,是21世纪的新产品,目前只在2004年6月后服役“阿布沙龙”号多功能支援舰上才能见到其身影。
SKWS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它的轻型发射装置占地面积很小,对甲板的压力低,能有效的实现360°水平覆盖:拥有先进的发射算法,全自动操作,支持所有类型的“海蚊”诱饵、“警笛”主动干扰机诱饵等,灵活性高,容易与用户确定的算法和数据库集成。
SKWS系统由发射装置、控制装置、发射控制计算机、发射接口装置以及弹药识别系统组成。它们又分为甲板上设备和甲板下设备两部分。
甲板上设备包括发射装置、报警喇叭和安全开关。发射装置有DL-6T、DL-12T和Mk-137三种。
DL-6T发射装置配备6个发射管,两管一组,发射角分别为20°、40°和135°(左右舷各一座),方位平面与航行方向有关。利用丹麦防御研究所的扩展仿真模拟方法可以选择发射角。发射管的仰角为45°时,可以发射迫击炮或火箭推进的两种诱饵。尽管大多数诱饵是迫击炮发射的,但是通常不需要加强甲板,因为反冲力分布在基板上。DL-6T发射装置适合装备在高速攻击艇上,每艇两座发射装置。
DL-12T发射装置配备12个发射管,三管一组,发射角分别为10°、40°,60°和135°,方位平面与航行方向有关。DL-12T发射装置适合装备在轻型护卫舰以上的舰艇上。
DL-6T发射装置和DL-12T发射装置都配备弹药识别系统(IRIS)。
传统的SRBOC Mk-137发射装置,可发射“海蚊”系列诱饵。此种类型的发射装置的发射角皆为45°,通常建议作为反鱼雷诱饵的辅助发射装置使用,不用于发射反导诱饵。
发射装置可根据舰艇的大小进行不同的配置,一艘舰艇可以配置12-48个发射管。
甲板下设备包括发射装置接口装置(LIU)、采用先进交战算法的发射控制计算机(LCC)以及控制装置(CU)。
控制装置(CU)一般位于作战情报中心。若需要,还可再选用一台,设在舰桥上。其目的是可以在发射装置的现场操控。万一CMS(作战管理系统)或LCC(发射控制计算机)发生故障时,仍能正常的工作。特尔玛公司的SKWS的控制装置包括3个开关和1个大的平板式触敏彩色图形显示器。
发射接口装置(LIU)是一种智能化电源,它可控制发射脉冲,并与控制装置和LCC通信。LIU连接在初级和次级电源上,这样在电源出现故障时,SKWS仍然可以继续工作。LIU准备支持超过电源和计算机能力要求的SIREN有源舷外诱饵。
发射控制计算机(LCC)是一种工作站计算机,配用高速微处理机,并且在软件中拥有先进的交战算法。利用该算法可以计算发射一次性诱饵的最优建议。LCC与LIU和CMS接口,以便控制发射诱饵,并监视炮管中的诱饵类型和系统状态,例如发射装置的安全开关。另一种配置是直接与电子战支持措施装置(ESM)和舰艇维修部门接口,以便通过控制装置独立的控制操作。
SKWS系统还配用了弹药识别系统(RIS),以便为CU或CMS的操作人员显示每个发射管中的弹药情况。
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装置或作战管理系统设定自动、半自动或手动操控模式。当SKWS接收到一种或多种威胁时,发射控制计算机每秒钟可评价几千种不同的方案,并选择生命力概率最高的方案。以自动模式工作时,在设定的延迟间隔后,按最佳方案发射选用的诱饵。如果未进行延迟设定,则可立即发射。在半自动工作模式时,操作人员可以在两个最佳方案间选择发射诱饵。
SKWS系统的作战使用
在关键的响应时间内,将正确类型的诱饵发射到正确位置,并结合舰艇特定的规避机动是诱饵成功交战的关键。
为了成功地对抗来袭导弹,SKWS系统中的发射控制计算机必须获取最新的舰艇信息、相关的环境信息、诱饵信息以及来袭导弹的信息,例如舰艇的艏向、航向、航速、横滚和纵倾;风速和风向数据;射程、飞行时间、雷达反射截面积/红外辐射、散开时间;导弹的来袭方向、距离、高度、导引头等或者从专用数据库中提取相关的数据作为基本输入。然后根据现行的模式(自动、半自动或手动)计算和执行对抗方案。
SKWS系统的交战模式包括质心作战模式和转移作战模式。
当导弹已经锁定己方的舰艇时采用质心作战模式。根据导弹导引头的类型,算法可保证在方案中选用满足对抗来袭导弹的方法,例如可以采取联合定位方法、锁定转移方法和分离方法。即为了能够有效地干扰导弹,发射的诱饵必须能够到达导弹导引头的视场内,如果是雷达制导导弹,则应达到导弹的距离波门中。当舰艇被导弹锁定时,舰艇可向舷外发射一枚诱饵,同时舰艇要向诱饵方向机动,直至导弹锁定诱饵和舰艇。在质心位置由于诱饵的场特征(雷达截面积或红外辐射强度)强于舰艇的场特征,导弹被诱饵吸引,同时舰艇快速离开质心位置,即脱离导弹的视场。由于舰艇已经不在导弹的视场范围内,即使导弹冲破箔条和红外云,导弹也无法重新搜索到实施诱饵干扰的舰艇。通常SKWS会选用“海盗”红外诱饵、“幻想”红外和雷达双模诱饵针对装备红外、雷达或红外和雷达导引头的来袭导弹进行质心作战模式。
