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的宿舍是他们的家,是他们在学校里呆得最多的地方,也是纠纷、矛盾相对集中的地方。因个体行为习惯、人格特征的差异使同学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和紧张。迟睡或早起与入睡困难的同学之间,爱整洁与喜凌乱的同学之间,要午休与不午休的同学之间,喜热闹与喜安静的同学之间,说话直爽与说话含蓄的同学之间都有可能相互误解、讨厌、反感和敌视。
案例:
去年春天,我做了我校旅游042班的班主任,开始了与该班全体同学共同生活的日子。宿舍A里住着陈(舍长)、黄、张(副班长)、柴(学习委员)、马(学院学生干部)五位同学,宿舍B里住着叶、杨等五位同学。
5月份的一天上午,张同学步履迟缓,情绪低落,带着忧郁与泪水来到我的办公室。见此状,我赶忙带她到旁边的会议室。她告诉我:她想调换宿舍。我一听,知道B宿舍的事件可能又在A宿舍重演了。(班主任交接时原班主任告诉了我一些情况:B宿舍曾经闹矛盾,有四位同学非要将另外一位同学赶出去,经过老师3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终于同意再给大家一次机会。)
于是,我让她讲清楚想调宿舍的原因,她说在宿舍里很压抑,同学之间相处不愉快,现已把宿舍当监牢,每天都早出晚归,尽量避免呆在宿舍里。再细问,原来她在昨晚熄灯后打电话影响了他人,而她们就用刺激性的语言来招呼她,并且在上交电费等问题上也出现了一点矛盾,所以她明知自己做得不对也对自己此行为无任何收敛,还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弄出一些噪音、大声讲话来反抗。事过之后又觉得被多数人孤立而沮丧。
如电费问题的矛盾:有的同学有电脑,有的同学有录音机,有的同学有风扇,有的同学什么也没有却也共同使用着饮水机,有电脑的使用时间也不一样多,……这电费的分摊就很难绝对的公平,有人就觉得自己吃亏了。
首先,我肯定她在學习方面和班集体工作中所起的作用,继而指出她在宿舍集体里表现出的不足,希望她能反省自己。
然后,我就找黄同学到会议室,问问她对宿舍情况的看法。没想到这个看似男孩的假小子,见到老师几乎不敢抬头,但这并不影响她个性的展示。她直接告诉我,张同学太不懂得为别人着想,自私(只顾自己)、小气(电费分摊)、两面性(在宿舍内外表现不一样,言语也不一致)。叫她讲得具体一点,她则半天不吭声,继续追问,她则说:晚上打电话影响他人也不止一次了,自己用电脑还要别人交电费,与其他同学QQ里聊的话在宿舍里却不承认。想再问清楚一些,她却低着头,窘在那里不说话了。
下午我找陈同学(柴同学也跟着来了,但基本不说话,只是附和陈同学),陈同学直截了当地说:老师你找我们来其实也没什么用,我们知道,你就是想劝和,就像上次B宿舍一样,老师费力调解那么久,结果呢?老师以为平安无事了,其实什么都没变,只是大家不想再麻烦老师,不想再让老师知道了而已。所以来你这里之前,我们就想好了,一定要硬着心肠,不要被你的迷魂汤给灌倒。听她这么一说,我顿时一愣。我说:能在一个学校读书已经不容易了,何况还是同班同宿舍呢,这是你们的缘分,要好好珍惜。其实,你们之间能有什么大的矛盾呢?不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何必斤斤计较。张同学是不对,可是你们也不全对,况且,你们并没有向她明确指出她生活中不好的一些生活细节问题,也许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对之处。陈同学说:老师,你有些偏心,她怎么可能没意识到?上学期已经讲过了。这种事不需要别人说的,我们都能意识到,她也应该意识得到,总之她就是太自私了,不懂得尊重别人。我知道她晚上有选修课,我会让她先冲凉,可是她却从来不会让我,经常跟我抢、跟我挤。说没有意识到就可以推卸责任的话,那么请问老师,南京大屠杀日本人意识到了吗?面对这样的问题,使我大吃一惊。我说:以前你们跟她提出的可能不太直接,提出的次数也不多,加之又过去了几个月了,可能没有引起她的足够重视,何况本来就有人心细有人心粗,有人情感粗犷,有人情感细腻,有的事你不明说,她又怎么会知道?现在以我的名义向她提出来,希望她能改进,也希望你们能再给她一次机会。陈同学说:我们为什么要给机会给她?我们为什么要忍?大学生活的时间已不多,我们为什么要为她浪费我们的时间?没办法,我只能叫她们先回去了。
晚上我又叫来马同学问情况,马同学说:其实大家都有错。张同学虽然不对,但她也不是经常这样,而其余的人讲的话也实在是太难听了;在电费问题上也是很难计算每人用了多少,有电脑的(张、柴)一人交十元,没电脑的一人交一元,没什么。可她们就是连一元钱也不愿交。不过在宿舍里我可不敢这样说,要不然我也会像张同学一样被孤立。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已变得两面性人格了,在外面热情、爽快、活泼,在宿舍沉如死水。
这种情况对第一次做班主任的我来说确实是一道难题。没办法,我向辅导员请教。他告诉我:“下猛料”。把她们全部一起叫来,互相说对方的缺点,然后一点一点地解决,免得她们光说别人不对,好像自己一点没错一样。于是,第二天,我把她们全部叫到我家,叫她们开诚布公地长谈。这下可好了,她们的话像决堤的洪水,双方都在历数对方的缺点与不足,却没人勇敢的说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也没有人主动提到对方的任何优点。我把她们的情况作了分析,指出在每点问题上双方存在的不足,让她们考虑问题要换位思考,正人先正己。
