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奴”族新词是指“房奴、车奴、卡奴”这样的新出现的带“奴”的词语。近年来这类词语出现较多,增长较快,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2007年8月16日,国家语委在教育部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并公布了《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该《选目》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在这171个新词语中“X奴”就占了7个,按音序依次为白奴、车奴、房奴、节奴、垄奴、墓奴、证奴,足以看出“X奴”新词的衍生及蔓延之势。
这种新兴的语言现象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关于“X奴”的研究,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成果①,但都比较简短,并且从“X奴”族新词的句法、语义、语用、修辞功能等角度来写的还未见到。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对“X奴”族新词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X奴”的句法构成
从内部结构看,“X奴”是定中式偏正关系,“X”修饰、限制“奴”,是向心结构。“X奴”整体是名词性的,具有名词所具有的一切语法功能,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等。
从音节的角度看,“X奴”中的“X”大多是单音节的,如:车奴、房奴、子奴、医奴、证奴、卡奴、情奴、性奴、爱奴、教奴等。也有双音节的,如:出国奴、职称奴、零食奴等。
从“X”的来源和性质看,有以下几种情况:
“X”是名词的缩略,为名语素:房奴、车奴、子奴、节奴、礼奴、墓奴、证奴、卡奴、钱奴、券奴、股奴、电奴、油奴、气奴、医奴、妻奴、药奴、网奴、球奴、书奴、报奴、花奴、鸟奴、法奴、权奴、婚奴、情奴、欲奴、性奴、脚奴、厕奴、电脑奴、职称奴、外语奴、学位奴、论文奴等。
“X”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缩略,为动语素:垄奴、贪奴、爱奴、恨奴、教奴、学奴、考奴、工作奴、生活奴、养老奴、租房奴、考研奴、出国奴等。
以上是“X”来源和性质一致的情况,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如:白奴。“白”是形容词性语素,但在此它并不是来源于表示与“黑”相对的白色之白,而是来源于名词“白领”,还有一种意思是可能来源于副词性的“白白”之意。白领奴隶或白给人打工自己无所得两种意思兼有。
二、“X奴”的语义分析
新兴“X奴”类词语的语义重点在“奴”上。我们认为“X奴”中的“奴”的语义不是单一的“奴隶”之义,而是具有多重意义,从而形成了“X奴”丰富、厚重的意蕴。“奴”字出现很早,在《说文解字·卷一二下·女部》中解释为:“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稾。’从女,从又。”段注:“男女皆在焉。故从女、又。”“奴”的本义是古代地位低下的罪人,可皆指男女,泛指丧失人身自由,为主人从事无偿劳动的人,也就是奴隶;后来引申为古人谦称,起初男女皆可,后多指女子;还可指对某一种人的蔑称;还可指像对待奴隶一样地(蹂躏、使用)。总之,“奴”指的是一种卑称、谦称、蔑称,像对待奴隶一样地(蹂躏、使用)。而正是这多重意蕴组合叠套在一起,构成了“X奴”中“奴”的意蕴。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X奴”语义的多重性、丰富性、形象性。
另一方面,虽然新兴“X奴”类词语的语义重点在“奴”上,但“X奴”类词语的总体意义却取决于“X”。“X”的意义与缩略前的原生表达形式有关。总的来看,“X”都是人自身的外物,具体看来,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X”意义比较实在,“X奴”虽也是被动接受,但至少有一定程度上的主动性,可分为两种:(一)“X”是“X奴”的所有者,“X奴”是“亦主亦奴”,如:房奴、车奴、子奴、妻奴、婚奴、卡奴、证奴、股奴等一类。这类的房奴、车奴有与之对应的语言形式:房主、车主。子奴等是后来衍生的,没有对应的子主等一词。进一步扩大之,“X”还可指一种情绪、欲望、爱好等,如:情奴、欲奴、网奴、权奴、书奴等。(二)“X”指一种想要达成的目的或状态,这一类“X”多是双音节的,如:考研奴、出国奴、学位奴、论文奴、租房奴、养老奴等,也有一些单音节的:教奴、学奴等。
“X”意义泛指,“X奴”表示一种被动的关系,如:垄奴、医奴、药奴、电奴、油奴、气奴、节奴、礼奴等。
“X”意义更加泛化,“X奴”表示一种职业、身份:性奴、脚奴、厕奴等。
总之,正是“奴”和“X”的语义的多重性,才使“X奴”也具有语义上的多重性,既可指“人像外物‘X’的‘奴隶’”,也可指“人被外物‘X’像奴隶一样地役使”,还可用于自我揶揄、自嘲或指称某一种像奴隶或被奴役的人,用于自称或他称,从多角度反映了当代社会人的生活沉重与劳累的原生状貌。
