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潘天寿先生画像》有感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aoxi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每一位书画艺术家或艺术教育从业者,对潘天寿先生的敬仰都会由来已久,而我始于小学时代的图画课。我们那个时代的美术教育,不是“认知教育”和“启蒙教育”,而是技法教育。一知半解的老师,强迫学生去描摹毫不理解的绘画。先是“瓜”“果”“梨”“桃”,后是“梅”“兰”“竹”“菊”,因为不理解,必然很难成大器。然而,二十世纪初期的几位艺术大师的名号,却渐入脑海。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等。懵懵懂懂之间,对这些先生的作品仰慕之至。
  后来从艺多年,依然对国画一知半解,不得要领。然而真正对潘天寿先生艺术精粹有所领悟,当从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时期开始。由于自认为对油画技法和教学理论谙熟于心,所以多方面查找资料,书写文章参与讨论油画本土化、民族化的问题。于是,借此机会,再次认识了潘天寿先生的艺术精粹与见地。他曾多次论述油画的本土化、民族化问题,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油画教学的急功近利思想,提出“中国画的基础和油画的基础,各有特点和长处,油画还是可以按照西洋的一套来训练……不必插入其他东西”。“油画在中国还很年轻,要解决民族化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求之过急”。这些对于油画教学和创作的论述,至今也具有指导意义。于是,对于潘天寿先生的理解,从陌生到逐渐清晰,情感也慢慢建立起来。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增加,对潘天寿先生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成就也逐步深入了解。如:主张艺术教学立于民族化之上,强调艺术家应该花大力气研究、整理、宣扬我们的民族遗产。强调“平淡、天真、自然”,反对做作、雕饰、过分华丽巧艳等等。这些思想极大的影响了艺术后辈。
  基于上述认知,潘天寿先生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是熟悉的,可以沟通交流的。就像是善者,也像饱读诗书的先生,满腹经纶,具有当代艺术大师的风范。所以,我的创作以潘天寿先生的画作为背景,选择潘天寿先生的生活照为主要艺术参考图像。在绘制过程中,笔法流畅、一气呵成,毫无拖泥带水的工作感觉。在此过程中,总是感觉似乎在与长者进行交流与讨论,过程充满着愉悦和幸福。
其他文献
由中国西部发展促进会、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影响中国收藏界经典人物艺术造像”盛典,于6月7日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梅地亚新闻中心隆重举行。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李可染、吴作人、何香凝、潘玉良等已故文化艺术大师的十幅油画肖像,在梅地亚新闻中心宽敞明亮的会议大厅新鲜亮相。本次盛典由中国文联副主席刘兰芳、全国十大收藏家高为华联袂主持,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中国西部发展
期刊
有人曾说,人类的历史如果没有了大师的创造,文明将会枯竭,历史将会凝固。环顾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大师的名字就像点点繁星辉映着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罗丹、毕加索、梵·高、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等等,各个领域、各个国度都充满了大师的气息。可以说,世界历史正是因为有了古往今来这些大师,人类的文明才得以不断向前推进,人类的文化才得以光辉灿烂。当今社会,随着科学
期刊
尊敬的李蒙主席、尊贵的嘉宾朋友们:  大家好!  美丽的六月,鲜花灿烂。我们又一次相聚在首都北京!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热烈欢迎各位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把大家从四面八方请来,共同揭晓和见证第三届影响中国收藏界经典人物的艺术造像。这是收藏界第3次在全国提名邀请优秀艺术家进行的命题创作。既有促进的意义,亦有提高的目的。借此机会,向大家做个简要的汇报。不足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影响中国
期刊
受清华大学宋克教授的委托,应《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先生之约,为黄宾虹先生创作肖像作品,我欣然同意。能为先生画像也是一份机缘。之前,非常感谢宋教授已然做好了构思构图,顺着宋教授的思路,我搜集了先生各方面的资料。使先生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更加丰满。  在中国近代画坛上,黄宾虹先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其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
期刊
大师是一个民族里最特立独行的杰出人才,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  当代中国是一个风云际会、壮怀激烈的时代,绚烂的生活不断呈现出史诗般的壮丽画卷。对于这样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来说,没有大师就如同夜空中没有闪烁的繁星,不仅毫无璀璨夺目可言,甚至会有几分默然失色。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不在于她的国土上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她是否拥有令人景仰的大师;一个民族令人可敬不在于它创造了多少GDP,而在于她是否为人类
期刊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帝王陵墓、皇亲国戚及文武百官的陪葬墓、建筑遗址等遍布西安及周边地区。虽然西汉帝王陵墓还没有发掘,但西安地区及附近汉墓仍出土有大量玉器。现将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部分汉代精美玉器介绍予读者。  (1)玉环:其一直径6.8厘米,重45克,1949年前旧藏。青玉质,内有黑色斑纹,呈扁平圆形,通体朴素无纹(图1)。其二直径6.4厘米,重53克。汉白玉质,圆形片状,通体光
期刊
当接到画历史名人十五名选一任务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潘玉良。因为,在1992年时,曾怀着崇拜的心情去电影院看第一版的《画魂》,可是剧情却是那么的悲惨和痛苦。潘玉良、潘赞化及家人的苦难贯穿剧中,流着泪走回借住的简陋的琉璃街画屋。和我一起看《画魂》的朋友余痛未消的劝告我,不要走这条路了,太苦,太孤独了。我却暗暗决心坚持下去,到现在已23年了,苦和孤独成了我的肥料,孕育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硕果。就像潘玉良
期刊
今天,我们从祖国的大江南北来到这里,满怀深厚的文化感情欢聚一起,共同向中国当代艺术大师学习、致敬!  众所周知,他们,曾是中国文化、艺术、教育及宗教界一面面光辉的旗帜,一个个闪光的名字,都是我们时代的骄傲。他们勤奋、敬业、才华横溢,在各自的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从而博得同行的敬仰和推崇,以致开宗立派,成就辉煌;他们虚怀若谷、豁达大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
期刊
收藏领域,不时会听到行家,尤其是有着十几、二十几年古玩经验的行家对着某件器物脱口而出——时代气息十分明显……初学者听着一头雾水,实在不明其意,而资深藏家会迅速将那个时代的“气息”一一对应到具体的器物上,从而定真伪。  当一轮春拍结束,高古瓷上扬明显,明清官窑尤其是生货被追捧的大幕落下后,藏界、学术界再次静下心来体会一条真理——金子终归要发光。器物完美而且具有特色,这才是市场挖掘的“明日之星”的内在
期刊
于安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美术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安徽省中山画院副院长。原籍山东海阳。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徽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实践研究、油画创作与教学实践研究、素描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  吴作人(1908-1997年),原籍安徽。是中国著名美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