结论是:没有哪个问题纯粹是一个人不对而引起,一个巴掌拍不响。而且里面还包含了很多因为没有沟通而造成的误会。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双方指正,等双方的情绪都稳定下来后,决定由责任较大的张同学给她们书面道歉;以后在宿舍里要多沟通,有问题要及时地明确地提出来,但大家提问题要注意方式和语气;每人用电量难以精确计算,就按现在的分摊办法继续执行。
我以为这就是结局了,没想到又出现了新的状况。
黄同学在读道歉信时不看全文(仅看了前五行),断章取义,造成误解,打电话给我和她的家长,说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继而其家长就只听一面之词,以激动的语言、欠妥的方式、片面的观点给我打电话,说了很多不讲理的、带有威胁性的语言(过后又发信息给我道歉)。我再次把她们召集起来,在她们验证道歉信没有被更改的情况下,把它宣读了一遍(很明显是一封道歉信,写得很详细,还写出了在突出问题上自己的心理状况),然后对黄、陈等同学进行了批评,再次提醒她们要常换位思考问题。陈同学说:老师,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让我们学会和睦相处,学会谅解与包容。可是,我们根本做不到,我们现在是随时有可能发生爆炸的炸弹,你又何必一定要把我们几个放在一起呢?隔壁宿舍的叶同学和杨同学也有矛盾,叶正好是我们几个的好朋友,而张同学和杨同学关系也很好,你还不如让叶同学和杨同学调换宿舍,大家都好。我一听,这也算是没办法的办法了。于是询问了相关人员,一致通过,决定中午就换宿舍。
中午得到的消息是:叶同学不愿意换了。问其原因,她说不换是她的权利。她换宿舍,杨同学高兴得过分了,宁愿自己不开心也不想让她那么称心如意。我说,你们本来有矛盾,现在分开了,大家都好,她肯定高兴,你也应该高兴啊!难道水火不容的两个人分开还会舍不得而难过吗?可叶同学说,她不想看到杨同学因为自己的搬出而那么高兴,反正自己每天都要出去做兼职,没多少时间呆在宿舍,所以换不换宿舍无所谓。她叫我什么都不用说了,她是肯定不会换的,并且向我保证,以后她们宿舍的问题她也绝不会再来找我。事已至此,我算是失败了,为了避免更坏的事情发生,我向学生处、宿管中心申请到一间宿舍给张、杨、马三位同学住,这才使事情曲折解决。没过多久,因陈同学为别人找了份家教的兼职而没有给叶同学找,她们俩又闹翻了……
分析:
现在的大学生思想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追求,思想活跃,在变化中思考,在思考中选择,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他们重实惠、求实用,理想追求和社会责任感淡化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主要表现在:
1.自我为中心
只是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他们在待人、接物、处事当中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在宿舍里,大家都觉得自己是主人,一味要求尊重自己的个性,不会求同存异,一味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更有一些同学,眼睛里全是别人的不足,不从自己身上考虑,不会宽容、谅解和设身处地的处理问题。某人稍有不足,则群起而攻之,使人难以立足,而不是抱着一种同情心来诚心地解决问题。
2.逆反、实际
他们中间的逆反已超出了逆反本来的含义,在生活中把逆反扩大与升华,不需要过度的刺激,反正只要是你想让我做的,我就偏不做,你想这样,我就得那样。他们重实惠,重短期行为,今天有用今天用,过河拆桥,为了一点小事,说翻脸就翻脸。
3.敌对、猜疑
他们待人处事很容易激动,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与不信任。对于稍有一点矛盾的双方,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讲自己的坏话,看到别人说笑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
4.得饶人处不饶人
别人做得不对,就抓住不放,哪怕自己后来也不对,也不肯给别人机会,不反省自己,要将别人推向绝处。
建议:
1.平等相待,真诚相处
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平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特别是在困难面前,应互帮互助,“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之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2.换位思考,心理相容
生活中有很多矛盾,其实就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所致。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来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就能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和包容。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要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使彼此心胸豁达,心理相容。