三、“X奴”的语用特点
继承性与创新性。新兴“X奴”类词语是在继承传统“X奴”族词语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无论是在构词上还是在语义上,都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例如,在构词上,传统“X奴”族词语也有“名语素+奴”的,如“农奴”;也有“动语素+奴”的,如“守财奴、亡国奴”。这说明,新兴“X奴”族词语的较多出现,是完全符合语言本身发展规律的。当然,新兴“X奴”类词语跟传统“X奴”类词语也是有所不同的,也体现了创新性。语义上,传统“X奴”族词语中,表示实在的“奴隶”之义的比较多,表示隐喻的虽然也有,如“书奴、诗奴”等{2},但毕竟比较少,而新兴的“X奴”中几乎都是表示隐喻用法的;传统“X奴”中有“形语素+奴”的,如“黑奴”指实在的黑人奴隶,而新兴“X奴”族词语中较少“形语素+奴”,如“白奴”指白领奴隶或白给人打工自己无所得的人,而不是指白人奴隶。音节上,传统“X奴”中“动语素+奴”动语素多以双音节为常,如“守财奴”,而新兴“X奴”族词语中动语素可以是单音的,如“爱奴”。数量和能产性上,传统“X奴”数量较少,较少具有能产性,而新兴“X奴”族词语数量明显较多,“X”也多为当代社会的新生事物,如“汽车、电脑、考研”等,“X奴”具有较高的能产性。这说明,“X奴”族词语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
开放性与不稳定性。新兴“X奴”族词语具有开放性,只要觉得处境劳累、困窘,不管何种原因造成,只要在语用上有需要,就会出现“X奴”形式。“为了以后就业有保障,拼命地考证一族”是“证奴”,“想方设法为出国奔走的一族”是“出国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一族”是“网奴”,“被垄断行业奴役、任人宰割的平民老百姓”是“垄奴”,“盲目刷卡消费又无力偿还、债务缠身的一类”是“卡奴”等等,不一而足。正因其具有开放性,新兴“X奴”族词语多为临时性的偶发词语,可能除了“房奴、车奴、网奴”等个别词语有可能在汉语词汇系统中长期存在外,其余不太具有普遍性的、多为临时性的存在物的“X奴”族词语,像“考研奴、职称奴、花奴”等这样的词语,很难说它们能够在汉语词汇中长期存在下去。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教育、保障、能源等制度的完善,“医奴、垄奴、证奴、油奴”等就会逐渐淡出语言舞台。因其开放性、临时性、偶发性,新兴“X奴”族词语也具有不稳定性。除个别词语能够固定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外,其余的“X奴”族词语往往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或者是“各领风骚一二年”。不断有相对陈旧的“X奴”族词语退出汉语语用的舞台,也不断有新的“X奴”族词语登上汉语语用的舞台,这是“X奴”族词语也是所有新词语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X奴”的修辞功能
一方面,巧用隐喻,形象生动,词约义丰。“X奴”族新词虽然只有有限的两个或三个音节,却蕴涵丰富信息,能形象地概括社会生活的原生状貌,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这都得益于隐喻和概念整合手段的运用。隐喻(metaphor)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3},是基于概念结构的相似性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投射。例如:“房奴”,把人比作房子的奴隶或受房贷的役使,本来奴隶主应该是人,这里无生命的房子成了奴隶主,而有生命的人反倒成了“奴隶”,受役使,所有辛苦挣来的钱财都“给”了房子,这种主奴颠倒的隐喻非常形象,深入地反映了底层人们的生活、生存之重负。本来要用很多话来表达的意思,如“我按揭买房,现在每个月收入的多一半都还了房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现在用了隐喻这个手段,两个字“房奴”足矣,既辞约义丰,又非常形象、生动。这种打破常规的构成隐喻的双方的关系、地位,貌似滑稽的不可能的主奴颠倒给人心理上形成强烈的反差,真实地直指事理的本质。
另外,“X奴”族新词也巧用了概念整合的手段,以达到创新。概念整合理论“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研究中提出的一种意义建构理论”,“概念整合的要旨可以概括为‘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由整合产生的整体意义就是‘浮现意义’,这种浮现意义又称为创新意义,整合式创新的源泉”{4}。概念整合后的形式是创新的,它们在字面上往往看不出实际意义。一个词、一个句子都可以把我们认知上的两个或多个事件整合在一个线性的语符系列中,比如“卡奴”把卡、人、人与卡的关系(主奴关系)等多个认知事件整合在一起,并且从字面上并不能直接推导出它的意思,“卡奴”并不是实指卡的奴隶,而是指盲目刷卡消费又无力偿还的一群人,这就是整合后的浮现意义。又如“考研奴”并不是指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奴隶,而实质是指为了考取研究生而投入全部或过着“非人”生活的一类人。再如“性奴、厕奴”等实指自愿或被迫供别人满足性欲、如厕服务的一种职业、身份。“X奴”族新词基本上都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由整合呈现出一种新的浮现意义,从而达到创新的功效。