导弹锁定目标之前采用转移作战模式,甚至在导弹未开始搜索阶段时也可采用。发射转移诱饵的目的是诱骗导弹锁定诱饵,而不会锁定舰艇。转移诱饵要起作用,它必须位于导弹的引导头的视界内以及在导弹和舰艇之间,但是应偏离视线方向。当诱饵散开时,诱饵将吸引导弹,并且导引头将偏离视界,直接导向诱饵。当导弹穿过诱饵的箔条云时,舰艇必须在导弹关心的视界以外,避免舰艇被导弹重新搜索到。
系统根据所需的各种信息和数据,选用适合的诱饵,采取不同的作战模式可以成功地防御同时来袭的4枚导弹。
SKWS系统使用的诱饵
由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丹麦和英美曾经联合研发“海蚊”软杀伤武器系统,包括6管的发射装置和Mk-214质心箔条诱饵以及Mk-216转移箔条诱饵,因此这两种诱饵以及英国制造的“幻想”箔条和红外双模诱饵、“海盗”红外诱饵、“警笛”有源舷外诱饵是SKWS系统的优选诱饵。
“幻想”诱饵它由英国凯姆灵公司研制生产。诱饵由9包箔条和4个红外子弹药组成,可连续地释放箔条和红外药包,采用质心作战模式以对抗所有老 式和新型的装备雷达、红外成像寻的头的反舰导弹。
“幻想”诱饵的弹径为130.2毫米,弹长1278毫米,质量20千克,网式炸药重2.7千克。发射角为45°时的炸开距离为120米。诱饵至炸点的飞行时间为3.8秒。箔条展开后,红外子弹药可在150毫秒内连续四次在空中炸开,在3-5微米和8-14微米红外波段分别形成功率大于3千瓦/立体角(一个锥面所围成的空间部分称为“立体角”)和大于8千瓦/立体角的红外云。其雷达截面积,在1波段为12000平方米,在J波段为5000平方米,足够使轻型护卫舰免受现代导弹寻的头的搜寻。红外云持续时间大于20秒,可有效地对抗射频和红外混合导弹和齐射的导弹攻击以及有效地对抗双模寻的头导弹。
“海盗”诱饵也是弹径为130毫米的红外诱饵,它将在空中和水面上形成红外云的诱饵材料结合在一起,可在接近海面处产生强度高、持续时间长和面积大的红外输出。在转移和质心两种作战模式中都可使用“海盗”红外弹,可有效地对抗多种装备红外导引头,包括成像装置的反舰导弹。
“海盗”诱饵的弹径为130毫米,弹长1134毫米,质量18.6千克,炸药6千克。诱饵由前部的3个空中爆炸弹和中后部的6个磷罐组成。发射后2.5秒飞行到50米高、110米远的空中,在1秒、3秒和4,5秒的间隔时间内展开3个空中爆炸弹,在不同的离舰距离上产生红外云,持续时间为20秒。然后降落在水面上的6个磷罐漂浮在水面,形成持续时间为60秒、面积为150平方米的红外干扰云,在3~5微米波段的功率大于1千瓦/立体角,而在8-14微米波段为4千瓦/立体角。
由于“海盗”诱饵的作战效果不很理想,丹麦海军先后采用了“巨人”Mk-245 Mod0型红外诱饵和Mk-245A2型红外诱饵。
“巨人”诱饵弹径为130毫米,弹长1208毫米,质量21千克。内装5枚子弹药,每个子弹药的质量为3千克,在可变的发射间隔推出可不断地提高离舰距离,逐渐使红外诱饵远离舰艇,实现外N移。每个在空中炸开的子弹药都包括三种有效载荷,可分别产生热烟(8-14微米)、热的质点粒子(3-5微米)和气体辐射(4.1-4.5微米)的混合物,以模拟水面舰艇的壳体、烟囱和烟羽红外辐射特征。
Mk-245 A2红外质心诱饵是在“巨人”诱饵的基础上开发的,弹径为130毫米,弹长1208毫米,质量22千克,每个子弹药的质量为2.9千克,网式炸药7.3千克。它也是将五个可连续在空中炸开的子弹药结合在一起。诱饵内的有效载荷具备快速上升、持续响应时间长、辐射强度大以及有效面积大等特点,可以完全覆盖3-14微米波段。第一个子弹药炸开时接近舰艇,其它的子弹药逐渐外移,以实现近程质心干扰。
“警笛”有源诱饵由于雷达制导反舰导弹越来越复杂,具有较强对抗无源干扰的能力,为此一种更先进的对抗器材,有源诱饵,亦称主动诱饵应运而生。有源诱饵内不装箔条或红外干扰材料,由接收机、发射机、天线、控制装置、电池以及火箭助推装置组成,发射后可主动发射干扰信号,其干扰频率覆盖I和J波段。信号特性在软件控制下形成适合响应各种反舰导弹的最优化波形,作为最后的诱饵屏障以吸引来袭导弹。
“警笛”有源诱饵的直径为130毫米,弹长1700毫米,质量28千克。它的特点在于有效地防御雷达制导导弹;在导弹锁定目标之前和以后都有效;对硬杀伤防御系统不产生干扰;适合对单个威胁或多个威胁的处理;完全覆盖I/J波段;在发射之前编程,以对抗最接近的威胁:适用于所有标准的130毫米诱饵发射系统。
“警笛”可从任意标准的130毫米诱饵发射系统发射,有效载荷可在距离舰艇的预定高度和距离上展开,并在受控方式下由滑翔降落伞支持缓慢地下降。“警笛”上的接收机探测到寻的头雷达后,“警笛”弹可利用高增益、可操纵的天线对准来袭导弹方向发射大功率干扰信号。也可发射多个“警笛”,以对付不同类型的威胁或者从不同方向来的威胁。
“警笛”舷外有源诱饵可以在导弹攻击的最后阶段对抗导弹,即使雷达导引头已经锁定目标舰也可使用。
[编辑/严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