案例:
去年春天,我做了我校旅游042班的班主任,开始了与该班全体同学共同生活的日子。宿舍A里住着陈(舍长)、黄、张(副班长)、柴(学习委员)、马(学院学生干部)五位同学,宿舍B里住着叶、杨等五位同学。
5月份的一天上午,张同学步履迟缓,情绪低落,带着忧郁与泪水来到我的办公室。见此状,我赶忙带她到旁边的会议室。她告诉我:她想调换宿舍。我一听,知道B宿舍的事件可能又在A宿舍重演了。(班主任交接时原班主任告诉了我一些情况:B宿舍曾经闹矛盾,有四位同学非要将另外一位同学赶出去,经过老师3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终于同意再给大家一次机会。)
于是,我让她讲清楚想调宿舍的原因,她说在宿舍里很压抑,同学之间相处不愉快,现已把宿舍当监牢,每天都早出晚归,尽量避免呆在宿舍里。再细问,原来她在昨晚熄灯后打电话影响了他人,而她们就用刺激性的语言来招呼她,并且在上交电费等问题上也出现了一点矛盾,所以她明知自己做得不对也对自己此行为无任何收敛,还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弄出一些噪音、大声讲话来反抗。事过之后又觉得被多数人孤立而沮丧。
如电费问题的矛盾:有的同学有电脑,有的同学有录音机,有的同学有风扇,有的同学什么也没有却也共同使用着饮水机,有电脑的使用时间也不一样多,……这电费的分摊就很难绝对的公平,有人就觉得自己吃亏了。
首先,我肯定她在學习方面和班集体工作中所起的作用,继而指出她在宿舍集体里表现出的不足,希望她能反省自己。
然后,我就找黄同学到会议室,问问她对宿舍情况的看法。没想到这个看似男孩的假小子,见到老师几乎不敢抬头,但这并不影响她个性的展示。她直接告诉我,张同学太不懂得为别人着想,自私(只顾自己)、小气(电费分摊)、两面性(在宿舍内外表现不一样,言语也不一致)。叫她讲得具体一点,她则半天不吭声,继续追问,她则说:晚上打电话影响他人也不止一次了,自己用电脑还要别人交电费,与其他同学QQ里聊的话在宿舍里却不承认。想再问清楚一些,她却低着头,窘在那里不说话了。
下午我找陈同学(柴同学也跟着来了,但基本不说话,只是附和陈同学),陈同学直截了当地说:老师你找我们来其实也没什么用,我们知道,你就是想劝和,就像上次B宿舍一样,老师费力调解那么久,结果呢?老师以为平安无事了,其实什么都没变,只是大家不想再麻烦老师,不想再让老师知道了而已。所以来你这里之前,我们就想好了,一定要硬着心肠,不要被你的迷魂汤给灌倒。听她这么一说,我顿时一愣。我说:能在一个学校读书已经不容易了,何况还是同班同宿舍呢,这是你们的缘分,要好好珍惜。其实,你们之间能有什么大的矛盾呢?不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何必斤斤计较。张同学是不对,可是你们也不全对,况且,你们并没有向她明确指出她生活中不好的一些生活细节问题,也许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对之处。陈同学说:老师,你有些偏心,她怎么可能没意识到?上学期已经讲过了。这种事不需要别人说的,我们都能意识到,她也应该意识得到,总之她就是太自私了,不懂得尊重别人。我知道她晚上有选修课,我会让她先冲凉,可是她却从来不会让我,经常跟我抢、跟我挤。说没有意识到就可以推卸责任的话,那么请问老师,南京大屠杀日本人意识到了吗?面对这样的问题,使我大吃一惊。我说:以前你们跟她提出的可能不太直接,提出的次数也不多,加之又过去了几个月了,可能没有引起她的足够重视,何况本来就有人心细有人心粗,有人情感粗犷,有人情感细腻,有的事你不明说,她又怎么会知道?现在以我的名义向她提出来,希望她能改进,也希望你们能再给她一次机会。陈同学说:我们为什么要给机会给她?我们为什么要忍?大学生活的时间已不多,我们为什么要为她浪费我们的时间?没办法,我只能叫她们先回去了。
晚上我又叫来马同学问情况,马同学说:其实大家都有错。张同学虽然不对,但她也不是经常这样,而其余的人讲的话也实在是太难听了;在电费问题上也是很难计算每人用了多少,有电脑的(张、柴)一人交十元,没电脑的一人交一元,没什么。可她们就是连一元钱也不愿交。不过在宿舍里我可不敢这样说,要不然我也会像张同学一样被孤立。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已变得两面性人格了,在外面热情、爽快、活泼,在宿舍沉如死水。
这种情况对第一次做班主任的我来说确实是一道难题。没办法,我向辅导员请教。他告诉我:“下猛料”。把她们全部一起叫来,互相说对方的缺点,然后一点一点地解决,免得她们光说别人不对,好像自己一点没错一样。于是,第二天,我把她们全部叫到我家,叫她们开诚布公地长谈。这下可好了,她们的话像决堤的洪水,双方都在历数对方的缺点与不足,却没人勇敢的说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也没有人主动提到对方的任何优点。我把她们的情况作了分析,指出在每点问题上双方存在的不足,让她们考虑问题要换位思考,正人先正己。
结论是:没有哪个问题纯粹是一个人不对而引起,一个巴掌拍不响。而且里面还包含了很多因为没有沟通而造成的误会。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双方指正,等双方的情绪都稳定下来后,决定由责任较大的张同学给她们书面道歉;以后在宿舍里要多沟通,有问题要及时地明确地提出来,但大家提问题要注意方式和语气;每人用电量难以精确计算,就按现在的分摊办法继续执行。