这两种手段的运用都容易直指本质,用隐喻的手法把人比作“奴”,通过概念整合把涉及的几方关系整合为“X奴”,这样都使语义重心落在“奴”上,从而真实、一针见血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原生状貌和本质特征:当代社会人普遍为物所累、所役,生存压力已不堪重负,稍不留神就易于成“奴”。同时,这两种手段也容易使表达形式陌生化,比如人们熟悉的人是“X主”,房主、车主等,而房奴、车奴等则是陌生化的表达形式,这种陌生化的形式大大刺激了接受者的心理,从人类心理的角度看,越是陌生的东西,人们就越希望熟悉它们,而熟悉它们的过程,往往也是接受它们的过程。所以,“X奴”族新词虽然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妨碍人们对它们的认知。
五、“X奴”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以上我们谈了“X奴”族新词的句法、语义、语用、修辞等方面的性质或特征。新兴“X奴”族新词的较多出现,既跟语言本身发展密切相关,也是社会发展推动的结果。语言与文化、社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汉语本身是一种与文化相关性很强的语言,文化蕴涵较大,新词新语的出现涉及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例如“超女”不单单是一个新词现象,而与社会中快速走红、一夜成名的社会价值判断有关。一些看似调侃的流行语,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心理。一方面,从语言本身看,“X奴”族新词是沿着传统“X奴”族词语的规律演变的,它们的发展是符合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另一方面,从社会方面看,“奴”比“主”更能反映普通民众买房、买车、就业、求医等艰难的实际状况,如:“房奴、车奴、证奴、医奴”等;另外如:“卡奴、网奴、英语奴、出国奴”等也反映了人们在新兴事物出现之际,看不到双刃剑的两面性,缺乏自制力反被物役的窘迫和盲目盲从或崇洋的心理;另有“礼奴、节奴、墓奴”等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某些特定的国情、礼俗、民俗;还有“性奴、厕奴”等更是反映了社会上消极的一面和人们对此复杂的态度。当代物质极度发达的工业文明社会,却没有带来人的精神、生存状况等方面的同步前进,反之,却遭遇到了空前的重负、困惑和大挑战。中国有“X奴”,外国有“X Slave”:“Internet Slave”(网奴)、“Mortgage Slave”(按揭奴)、“House Slave”
(房奴)、“Car Slave”(车奴)、“Card Slave”
(卡奴)、“Wage Slave”(工资奴)、“Gasoline Slave”(汽油奴)这样的词语{5}。环球世界,芸芸众生,种种“奴”相,“X奴”大量出现是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另外,由于信息的丰富多样,人们需要用经济的方式反映丰富的信息内容,所以简称、缩略等形式便日趋多样复杂,“X奴”族新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大量出现的。
总之,“X奴”族新词的涌现,是语言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并研究此现象,对词汇学的研究、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参见杜晓艺《说说“房奴”》(《学语文》2006.5)。宗守云《“卡奴” “卡神” “房奴”》(《语文建设》2006.7)。杜晓艺《高楼万丈压“房奴”》(《咬文嚼字》2006.8)。汪锦绣《说“房奴”》(《现代语文》2006.8)。韩杰《说“房奴”》(《语文知识》2006.12)。李润桃《“奴”的文化蕴涵》(《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以及注{2}和{5}。
{2}严正道《“奴”字族词语古已有之》,《咬文嚼字》2007年第8期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28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沈家煊《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在复旦大学“望道论坛”报告述要》,《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