我以为这就是结局了,没想到又出现了新的状况。
黄同学在读道歉信时不看全文(仅看了前五行),断章取义,造成误解,打电话给我和她的家长,说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继而其家长就只听一面之词,以激动的语言、欠妥的方式、片面的观点给我打电话,说了很多不讲理的、带有威胁性的语言(过后又发信息给我道歉)。我再次把她们召集起来,在她们验证道歉信没有被更改的情况下,把它宣读了一遍(很明显是一封道歉信,写得很详细,还写出了在突出问题上自己的心理状况),然后对黄、陈等同学进行了批评,再次提醒她们要常换位思考问题。陈同学说:老师,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让我们学会和睦相处,学会谅解与包容。可是,我们根本做不到,我们现在是随时有可能发生爆炸的炸弹,你又何必一定要把我们几个放在一起呢?隔壁宿舍的叶同学和杨同学也有矛盾,叶正好是我们几个的好朋友,而张同学和杨同学关系也很好,你还不如让叶同学和杨同学调换宿舍,大家都好。我一听,这也算是没办法的办法了。于是询问了相关人员,一致通过,决定中午就换宿舍。
中午得到的消息是:叶同学不愿意换了。问其原因,她说不换是她的权利。她换宿舍,杨同学高兴得过分了,宁愿自己不开心也不想让她那么称心如意。我说,你们本来有矛盾,现在分开了,大家都好,她肯定高兴,你也应该高兴啊!难道水火不容的两个人分开还会舍不得而难过吗?可叶同学说,她不想看到杨同学因为自己的搬出而那么高兴,反正自己每天都要出去做兼职,没多少时间呆在宿舍,所以换不换宿舍无所谓。她叫我什么都不用说了,她是肯定不会换的,并且向我保证,以后她们宿舍的问题她也绝不会再来找我。事已至此,我算是失败了,为了避免更坏的事情发生,我向学生处、宿管中心申请到一间宿舍给张、杨、马三位同学住,这才使事情曲折解决。没过多久,因陈同学为别人找了份家教的兼职而没有给叶同学找,她们俩又闹翻了……
分析:
现在的大学生思想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追求,思想活跃,在变化中思考,在思考中选择,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他们重实惠、求实用,理想追求和社会责任感淡化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主要表现在:
1.自我为中心
只是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他们在待人、接物、处事当中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在宿舍里,大家都觉得自己是主人,一味要求尊重自己的个性,不会求同存异,一味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更有一些同学,眼睛里全是别人的不足,不从自己身上考虑,不会宽容、谅解和设身处地的处理问题。某人稍有不足,则群起而攻之,使人难以立足,而不是抱着一种同情心来诚心地解决问题。
2.逆反、实际
他们中间的逆反已超出了逆反本来的含义,在生活中把逆反扩大与升华,不需要过度的刺激,反正只要是你想让我做的,我就偏不做,你想这样,我就得那样。他们重实惠,重短期行为,今天有用今天用,过河拆桥,为了一点小事,说翻脸就翻脸。
3.敌对、猜疑
他们待人处事很容易激动,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与不信任。对于稍有一点矛盾的双方,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讲自己的坏话,看到别人说笑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
4.得饶人处不饶人
别人做得不对,就抓住不放,哪怕自己后来也不对,也不肯给别人机会,不反省自己,要将别人推向绝处。
建议:
1.平等相待,真诚相处
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平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特别是在困难面前,应互帮互助,“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之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2.换位思考,心理相容
生活中有很多矛盾,其实就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所致。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来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就能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和包容。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要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使彼此心胸豁达,心理相容。