{5}龙海平《说“奴”》,《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第2期
(通讯地址:200234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这种新兴的语言现象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关于“X奴”的研究,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成果①,但都比较简短,并且从“X奴”族新词的句法、语义、语用、修辞功能等角度来写的还未见到。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对“X奴”族新词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X奴”的句法构成
从内部结构看,“X奴”是定中式偏正关系,“X”修饰、限制“奴”,是向心结构。“X奴”整体是名词性的,具有名词所具有的一切语法功能,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等。
从音节的角度看,“X奴”中的“X”大多是单音节的,如:车奴、房奴、子奴、医奴、证奴、卡奴、情奴、性奴、爱奴、教奴等。也有双音节的,如:出国奴、职称奴、零食奴等。
从“X”的来源和性质看,有以下几种情况:
“X”是名词的缩略,为名语素:房奴、车奴、子奴、节奴、礼奴、墓奴、证奴、卡奴、钱奴、券奴、股奴、电奴、油奴、气奴、医奴、妻奴、药奴、网奴、球奴、书奴、报奴、花奴、鸟奴、法奴、权奴、婚奴、情奴、欲奴、性奴、脚奴、厕奴、电脑奴、职称奴、外语奴、学位奴、论文奴等。
“X”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缩略,为动语素:垄奴、贪奴、爱奴、恨奴、教奴、学奴、考奴、工作奴、生活奴、养老奴、租房奴、考研奴、出国奴等。
以上是“X”来源和性质一致的情况,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如:白奴。“白”是形容词性语素,但在此它并不是来源于表示与“黑”相对的白色之白,而是来源于名词“白领”,还有一种意思是可能来源于副词性的“白白”之意。白领奴隶或白给人打工自己无所得两种意思兼有。
二、“X奴”的语义分析
新兴“X奴”类词语的语义重点在“奴”上。我们认为“X奴”中的“奴”的语义不是单一的“奴隶”之义,而是具有多重意义,从而形成了“X奴”丰富、厚重的意蕴。“奴”字出现很早,在《说文解字·卷一二下·女部》中解释为:“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稾。’从女,从又。”段注:“男女皆在焉。故从女、又。”“奴”的本义是古代地位低下的罪人,可皆指男女,泛指丧失人身自由,为主人从事无偿劳动的人,也就是奴隶;后来引申为古人谦称,起初男女皆可,后多指女子;还可指对某一种人的蔑称;还可指像对待奴隶一样地(蹂躏、使用)。总之,“奴”指的是一种卑称、谦称、蔑称,像对待奴隶一样地(蹂躏、使用)。而正是这多重意蕴组合叠套在一起,构成了“X奴”中“奴”的意蕴。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X奴”语义的多重性、丰富性、形象性。
另一方面,虽然新兴“X奴”类词语的语义重点在“奴”上,但“X奴”类词语的总体意义却取决于“X”。“X”的意义与缩略前的原生表达形式有关。总的来看,“X”都是人自身的外物,具体看来,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X”意义比较实在,“X奴”虽也是被动接受,但至少有一定程度上的主动性,可分为两种:(一)“X”是“X奴”的所有者,“X奴”是“亦主亦奴”,如:房奴、车奴、子奴、妻奴、婚奴、卡奴、证奴、股奴等一类。这类的房奴、车奴有与之对应的语言形式:房主、车主。子奴等是后来衍生的,没有对应的子主等一词。进一步扩大之,“X”还可指一种情绪、欲望、爱好等,如:情奴、欲奴、网奴、权奴、书奴等。(二)“X”指一种想要达成的目的或状态,这一类“X”多是双音节的,如:考研奴、出国奴、学位奴、论文奴、租房奴、养老奴等,也有一些单音节的:教奴、学奴等。
“X”意义泛指,“X奴”表示一种被动的关系,如:垄奴、医奴、药奴、电奴、油奴、气奴、节奴、礼奴等。
“X”意义更加泛化,“X奴”表示一种职业、身份:性奴、脚奴、厕奴等。
总之,正是“奴”和“X”的语义的多重性,才使“X奴”也具有语义上的多重性,既可指“人像外物‘X’的‘奴隶’”,也可指“人被外物‘X’像奴隶一样地役使”,还可用于自我揶揄、自嘲或指称某一种像奴隶或被奴役的人,用于自称或他称,从多角度反映了当代社会人的生活沉重与劳累的原生状貌。
三、“X奴”的语用特点
继承性与创新性。新兴“X奴”类词语是在继承传统“X奴”族词语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无论是在构词上还是在语义上,都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例如,在构词上,传统“X奴”族词语也有“名语素+奴”的,如“农奴”;也有“动语素+奴”的,如“守财奴、亡国奴”。这说明,新兴“X奴”族词语的较多出现,是完全符合语言本身发展规律的。当然,新兴“X奴”类词语跟传统“X奴”类词语也是有所不同的,也体现了创新性。语义上,传统“X奴”族词语中,表示实在的“奴隶”之义的比较多,表示隐喻的虽然也有,如“书奴、诗奴”等{2},但毕竟比较少,而新兴的“X奴”中几乎都是表示隐喻用法的;传统“X奴”中有“形语素+奴”的,如“黑奴”指实在的黑人奴隶,而新兴“X奴”族词语中较少“形语素+奴”,如“白奴”指白领奴隶或白给人打工自己无所得的人,而不是指白人奴隶。音节上,传统“X奴”中“动语素+奴”动语素多以双音节为常,如“守财奴”,而新兴“X奴”族词语中动语素可以是单音的,如“爱奴”。数量和能产性上,传统“X奴”数量较少,较少具有能产性,而新兴“X奴”族词语数量明显较多,“X”也多为当代社会的新生事物,如“汽车、电脑、考研”等,“X奴”具有较高的能产性。这说明,“X奴”族词语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
开放性与不稳定性。新兴“X奴”族词语具有开放性,只要觉得处境劳累、困窘,不管何种原因造成,只要在语用上有需要,就会出现“X奴”形式。“为了以后就业有保障,拼命地考证一族”是“证奴”,“想方设法为出国奔走的一族”是“出国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一族”是“网奴”,“被垄断行业奴役、任人宰割的平民老百姓”是“垄奴”,“盲目刷卡消费又无力偿还、债务缠身的一类”是“卡奴”等等,不一而足。正因其具有开放性,新兴“X奴”族词语多为临时性的偶发词语,可能除了“房奴、车奴、网奴”等个别词语有可能在汉语词汇系统中长期存在外,其余不太具有普遍性的、多为临时性的存在物的“X奴”族词语,像“考研奴、职称奴、花奴”等这样的词语,很难说它们能够在汉语词汇中长期存在下去。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教育、保障、能源等制度的完善,“医奴、垄奴、证奴、油奴”等就会逐渐淡出语言舞台。因其开放性、临时性、偶发性,新兴“X奴”族词语也具有不稳定性。除个别词语能够固定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外,其余的“X奴”族词语往往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或者是“各领风骚一二年”。不断有相对陈旧的“X奴”族词语退出汉语语用的舞台,也不断有新的“X奴”族词语登上汉语语用的舞台,这是“X奴”族词语也是所有新词语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X奴”的修辞功能
一方面,巧用隐喻,形象生动,词约义丰。“X奴”族新词虽然只有有限的两个或三个音节,却蕴涵丰富信息,能形象地概括社会生活的原生状貌,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这都得益于隐喻和概念整合手段的运用。隐喻(metaphor)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3},是基于概念结构的相似性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投射。例如:“房奴”,把人比作房子的奴隶或受房贷的役使,本来奴隶主应该是人,这里无生命的房子成了奴隶主,而有生命的人反倒成了“奴隶”,受役使,所有辛苦挣来的钱财都“给”了房子,这种主奴颠倒的隐喻非常形象,深入地反映了底层人们的生活、生存之重负。本来要用很多话来表达的意思,如“我按揭买房,现在每个月收入的多一半都还了房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现在用了隐喻这个手段,两个字“房奴”足矣,既辞约义丰,又非常形象、生动。这种打破常规的构成隐喻的双方的关系、地位,貌似滑稽的不可能的主奴颠倒给人心理上形成强烈的反差,真实地直指事理的本质。
另外,“X奴”族新词也巧用了概念整合的手段,以达到创新。概念整合理论“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研究中提出的一种意义建构理论”,“概念整合的要旨可以概括为‘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由整合产生的整体意义就是‘浮现意义’,这种浮现意义又称为创新意义,整合式创新的源泉”{4}。概念整合后的形式是创新的,它们在字面上往往看不出实际意义。一个词、一个句子都可以把我们认知上的两个或多个事件整合在一个线性的语符系列中,比如“卡奴”把卡、人、人与卡的关系(主奴关系)等多个认知事件整合在一起,并且从字面上并不能直接推导出它的意思,“卡奴”并不是实指卡的奴隶,而是指盲目刷卡消费又无力偿还的一群人,这就是整合后的浮现意义。又如“考研奴”并不是指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奴隶,而实质是指为了考取研究生而投入全部或过着“非人”生活的一类人。再如“性奴、厕奴”等实指自愿或被迫供别人满足性欲、如厕服务的一种职业、身份。“X奴”族新词基本上都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由整合呈现出一种新的浮现意义,从而达到创新的功效。
这两种手段的运用都容易直指本质,用隐喻的手法把人比作“奴”,通过概念整合把涉及的几方关系整合为“X奴”,这样都使语义重心落在“奴”上,从而真实、一针见血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原生状貌和本质特征:当代社会人普遍为物所累、所役,生存压力已不堪重负,稍不留神就易于成“奴”。同时,这两种手段也容易使表达形式陌生化,比如人们熟悉的人是“X主”,房主、车主等,而房奴、车奴等则是陌生化的表达形式,这种陌生化的形式大大刺激了接受者的心理,从人类心理的角度看,越是陌生的东西,人们就越希望熟悉它们,而熟悉它们的过程,往往也是接受它们的过程。所以,“X奴”族新词虽然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妨碍人们对它们的认知。
五、“X奴”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以上我们谈了“X奴”族新词的句法、语义、语用、修辞等方面的性质或特征。新兴“X奴”族新词的较多出现,既跟语言本身发展密切相关,也是社会发展推动的结果。语言与文化、社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汉语本身是一种与文化相关性很强的语言,文化蕴涵较大,新词新语的出现涉及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例如“超女”不单单是一个新词现象,而与社会中快速走红、一夜成名的社会价值判断有关。一些看似调侃的流行语,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心理。一方面,从语言本身看,“X奴”族新词是沿着传统“X奴”族词语的规律演变的,它们的发展是符合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另一方面,从社会方面看,“奴”比“主”更能反映普通民众买房、买车、就业、求医等艰难的实际状况,如:“房奴、车奴、证奴、医奴”等;另外如:“卡奴、网奴、英语奴、出国奴”等也反映了人们在新兴事物出现之际,看不到双刃剑的两面性,缺乏自制力反被物役的窘迫和盲目盲从或崇洋的心理;另有“礼奴、节奴、墓奴”等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某些特定的国情、礼俗、民俗;还有“性奴、厕奴”等更是反映了社会上消极的一面和人们对此复杂的态度。当代物质极度发达的工业文明社会,却没有带来人的精神、生存状况等方面的同步前进,反之,却遭遇到了空前的重负、困惑和大挑战。中国有“X奴”,外国有“X Slave”:“Internet Slave”(网奴)、“Mortgage Slave”(按揭奴)、“House Slave”
(房奴)、“Car Slave”(车奴)、“Card Slave”
(卡奴)、“Wage Slave”(工资奴)、“Gasoline Slave”(汽油奴)这样的词语{5}。环球世界,芸芸众生,种种“奴”相,“X奴”大量出现是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另外,由于信息的丰富多样,人们需要用经济的方式反映丰富的信息内容,所以简称、缩略等形式便日趋多样复杂,“X奴”族新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大量出现的。
总之,“X奴”族新词的涌现,是语言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并研究此现象,对词汇学的研究、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参见杜晓艺《说说“房奴”》(《学语文》2006.5)。宗守云《“卡奴” “卡神” “房奴”》(《语文建设》2006.7)。杜晓艺《高楼万丈压“房奴”》(《咬文嚼字》2006.8)。汪锦绣《说“房奴”》(《现代语文》2006.8)。韩杰《说“房奴”》(《语文知识》2006.12)。李润桃《“奴”的文化蕴涵》(《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以及注{2}和{5}。
{2}严正道《“奴”字族词语古已有之》,《咬文嚼字》2007年第8期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28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沈家煊《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在复旦大学“望道论坛”报告述要》,《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
{5}龙海平《说“奴”》,《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第2期
(通讯地址:200234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